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庄子纂笺 豆瓣
作者: 钱穆 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 2021
研治《庄子》必读书
详采古今一百五十家注,从古注书之上品
◎ 内容简介
《庄子》一书为中国古籍中一部人人必读之书,但需学有根柢,才能读通此书。钱先生此书除郭象注外,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斟酌选择,调和决夺,得一妥适之正解。全部《庄子》一字一句,无不操心,且上下接续,皆可通释,宜为从古注书之上品。前人注《庄》,或得此失彼,或明于前而昧于后。钱穆之注,循上而下,旁采博引,相互贯通。而其注释,兼顾义理、辞章、考据,而体尚简要,辞贵清通,以求通体朗畅,豁人心境。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1.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经典。
2.钱穆身处时代鼎革之际,其研治《庄子》的心境和心得自然与别人不同。“庄子,衰世之书也。故治庄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世。”
3. 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全部《庄子》一字一句,皆可通释,宜为从古注书之上品。
◎ 媒体及学者推荐
搜罗宏富,而不失之于繁芜;取舍谨严,而不失之于疏漏。考据、义理、文章,面面周到,美不胜收!是治《庄子》必读之书。 ——王叔岷
[此书]尤为近代《庄子》研究之突出著作。 ——严耕望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修行8th,集百余古今名家之注而择其良解,如此之书若需评价,必须备读其余名家之注,明白钱公扬弃何物而留存何解,如此则老庄精神与钱公态度尽数烂熟于心。只是这需要太多的功夫太深厚的素养,我做不到,所以重读一遍庄子也是好的,钱公所配解释也是好的,阅读也是好的,多年以后再读,会从注解中得到更多吧
庄子 钱穆
秦汉史 豆瓣
作者: 钱穆 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 2021
理解秦汉之变,读懂中国历史
焚书坑儒:政治如何影响思想文化?
王莽代汉:社会思潮如何影响政治?
◎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秦汉两代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三者会通而观,明通变,知是非,指呈中国历史上这一巨变而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作为钱先生壮年力作,新见迭出,议论畅达,体裁尤为创新。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1.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经典讲义。
2.吕思勉《秦汉史》可以算是入门读物,为其眼光较近,分析较主观,于秦汉之史实虽有涉及,于秦汉之制度建构的内在思想所论多阙。钱穆《秦汉史》可以作为进阶读物,为其考证精当,议论周翔,上下贯通,多有发明。
3.内容重点突出而详实,言人所不能言。学术方面,有秦汉博士制度承变、家言与官学之兴替、秦焚书与汉推崇五经之地位、王莽新朝代汉的文化思想依据;政治方面,封建与郡县制度的曲折递变、朝廷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汉武帝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而学术、政治两方面始终都是从经济民生与下层社会实际状况着眼,尤有巨眼卓识,是其精义所在。
◎ 媒体及学者推荐
钱先生在北大,课讲得很精彩,学生们都很欢迎他。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zui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先生为宗师。
——牟宗三
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十年,学识渊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第一人,刚敬之重之。
2022年3月7日 已读
修行6th,11年前曾读此书,近日偶得新版,装帧精美爱不释手,欣然重读,经典之作重读多次亦可苟日新日日新,何况仅读二周目。11年前此书启蒙我有关始皇诛韩非之缘由,秦焚书不及诸子,封禅从巡边演变成祭天夸功的流程并于长生合为一事,齐鲁学派与三晋学派之冲突等历史渊源嬗变的要点,帮助我将历史串出经纬可以系统观之。今天来读,更需要加强记忆的则变成了诸如家国天下国为扩大之宗族,六国未亡而郡县制已大行,稷下先生为博士制度之所本武帝慕仙由辞赋之臣推波助澜,汉兵制沿袭秦法,和亲为表而通关市实为其重等等重要知识点。11年前后,经典依旧,变得是我,亦不知玄都桃花沧海桑田,已经几许循环,只知哥面上光阴痕迹渐増,所幸崚嶒风骨尚在
历史 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 豆瓣
作者: 钱穆 九州出版社 2011 - 7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整理,以东大修订奉为底本,改正若干误植文字,版式与分段并另作调整。标点符号之整理,主要在加入私名号、书名号及重点引号,以便利读者阅读。整理排校工作,虽力求慎重,然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繁体竖排版)》之整理,由胡美琦女士负责。
2014年2月12日 已读
修行13rd,绝佳之书,定然要重读的,钱穆先生可谓是体大思精,写通史与内在脉络再擅长不过,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此书读来之系统足以助任何读者形成系统性认知,更值得赞赏的是,钱公在对岸,说话肯定对TG不利,此书原封不动原汁原味呈上,强烈推荐
中国历史 历史 钱穆
黄帝 豆瓣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7
华夏文明的创始人: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的事迹虽茫昧不明,有关他们的传说却并非神话,其中充满着古人的基本精神。本书即是讲述他们的故事,虽非信史,然中国上古史真相,庶可于此诸故事中一窥究竟。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自他之后,文化才慢慢地生长,至周朝大体确定。其后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传,为道统――文化传统的传授者。周公之后,能发挥中国文化真精神的,就是孔子。
钱穆先生为史学大家,其治史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以求取历史之大义与精神为要旨。本书叶为讲述“黄帝的故事”,其治史风格却一如既往,可为初涉猎上古史者之入门书。
2012年8月14日 已读
钱公写的历史普及读物,因为我倾向于周灭商是正朔商朝用兵他处,蛮夷周人趁虚而入,诛杀明君帝辛的说法,所以这本书不但一点新鲜东西都没讲,还在以讹传讹,摊手,就算抛开观点差异不谈,这本书也就值三星,钱公作品量多而良莠不齐
历史 钱穆
讀史隨劄 豆瓣
作者: 钱穆 九州 2011 - 7
《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读史随劄(繁体竖排版)》各篇,多就原稿整理;其有先发表于杂志期刊者,皆注明于各篇篇后。整理工作虽力求慎重,然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指正。
2012年8月12日 已读
九州这套书是真贵,但是做的实在是漂亮,读起来舒服的不得了,这本书本身也好读,钱公的历史短论集子,关于黄巾与天师道,唐朝干谒风气,江浙人才名录的文章都又好读又好玩,我不禁感叹一句,唐朝的士人风气原来已经那样了,这个世界好过吗?
历史 钱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8
这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2012年7月26日 已读
道的世界和理的世界这个区分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单论此书,钱穆一迂腐老奴,守户之犬而已
哲学 国学 文化 钱穆
中国史学名著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2
《中国史学名著(第2版)》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2012年1月19日 已读
好书,好书,这本书是钱先生给中文系博士讲课录音整理下来的集子,全然口语,我一边读出声音一边读下去,如坐春风,本书的内容主要是钱先生选择的史学名著,选书的标准和对书的评述都很清晰的表明了钱先生的治史观点,轻事实而重思想,政制,学统以及道统,这点在钱先生舍弃战国策等几乎公认史学名著而取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几本更像是学术史的著作便可看出,抛却选书合理与否这点不提,对书的评论深入浅出,以所选书为经纬,又联系起了很多本其余的好书,评价书的过程中,更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些,不读这本书,是不会知道的
历史 国学 钱穆
秦汉史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指呈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
2011年12月30日 已读
标准钱氏史学法,侧重思想层面而轻史实,秦一部分还好,西汉部分文景轻轻略过,直接汉武全盛,浓墨重彩写了半本书,然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一笔带过,直接就是新汉,这点实在让人hold不住,但是,始皇诛韩非之缘由,焚书之目的,晁错捐粟输边之失,任侠与商贾同源说,文景时朝廷与诸侯王国招徕人才标准之区别以及后世武帝时之区别,淮南刘安无反意之辩,汉初治国思想由黄老入外儒内法之缘由,公孙弘成事之因,汉儒灾变与禅让思想等等等等,都给我指路明灯的感觉,另外有一点不解,刘邦亲自建立黑帝庙,指示汉承水德,后世君臣学者将水德转为土德,为何如此之易?!丫们不知道干,干,干父之蛊吗?
历史 钱穆
中国文学论丛 豆瓣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0
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也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
2011年11月22日 已读
对中国文字之不朽评述精当,而对西游记金瓶梅的议论太过片面苛责,列举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价值观点是很补的,认为胡适不是文学家,汉人无小品,作人公爱掉书袋等点太合我意,而钱先生认为十五国风都是经过士人君子雅化才登大雅之堂,不能脱离政治上的譬喻,与诗经原始的观点完全冲突,直接把我打到迷惑不解,看来读书虽日多,学力之长也非一日之功。推荐篇目【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中国散文】【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PS:中华民族究竟要多么钟灵毓秀才能在几千年前作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的句子!
钱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