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白门柳 第3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9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3》三部曲的第三部。
本卷的故事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后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流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本卷在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特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纷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从士人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本卷的故事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后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流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本卷在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特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纷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从士人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白门柳 第2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6
《秋露危城》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
本书以明末动荡复杂的局势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溃的过程。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极度混乱。为保江南半壁河山,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围绕着拥立新君展开较量。政权高层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到清兵一举南下。作品通过对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柳如是、董小宛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性格变化的描写,以姿采纷呈的运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幅场景辽阔、人物众多的历史长卷,其中既有政治场中严酷的政治斗争,社党内部的恩怨纷争,又有秦淮两岸男女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交织成一曲波澜壮阔、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书以明末动荡复杂的局势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溃的过程。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巨大冲击和极度混乱。为保江南半壁河山,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围绕着拥立新君展开较量。政权高层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到清兵一举南下。作品通过对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柳如是、董小宛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性格变化的描写,以姿采纷呈的运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幅场景辽阔、人物众多的历史长卷,其中既有政治场中严酷的政治斗争,社党内部的恩怨纷争,又有秦淮两岸男女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交织成一曲波澜壮阔、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白门柳 第1部 豆瓣
作者: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 1
《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
本书集中描写了明王朝覆灭前夕江南地区的“复社”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权臣之间暗中进行的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局,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的生活百态,再现了十七世纪中叶明朝江南地区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本书集中描写了明王朝覆灭前夕江南地区的“复社”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权臣之间暗中进行的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局,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的生活百态,再现了十七世纪中叶明朝江南地区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风流才子纪晓岚 豆瓣
作者:
杨子忱
/
李建良
…
2003
- 5
蒙学乡里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一刻,纪天申饭后到书房纳凉,靠在
一张雕花楠木椅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翻阅。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乡……
他看到从窗户钻进一只猴子。只见它吃完桌上的果品,就到书橱翻腾那
些书,像人一样,一部一部地翻着,看完的便扔在了地上。当将最后几橱书
捣腾到了地上时,已是一片狼藉。这时,猴子见纪天申手里还拿着一卷,就
蹿上来夺……
纪天申一急,醒来知是一梦。看着手中空空的,书已掉在了地上。这时
,儿子纪容舒房里的一名老婢女走进书房,向老太爷施礼说道:
“恭喜老太爷,午时一刻,大老爷房中的张夫人,添了一位少爷。”
这个刚降生的男孩,是纪天申的第五个孙子,取名纪昀,字晓岚。纪晓
岚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啤字晴湖。纪天申的另外三个孙子——纪暄为容雅所
生,纪晖为容恂所生,纪畛为容端所生。
这纪府里的五公子纪晓岚,皮肤白嫩,容貌端正,天资聪颖,禀赋异常
,备受一家人的宠爱。
纪晓岚两三岁时,每天睡觉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还要玩到
深夜,乳娘李妈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纪晓岚却玩得兴致勃勃。四五岁时,
婢女晚上带他到屋外去玩,他东钻西跑,同白天一样快。于是,人们发现这
孩子实在有些与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不用点燃灯
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事物。这实在令人惊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
种特异功能却慢慢地消敛了。
纪晓岚69岁时,在所写《槐西杂志》中,有如下一段记述:
“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
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
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他这时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誉,不会编造出古怪离奇的故事骗人,所
以人们都是相信的。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
讲得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
,乖巧异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
。小纪昀听得津津有味,迷恋不已。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
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
的先生,早些给他开蒙。
这年夏天,纪晓岚刚满五岁。纪天申为孙子请来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
老师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与纪家是姻亲,按辈分来排,当称他的学
生纪晓岚为表叔。
及孺爱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却屡试不第,也就打消
了科举进仕的念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原在家
赋闲,连续接到纪天申的几封聘书以后,不好推辞,便来到纪府。
及先生首先教纪晓岚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
这样就学得不少,不曾想纪晓岚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于是,以后便
每天多教几句,不到一个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熟了。接着,及先生又
教他《千字文》,刚满一个月,小纪昀已是倒背如流。及孺爱欣喜异常,为
有这样一个学生而十分自豪。
一天,纪天申来到塾馆,想看看孙子学业如何。及先生见面就夸奖起来
,说这样天资颖异的孩子,只能出在纪府。老太爷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个
不停。接着,便把孙子叫到跟前,让他把学到的功课背诵一遍。
纪晓岚小口一张,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涌来,清扬悦耳。《三字经》、
《千字文》,都是一口气背完,一个字不错。老太爷听着不断抿嘴,微微地
笑个不停。
听完孙子的背诵,老太爷又拣出当中的几个字,写在纸上,让纪晓岚来
认读。纪晓岚读得一字不误。老太爷回过头来,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着说
道:
“纪昀如此长进,全仗贤甥教诲有方啊!贤甥博学多才,还望对他严加
训导,以期养育成才呀。”
说罢,老太爷和及先生商量起来了,下一步要如何教这孩子读“五经”
、“四书”,和练习写字。
纪晓岚听了爷爷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产生了一种思学若渴的愿望。只不过他活泼顽皮,有时也会受到先生的训斥
。虽然他闻过则改,但却改而又犯。倒是在学业上,能够不断长进。
......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一刻,纪天申饭后到书房纳凉,靠在
一张雕花楠木椅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翻阅。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乡……
他看到从窗户钻进一只猴子。只见它吃完桌上的果品,就到书橱翻腾那
些书,像人一样,一部一部地翻着,看完的便扔在了地上。当将最后几橱书
捣腾到了地上时,已是一片狼藉。这时,猴子见纪天申手里还拿着一卷,就
蹿上来夺……
纪天申一急,醒来知是一梦。看着手中空空的,书已掉在了地上。这时
,儿子纪容舒房里的一名老婢女走进书房,向老太爷施礼说道:
“恭喜老太爷,午时一刻,大老爷房中的张夫人,添了一位少爷。”
这个刚降生的男孩,是纪天申的第五个孙子,取名纪昀,字晓岚。纪晓
岚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啤字晴湖。纪天申的另外三个孙子——纪暄为容雅所
生,纪晖为容恂所生,纪畛为容端所生。
这纪府里的五公子纪晓岚,皮肤白嫩,容貌端正,天资聪颖,禀赋异常
,备受一家人的宠爱。
纪晓岚两三岁时,每天睡觉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还要玩到
深夜,乳娘李妈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纪晓岚却玩得兴致勃勃。四五岁时,
婢女晚上带他到屋外去玩,他东钻西跑,同白天一样快。于是,人们发现这
孩子实在有些与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不用点燃灯
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事物。这实在令人惊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
种特异功能却慢慢地消敛了。
纪晓岚69岁时,在所写《槐西杂志》中,有如下一段记述:
“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
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
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他这时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誉,不会编造出古怪离奇的故事骗人,所
以人们都是相信的。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
讲得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
,乖巧异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
。小纪昀听得津津有味,迷恋不已。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
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
的先生,早些给他开蒙。
这年夏天,纪晓岚刚满五岁。纪天申为孙子请来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
老师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与纪家是姻亲,按辈分来排,当称他的学
生纪晓岚为表叔。
及孺爱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却屡试不第,也就打消
了科举进仕的念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原在家
赋闲,连续接到纪天申的几封聘书以后,不好推辞,便来到纪府。
及先生首先教纪晓岚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
这样就学得不少,不曾想纪晓岚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于是,以后便
每天多教几句,不到一个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熟了。接着,及先生又
教他《千字文》,刚满一个月,小纪昀已是倒背如流。及孺爱欣喜异常,为
有这样一个学生而十分自豪。
一天,纪天申来到塾馆,想看看孙子学业如何。及先生见面就夸奖起来
,说这样天资颖异的孩子,只能出在纪府。老太爷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个
不停。接着,便把孙子叫到跟前,让他把学到的功课背诵一遍。
纪晓岚小口一张,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涌来,清扬悦耳。《三字经》、
《千字文》,都是一口气背完,一个字不错。老太爷听着不断抿嘴,微微地
笑个不停。
听完孙子的背诵,老太爷又拣出当中的几个字,写在纸上,让纪晓岚来
认读。纪晓岚读得一字不误。老太爷回过头来,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着说
道:
“纪昀如此长进,全仗贤甥教诲有方啊!贤甥博学多才,还望对他严加
训导,以期养育成才呀。”
说罢,老太爷和及先生商量起来了,下一步要如何教这孩子读“五经”
、“四书”,和练习写字。
纪晓岚听了爷爷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产生了一种思学若渴的愿望。只不过他活泼顽皮,有时也会受到先生的训斥
。虽然他闻过则改,但却改而又犯。倒是在学业上,能够不断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