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10 - 10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内容简介:《维摩诘经》包含的议题众多,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什么是布施、涅槃的真正意义、天花不着于身的奥秘、女身不需转成男身即能成佛的原因,等等,一向是学佛修证者最希望读懂也最应该读懂的一本书。南怀瑾先生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谛,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雨满天”的无限世界。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是毗耶离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冤碍。的代表人物,该经的主要内容即是他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遣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等人阐扬大乘佛教的深奥义理。该经着重阐扬了“心净则佛土净”、“在入世中出世”、“无在无不在”等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倡导了众多“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上)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10 - 8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上册)》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它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2015年8月31日 已读
讲第五品和第六品时滋味尤其隽永,有时南师不经意的一个举例,却恰好能解开萦绕了很久的难题,而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生病的意义,确确实实是在揭示生命的意义。单就《维摩诘经》而言,值得所有知识人阅读参究。
佛教 佛法 南怀瑾 国学
圆觉经略说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业”、“修现”、“修禅”的修行方法。
《圆觉经略说》为南怀瑾对《圆觉经》的讲记,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后汇集成书。作者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使之晓畅易懂。
2014年2月28日 已读
首先要感谢南师把这部大乘了义奥秘经典解释得这么深入浅出,顶礼南师。初读时其实带出一大堆问题,感觉作者说话不严密,一些地方讲得不精确,逐字解经的目的没能完全达到。后来发现还是自己的不是,如果初次接触经文或已对经文有了透彻的理解,就完全不会有问题,恰恰我这样读过经的半吊子因自己没读懂,才会生疑。总之越读越发现这本书的作用巨大,南师时时的当头棒喝之语真的都很棒,很有警醒作用。而且他对此经精要的总结也值得记下来时常学习。笔记在此:http://book.douban.com/people/baipang/annotation/1016033/
佛教 佛法 南怀瑾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东方出版社 2012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约34万字。南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他认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重因明(逻辑),告诫修行者在学习时要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归纳。针对学佛修持者修行时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不论是修哪一种宗教哪一门派,都应先通晓教理,理解其中真义,但又不能仅把教理当做知识学术去研究,而是应注重真修实证,随时随地用功勤修观行,通过修定做工夫将所学佛理证到实际理地;学佛修持的道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
佛說入胎經今釋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指导 / 李淑君 译著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987 - 8
你投胎前認識自己的父母嘛?
你投胎時經歷了那些過程?
你往胎時身心如何變化呢?
《入胎經》一千多年來,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它蘊含了人本位的生命形成的身心科學。同時涉及到習氣轉化,超凡入聖的關鍵。
有關【胎教】部份,乃心理學家周勳男先生從三千多年前說到現在,融匯東西醫學有關胎教與胎養之精華。
為人父母者不得不讀;對身心科學有興趣者,更要讀一讀。
云深不知处 豆瓣
作者: 刘雨虹 2013 - 9
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逝世后,他的家人、学生撰写了许多怀念文字,有的谈追随南先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历、体会,有的谈南先生的生活轶事,有的谈南先生的各种著作的文化精神。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一位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的宗师风范。 这本《云深不知处(南怀瑾先生辞世周年纪念)》(作者刘雨虹)是其纪念文集。
楞严大义今释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刺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的理论,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阅藏知津》卷十一)
这本《楞严大义今释》的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 6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
这本《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书是南怀瑾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书名中“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