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豆瓣
Wittgensteins Neffe
9.0 (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许多年从一个人身旁走过,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现在我知道了,数十年我曾从一个人身旁走过,而不知道他是谁。”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书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极富音乐性的文字,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
2024年2月19日 已读
【2024已读12】值得4星半。非常过瘾的一次阅读体验,伯恩哈德的文字乍看滞重、重复,却最终焕发出带着读者飞升的力量。这三篇作品都叙写失败的人生和死亡的阴影,并且写得回环往复,颇生动地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生活的非线性和内在理性,行文的韵律感或者说音乐性更是战胜了翻译的阻隔来势凶猛地抵达了读者。译者功不可没,我亦期待将来可以阅读伯恩哈德的原文。
外国文学 奥地利 小说 德语文学 文学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Sigmund Freud Basic Books 2000 - 2 其它标题: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Freud's groundbreaking, troublemaking theory of sexuality-infantile (developmental), adolescent (transformational), and deviant-in the classic Strachey translation, with a new foreword by Nancy Chodorow, who re-animates it from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s of feminist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2024年1月27日 已读
【2024已读07】我上大学时,每次周末书市上都能见到此书中译本,也即《性学三论》。以“快乐原则”为出发点,三篇长文分别论述了老弗爷对变态性行为(作者其实并没有把偏离常俗的性行为全部病理化,这里为了概述只能笼统地沿用“变态”一词)、婴幼儿性行为以及青春期性欲的理解和阐述。其论述有理有据并征引了一些西方性学著作,十分有助于临床工作;对普通读者来说,此书也可以加强对人的性本能的了解。与其给老弗爷扣上泛性论的帽子,不如说他指出了人类的性行为和性欲具有广泛的含义。人们所有符合常规的性行为也都起源于人性本源当中对于变态的渴望,这是弗洛伊德的特别深刻与慈悲之处。
奥地利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Dora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Touchstone 1997 - 11
2024年1月6日 已读
【2024已读01】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部如侦探小说般令人惊心动魄的个案研究。读完此书,再次感慨老弗爷所受误解之深。而他本人对于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内心震荡以及咨访关系破裂时他所感受到的伤害(——亦是病人所感到的伤害在他身上的反映),只是云淡风轻地表示:为了治愈患者潜意识里的野兽,没有一个分析师可以不受伤害地全身而退。许多言论在今日中国语境里仍显得激进,比如:手提包、首饰盒及女士烟盒都可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而七八岁后仍尿床则或许与儿童的自慰行为有关。以其划时代的个案概念化语言和远远超越其同代人的思想深度,弗洛伊德不但肯定了女性的性欲,也肯定了儿童性欲的存在;并以百折不挠的方式发现和揭示:癔症的病原不止一重,它的每个症状则都可能携带多个含义。在后记中,他更是深刻地反思了导致病人离开的原因:自己未能及时处理负面移情。
奥地利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3 Goodreads
Vintage Classics 2001 - 1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the father of psychoanalysis – the only definitive paperback edition on the market.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
2023年11月30日 已读
看思想巨人在一百多年前如何脑洞大开。捧读老弗爷对癔症病原的层层递进式的说明,以及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最初论述,这些一八九几年写就的文章令我十分过瘾。
奥地利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The Schreber Case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译者: Andrew Webber Penguin Classics 2003 - 6
Freud rarely treated psychotic patients or psychoanalyzed people just from their writings, but he had a powerful and imagin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ondition-revealed, most notably, in this analysis of a remarkable memoir. In 1903, Judge Daniel Schreber, a highly intelligent and cultured man, produced a vivid account of his nervous illness dominated by the desire to become a woman, terrifying delusions about his doctor, and a belief in his own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God. Eight years later, Freud's penetrating insight uncovered the impulses and feelings Schreber had about his father, which underlay his extravagant symptoms.
2023年7月19日 已读
十分震撼,特别精彩!捧读此书即是向一颗伟大而深邃的心灵学习如何理解人心的秘密。在这部对偏执妄想症的个案研究著作里,弗洛伊德仅仅以1903年出版的来自莱比锡的Schreber法官的回忆录和其他零星资料为研究对象,抽丝剥茧、极具洞察力和智慧地“破解”了一位偏执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并提出了他对偏执病理发病机制的深刻解读。被迫害妄想者的心理蓝本是厌恨和憎恶吗?——不,它其实是患者对于爱的想望。在一百多年前写作着的时候,弗洛伊德心里的温度,通过他的文字保留了下来,传递给今天有幸读到它的我们。另外,个人认为偏执妄想是当代中国患者里最常见的病理之一,想要在工作中帮助到许多人,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治疗它;这本不可绕过的早期里程碑式作品我终于啃下来了。
奥地利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The Freud Reader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W. W. Norton & Company 1995 - 9
Provides fifty-one texts spanning Freud's career, including his writings on psychoanalysis, mind, dreams, sexuality, literature, religion, art, politics, and culture.
2022年10月7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57】现在既然专门在弗洛伊德派的督导和分析师门下受训,买一套标准版老弗爷全集肯定是迟早的事。但把全集里的书收集全之前,得先利用好家里已有的书。这部弗洛伊德读本所收的篇目均是有代表性的经典,每篇都配有背景介绍,虽然有的文章被编者肢解过了有些令人不快,却仍然是初步了解弗洛伊德思想的好帮手。过去几年通过上课把这本书里的文章已经差不多都读完了。
奥地利 弗洛伊德 心理学 精神分析
FIVE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PENGUIN 60S)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PENGUIN BOOKS LTD 1995 - 1
2022年9月30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56】这么好的精神分析入门读物,好像国内至今没有中译本。超级推荐将此书作为了解精神分析的第一本书来阅读。本书是老弗爷1909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对公众进行的五次演讲,总标题是“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从布雷尔医生最早的癔症案例出发,他深入浅出且妙趣横生地介绍了诸如潜意识、压抑、阻抗、情感宣泄、移情等基本概念,并简介了“梦工作”的特征以及释梦的方法,后来的部分则是耐心讲解了被压抑的infantile sexuality与神经症之间的联系并谈论了情欲移情。文字之间展现出来的老弗爷本人的thought process以及思想发展过程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奥地利 心理学 精神分析
Question of Lay Analysis 豆瓣
作者: Freud, Sigmund W W Norton & Co Inc 1990 - 5
In The Question of Lay Analysis he set forth his views on the issue. The book makes its point energetically and in addition serves as an informal popularization of psychoanalytic ideas.
2022年9月30日 已读
补标,2018。Theodor Reik因没有医学背景而受到攻击,这是老弗爷为爱徒辩护而写的一篇简明、好读的文章,其实也是为后来所有没有医学背景的从业者打开了通往精神分析职业的道路。四年前的入门书。
奥地利 精神分析
象棋的故事 (2021) 豆瓣 TMDB
Schachnovelle
7.6 (7 个评分) 导演: 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演员: 奥利弗·马苏奇 / 阿尔布雷希特·舒赫
其它标题: Schachnovelle / Schachnovelle
为了抵抗盖世太保的心理折磨,一名被纳粹关押的律师在国际象棋世界中拯救了自己。
2022年5月16日 看过
3.5,氛围的营造很成功,男主角演技非常精彩,撑起了整个故事,不然的话人物内心深度挖掘不够的缺点会更凸显。趁着场面混乱从推车上捞起一本书藏进衣服的场景令人震撼:精神生活的丧失是比褫夺人身自由更大的剥夺。
奥地利 德国 欧美商业片
法比安 (2021) 豆瓣
Fabian oder Der Gang vor die Hunde
8.5 (91 个评分) 导演: 多米尼克·格拉夫 演员: 汤姆·希林 /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其它标题: Fabian oder Der Gang vor die Hunde / Fabian – Going to the Dogs
1931年的柏林。一个介于分租房和黑社会之间的环境,妓院是艺术家的工作室,纳粹在街上大肆辱骂,巴贝尔斯堡则梦想着制作"心理电影"。生活在澎湃,社会在发酵,在腐蚀。只要还有工作,拥有德国研究博士学位的雅各布·法比安白天写广告文案,晚上就和斯蒂芬·拉布德一起频繁出入城市中比较荒诞的场所。他的朋友-后来承认自己"在生活和职业的课题上"失败了-在谈到共产主义和性的时候,是个有进取心的人,而法比安却依然清醒而疏离。他等待着"体面的胜利",却没有真正相信它。他对柯内莉亚的爱是唯一让他质疑自己讽刺宿命论的东西。她成了他崩溃生活中的一缕希望。尽管与今天这个被人诟病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要让埃里希·凯斯特纳深沉悲凉的自传体小说《法比安》-魏玛共和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走出阴暗的生存环境是一个挑战。多米尼克·格拉夫出色地驾驭了这一挑战。他的风格是微妙的尖锐,冷血的轻快,却又安静忧郁。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缓慢转动的迪斯科球,讲述了性行为和空冰箱之间的联系,以及幸福梦想的瓦解。
2022年4月17日 看过
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方式的杂糅,令人眼花缭乱却对人物塑造没啥实质推动。全片最精彩的就是来自原著小说的旁白了,使观众一窥原作的高度文学性。另外,镜头晃得叫人想吐,过多的失序败坏了美感,只让我觉得摄像师手抖得厉害,越发感到固定机位和轨道摄像的可贵。
奥地利 德国 欧美商业片
大雪将至 豆瓣
Ein ganzes Leben
8.1 (31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泽塔勒 译者: 刘秋叶 青橙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6
★一部打动西方人灵魂的作品
★2011年德国格林美尔斯豪森奖
★2016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全球30余家权威媒体倾力推荐:因为罗伯特•泽塔勒,奥地利当代文学额外赢得了一种人们再也不想放弃的声音。
★关于爱、生命和死亡,平凡一生中的伟大演绎。
——————————————————
【内容简介】
安德里亚斯•艾格尔度过了备受凌虐的童年,虽然被养父打成残疾,但还是成长为强壮而熟练的工人。他加入施工队,参与第一批高山索道的建设;与玛丽结婚过着安稳的日子,却被一次雪崩剥夺了拥有的一切;他经历过一场战争,在战俘营里待了八年的时间,见证过无数痛苦和死亡。他努力工作,也曾深爱过。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他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他不曾怨恨,也没有怒火,而是平静地接受着降临到身上的一切,坚定地留下自己的足迹。
——————————————————
【各界好评】
★本书如同一场美好的思索,思索着远离尘嚣的山谷中一段孤独的生命,以及现代世界如何缓缓地到来。
——伊恩•麦克尤恩(英国著名作家)
★这一年我最心爱的读物就是罗伯特•泽塔勒的《大雪将至》……从第一页你知道它将重新安排你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令人惊叹、令人心碎的故事,它封装了一个变化、失去和恢复的世界。
——阿努拉哈•罗伊(印度知名小说家)
★我阅读,我惊叹,我享受着每一个句子。罗伯特•泽塔勒轻盈而丰满地描写了一个小人物的大感情。
——沃夫尔冈•赫尔勒斯(德国知名作家、记者)
★一本非常诗意的书,既粗暴又温柔,充满尊严并让人将目光投向小人物。在读了刚开始的那几页后,会舍不得将它放到一边,这证明文学并非依赖引起轰动的题材。
——《时代周刊》
★泽塔勒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普通的人,生活也是一场非凡的冒险。
——《周日邮报》
★泽塔勒以一个温柔而感人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适应能力,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快乐可以在日常生活和简单的事情中找到。
——《书单》
★读者们会发现,泽塔勒从容地展现出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出版人周刊》
★每个举措、每个文字、每个句子——无一不让人细细凝听。这是一首细致、优雅、完整的生命之歌。整个人沉静下来、不能自已,当故事中的悲伤突然止息,却又带来撕心裂肺的大笑和巨大的惊愕。
——《世界报》
★罗伯特•泽塔勒在几个独树一帜的场景中,勾画了超过七十载的永恒生命,像一杯苦甜交织的日落鸡尾酒。
——《明镜周刊》
★泽塔勒创作出了一部优雅而美丽的作品。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以一种美丽的语言,安静地、聚精会神地、不带激情地叙述一个人所能够承受的事。这是一位多么令人赞赏的作者,以一本令人无法忘怀的书如此深刻地感动人心。
——《法兰克福报》
2020年12月26日 已读
4.5。极简而克制的写法很高级,关于一个人的一生没有通过日常化的细节来铺陈,因为一切身外的都已在心内。冷峻、沉郁的叙事基调不仅来自标题中的“大雪”和故事里不断轮回的冬天,更是来自作品中对由生到死过程的描摹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一个人默默无闻的隐忍人生,写出了人性的深邃和广阔,也表达了人性中的普遍性。书里的相关描写令我想起多年前在奥地利去过的山谷和高空索道,寂寥且宽广,容纳了不知几多的历史。
外国文学 奥地利 小说 德语文学 文学
古巴街头 (2020) 豆瓣
Epicentro
8.0 (24 个评分) 导演: 于贝尔·苏佩 演员: 奥娜·卓别林 / Fena LeChuck
其它标题: Epicentro
这是对后殖民时代“乌托邦”古巴的一次身临其境的隐喻性描绘。1898年,缅因号在古巴的爆炸至今历历在目,这场大爆炸结束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开启了美利坚帝国时代。与此同时,一个强大的征服工具诞生了:电影宣传。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索珀与哈瓦那非凡的人民——尤其是被他称为“年轻先知”的哈瓦那儿童——一起探索百年以来电影是如何制造神话并以此进行国际干预,并对时间、帝国主义和电影本体进行了质询。
2020年9月16日 看过
(Virtual screening via CCT) Utopia or dystopia? 本片通过跳跃式的剪辑和故事线的并进很立体地把古巴的历史与现实、想象与影像、一个岛屿的热爱与愤怒表现得浑然一体,“宏大叙事”和个人化叙事在片中各有其位置且彼此烘托。导演带着两个孩子走入本地高级宾馆的场面或可与中国的现实相比照。总之,该片捕捉到了非常多的关于人的细节,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
奥地利 纪录片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豆瓣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作者: Sigmund Freud 译者: James Strachey W. W. Norton & Company 1975 - 4
In reasoned progression he outlined core psychoanalytic concepts, such as repression, free association and libido. Of the variou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Freud's major works to appear in his lifetime, only one was authorized by Freud himself: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Freud approved the overall editorial plan, specific renderings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 addition of valuable notes, from bibliographical and explanatory. Many of the translations were done by Strachey himself; the rest were prepared under his supervision. The result was to place the Standard Edition in a position of unquestioned supremacy over all other existing versions.Newly designed in a uniform format, each new paperback in the Standard Edition opens with a biographical essay on Freud's life and work along with a note on the individual volume by Peter Gay, Sterling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Yale.
2020年6月16日 已读
前年冬天为写论文而匆匆读过一遍,也是一个在工作中常会回到的经典文本。目睹了一战造成的心灵创伤之后,弗洛伊德修正了他早期主张的“快乐原则”,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死本能、形成了晚期的双驱力理论,并深刻论述了repetition compulsion。精神分析的左腿和右腿分别是基于阻抗和移情而进行的工作,仔细思考,会发现阻抗和移情现象的本质都是repetition compulsion。这即是这本书为何这么重要。
奥地利 弗洛伊德 心理学 精神分析 经典
The Ego and the Id 豆瓣
作者: Sigmund Freud / James Strachey 译者: Strachey, James W. W. Norton & Company 1962 - 4
In 1923, in this volume, Freud worked out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al theory of mind that he had first set forth three years earlier in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The Ego and the Id" ranks high among the works of Freud's later years. The heart of his concern is the ego, which he sees battling with three forces: the id, the super-ego, and the outside world.
2024年10月26日 已读
【2024已读35】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作为老弗爷思想发展晚期的集大成之作之一,《自我与本我》一书几乎包罗万有地囊括了精神分析理论截至1920年代初的成果。弗洛伊德不仅重述了地形说以及他在1920年才发展完善的双驱力理论,更是为了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这一理论难题而提出了“超我”的概念,将心灵结构论补充完整。在此过程中,老弗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心灵现象加以解析,还又再次谈论了忧郁症、强迫神经症和自恋的成因,推导出性欲力比多的去性化、升华及进入“自我”的缘由。他对“客体倾注”转向自身的论述尤其令人深刻:在一战后的荒敝世界里,老弗爷发现了现代人心灵深处令人难以承受的孤独感和丧失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因为这些感觉仍然存在于今日的人们心里,仍然作用于我们。
奥地利 心理学 精神分析 经典
塑料星球 (2009) 豆瓣
Plastic Planet
8.6 (5 个评分) 导演: Werner Boote 演员: Werner Boote / John Taylor
其它标题: Plastic Planet
如今,塑料——这种饱受争议的人工材料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导演 Werner Boote 以其独到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泛滥,他带我们环绕地球,昭示塑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深刻影响。
2019年3月17日 看过
这部片子和不能在豆瓣提及的Plastic China 都拍得相当好。
奥地利 纪录片
黎明之前 (2016) 豆瓣 TMDB
Vor der Morgenröte
7.1 (18 个评分) 导演: 玛丽亚· 施拉德 演员: 约瑟夫·哈德 / 巴巴拉·苏科瓦
其它标题: Vor der Morgenröte / Vor der Morgenröte
影片讲述了著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遭纳粹驱逐后在纽约、巴西等地的流亡之旅。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在三十岁时就已然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作品远销海内外。但继纳粹上台后,书作先后在德国、奥地利被禁,他也踏上了流亡之旅,最后客死他乡。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了人们的同情。
2018年3月3日 看过
知识分子电影,隐喻颇多,情节很淡,故事主要靠对话推动。虽然走到阳光灿烂之地,仍然不时追寻着时代和国族的阴影。构图和摄影都相当出色,开头和结尾两场各长达十分钟的固定长镜头群戏,不但形成了鲜花和死亡的鲜明对比,也很见导演调度场面的功力。
奥地利 德国 欧美商业片
茜茜公主3 (1957) 豆瓣 TMDB
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7.8 (91 个评分) 导演: 恩斯特·马里施卡 演员: 罗密·施奈德 / 卡尔海因茨·伯姆
其它标题: 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 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运
奥地利年轻的皇后茜茜(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遍访匈牙利,感受到这里的人民对她毫无政治性的热情,她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和人民,这也是唯一一种能让她逃离维也纳皇室生活压力的办法。然而,当她和安德森伯爵在匈牙利安抚不愿屈服的贵族时,皇太后苏菲(Vilma Degischer 饰)却在散布茜茜与伯爵之间的谣言。弗兰兹(卡尔亨兹·伯恩 Karlheinz Böhm 饰)一直埋头国事,任凭母亲苏菲去干预朝政,甚至包括女儿的抚养问题。当茜茜被诊断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时,弗兰兹竟然依从母亲的意思让医生将女儿从茜茜身边带走。茜茜被送往遥远的岛上养病,孤独无助的她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身体逐渐康复。茜茜病愈之后陪同弗兰兹前往意大利北部进行访问。那里的民族主义者们强烈地反对奥地利的统治,对整个王室表现出很大的敌意。但是,当茜茜和她的女儿在圣马可广场重聚时,意大利人民被善良的茜茜感化了,他们热情地欢迎她和女儿的团聚。
茜茜公主2 (1956) 豆瓣 TMDB
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
7.9 (105 个评分) 导演: 恩斯特·马里施卡 演员: 罗密·施奈德 / 卡尔海因茨·伯姆
其它标题: 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 / 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
维也纳盛大的皇家婚礼之后,茜茜(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开始皇后的生活。她慢慢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奥地利宫廷生活,但她发现与皇太后苏菲(玛达·施耐德 Magda Schneider 饰)相处非常艰难。专横的皇太后恪守着皇室的陈规陋习,并不断地向弗兰兹(卡尔亨兹·伯恩 Karlheinz Böhm 饰)灌输应该怎样遵守皇室法规去经营帝国和家庭。茜茜的女儿出生之后,她和苏菲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苏菲依据皇室的规矩不让茜茜自己抚养女儿,而弗兰兹竟然顺从母意,让茜茜与女儿无法在一起。伤心失望的茜茜只身一人回到巴伐利亚。愧疚弗兰兹立刻追随而至,劝服茜茜和他一起返回奥地利。这时,苏菲也不得不改变主意同意茜茜抚养女儿。之后,茜茜伴随弗兰兹出访多国,在匈牙利她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在匈牙利人民的欢呼声中加冕为奥匈帝国的国王和皇后。
影片获得第1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复仇 (2008) 豆瓣
Revanche
7.8 (25 个评分) 导演: 格茨·斯皮尔曼 演员: 约翰内斯·克里施 / 艾瑞娜·波塔佩科
其它标题: Revanche / 维也纳复仇
亚历克斯(Johannes Krisch 约翰尼斯-科斯奇 饰)和塔尔玛(Irina Potapenko 艾瑞娜-波塔佩科 饰)是一对来自乌克兰的苦命鸳鸯。塔尔玛出卖肉体,而亚历克斯则在充当妓院老板的小工,某天,他们决定偷偷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寻找幸福光明的未来。
尽职尽责的警察罗伯特(Andreas Lust 饰)和妻子苏珊娜(Ursula Strauss 饰)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而让夫妻俩烦恼的是,他们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
一场银行抢劫案无意中改写了这四个人的命运……
本片荣获2008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C.I.C.A.E.和欧洲电影两项大奖。
2018年1月12日 看过
深刻、静谧、洗练的电影。多数镜头都是固定机位,仿佛命运的凝视。复仇之旅尚未完全展开,就已丧失了报复的对象。生活仍将继续,正如新生命已在孕育,带着恶的种子以及救赎的希望。
奥地利 欧美商业片
茜茜公主 (1955) 豆瓣 TMDB
Sissi
8.1 (257 个评分) 导演: 恩斯特·马里施卡 演员: 罗密·施奈德 / 卡尔海因茨·伯姆
其它标题: Sissi / 我爱西施(台)
《茜茜公主》系列影片包括《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三部曲。作为系列影片的首部,该片讲述了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与奥地利国王弗兰兹·约瑟夫(卡尔亨兹·伯恩 Karlheinz Böhm 饰)邂逅相恋的故事。
茜茜出生在 巴伐利亚的贵族之家,她美艳动人,性格活泼。姨妈苏菲打算安排自己的儿子,即奥地利王位继承人弗兰兹,在他的生日庆典上与茜茜的姐姐海伦订婚。母亲和姐姐带着茜茜赴奥地利参加庆典,调皮的她偷偷溜出去钓鱼,不料却与英俊的国王弗兰兹相遇。茜茜动人的微笑深深击中弗兰兹,让他彻底爱上了天真纯情的茜茜,并不顾一切违背母亲苏菲的旨意,在生日庆典上宣布茜茜才是自己的皇后。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段浪漫纯真的爱情却是刚刚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