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
水流过,星月留下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王鼎钧编著的《水流过星月留下(王鼎钧纽约日记1996年4月-1997年11月)》是华文文学大家王鼎钧先生的日记体散文集,写作时间为作家移民纽约后的一九九六年四月至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在美国的生活点滴和精神状态,涉及文化、教育、移民、宗教、社会世相等各个方面。王鼎钧先生文字凝练老到、从容干净,不愧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2021年3月13日 已读
休憩47th,人到中年,事事皆变口味大转,如放弃了全部饮料而独钟于茶,对大油大盐肥腻辛辣食物兴趣大减,从钟情李白转为大爱老杜,而阅读层面,也越发可以体验到周作人王鼎钧类清淡隽永,鲜少修饰与华丽词句之文风的妙处,大抵人生如此,岁月如此
日记 王鼎钧
度有涯日記 豆瓣
作者: 王鼎鈞 爾雅出版社 2012 - 9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的出版,讓鼎公再次攀上高峰。可是到美國已三十六年的鼎公,在其回憶錄中卻沒有給「美國時期」一個位置,隱地說:「如今有了這部《度有涯日記》,『回憶錄四部曲』有了餘唱,增加了整體性的結構,對讀者而言,讀後也有了更完整的感受……讀完《度有涯日記》,像一條龍,連接起來了『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2019年3月2日 已读
休憩66th,日记和回忆录完全是两种东西,所以读此书的时候倒也没指望如四部曲般清泠隽永,鼎公也不是李慈铭胡适之那种明知日记会传世就端着装着时不时增删修改的家伙。所以此书且杂且随性且挺一般的,鼎公铁粉可以从中读到鼎公一直在想些什么这种真爱会喜出望外的信息。鼎公还是深刻的,对世界有情的,只是太随意了,把自己编的打油诗顺口溜也纳入书中,而这些东西,正和鼎公自己大力批驳的把世界过于简化以欺人的心灵鸡汤同一套路。最后一句,鼎公是个很好的基督徒,他做基督徒,对他自己和基督教都很好
日记 王鼎钧
文学江湖 豆瓣 Goodreads
8.1 (23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
“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己,我是借着自己写出当年的能见度,我的写法是以自己为圆心,延伸半径,画一圆周,人在江湖,时移势易,一个“圆”画完,接着再画一个,全部回忆录是用许多‘圆’串成的。”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四部,描述了1950-1970年代在台湾由文学、政治和特务交 织组构的奇妙江湖。作者的独特经历,使他可以在局内观察理解当年文艺政策执行者的真实关怀与具体困扰,也可以从局外洞悉各方势力交错产生的矛盾紧张,使得这段诡异却现实的文艺历史,在书中明白彰显。作者所亲历的这个“文学江湖”同时也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反攻大陆”的宏愿成为笑柄之时无奈地选择落地生根……
王鼎钧具备了局内、局外双重身份,他可以在局内观察理解这些文艺政策执行者的真实关怀与具体困扰,也可以从局外洞悉各方势力交错产生的矛盾紧张,唯有同时提供局内局外视角,这段诡异却现实的文艺历史,才有机会明白彰显。
——杨照
《文学江湖》一书,既是为历史做见证,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从本书中既可窥见这三十年世事人情和时代潮流的演变,也能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历史教训的独立思考,是一份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个人总结。
——高 华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2017年9月26日 已读
休憩261st,四卷回忆录中相对下乘一本,全盘走实而题材无味,但依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笔力,鼎公值得一读作品悉数读完,最喜应属昨天的云与怒目少年那颠沛流离的思考吧
回忆录 文学 王鼎钧
关山夺路 豆瓣
9.4 (29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着力描述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各色人物的面目与选择,以此来对应和诠释被意识形态长期遮蔽的真实历史,触及与国共内战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亲身体验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之差异,揭示一方败退一方胜利背后的谜局。
“战争给作家一种丰富,写作的材料像山一样坍下来,作家搬石头盖自己的房,搬不完,用不完。内战、抗战永远有人写,一代一代写不完,也永远不嫌晚。”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三部,记录作者在国共内战时期奔波六千七百公里的坎坷。作者身在国民党军,历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年 ,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经历俘虏营训练,穿着解放军服,徒步胶济铁路全线至青岛到上海,最终远走台湾……一路上,对照、危机、冲突各自延长,互相纠缠,滚动前进,惊心动魄。作者将这四年的愤怒、伤心、悔恨蒸馏、升华为一部超越政治、阶级、个人得失恩怨的独特回忆:“国共好比两座山,我好比一条小河,关山夺路,曲曲折折走出来,这就是精彩的人生。”
作为历史学者,我对文学家写的回忆录素来比较警觉甚至排拒,而《关山夺路》却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王鼎钧先生以回忆录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触及灵魂。
——王奇生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2017年9月24日 已读
休憩255th,此卷是目前所读鼎公三本回忆录中落得最实的一本,诗意哲思尽去,白描日本投降到蒋公逃台过程中身处国军之中的所见所闻。我长期以来的想法得到认证,别说当时国军很多美式军械共军小米步枪了,看国军当时操行和共军历史级别的精神等级,国军有高达都能被共军徒手而拆,老蒋不败实无天理
历史 回忆录 王鼎钧
怒目少年 豆瓣 Goodreads
8.5 (32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 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2017年8月3日 已读
休憩163rd,无止境的行走,没有终点的少年岁月,早早的接触硝烟,死亡,贪腐和斗争的少年岁月,那些易怒的少年人,在大时代的图景下面,我看不见他们,尽管他们是那样的精诚专注和愿意奉献。上帝视角下众生可笑,是正常的吧
回忆录 王鼎钧
昨天的云 豆瓣
8.4 (46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一部,写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及种地劳作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 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一本回忆录是一片昨天的云,使片云再现,就是这本书的情义所在。
——王鼎钧
为什么王鼎钧在写了《碎琉璃》和《左心房漩涡》这样空灵的抒情诗式的散文、小说之后,会开始写由绚烂归于平淡的自述呢?应是不仅因为此时“人生已没有秘密也没有奇迹,幻想退位,激动消失”吧。昨天的云是实际人生,是父母呵护的童年,到战争洗礼,炮火中初识折腰大地的岁月升腾而成,其中充满了人间至深至纯的情义。
——齐邦媛
2017年7月22日 已读
休憩148th,老人著回忆录,如将死之善言,叙述情义与美好片段无遗无漏,夹杂的丑恶也照单全收。鼎钧公似已老到情绪没有波动,好的坏的只是娓娓道来,他的心思似乎都在用美的和有表现力的文字把发生过的故事讲完,而不在于故事内容是什么,也不在意它是什么。大先生说只能回忆的人生无聊,只是不忘
回忆录 王鼎钧
山里山外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4
这是抗战期间流亡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以作者的亲历为基础,经过艺术处理,多层次展现抗战时期流亡学生和基层民众生活的纪实长篇。它描写流亡学生的生活实况,他们的感怀、理念、梦想和抱负,以及对前途的焦虑与信仰的空虚。黑暗中见光明,困苦中有诗意。又以另一只眼,观察到号兵、教官、难民、壮丁、保长、山里村民等普通民众境况、心态,堪称抗战社会史。这是一本饱含深情的书:“流亡期间,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和大地有了亲密的关系。祖国大地,我一寸一寸地看过,一缕一缕地数过,相逢不易,再见为难,连牛蹄坑印里的积水都美丽,地上飘过的一片云影都是永恒。我的家国情怀这才牢不可破。”(王鼎钧)席慕容这样评价这本书:“读王鼎钧的《山里山外》,就是在读着一个灵魂在战乱里的烙印,读着一颗心在烈火里的锻炼。流泪是因为他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痛,微笑是因为幸好他有着一个真诚的灵魂。”
2017年6月28日 已读
休憩134th,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鼎公这本有关流亡学生岁月的回忆散文集写的如诗如画,让我更加期待他的回忆录四部曲。
散文 文学 王鼎钧
碎琉璃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碎琉璃》回忆20世纪上半叶山东故乡的人与事,娓娓叙说故乡的亲人、师友以及少年经历,自传色彩浓郁。
这部散文集虽是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是可以串联在一起的,串连成一篇可歌可泣的长文。这本描述战乱时期的作品,隐隐诉说着战火下人们的悲哀。
2017年6月14日 已读
休憩127th,如歌如画,如此诗人种子却不做诗令人叹惋。所谓彩云易散琉璃脆,王先生自命有一寸土,便有处安置故乡,从未失落。本书也正是心中美好易碎的琉璃屑,吉光片羽。故乡是一个人童年摇篮壮年扑满晚年古玩,本书书眼是此句,王先生打碎心头扑满,将碎琉璃取出如古玩般摩挲把玩,是为此书
台湾 回忆录 散文 王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