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论柏拉图的《会饮》 豆瓣
On Plato's Symposium
9.0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施特劳斯 著 / 伯纳德特 编 译者: 邱立波 华夏出版社 2011
本书是施特劳斯对柏拉图的《会饮》做的疏证。讨论了教育与美德、爱、不朽等概念,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由“行为和制度的美”进到知识的美,最后达到历史世界的最高的美。柏拉图用了最辉煌灿烂的词句描写了这种“彻悟美的本体”的人所达到的境界。
宇宙尽头的餐馆 豆瓣 Goodreads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8.7 (15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宇宙尽头的餐馆是餐饮史上最了不起的风险投资,整个餐馆被一个巨大的时间泡包裹,并沿时间轴向前投射至宇宙终结的那个时刻。
餐馆里,客人各自挑选座位坐下,吃着美食,观看整个宇宙在周围爆炸。
你可以随意就座,无需预约,因为你可以返回原先时间后再补订;你愿意来多少次就可以来多少次,但要确定千万别遇见自己;同时,你需要做的不过是在自己所在的时代开个储蓄账户,存下一分钱,等抵达时间尽头的时候,所得的复利足以保证你付得起账单。
为此,混球星系的广告公司的口号是:如果今天早晨你已经做了六件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干脆来宇宙尽头的“豪河”餐馆吃顿早饭吧!
“黄金之心”号的乘员们正有此意。比起逃脱沃贡人的追击,避免被带到银河系最邪恶的星球,以及教飞船学会如何冲一杯好茶,这实在是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说真的,有谁预约过吗?
优秀的绵羊 豆瓣 Goodreads
Excellent Sheep
7.7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德雷谢维奇 译者: 林杰 九州出版社 2016 - 4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在本书当中,作者德雷谢维奇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
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这些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很多在藤校就读的学生没有使命和目标感,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而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些标签的人,却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而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疾病的隐喻 豆瓣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8.2 (101 个评分)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译者: 程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世界观(原书第2版) 豆瓣 Goodreads
World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2/e)
9.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德威特 译者: 孙天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11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
牛顿世界观 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六论自发性 豆瓣 谷歌图书
Two Cheers for Anarchism——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8.8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译者: 袁子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内容简介】
著名的当代思想家、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曾告诉我们国家的视角为什么是错的。现在,在这本简短易懂、极其个人化的新作中,他论证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视角为什么重要。他用引人入胜、斗志昂扬,甚至幽默的方式,捍卫重视地方性知识、常识、个体创造力、自发性的无政府主义思维,令我们能够审视世间百态……小到学校、工厂、养老院、游乐场里的日常社会政治互动,大到民众抗议和革命。
【编辑推荐】
书中的无政府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也无关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可以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如红绿灯的设置、抄近道形成的小径、地名的设置、林场或种植园的管理、游乐园的设计、科学文献索引体系的意义、养老院与老人间的关系等。通过带入无政府主义者的非国家视角,斯科特讨论了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悖论。例如福特的种植园反映了一些为追求效率而设定的规程反而造成了效率的缺失,危地马拉当地农民的果园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安排后面之下却又更科学的逻辑。总之,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大家撰写的关于自发性的随笔集,这本小册子中汇集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五号屠场 豆瓣
Slaughterhouse-Five
8.6 (85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虞建华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
《五号屠场》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世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下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验,衍生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后,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