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伊莎贝尔 豆瓣 Goodreads
7.2 (5 个评分)
作者: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徐晓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小说《伊莎贝尔》首次出版于1936年。
伊莎贝尔(Jézabel)即《旧约》的人物耶洗别(Jezebel)。她是古以色列亚哈王的王后,因信奉异教神而迫害众先知,成为恶毒女人的代名词。小说主人公格拉迪斯同样因扭曲的狂热犯下了无可挽回的罪行:法庭上,美丽妖娆的格拉迪斯被指控杀害了一位前途无量的大学生。人群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上了岁数,但保养得很好;她拥有上流社会的情人,可她拒绝结婚;死去的穷学生或许是她的另一个情人;这样迷人的女子为什么非要杀人?
继《大卫•格德尔》《舞会》《孤独之酒》之后,内米洛夫斯基全神贯注、彻彻底底地描摹出一个魔女形象,以及对青春的病态欲望。
伊莎贝尔(Jézabel)即《旧约》的人物耶洗别(Jezebel)。她是古以色列亚哈王的王后,因信奉异教神而迫害众先知,成为恶毒女人的代名词。小说主人公格拉迪斯同样因扭曲的狂热犯下了无可挽回的罪行:法庭上,美丽妖娆的格拉迪斯被指控杀害了一位前途无量的大学生。人群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上了岁数,但保养得很好;她拥有上流社会的情人,可她拒绝结婚;死去的穷学生或许是她的另一个情人;这样迷人的女子为什么非要杀人?
继《大卫•格德尔》《舞会》《孤独之酒》之后,内米洛夫斯基全神贯注、彻彻底底地描摹出一个魔女形象,以及对青春的病态欲望。
秋之蝇 库里洛夫事件 豆瓣
作者: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黄荭
/
张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1
《法兰西组曲》作者惟一描写俄国革命的传世名作,深刻刻画人性与革命之间的挣扎,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沉浮与悲哀。
作为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亲历者和流亡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见证了这场革命所带给普通人的巨大影响。《秋之蝇:库里洛夫事件》就是这样一部将笔触对准革命中的普通人生活的伟大作品。《秋之蝇》描写一位纯朴、忠诚的老女佣在俄国革命来临之际,为老东家看守空房、并不远万里追随他们来到巴黎,最终投河自尽的悲惨故事,令人心碎。而《库里洛夫事件》则表现一位革命者为了刺杀革命的刽子手、教育大臣库里洛夫,而改名易姓打入敌人内部,接近库里洛夫,但在了解了库里洛夫其人之后,刺客在革命与人性之间摇摆不定……
《库里洛夫事件》:莱昂·M接到了肃清克雷洛夫的命令,命他处决库里洛夫――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国民教育大臣。但是要完成这一卑劣的任务,这个二十二岁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必须耐心等待九个月:他的上司希望暗杀行动能够引发前所未有的反响,所以需要等到普鲁士大帝前来访问时采取行动。于是,莱昂·M施巧计变身为瑞士医生马塞尔·勒格朗,并成了教育大臣的医生。库里洛夫患有肝癌,受尽折磨。他未来的刽子手前来为他治疗,听他倾诉衷肠,却发现过去别人描述的、“残忍贪婪的抹香鲸”般的大臣并不存在。很快,仇恨让位给了同情。这个恐怖主义者会有足够的力量将行动进行到底吗?在良心的谴责下,他会有胆量投出炸弹吗?数十年过去了,莱昂·M在尼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在日记中,他开始回忆起来。
《秋之蝇》:和《樱桃园》中的老仆人福斯特一样忠心耿耿、从不懈怠,塔季扬娜·伊万诺夫娜同样也把自己整个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主人,她看着他们出生、长大的卡林纳一家。当十月革命把一家人从卡里诺夫卡的庄园赶走后,是她挽救了银器和值钱的餐具免遭洗劫。同样也是她埋葬了被一个日后成了人民警察的童年伙伴杀害了的尤里。之后,她穿越了俄罗斯,给避难在敖德萨的卡林纳一家送去了她缝在自己裙子卷边里的主人家传的钻石。她还跟随卡林纳一家去了巴黎,继续服侍他们,在泰尔纳街区逼仄的公寓里,在那里,流亡者就像秋天的苍蝇一样团团打转……
作为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亲历者和流亡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见证了这场革命所带给普通人的巨大影响。《秋之蝇:库里洛夫事件》就是这样一部将笔触对准革命中的普通人生活的伟大作品。《秋之蝇》描写一位纯朴、忠诚的老女佣在俄国革命来临之际,为老东家看守空房、并不远万里追随他们来到巴黎,最终投河自尽的悲惨故事,令人心碎。而《库里洛夫事件》则表现一位革命者为了刺杀革命的刽子手、教育大臣库里洛夫,而改名易姓打入敌人内部,接近库里洛夫,但在了解了库里洛夫其人之后,刺客在革命与人性之间摇摆不定……
《库里洛夫事件》:莱昂·M接到了肃清克雷洛夫的命令,命他处决库里洛夫――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国民教育大臣。但是要完成这一卑劣的任务,这个二十二岁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必须耐心等待九个月:他的上司希望暗杀行动能够引发前所未有的反响,所以需要等到普鲁士大帝前来访问时采取行动。于是,莱昂·M施巧计变身为瑞士医生马塞尔·勒格朗,并成了教育大臣的医生。库里洛夫患有肝癌,受尽折磨。他未来的刽子手前来为他治疗,听他倾诉衷肠,却发现过去别人描述的、“残忍贪婪的抹香鲸”般的大臣并不存在。很快,仇恨让位给了同情。这个恐怖主义者会有足够的力量将行动进行到底吗?在良心的谴责下,他会有胆量投出炸弹吗?数十年过去了,莱昂·M在尼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在日记中,他开始回忆起来。
《秋之蝇》:和《樱桃园》中的老仆人福斯特一样忠心耿耿、从不懈怠,塔季扬娜·伊万诺夫娜同样也把自己整个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主人,她看着他们出生、长大的卡林纳一家。当十月革命把一家人从卡里诺夫卡的庄园赶走后,是她挽救了银器和值钱的餐具免遭洗劫。同样也是她埋葬了被一个日后成了人民警察的童年伙伴杀害了的尤里。之后,她穿越了俄罗斯,给避难在敖德萨的卡林纳一家送去了她缝在自己裙子卷边里的主人家传的钻石。她还跟随卡林纳一家去了巴黎,继续服侍他们,在泰尔纳街区逼仄的公寓里,在那里,流亡者就像秋天的苍蝇一样团团打转……
大卫·格德尔 舞会 豆瓣
作者:
[法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6
《大卫·格德尔》这部出自一位女性之手的作品具有像巴尔扎克、陀斯妥夫斯基等大师那样的力量。
——美国《纽约时报》(1930年)
内米洛夫斯基所有的才华在其第一部小说《大卫·格德尔》中已经展露无遗:她冷冷的注视和仁慈的心灵……《法兰西组曲》也许是她的桂冠,但是她的其他作品无疑证明,她不仅仅是一九四0年六月的时代记录者,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视野、并且终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
——法国《读书》
《舞会》足以使内米洛夫斯基跻身她那个时代最具天赋、最著名的作家之列。
——英国《卫报》
《大卫·格德尔》是内米洛夫斯基在法国文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俄国的国际金融巨头大卫·格德尔史诗般的一生:他一步步走到事业的巅峰,但又一夜间破产,妻子离他而去,女儿又和小白脸私奔。但是这个老赌徒还有一口气。他迎来一次翻身的机会,出于冒险的习惯,出于对女儿的爱,格德尔投身于这最后一搏之中……
《舞会》则描写了一个炒股而暴富的犹太人家庭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决定举办一次舞会。十四岁的女儿安托万娜梦想参加舞会,却遭母亲拒绝。出于反抗和绝望,安托万娜进行了报复,而这报复行为没有预谋,毫无征兆,一切只取决于她的一个手势……
——美国《纽约时报》(1930年)
内米洛夫斯基所有的才华在其第一部小说《大卫·格德尔》中已经展露无遗:她冷冷的注视和仁慈的心灵……《法兰西组曲》也许是她的桂冠,但是她的其他作品无疑证明,她不仅仅是一九四0年六月的时代记录者,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视野、并且终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
——法国《读书》
《舞会》足以使内米洛夫斯基跻身她那个时代最具天赋、最著名的作家之列。
——英国《卫报》
《大卫·格德尔》是内米洛夫斯基在法国文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俄国的国际金融巨头大卫·格德尔史诗般的一生:他一步步走到事业的巅峰,但又一夜间破产,妻子离他而去,女儿又和小白脸私奔。但是这个老赌徒还有一口气。他迎来一次翻身的机会,出于冒险的习惯,出于对女儿的爱,格德尔投身于这最后一搏之中……
《舞会》则描写了一个炒股而暴富的犹太人家庭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决定举办一次舞会。十四岁的女儿安托万娜梦想参加舞会,却遭母亲拒绝。出于反抗和绝望,安托万娜进行了报复,而这报复行为没有预谋,毫无征兆,一切只取决于她的一个手势……
契诃夫的一生 豆瓣 谷歌图书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陈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然而,在无动于衷的人群里,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偎依着,相互搀扶。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惟有她们俩。”
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的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因其不幸的身世而遭到贬低。穷困潦倒,拖家带口,体弱多病,安东·契诃夫的一生历尽坎坷。其中艰辛,被朴实的语言一一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他生于苦难,长于苦难。过去,我们只因他的作品而爱戴他,崇拜他。如今,我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拜将更进一步。这应归功于这本传记。它在世界文学史上铭刻下了动人的篇章。经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将令我们感到更加亲切,也更容易接近。
——让-雅克·贝尔纳(法国剧作家)
--------------------------------------------------------------------------------
内容简介:
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一生历尽坎坷,他拖家带口,体弱多病,穷困潦倒。然而,他又是勇敢、顽强和勤奋的。他二十六岁业已成名,家喻户晓。但是他最初写小说只是“玩玩”,但他缺乏自信,甚至不敢署自己的名字。是一位年过六十五岁的老作家在偶然读到他的一篇小说并被他打动后,富有远见地与他通信,鼓励他,指导他……
作为俄裔作家,内米洛夫斯基从小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契诃夫的文学精神。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传记作品中,内米洛夫斯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契诃夫,并且超越了对其人生的呈现,令我们的阅读之旅愈加荡气回肠。
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的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因其不幸的身世而遭到贬低。穷困潦倒,拖家带口,体弱多病,安东·契诃夫的一生历尽坎坷。其中艰辛,被朴实的语言一一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他生于苦难,长于苦难。过去,我们只因他的作品而爱戴他,崇拜他。如今,我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拜将更进一步。这应归功于这本传记。它在世界文学史上铭刻下了动人的篇章。经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将令我们感到更加亲切,也更容易接近。
——让-雅克·贝尔纳(法国剧作家)
--------------------------------------------------------------------------------
内容简介:
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一生历尽坎坷,他拖家带口,体弱多病,穷困潦倒。然而,他又是勇敢、顽强和勤奋的。他二十六岁业已成名,家喻户晓。但是他最初写小说只是“玩玩”,但他缺乏自信,甚至不敢署自己的名字。是一位年过六十五岁的老作家在偶然读到他的一篇小说并被他打动后,富有远见地与他通信,鼓励他,指导他……
作为俄裔作家,内米洛夫斯基从小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契诃夫的文学精神。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传记作品中,内米洛夫斯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契诃夫,并且超越了对其人生的呈现,令我们的阅读之旅愈加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