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
革命後記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韓少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
本書作者韓少功,作為在場者之一,他說: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行串聯特有趣,那不就是「驢友」探險嗎?他們覺得知青下鄉也特來勁兒,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訓練」嗎?他們甚至覺得子彈橫飛的武鬥夠爽,夠刺激,嘿,那時候「軍迷」玩一把真的耶。我也不可能接受一些洋左派的「文革」,他們曾認定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化領域人民主權的神聖標誌,紅衛兵挎上駁殼槍就是最徹底的解放,工人趕走廠長就是共產主義的夢想成真。當然,我也完全不可接受某些中國官員的振振有詞:「你以為現在還是文革?你們還想踢開黨委鬧革命?」
問題是,這些人的「文革」印象錯在哪裏?憑什麼本書作者就認為自己的「文革」記憶比他們的更可靠?憑什麼他能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是另一種瞎子摸象,在這裏的饒舌不是以白詆青、以宮笑角,五十步看百步?
2015年12月14日 已读
修行30th,韩少功摆脱作家身份,就历史进行了深刻思考,以治学的态度写就了这本书,用力很猛,颇有诚心。短处在于个人修为略逊,逻辑感不足,写的略乱,而且颇有类比失当的错处。本书旨在说明文革之发动毛不能负全责甚至不能承担主要责任,责任是高层共同体的,也是民众自我意愿借势而为所产生的。前面的论点如红色国家均极左;毛多次试图阻遏极左趋势;政治斗争论属妖魔化臆造等说法均显勉强,而后文对民众心态的分析,比如个人观点的多面性和自相矛盾的特点,群众对突出和表现的争取在物质匮乏时转移到政治,以及最关键的毛意图中的文革与群众想做并做出来的文革大大不同这几点都极为精当,论证的也颇为好看,这个写出了马桥辞典、爸爸爸的作家最懂的还是农民,瑕瑜互见之下,此书还是很有阅读价值的,不是韩少功雄心勃勃的结果,而是一个补充
历史 文革 韩少功
韩少功作品精选 豆瓣
作者: 韩少功 2006 - 3
小说只意味着一种精神自由,为现代人提供和保护着精神的多种可能性空间。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使人接近神。如此而已。
2013年2月19日 已读
休憩102nd.这套跨世纪文丛选的相当好,推荐下。读的书多了,慢慢开始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领域和作品间的脉络,这是种很舒服满足的感觉。山歌天上来中的毛三寅就是马桥词典里的兆青矮子,爸爸爸和归去来的背景纯粹是马桥,如是例子颇多,韩少功中篇比较好的这本里都有了
小说 当代文学 韩少功
马桥词典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韩少功 作家出版社 2009 - 4
《马桥词典》讲述了:语言是人的语言。迄今为止的各种语言成果,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推进了人们的文化自觉,但认识远远没有完结。语言与事实的复杂关系,与生命过程的复杂关系,一次次成为困惑人类的时代难题。在这本书里,编撰者力图把目光投向词语后面的人和事,清理一些词语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功能,更愿意强调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密切关系,力图感受语言中的生命内蕴。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静态语言,编撰者更重视动态言语;较之抽象义,编撰者更重视具体义;较之规范性,编撰者更重视实用性。这样一种非公共化或逆公共化的语言总结,对于公共化语言成典,也许是必要的一种补充。
2011年12月18日 已读
运用词典词条的写法作为写作顺序,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命运也被错开了时间顺序排列,最典型的兆青矮子的死甚至在有关他的词条结束之前,写法很新颖而更重要的是题材,这实际上是本非常厚重的书,并不只是描绘了一个山村原生态而已,更像的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在被外界环境强势入侵以后的反应和扭曲了的现实,我们读书时的惊诧与不解与知青们与村人相处时的摩擦与冲突似乎都是局中的一部分而已,韩少功描绘的马桥是万千山村中的一个,条件与其他山村大有不同,远远不能说这是代表山村整体的蒙昧与愚鲁,或是体现山村问题之类大高帽的题材,这山村只是一个缩小了的清朝,而更令人战栗的是,山村人的生活习惯,语言模式和时间概念,都酷似那个【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这也许也算是童话和乌托邦的破灭吧
小说 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