法国
夜巡 豆瓣
La Ronde de nuit
8.3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张国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夜巡》出版于1969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二部小说,进入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决选名单。这也是莫迪亚诺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品。
小说的叙述者为抵抗组织“地下骑士团”工作,但他同时服务于法国的盖世太保。如何成为叛徒,如何不成为叛徒?这个问题始终缠绕着他。通过这本令人震惊的书,这本既温柔又残酷的书,莫迪亚诺试图为这段往昔岁月驱魔,虽然他并未在被占领的巴黎生活过。他唤醒了死者,以一种急促的乐调牵引着他们,完成这奇异的夜巡。
摘选段落:
大逃难开始了。整个白天,我在城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烟囱冒着黑烟:他们逃跑前要烧掉所有文件,摆脱不必要的行李拖累。无数的汽车排成长蛇阵,涌向巴黎的城门。而我却坐在街头的长椅上。真想也随他们逃去,但我却没有什么值得挽救的东西。一旦他们走了之后,幽灵就会出现,将我团团围住。我会认出几张面孔。女人们都浓妆艳抹,男人们也像黑鬼一样,打扮得花里胡哨:穿着鳄鱼皮鞋和五颜六色的衣服,戴着白金戒指。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2018年3月19日 已读
休憩81st,并不混乱难懂的意识流,一个在精神压力与道德约束绞杀下崩溃了的精神,泛滥的自我怀疑与自伤自怜,最终恣肆的充满了幸福的自毁,啊哈,爱写消逝的莫迪亚诺啊,这本书里,幸福从未降临就谈不上消逝,只有决定让自己消逝的马赛尔。淡紫色灯罩大光圈里《埃昂骑士的秘密》自手中滑落那一幕与接踵而来的大段独白致敬普鲁斯特,这本书中不时游走的法国神祇幽魂,莫迪亚诺每本书都这样吗?未来的我自己来回答吧。
小说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文学 法国
萌芽 豆瓣
Germinal
作者: [法国] 埃米尔·左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 9
2016年9月26日 已读
休憩138th,周六彻夜读完,这本书真的是经典的标准,全面而细腻,译者序中责备的对资产阶级存在温情等等正是此书比高大全立场鲜明式革命文学强无数境界的原因,书中一半的资产阶级是有良心的,也是想靠着自己的本钱和双手让生活变好的人,所以问题才深刻,当双方本心无错,却有人活不下去,说明制度完了。另一层好处是细腻动人的笔触,八岁懂事可怜的残疾女童阿尔奇饿死的时候我几乎抽噎,而马赫太太觉醒前温和逆来顺受的那种极力保留尊严的低三下四求恳更是与我见过的人和事若合符节,十分动人。而且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即使我极力推崇,却仍然低估了《桑切斯的孩子们》这本书的深刻,它居然成功的把贫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公式化了,萌芽中矿工们的酗酒,滥交,孩子们过早接触性,偷盗,与桑切斯一家若合符节,小让兰就是活生生的罗伯托。
小说 左拉 文学 法国 经典
包法利夫人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爱玛是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见习生。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造成了可趁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只好服毒自杀。
2015年7月13日 已读
休憩65th,今日与小铭酱谈起小时读经典,好在可养成读书习惯,坏在一些书读不懂,如此书、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等,更坏在有些书读完觉得好,当时看到的好却只是冰山一角,如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等。于是今晚兴致勃勃的读了这本书,然后确定,这本书属于当年不甚了了,如今读来没什么了不起的书。此书价值无非在于描写一段典型故事,塑造一个典型形象,用今天话说,便是一个不安于平淡生活的玛丽苏因这种心态而毁灭的过程,这类人很普遍,爱玛很典型,这本书今天看来很平庸,其价值更多在于所处时代赋予的里程碑意义,而无那种横贯时空而不朽的经典气场,当然这不是福楼拜的错,也不是求全责备,只是你不可能读完所有的经典,所以尊崇这本书,然后把时间留给其他,可谓两全其美,不亦快哉。
小说 文学 法国 福楼拜 经典
追踪1789法国大革命 豆瓣 Goodreads
Sur les traces des révolutionnaires: Une aventure dont vous êtes le héros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刘润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2
这本书就是一盘棋,而读者就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你可以自由选择哲学及意识形态,穿梭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间: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以逻辑和好奇心为武装,读者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浏览路线身临其境这场革命的波折与鼎沸。
2014年10月9日 已读
休憩92nd,太棒了,最爱玩的就是这个,无比投入谨慎的选择,完全不考虑我了解的正史,结果直觉分很高而社会资本低,符合我三次元的特点。结果,因为选择了给妇女选举权和倾向于斐扬派,几度濒临社会资本不足而输掉的局面,最后我打下一片大好局面,直觉30+社会20,结果,我对罗伯斯庇尔砍掉斐扬派表示了一下不满,我就死了,他妈的,革命党没一个好东西
历史 政治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 豆瓣
7.6 (95 个评分) 作者: 巴尔扎克(法) 译者: 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5
《欧叶妮·葛朗台》的故事情节简单:天真美丽的葛朗台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为了他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至此,父女关系破裂,胆小贤淑的母亲吓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丧失了父亲、损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巴尔扎克为整个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并在这一背景中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典型化了的个人,而更是个性化了的典型。这种套路的故事,不但没有使巴尔扎克的作品落入俗套,反而更展现出了大师的风格与魅力,尽显整部作品的光彩。
2014年4月14日 已读
休憩41st,直到今天才通读此书略晚吧,但是比不好。巴尔扎克的笔法我再受用不过了。这是部多么好笑的悲剧啊,有血有肉的葛朗台让你笑着笑着,心情就阴郁如天,深黑如海
小说 巴尔扎克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