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餐芳记 豆瓣
作者: 蓝紫青灰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1 - 6
古人以花入馔,餐芳饮露,风雅无限。从冬末的蜡梅吃到早春的梅花,接着樱笋宴开,春别夏来,又从盛夏的荷花吃到秋天的菊花……名花调鼎,和春韭晚菘一样寻常。
全书按季节分为四章,讲述一年四季可采而入馔的花卉。这些看似新奇的吃法并非凭空生造,它们或者记载于历代典籍,是古代雅士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来自民间,是乡野食俗的组成部分;而番红花、旱金莲、薰衣草等花卉来自异域,用它们烹海鲜饭、调制沙拉、烤饼干则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了。作者翻检历代典籍,游历江南江北,将这些芬芳美食荟萃于此书。这是一本美食文化之书,也是植物文化之书。
无论其来源,花卉肴馔与果腹,总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吃花,吃的是有趣,吃的是风雅。
2021年7月4日 已读
休憩108th,万勿将此书做菜谱,实为结合生活情调,传统文化与花卉美食于一体的出色文化散文。更加别对引花入食这种行为加以牛嚼牡丹的判断,我们从“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开始已经吃了几千年,花作为生活中之情趣,可玩可赏自然亦可嗅可食,个人感觉这不但为饮食平生一种格调,更是可以有增添些许清隽之气的期待。何妨烂煮春风,夏雨为羹,碎添秋云,直贮至冬,观雪时食之。如腹中可存万卷书,又何辞含英咀华肚装芳蕊,待得个艳阳天,晒晒肚里万卷书,外加鲜花璀璨?作者是有才学有文笔会吃会玩有行动力会享受生活的吃货,这样的人写的文章,怎么会难看呢?
美食 花草 诗词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時 東大圖書 1998 - 7
本書是作者四十年來研究陳寅恪史學觀念和文化精神的總集結。一九四九年以後, 陳寅恪已成為中國大陸上唯一未滅的文化燈塔,繼續闡發「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但在文字獄空前猖獗的時代,他的史著不得不儘量曲折幽深,詩文也不得不用重重「古典」包裹「今情」,因此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暗碼系統。
本書作者在八十年代破解了他的暗碼系統,使他的晚年生活與思想的真相重顯於世 。十餘年以來本書所激發的爭議不斷擴大,最後演成所謂的「陳寅恪熱」,引出了大批有關他晚年的檔案史料。作者充分利用新史料增寫了〈陳寅恪與儒學實踐〉和〈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兩篇長文,更全面地闡明他的價值系統和史學思想。而這也是本書最後決定出版的主要原因。
2021年5月23日 已读
修行22nd,陈寅恪晚年心态部分十分李菊福,进入诗文笺证部分令我目瞪口呆,个人阅读体验是充满了满满的牵强附会感,思路与文字狱构陷者如出一辙,但我学识不足,没办法下如此重大的一个负面指控,只好继续读,至论战部分,余老有的放矢,本领尽显,抓住汪荣祖打得有理有据,对直接对手冯衣北(刘斯奋)的反驳反显得有些逊色。刘拿过茅盾文学奖,说话的分寸感是很好的,虽然立场被迫给定,但进退有度颇有章法,在框架里做得极好,反给了我很多好感。总之全书读完给我一种余老对陈心态拿捏和部分内容(陈夫人选赴台说)很让人信服,其他部分实在不能信任的感觉,于是立刻购入胡文辉大人两卷本陈诗注释,计划搞懂这个问题。
余英时 历史 评论 诗词 陈寅恪
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 豆瓣
作者: 顾随 讲 译者: 叶嘉莹 笔记 / 高献红 顾之京 整理 2018 - 8
本册为顾随先生评讲魏晋文学的三位代表诗人——曹操、曹植和陶渊明。曹操与曹植,是力与美的代表,陶渊明则是理想完美的诗人形象代表。顾随先生认为:曹,英雄中的诗人;杜,诗人中的英雄;陶,诗人中的哲人。本册重大篇幅都是说陶诗,通篇纯以生活智慧讲去,讲陶公之“调和”、陶诗之真、陶诗之平淡以及陶诗与酒,处处是讲人,讲处世,讲为人的道理。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修行59th,名义是曹公父子外加陶公三人,实则子建就一添头,篇幅全在魏武陶公二人身上,二人共有之真一笔带过,而对二人之豪迈(陶公为平淡之豪迈,平淡之伟大,较非常之伟大尤为难得)则浓墨重彩,陶公篇幅较大,而受限讲义体例,导致从范围到赏析及深度整体不如戴建业公《澄明之境》,而赞美陶公每每拉出老杜出来挨打更让我读的十分别扭。好处则在于顾随先生的个性点评,他同样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但比木心先生友好多了,譬如“我们在社会上不能做圣贤,在某种境界不能做仙佛,这是凡人的悲哀”、“田园诗不可包括陶渊明,不足以尽其人其诗”、“中国文学对神秘是日用而不知,而又非习矣而不察焉”、“吾人所追求者为刀之刃锥之颖,略差即非”,皆为精当言语,令我忽略太个性分明的三观评价。此书也是可以的,不如宋词那本好
古典文学 诗词 顾随
顾随讲宋词 豆瓣
作者: 顾随 讲 译者: 叶嘉莹 笔记 / 高献红 顾之京 整理 2018 - 10
词为顾随古典文学研究之重要部分。本册从词之三宗(冯延巳、晏殊、欧阳修)讲起,次讲朱希真《樵歌》,而后落在稼轩词上。“稼轩词心解”一篇,分析稼轩词特色及其影响,是《苏辛词说》之讲课版,而更为生动可读。之后是讲竹山词,旁及南宋各家特点。附录为评点王国维《人间词话》,多有独得之见。
2020年11月3日 已读
修行55th,同为大作手大诗人分析古典文学,顾随先生之书的可读性要稳压木心一头。木心那套文学史充分贯彻了诗人的特立独行乖张任性,看法观点的高度个人化与晦涩玄妙可以拿来欣赏但万不可拿来教人,纵然不至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终究难逃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就让陈丹青等人终不得门径而入。顾随先生的书一样高度个性化,对三观积极看的很重,且妙语连珠,如“感情的节制是艺术”、“现在中国作品读着没劲儿,连读完让人想自杀的东西也无”、“俗非不雅,乃是不深”、“智慧是好,聪明讨厌”、“老杜不干净而好,老杜如树木老干,姜夔没劲儿,就因为干净”等等,而“贫则不瘟,瘟则不贫,蒋捷独有此二病,盖贫为其天性,瘟为其功夫”一句俨然钱钟书当面,强推此书。
文学 诗词 顾随
唐宋词十七讲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本书为国学大家叶嘉莹教授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之邀所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纪录。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2020年8月26日 已读
休憩133rd,叶嘉莹先生课程录音的整理版,好处在对于涉及内容(主要是诗词作品范例)的讲解详尽细致,坏处在于过于详尽细致,缺少余味,感觉诗词这东西的评鉴赏析没必要出演讲与课程的整理,直接上学术论著就好,避免太过不厌其烦太过谆谆教诲,必须留出空间来给读者,叶先生功力不需要废话,但是此书有点啰嗦到无法容忍,也就是说,用这一本书的不高质量体现了叶先生是多好多负责的老师。
叶嘉莹 文学 诗词 诗话
澄明之境 豆瓣
作者: 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8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
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王国维认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
朱光潜认为: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他超脱的人生韵味、洒落的生命境界,以及体现这种人生韵味和生命境界的诗风、诗境,便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精神食粮。
2020年5月29日 已读
修行33rd,陶公之杰出全在一真,随性进退与世俯仰,以其天然本真故,一身兼得颜回曾皙之乐。深恋红尘烟火而不沉溺,高洁而可亲,嗜酒而无刘阮之狂放出格,行文亦少叔夜之大言傲气。性灵高标抒写自然全无斧斤斫磨之刻意与金玉堆砌之累人,于是深知苏辛为何读其诗作不能释手。另陶公乃儒非道,虽为大隐,但不期来世不谋长生,诗文三分之一写饮酒而半数以上感慨生命之短,恋恋红尘不欲弃之,要知道一树三花儒道释,儒教是最怕死的啊!如何因些许黄老影响而目靖节为道。戴公书好,渊明人好,读来真如巫峡高秋白云舒卷,木落水清日寒山皎,长空曳练萦郁抒回,寻幽探密往辄无尽。出差来回高铁上外加两个夜晚因此书而极度快乐,以致对排版弊病视而不见,人生在世当适意,且修身来且存真。
戴建业 文学 诗词 陶渊明
两宋诗词简史 豆瓣
作者: 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8
两宋是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诗突破了唐诗的藩篱,开辟出奇崛苍劲的新境界;宋词从小令发展至慢词,跃而成为一代文学的标杆。
本书作者戴建业,从流传至今的30万首两宋诗歌作品中千里挑一,收录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0多位名家,精选272首诗歌讲述两宋诗词发展轨迹。
阅读本书,不仅能重温伟大的诗词作品,更能一窥300年两宋诗词发展全貌。
2020年2月8日 已读
修行14th,戴不在叶嘉莹之下,请务必挺过疫情,戴老
戴建业 诗词
李长吉评传 豆瓣
作者: 朱英诞 海豚出版社 2012 - 1
《李长吉评传》为朱英诞晚年所著三种长篇随笔之一(另两部为《诚斋评传》、《梅花依旧》),写成于1978年,后又于1981年作“后记”、1983年作 “后序”。对于李长吉之兴趣,为朱氏之“白骑少年”时代即有之。数十年读之、感之,遂有此《李长吉评传》生发焉。
2018年6月10日 已读
休憩166th,李贺地下有知亦当叹作者为解人,不强做学术腔,入情入理
诗词
南唐二主词笺注 豆瓣
作者: 李璟 / 李煜 译者: 陈书良 刘娟 笺注 中华书局 2013 - 3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杰出的词人,也在我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唐二主词》约成书于宋代,后世续有辑补,该集历来真伪混杂,词作的文字异同更为纷繁。后经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次子王仲闻先生搜罗该集众本,参稽多种相关文献,细加比勘,认真考证,对该集作了深入的校订和梳理。又经著名文史学者陈书良等注释、辑评、评析,更增加了对二主词的理解与赏析。书后还附编了散见他书的佚作,历代评语、本事资料及各家序跋和相关考证文章。校订谨严,注释精确,资料详备,辑评丰富,评析到位,为研究南唐二主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2016年12月13日 已读
修行24th,想跪在地板中间,把书高举过头,如唱诗班小男孩一样高声朗诵每一首,李璟名头远不如儿子,干货并不稍逊,而李煜李从嘉,我坚信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只是为了逼出那不朽的一首首词,一本诗集想做到全程无尿点你们知道多难吗?知道吗?!
古典文学 诗歌 诗词
唐宋词一百首 豆瓣
作者: 胡云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 7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之一。本书共选唐、五代、宋时期优秀的词一百零八首,供读者阅读、欣赏,增加知识,获得借鉴。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原作品,解释和串讲都力求详尽,还加上浅近的说明,并选印古代板画五幅作为插图,词句的安排采取了分行方式,在适当照顾句意完整的情形下,让每行的末了都有韵脚,以便朗读。
2016年11月21日 已读
休憩179th,读选集如吃自助,编者是给你选菜的主,你吃的好不好和这家自助店没什么关系,全看选菜这位眼光见识。读完元人小令二百首怏怏不乐,找这本书来洗眼,结果爽至high。虽泰半熟谙至极,还是给我贡献了张元干刘克庄两个大才子大词人,真是 美不胜收。另外辛弃疾老哥一己之力贡献此书三分之一篇幅,而且我喜欢的几篇尚未收入,真是实力决定一切啊
古典 文学 诗词
元人小令二百首 豆瓣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2 - 3
2016年11月21日 已读
休憩178th,编者水平太有限,乔吉张可久一身本事完全看不出来,其他我不熟悉的名家想必也因如此选法减色不少,阿鲁威薛昂夫两位以前没注意的倒有些味道,所以此书倒也不无功劳
元曲 诗词
诗境浅说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俞陛云 北京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专论唐律绝作法的,所以将精力全部倾注在分析每首唐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及其“诗境之妙”上,故予人启迪尤深。"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2014年6月20日 已读
休憩53rd,的确是浅说,给入门者和小孩子发蒙用的,其评论是简单点评,也是诗词的散文化描述,这个正好是我最不需要的,啧啧
古典 大家小书 诗词
怎样赏诗 豆瓣
作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书局 2012 - 9
《怎样赏诗》选取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名文四篇,包括张中行、钱穆、施蛰存、王季思的论诗词鉴赏的文章。从大处着眼,揭示学习古典诗词的门径,指出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讲解各种诗词体式的欣赏方法。
2014年6月18日 已读
修行43rd,买书附赠了一本小册子,薄薄一本三万字小书,四篇大家诗词论文,价值很高,深入浅出,大家身段放低教你如何读诗入门,尤以张中行钱宾四先生最佳,施蛰存唐诗百话中所选一篇并非顶尖,此书很好,强推
古典文学 诗词
曹操集 豆瓣
作者: 曹操 中华书局 2009 - 6
本书以丁福保的《汉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为底本,稍加整理、补充而成。书末附录:《三国志魏武帝纪》、《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
2013年7月19日 已读
休憩201st,魏武脑残粉不解释,此书编纂体例非常有趣,先是诗文,然后把曹公散佚的断句残篇一一收集起来,没上下文,很是老实全面,然后是曹公注的孙子【我还以为是孟德新书呢】,最后是三国志魏武纪,曹公自己写的东西真的好少,佳文妙句多是已经熟谙的,读完收获不多
文集 曹操 诗词
谈艺录 豆瓣
10.0 (9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简装横排繁体本。
2013年7月13日 已读
修行93rd,初读此书在大四毕业季,如鸭子听雷,被深深震撼的同时啥也没看懂,狠狠的下了点功夫查人名查别号,然后狠狠的在书后写到,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如今三年矣,长进还是有的,必须说比以前理解到位了,可以很顺畅的阅读了,但是还是跟不上节奏,只能苦笑低头,再说一次,待学问长时,重读雪耻
古典 国学 笔记 诗词 钱钟书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陈磊 / 陈引驰 三联书店 2006 - 1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是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第一篇论文,《独特与独占》,将中唐文学对身份的再现视作对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斥。在个人身份的层面上,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要吧表现为宣称自己优于他人,不过它也可以是一种异化感,而这种异化感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时代的作品中,特立独行表现为一种独特而易于辨识的风格,它可以为他人所袭用,但它却总是与一个个体作家挂钩。
接下去的一篇论文,《自然景观的解读》,讨论各种不同的再现风景的方式,显示自然的潜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文本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的表述和品评;这样的风景具有建筑性,这在先前的诗歌是罕见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缺乏潜在秩序的风景的再现,是美丽去不连贯的细节的堆砌。
这第二篇论文公限于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现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人伦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诠释》这第三篇论论文探讨中唐时代的一种倾向,它对现象所给出的推测性解释,要么就是与常识相乘违,要么就对通常认为无需解释的境况做出解释。如此独特的诠释,缺乏任何证据或文本章顺的支撑,常常沾染上一层富于反讽甚或疯狂的意味。
第三篇论文《机智与私人生活》审视对私人空间和闲暇活动的游戏性的夸大诠释,作为抗拒常规价值的一种私人价值观的话语。
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2013年2月10日 已读
修行30th.我读宇文所安常有方枘入圆凿之感,第一要服他角度独特,第二要斥他过度引申。自然景观的解读一篇读的我晕陶陶。不过所幸这是这本书七篇文中唯一有些缥缈的。而此书中剖析中唐诗人个人意识方面非常有意思,为彰显个性不惜刻意标新立异,在诗作中先描述自己嗜好再得意的辩白,对私有财产强烈的主权意识与相对于公共财产的偏好,以及无根据的武断言论,认为自己行为对事物景观的增值作用等,历历在目,清晰明了,另外吹毛求疵一点,最后一篇唐传奇论文分析的是我最不喜偏又极有代表性的一部,元稹的莺莺传
古典文学 宇文所安 诗词
唐诗百话 豆瓣
作者: 施蛰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012年2月3日 已读
四个月才把这本书读完第一遍,它立刻成为了我随身携带的几本书之一,这本书也是去年全年入手前三好的书之一,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最全面最有深度的唐诗入门读物,选诗全面,角度独特而有思考,评论与说明深入浅出,我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注定要读很多遍,而且书尾列举的多部选集也给人深入的途径,真是好书,在我所过眼的诗词类书籍中当执牛耳,叶嘉莹扬之水实瞠乎其后,另外,对于施老对玉溪生诗以及中唐诗的评论我保留意见
施蛰存 诗词
人间词话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5
本书是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2年1月12日 已读
绝妙,经典果然耐重读,基于美学与文学游戏论基础上,提出境界观点臧否诗词及作者,不仅有营养,而且重温了下各大词人名号,读完合卷,闭目沉思寅恪公奠静安公文中【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其间偿亦有读先生书者乎】,一时陶然自醉
文化 文学 王国维 诗词
谢宣城集校注 豆瓣
10.0 (6 个评分) 作者: (南朝齐)谢朓 / 曹融南校注集说 译者: 曹融南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 11
《谢宣城集校注》主要内容: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齐梁时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内容是,继前人已辟的蹊径又有所拓展。在表现形式上,除上承建安以来渐辞采、偶对和用事而踵事增华以外,又进而讲求声律。
齐谢脁,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诗风清新自然,婉丽多姿,尤以山水诗为最擅长。他是当时继谢灵运,鲍照之后最优秀的作家,人称“小谢”,在中国文学史上不着重要的地位。这次整理出版的《谢宣城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本子,内容包括校、注、集说、附录四部分。诗赋以吴骞拜经楼本、文以严可均《全齐文》为底本,并用十多种本子作样勘。注释为《谢宣城集校注》的主要部分,重在疏通文义,证引典实。集说则辑录前人对谢氏诗文所作具有参考价值的评论。附录收辑了谢脁作品的佚文、序跋、诸家的综合性评论。传达室记以及校注者新撰的《谢脁事迹诗文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