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斯卡德
八百万种死法 豆瓣
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冯洁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8
退休警察马修·斯卡德生活过得颓废潦倒,在纽约只能干着本质是私家侦探、实际上沒有取得合法执照的工作。他是纽约众多犯罪事件的见证者。面对日益严酷的社会环境,面对底层世界的”八百万种死法”,斯卡德在接受委托办案的过程中,时常感受到沉重的心理负担,本人也一直挣扎在一醉方休和戒酒自救之间。这部小说描写了斯卡德侦破一起连环杀人案的过程,既是情节曲折跌宕的硬汉侦探名篇,又深刻揭示了光怪陆离的纽约众生相,具有超越一般类型小说的文本内涵。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休憩182nd,纽约是个几千万人挣扎几百万人死去,有着八百万种死法的大粪坑,斯卡德就在这里上下游弋做着拼图,从无到有的组出事件之全貌,那时的伊莱恩只被一笔带过,给他心灵慰藉和生理满足的还是简,他依然喝着酒,在对手是自己的天人交战中苦不堪言,这本特别厚,也是特别典型的马修斯卡德,找小白来写序言的编辑应该领着脑残补助金吧?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马修·斯卡德
一长串的死者 豆瓣
A Long Line of Dead Men
作者: [美]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林大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8
低调的“三十一俱乐部”结构很简单。三十一个人格高尚的男子宣誓,每年五月第一个星期四要相聚一堂,吃饭,报告这年来他们生命中的改变,同时向这年过世的人致敬。每年我们都会宣读死者名单。当三十一俱乐部只剩下一个人之时,他就得找三十个理想的候选人来当会员,在特定的这晚上让他们聚在一起。然后朗诵三十个已经过世的兄弟名字,烧掉名单,结束这一章,并开启下一章。
2019年8月25日 已读
休憩179th,这本看头不多,核心倒是很难看到,西方小说中以仇富为杀人动机的貌似不多,打完这句话仔细想想,东方尤其是大陆小说以仇富为杀人动机的也不多啊,为什么我会感觉好像这样的故事比西方多不少呢?想了很久,一拍大腿,妈的,知乎上太多了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马修·斯卡德
酒店关门之后 豆瓣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王凌霄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莫西里酒吧被抢、“小猫小姐”的账本被偷、狄乐瑞太太被杀,三个当事人都请马修出面帮助查出真相。在一条条线索被发现之后,三个案件的零碎拼图慢慢被拼在了一起,所有真相水落石出。马修自会有他的解决办法……
黑暗之刺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陈佳伶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4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夏姆斯奖作品。冰锥大盗连环杀人事件,真凶是否另有其人?
...................
※编辑推荐※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掩卷之际,如果你为书中人物叹息,不妨学马修那样,点上几根蜡烛。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内容简介※
《黑暗之刺》写于《父之罪》完成后五年,马修•斯卡德此时还是个酒鬼,尚未加入匿名戒酒会。九年前,一个疯狂的冰锥杀手连续刺杀好几位女性后逃逸失踪;九年后,纽约警方在偶然的机遇下逮到此人,其他的案件他都承认,唯独对芭芭拉的死坚决否认。芭芭拉的父亲找到斯卡德,希望能找出是谁杀了他女儿。
“回忆是一种合作的动物,很愿意讨好你,供应不及时,它常常可以就地发明一个,再小心翼翼地去填满空白。”
本书获夏姆斯奖1982年度长篇小说奖。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休憩173rd,因《屠宰场之舞》而得意忘形,续读此书,于是被提醒一个并不深奥,早已懂得的道理:得意不可再往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马修·斯卡德
屠宰场之舞 豆瓣
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曾筱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7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马修在拳击场查案,不经意勾起了另一桩记忆。
既然我们都要死,为何不选择互相残杀?
◎ 编辑推荐
☆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试看生活安稳、戒酒成功的马修如何拆解“人民的意志”抛出的一个个疑案。
一盘录像带引出了所有的故事,罪恶之源永枯竭,正义缺失时,试看马修如何还击。
◎ 内容简介
马修为了调查一桩案子到拳击场,在观众席他注意到一名带小男孩的男人,那个男人不经意用手抚摸男孩头发的动作,轰开了马修的记忆:他在一盘录像带上看到一男一女残忍性虐杀一个男孩的全部过程。随着马修追索,两桩案子竟然交集在一起。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获奖记录
世界推理迷大会的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s):1987、1991年度长篇小说、
1994、2001年度短篇小说集;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s):1978年度平装本初版, 1983、1992、1995年度长篇小说,1985、1991、1992、1994、1998、1999、2017年度短篇小说,1994年获颁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美国私人侦探作家协会的夏姆斯奖(Shamus Awards):1982、1983、1987、1990、1991、1992、1994、1995年度长篇小说奖;1985、1994年度短篇小说奖,2002年获颁终身成就奖,2009年“马修‧斯卡德”获年度角色奖。
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Award,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2004年度;
日本的马耳他之鹰奖:1987、1992年度。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休憩172nd,读完最后一页,我张口在寂静房间里无声大笑,马修斯卡德16本中最硬汉的一本,性欲,变态,残暴,厮杀,荷尔蒙气息无处不在,斯卡德主动的拿起枪去做索命的审判官,而米克巴卢无声的陪伴在他左右,在很多个不需约定的畅谈旧事夜晚之后,我畅快的呼吸着,如痛饮不醉之醇酒,斯卡德快和伊莱恩结婚啦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马修·斯卡德
向邪恶追索 豆瓣
Even the Wicked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林大容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地狱判官马修这次拆招人民的意志。
唉,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对吧?
◎ 编辑推荐
☆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试看生活安稳、戒酒成功的马修如何拆解“人民的意志”抛出的一个个疑案。
◎ 内容简介
自称是“人民的意志”的威尔,会先写一封信到马蒂‧麦葛劳《每日新闻》的专栏,再用私刑为社会大众处置几个法律无法制裁的恶棍,其中有一个儿童杀手,一个黑帮老大,一个炸堕胎诊所的凶手,还有一个是黑人种族主义者。
马修•斯卡德这次的当事人是让儿童杀手恢复自由的律师,他正被威尔点名,下一个被“人民的意志”处决的就是他……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获奖记录
劳伦斯‧布洛克获奖记录:
世界推理迷大会的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s):1987、1991年度长篇小说、
1994、2001年度短篇小说集;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s):1978年度平装本初版, 1983、1992、1995年度长篇小说,1985、1991、1992、1994、1998、1999、2017年度短篇小说,1994年获颁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美国私人侦探作家协会的夏姆斯奖(Shamus Awards):1982、1983、1987、1990、1991、1992、1994、1995年度长篇小说奖;1985、1994年度短篇小说奖,2002年获颁终身成就奖,2009年“马修‧斯卡德”获年度角色奖。
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Award,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2004年度;
日本的马耳他之鹰奖:1987、1992年度。
2019年6月23日 已读
休憩151st,布洛克也来写私人执法者啦?这个令人兴奋的开头让我期待特别多特别美,结果一路高开低走,马修斯卡德系列有一半多案件本身毫不足道甚至让人厌倦,而他一路走一路探遇到的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才是真的迷人,硬汉推理其实重要的是硬汉,不是推理。然而,结实的像岩石的斯卡德很少开一枪打一拳刺一刀,而瘦小枯干的赖唐诺每本书都要被人打的满天乱飞,真是世间惨剧,令人掩鼻流泪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推理 马修·斯卡德
刀锋之先 豆瓣
6.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林大容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6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夏姆斯奖作品。戒酒的马修•斯卡德,两宗暗线相扣的悬案。
...................
※编辑推荐※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掩卷之际,如果你为书中人物叹息,不妨学马修那样,点上几根蜡烛。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内容简介※
在《刀锋之先》中,马修•斯卡德走进了匿名戒酒会的大门。他受到委托寻找一个已经失踪三个星期的女孩,案情毫无进展,这个女孩就像空气一样的消失无踪。她独来独往,可是不常待在她的套房公寓里。她这么寂寞能去哪儿?她会去公园,跟鸽子说话吗?与此同时,戒酒协会的朋友埃迪,在满腹心事来不及说出口的状况下,被斯卡德发现吊死在住处。
本书获夏姆斯奖1990年度长篇小说奖。
2019年6月22日 已读
休憩150th,米克巴卢出场,私刑先于法律,简还没有得上癌症,马修出没在多个酒吧,喝着可乐和苏打水,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唯一引起我思索的,是布洛克对良知的看法,在他的书中,曾经罪犯的天良发现势必引致死亡,良知是好的也是致命的,这一点真有趣。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推理 马修·斯卡德
恶魔预知死亡 豆瓣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顾效龄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7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为证明越战老兵无辜,马修再度出马
我们所有的悲悼终究是为了我们自己
◎ 编辑推荐
☆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公用电话亭里有人被杀,警方在流浪的越战老兵身上发现了子弹弹壳,一切似乎一目了然,然而马修不这样认为。
◎ 内容简介
一名有为的出版社律师被人枪杀在暗夜的纽约街头,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终日游晃街头精神有问题的游民,纽约引起一阵恐慌,议论不断,然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了越战刺激的哥哥会是凶手,央求马修出面侦探,以找出真正的凶手。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 朱天心
◎ 获奖记录
劳伦斯‧布洛克获奖记录:
世界推理迷大会的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s):1987、1991年度长篇小说,1994、2001年度短篇小说集;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s):1978年度平装本初版,1983、1992、1995年度长篇小说,1985、1991、1992、1994、1998、1999、2017年度短篇小说,1994年获颁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美国私人侦探作家协会的夏姆斯奖(Shamus Awards):1982、1983、1987、1990、1991、1992、1994、1995年度长篇小说奖;1985、1994年度短篇小说奖,2002年获颁终身成就奖,2009年“马修‧斯卡德”获年度角色奖。
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Award,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2004年度;
日本的马耳他之鹰奖:1987、1992年度。
2019年6月18日 已读
休憩147th,一个误会杀人,几条并不必要的故事线,交织出一个有关生死无常的故事,马修斯卡德身患绝症的ex问他要了一把枪,想轰掉自己的半个脑袋,静静的离开这个人间,但是后来她放弃了,她发现自己害怕的是搞砸有关死亡的一切,但她发现多么愚蠢白痴的人最终都会无师自通的做好,于是,最后的时光,她不再错过自己的生命。挂上电话,马修和伊莱恩说了那句早就该来的“我们结婚吧”。然后,在他不再错过自己生命的生活里,他想念着已经逝去的她,用这些诗句“紫丁香花从死亡的大地中盛开出,回忆与欲望交缠,枯寂的根茎被春雨唤醒”,这是书的最后一页,我平静的合上书,听到自己的声音,我在说“妈妈”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马修·斯卡德
父之罪 豆瓣 Goodreads
The Sins of the Fathers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易萃雯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6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人气侦探马修•斯卡德首次亮相。
迷失在大都会的年轻人寻求救赎,等来的却是毁灭……
...................
※编辑推荐※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掩卷之际,如果你为书中人物叹息,不妨学马修那样,点上几根蜡烛。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
...................
※内容简介※
《父之罪》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笔下人气角色,马修•斯卡德的首次登场作品。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纽约,一名妙龄女郎惨死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里,整张床成了血海;与她同住的男孩浑身是血冲上街头,被当作凶犯抓了起来,随后在狱中自尽。女孩的父亲找到斯卡德,希望了解自己的女儿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招来杀身之祸……
2019年5月31日 已读
休憩134th,此书提供了一种在我较为少有的体验,阅读一本冷硬派不过三分之一而看出凶手,这倒不能怪我,冷硬派一般不会老老实实给读者以足够的论据,更经常让凶手在中段甚至最后几页才跳出来,就像今天早上读《一滴烈酒》中的平稳斯蒂文,这本书妙处在把马修斯卡德粗犷中的细腻以及感性柔软的反差部分体现的很明白,这本薄薄的过渡书籍里,他已经不是警察,而Elaine还不是他的妻子,只有他是他自己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推理 马修·斯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