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金色昙花 豆瓣
作者: 高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
2019年3月10日 已读
休憩71st,高阳公写民国的几本都是说书人写法,若有若无一条主线遥遥缀着,随便来句话出来个人就是拉出一条支线剧情,从袁项城退位到曹仲珊下台,这十余年好听了说是风云浩荡,难听里讲是乱七八糟,人物驳杂数目庞大,这书只有四百多页是高阳公留了手,要是老许不烦不累,一箱威士忌屁股下面一坐,一千四百页也是它,分成二十部就是《古春风楼琐记》,全书最让我欣赏并叹息的还是徐树铮,真英雄。
历史 小说 民国 高阳
董小宛 豆瓣
作者: 董千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 - 2
2011年12月15日 已读
任何高产作家都避免不了良莠不齐,高阳也不例外,这本书连路边摊的质量都没有
高阳
北宋名将曹彬 豆瓣
大將曹彬
作者: (台湾)高阳 团结出版社 2005 - 11
曹彬(931—999),宋代灵寿人,北宋开国功臣。曾经率军大败契丹兵,在伐蜀过程中任监军。制止将士屠城,所到之处都心悦诚服。后率军灭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军伐辽,数战获胜,后攻涿州兵败。自请治罪,真宗即位,诏拜枢密使。
2011年12月11日 已读
抛却其余,把赵匡胤塑造成仁义忠厚的几乎迂腐的角色实在是大失败,文章整个变味不说,体现了作者历史观的大病,迂腐之人岂能说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历史 小说 高阳
古今食事 豆瓣
作者: 高阳 华夏出版社 2007 - 10
美食家穷毕生钻研的无比珍贵心得,引经据典,上山下海,五千年饮食文化的结晶,口颊留香。
高阳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他的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本书是高阳穷毕生钻研的无比珍贵心得,引经据典畅谈五千年华夏饮食文化的结晶,不但有众多美味口颊留香,他还杂糅了历史的佚闻逸事,读来真是酣畅淋漓。
2011年12月7日 已读
这本书真正达到勾引食欲与文字美感合二为一,在写美食,美酒,佳茶的时候合并了历史轶事【全都是关于吃的】,让人读来有继承古今饕餮客道统的使命感【大笑】,这是继雅舍谈吃和唐鲁孙第三本之后又一本让我在静静夜晚流着口水,下楼觅食的书籍,不过百页有余,却面面俱到,五脏俱全
高阳
王昭君 豆瓣
作者: 高阳 吉林出版集团 2011 - 1
《高阳文集珍藏版:王昭君》内容简介:王昭君是蜚声史简的历史人物,也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吟咏,情有独钟的传奇女子。作者高阳通过缜密的历史考证,再现了汉宫内尔虞我诈、形形色色的内幕。真实演绎了昭君入宫后,周遭和时世的风云万变,直至她最后为家为国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千古绝唱跃然纸上。
坎坷的身世背后是叵测的人心,荣华富贵的烟云之后是一个伶仃女子此恨绵绵的心灵写照。高阳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了一个女人大写的“命运”。声声委婉,字字珠玑。
2011年11月24日 已读
典型的地摊文学,好在我把慈禧全传和胡雪岩留在最后看了,否则高阳最后这几本烂书会毁掉我对他的好印象
高阳
丁香花 豆瓣
作者: 高阳 华夏出版社 2008 - 2
《丁香花》主要内容清朝道光年间,龚自珍的一首闲诗惹起一段轰动京城的“丁香花诗案”;为此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引疚自责,浪迹山水,一生的悲欢离合虽多彩多姿,却只留下几首新词,几行断肠句……。
2011年11月24日 已读
名字挫,其实是写龚自珍的,其实写的更加挫,龚自珍被描写成个呆子,其他人物更如泥塑木雕,sigh
高阳
清官册 豆瓣
作者: 【台湾】高阳 1988 - 7
2011年11月23日 已读
本书写的是近几个月来我非常欣赏敬仰的汤斌,而写法依然是标准的高阳,一条若有若无的主线串起来无数的历史八卦,只是,科场弊案与李陈之争部分章节,完全是孟森先生心史丛刊中相应部分文字的翻译和润色,从材料选取,事件叙述先后顺序等方面都完全一样,这些篇幅加起来有全书的四成,如果这样写书,书也未免太好写了吧【想想高阳自己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之所以这样做应该不是偷懒,是孟先生总结的太过精当,以至于他图省事了吧
小说 高阳
玉垒浮云 豆瓣
作者: 高阳 海南出版社 1996 - 5
2011年11月22日 已读
玉垒浮云变古今,这又是本历史八卦拼成的书,可惜的是,大多数桥段都似曾相识,这本似乎是八大胡同的续集,但是更像的是,八大胡同里边的桥段加上点其他的枝蔓,凑出的一本小书
小说 高阳
清末四公子 豆瓣
作者: 高阳 华夏出版社 2004 - 5
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之子吴保初,清末四公子的风流倜傥、斐然文采在作者的细心勾勒下栩栩如生……
2011年11月20日 已读
对于击中我历史死角的优秀普及类历史图书,我向来极为感激,这本书还是那种读完之后让人受益良多的好书,尽管我感觉【某某四公子】之类的称呼多数名不副实,例如本书写的清末四公子,六成笔墨在谭嗣同身上,两成在陈三立身上,其余两个人,我都忘了他们是谁了
历史 高阳
高阳说诗 豆瓣
作者: 高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高阳的诗学造诣,由本书可以体现。他的说诗,紧扣本文字句,博引书证,以贯通全诗脉络,抉发作者隐曲为用力所在。《“诗史”的明暗两面》言及除杜甫直笔写诗史“明”的一面外,还有如吴梅村以隐笔写史和李商隐以隐笔与个人情感秘密那样的“暗”的一面。前者固有待诗与史的互相诠证,而后者更须细心勘探,高阳说诗的兴趣自然在此,他的创获也正在此。书中分析义山诗所隐情事,和诗史互证明清之际时事的诸篇,堪称他这一观念的的实践成果的代表。
2011年11月19日 已读
俗话说文史一家,高阳先生深厚的历史造诣使他解释起生僻的典故来如鱼得水,对李义山,吴梦窗,吴梅村等人的诗作给出的诠释令人信服而有力,由于是评述,他也举出了很多其他名家的评述并加以点评对比,有比较才有甄别,我十分信服先生的论点,【在读到陈寅恪先生诗作及生平详述的时候,我悲愤填膺,对吾父说【毛润之对寅恪先生说‘汝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句否’】吾父曰【未闻此典】,我说【以古喻今,想当然尔】,吾父大怒【不孝子妄言,不知老大哥正视汝乎?】我大悸而退
诗话 高阳
正德外記 豆瓣
作者: 高陽 遠景 1986
2011年11月17日 已读
牙疼的烦心又偏偏遇到这样的劣质书籍,基本就是明史里那点事情加上齐东野语各色八卦拼出这么本书,草莽英雄还算是二月河水准,这本书直接是路边摊水准,真是够了,多产作家良莠不齐不奇怪,水准能悬殊成这样也真心不易
小说 高阳
明末四公子 豆瓣
作者: 高阳 2008 - 3
《明末四公子》主要内容:古今公子中,除战国四君以外,多姿多彩莫如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出则忠义,入则孝悌,爱宾客、广交游,风流倜傥,完绝一时。纸醉金迷,笙歌达旦的秦淮河畔销金窟中,多少旖旎韵事,多少缠绵风情。
2011年11月17日 已读
对有明一代文人向来好感缺缺,明末的文人更是令人失望到家,所以这段历史生疏得很,我很后悔没有读完顾诚先生【南明史】再来读它,现在只是对冒辟疆和侯方域有着只鳞片甲的了解,还都是通过桃花扇,而陈贞慧与方以智完全是陌生的名字,读后才发现,方以智才是四人之中历史地位重要程度之类事情的第一,我只好睁着无知的眼睛仔细的阅读,获益良多,不过,这是典型的阅读次序错误导致的结果
高阳
草莽英雄 豆瓣
作者: 高阳 海南出版社 1996 - 1
2011年11月17日 已读
关于明代倭寇之事,高阳通过这本书将自己降低到了二月河的高度
小说 高阳
柏台故事 豆瓣
作者: 高阳 2008 - 3
《高阳作品•柏台故事》是高阳作品之一。。《高阳作品·柏台故事》主要内容:满清一朝,荒唐几多,那些只留丹心的耿耿言官们,正气凛然,侠气傲骨,读来令人胸中激昂澎湃。柏台之名起于汉朝。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禁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至明朝设都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称为“台长”;正途出身授职监察御史,称为“入台”。特设而无专署的,有六科给事中,习惯上通称为“垣”,与“台”相对。如谓“台垣”即包括御史、给事中在内。台垣皆为言官,但两者常成水火,是明朝政治上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高阳作品·柏台故事》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先生的历史小说:《高阳作品·柏台故事》,书中以谈科道的轶事为主,兼及讲官,并附记有关人物。
2011年11月16日 已读
高阳终于刺刀见红剑及履及,拿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类书籍,这是本题材严肃而内容轻松的书,柏台即为御史台,此书内容主要写我清代大学士及部分知名文臣的轶事,考据翔实引用充分论点言之有物,读来甚补【又及,我知道自己清史是短板,但是没想到这么短,读完这本书,记住两个人物,汤斌,彭鹏,都是我最喜欢的那类文臣,真是意外之喜
高阳
八大胡同 豆瓣
作者: 高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8 - 7
2011年11月16日 已读
这本书读来心旷神怡,无数关于八大胡同的细节,内幕和规矩,细致而不突兀的串在曹锟贿选到第二次直奉战争曹锟下台为止的历史进程中,文章轻松而有见识,读起来非常欢乐
小说 高阳
缇萦 豆瓣
作者: 高阳 海南出版社 1996 - 5
2011年11月15日 已读
高阳终于露出锋芒,把史记里百余字,三五个人物的段落抻出四百多页一本大书,这本书是极其标准的历史小说,历史背景,官制币制称呼语言打扮之类丝毫不差,情节完全紧贴史实,文字清淡宁和,虽说情节紧锣密鼓,文字依然有种田园牧歌的安然和静谧,高阳搭出来的这个小故事也是个善良人的故事,除了构陷淳于意的齐国太傅外,每个人都是善良而热心的,尤其是古道热肠的游侠们,让我对这个职业原本的向往更加炽烈
小说 高阳
恩怨江湖 豆瓣
作者: 高陽 遠景 1986
作為一個作家,高陽每日進出歷史,下筆有神。無數過去的人物、事件,在高陽的筆下,轉變它呆版、考究的一面,走進豐富的小說世界,交織成膾炙人口、名滿天下的「高陽歷史小說」。
這本《恩怨江湖》,是遠景出版的「高陽作品集」中的第十冊,藉一段徒弟與師娘的畸戀故事,及一個由賭場郎中做了除暴安良的縣太爺人物,刻劃出「清幫」的源流、內幕。
生在杭州的高陽,在《恩怨江湖》中,把他對清幫的來龍去脈、性質、組織、規劃,做了清楚的剖析。其中描寫江湖上的重重糾纏恩怨,尤有獨到之處,叫人不忍釋手。
2011年11月14日 已读
高阳的肚是杂货铺,满肚子掌故八卦奇闻异事,拼在一起,倒是道不错的下酒菜,吃着饭看着书,二百页一下子就没有了,读完首先忘记的是剧情,然后是人物,存在肚子里的,只有那些有趣的掌故和八卦,打发时间还可以,也不失为本历史入门书,也就是这样的
高阳
粉墨春秋 豆瓣
作者: 高陽 遠景 1987
這套《粉墨春秋(上、中、下)》,是遠景出版的「高陽作品集」中的第十七冊,是高陽先生最得意的力作之一。
描寫汪精衛粉墨登場,以至悽涼身世的整個過程。人物包羅萬象;背景縱橫萬里,其中若干珍秘的內幕,首次公之於世。
全稿曾經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細心校閱,其價值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不論青年、中年、老年,都應一讀《粉墨春秋》,將為您帶來無窮的益處及趣味。
2011年11月14日 已读
这本书是碗红油赤酱的红烧肉,没有太多的技巧,只是以汪伪政权兴衰为淡淡的主线而串联起来的无数历史八卦,不得不说,这些八卦很有意思也很补,如果不是专业研究人士,近代史很明显是知识体系里的短板,陈公博周佛海脱党等内容写得细致而有理,大大的开了眼界。但是我想高阳写这本长长的书所花的心力应该也不大,吴四宝李士群死的段落完全照搬胡兰成【山河岁月】【台版,大陆版无此章节】,让我怀疑这本书是高阳收集材料的简单结合,因为这并不稀奇,故事与故事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关联,但是高阳把故事讲的很好听,读完以后也感觉把民国这一段粉墨登场的人物串了起来,但是时间轴的混乱与跳跃不定让好好地阅读支离破碎,总而言之,是本不坏的书,也只限不坏而已
历史小说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