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The Clothing of Books 豆瓣
作者: Jhumpa Lahiri 译者: Alberto Vourvoulias-Bush Vintage 2016 - 11
How do you clothe a book?
In this deeply personal reflection, Pulitzer Prize–winning author Jhumpa Lahiri explores the art of the book jacke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reader and writer. Prob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xt and image, author and designer, and art and commerce, Lahiri delves into the role of the uniform; explains what book jackets and design have come to mean to her; and how, sometimes, “the covers become a part of me.”
2024年5月5日 已读
【2024已读16】一本薄薄的小书,原本是作者用意大利文写就的演讲稿。谈及书封的含义及其带来的情感与思绪,而所有文字中回响着的则是对身份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非常自由联想,甚至特别精神分析。我还没读过作者的任何虚构作品,但已经预感到我会很喜欢她的小说。
外国文学 意大利 文化随笔/文化批评 文学 美国
罗马日记 豆瓣
IN ALTRE PAROLE
7.7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裘帕·拉希莉 译者: 张亦非 2022 - 6
“在这个庇护所里,新的世界出现了。它永远在那儿,永远与我相关。”
《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最新随笔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记录了她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寻找一种“新的声音”的漫长过程。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习笔记,而是一位小说家开拓新领域的心灵启示录—语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创作者在某个时刻感到有必要改变路径:这是一种疯狂的冲动,它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作为表达者原有的特性与标志;这也是大胆的纵身一跃,收获的是创作与人生更丰富的可能性。
2024年5月4日 已读
【2024已读15】非常偶然竟读到了一本心灵之书。《巴黎评论》今年春季号的作家访谈采访的便是本书作者、父母来自西孟加拉的印度裔美国作家拉希莉。任何一个热爱文字的读者都会在她笔下感受到一种解放感:与陌生的语言慢慢建立起关系,在对语词的掌握、疏离和困扰中完成对身份和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简直太能鼓舞人心了。作家反复描摹的她和英语、孟加拉语及意大利语的复杂、丰富的关系,特别能显示其文学灵魂的深度。作为自称连“流散”资格都没有的人(——因为没有故乡可回去),作者极其努力地与外语发展亲密关系的行为非常耐人寻味:没有故乡,便在异乡的词语里扎根;意大利语为她提供了适量的熟悉和陌生。既熟悉又陌生正是她所需要的,以对抗远离故土的父母几十年如一日脸上浮现出的悲伤之色在自己内心的投影。
外国文学 意大利 文学 美国 随笔/散文
路德维希 (1973) TMDB 豆瓣
Ludwig
8.4 (28 个评分)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演员: 赫尔穆特·贝格 / 罗密·施奈德
其它标题: Ludwig / 诸神的黄昏
本片讲述的是巴伐利亚国王Ludwig II的历史故事,从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为巴伐利亚凭添一份肃穆而灰色的浪漫。国王除了一些怪癖之外还因为另外的事而著名:他将巴伐利亚卖给了德国;他在全国建造了大量令人惊叹的城堡(最著名的便是Neuschwanstein Castle);他是Richard Wagner的主要赞助人,却被他无情抛弃;还曾经爱上了表姐奥地利公主Elisabeth。最终Ludwig II预见到自己悲惨的死亡,他的尸首在施塔恩贝格湖中被发现,但死因一直不明。
2022年9月17日 看过
维斯康蒂以四个小时的片长展现了19世纪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浪漫但懦弱、追求艺术却囿于阴郁的堕落之中的一生。Helmut Berger真是个了不起的演员,在他为之一生倾倒的伟大导演的指点下,他奉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那双极富表达力的蓝眼睛表现各种情绪都颇能感染观众,令人相信他即是路德维希二世本人。"It's raining again. It will never stop. Never." 国王退位后抵达慕尼黑的那天有大雨,观众都将记住这谶语般的台词,然后就会在银幕上目睹这位传奇般的君王在另一场大雨中的飘逝。十分工稳、娓娓道来的传记片,画面是油画般的质感,四小时的影片一点也不令人觉得沉闷。
卢奇诺·维斯康蒂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米兰达 (1985) TMDB 豆瓣
Miranda
导演: Tinto Brass 演员: Serena Grandi / Andrea Occhipinti
其它标题: Miranda
米兰达是威尼斯一家酒吧的老板,丈夫在二战中战死。米兰达有个情人是议会的老议员,他总信誓旦旦地想娶米兰达,但他每次幽会力不从心。后来她又找了个情人,是个卡车司机,但卡车司机是个咸粗鲁的家伙。后来她又遇见了美国人洛曼……
鄙视 豆瓣 Goodreads
Il disprezzo
8.1 (126 个评分) 作者: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婚后两年,丈夫在工作、金钱和理想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将轰然崩塌。
“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意大利的“鲁迅”
★20世纪意大利国民作家◈犀利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
★15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入选法国《世界报》20世 纪百大图书。
★由新浪潮名导戈达尔翻拍成《蔑视》,成为影史标杆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唯一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卡尔维诺
·
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缪
·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最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翁贝托·埃科
·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米歇尔·玛利(《导读戈达尔》作者)
·
在他的小说中,爱情几乎总是受苦而不是享受。不管是在最不忠诚、最热烈的时候,还是在讨论夫妻关系的时候,它很少能解除一种咬牙切齿的疏离感,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经常在惊讶、困惑的不同阶段中互相凝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是具有启发性的。他把强迫性的思考和梦幻般的情节展开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完全个人化的世界观,迫使我们把书翻到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既一致又难以捉摸的心理结构,以至于读者会在未来数周——我身上则是数年——思考它,重新考虑它。如此,我对一本书没有更多要求。——提姆·帕克斯(《鄙视》英文版导读作者)
·
莫拉维亚笔下的里卡尔多跟其他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在与现实抗争,竭力想征服现实,因为他们感到受到现实社会的排斥,无法融入现实生活”。小说《鄙视》就是从一对普通的夫妇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沈萼梅(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鄙视》又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故事讲一个在罗马寻求发展的剧作家里卡尔多的遭遇,他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接了一些收入颇丰的工作之后,买了房子和车子,却遭到妻子的鄙视,两人关系破裂。他为付月供蝇营狗苟,妻子也沦为制片商的情妇。莫拉维亚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经济发展时期的夫妻关系,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里卡尔多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丧失尊严,沦为工具的过程。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相爱,赤诚相对,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是作者通过整个故事,反复探讨的问题。——陈英(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厉而敌视的目光,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这些状态又主要与他所创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紧密相关。在小说《鄙视》当中,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这个形象正是莫拉维亚创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中的一个,而小说的书名又一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一位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小说家。——《共和国报》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本世纪继皮兰德娄之后在全世界最受推崇和赞赏的作家”。——《新闻报》
·
尽管是让-吕克·戈达尔将莫拉维亚的《鄙视》改编成电影,贝托鲁奇导演了《同流者》,但莫拉维亚真正的精神亲属是费德里科-费里尼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纽约时报》
·
莫拉维亚如今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这种道德目的和艺术完整性的罕见结合曾经使他跻身于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之列。我认为,现在是重新评估的时候了,也是他的作品推出新版本的时候了。——《卫报》
·
莫拉维亚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充斥着他那个时代原始而尖锐的现实主义,自他充满挑衅意味的处女作《冷漠的人》(1929)出版后,就一直如此。——意大利驻沪总领事 陈琪(MIchele Cecchi)
2022年2月13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13】通过小说人物对《奥德赛》故事内涵进行的三种解读相当有意思,也正如作者借叙事人之口所说,代表了三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我觉得大可分析的是,莫拉维亚借这个小说似乎塑造了现代人的一种典型:多疑者。种种相关的心理描写抽丝剥茧而具有排山倒海之势,非常具有可信度和可读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意大利 文学
昨日、今日、明日 (1963) 豆瓣 TMDB
Ieri, oggi, domani
8.7 (24 个评分)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演员: 索菲娅·罗兰 /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其它标题: Ieri, oggi, domani /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所导演的本片是一部群星喜剧戏,它可以分为三部。第一部讲述的是,一个在黑市里专门卖外国香烟的女人从未尝过铁窗的滋味,因为当时法律规定不逮捕怀孕的妇女和产后六个月的妇女。所以在产后,就催丈夫作爱,因此逃过了入狱的命运,不过最后因怀孕失败还是走进了监狱。第二部讲述一位富婆迷恋比她年轻的作家,二人一次开着高级轿车兜风,因二人气氛热烈而导致撞车,富婆顿觉索然无味,遂拦车扬长而去。第三部讲述一位高级妓女与一位神学院的学生相恋,妓女摆脱了恩客的纠缠,但经不住神学院学生的老父母恳求而不得不与学生分手。学生走后,其恩客仍被打入冷宫。本片分别以三个都市的风格为代表,充分地刻划出意大利人的气质,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
鞋带 豆瓣
Lacci
7.8 (89 个评分) 作者: [意]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译者: 陈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5
“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是让他们可以一辈子互相折磨的纽带。”
-
意大利重量级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对婚姻、忠贞、诚实、真相的犀利审视
意大利版《婚姻故事》
-
★意大利畅销书,被译成三十三种文字行销全球
★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裘帕·拉希莉为《鞋带》英文版译者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科克斯评论》年度最佳小说
★“那不勒斯四部曲”译者陈英最新译作
-
一个炎热的夏季,人到暮年的阿尔多和婉妲从海边度假回到家,发现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连爱猫都不见了。是谁干的?
每个家庭都隐藏着一些过去的秘密,阿尔多的秘密是他年轻时曾经抛妻弃子,与一个叫莉迪娅的女人同居。经历紧张、摩擦和平淡生活的重压,婚姻维持下来,但裂痕早已存在。如果细细打量,就会发现裂痕显而易见,就像一只早已有裂缝的花瓶,一触就碎,只是无人愿意承认。
意大利著名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不但是展示暮年生活的高手,他的笔触犀利、深刻,也揭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错综复杂。
同流者 (1970) TMDB 豆瓣
Il conformista
8.7 (157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演员: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
其它标题: Il conformista / 随波逐流的人
马塞洛(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是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一员,他的新任务是到巴黎除掉他以前大学时候的教授 卢克·夸德里(Enzo Tarascio 饰),一个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于是马塞洛以和未婚妻朱利亚(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到巴黎度蜜月为借口,到教授家拜访。和马塞洛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伪装成他的司机的曼加涅略(Gastone Moschin 饰)。在教授家,马塞洛被教授的年轻妻子安娜(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 饰)深深吸引。马塞洛的同伴曼加涅略不断催促他除掉教授,然而他迟迟不愿下手。曼加涅略得知了教授和他的妻子将到野外去,于是准备独自进行刺杀任务......
本片根据意大利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同名作品改编。
2019年11月30日 看过
随波逐流的人,故事若有若无却在倒叙和插叙之中能令观者拼出蓝图,结尾留有绵长的思绪。打光和运镜都华丽而绝妙,颇有油画感,男主角与教授在光影交错间关于洞穴及人生的讨论亦震撼人心。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贝托鲁奇
女人城 (1980) 豆瓣
La città delle donne
7.2 (48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安娜·普鲁克瑙
其它标题: La città delle donne / City of Women
人到中年,纳珀拉斯(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开始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一日,在一列火车上,纳珀拉斯遇见了一个长相美艳的女子,他深深的为女子的美艳所着迷,女子似乎也对纳珀拉斯颇为中意,正在两人情意绵绵之时,女子却突然走下了停止的火车,惊讶的纳珀拉斯尾随其后。
追随着女子的脚步,纳珀拉斯来到了一家大饭店,走进饭店,展现在纳珀拉斯面前的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女人城”。在这座女人城里,纳珀拉斯经历了一番充满了痛苦的奇异旅程,在质疑、拷问和折磨之间,纳珀拉斯早已经无法分辨,这里的一切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2019年7月7日 看过
费里尼真的很懂潜意识,也懂得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去表现它。个人口味,觉得没有最后二十多分钟的“审判”和狂欢会更好,从回顾一生的性幻想直接切换到噩梦并回到火车上,情节会更加利落。
Federico_Fellini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浪荡儿 (1953) 豆瓣 TMDB
I vitelloni
8.2 (140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弗朗科·英特朗吉 / 阿尔贝托·索尔迪
其它标题: I vitelloni / 小牛(台)
影片的主人公是年近30岁的5位年轻人,他们终日游手好闲,热衷于恶作剧并沉溺于梦幻般不切实际的计划里。其中最年长的浮士德让最年少的摩拉德的妹妹桑德拉怀了孕,基于责任心及周围人的力劝而结了婚。浮士德在一家古董店工作,但因为恶习不改企图勾引店主的老婆而被解雇。一天,桑德拉得知浮士德带着一名舞娘到一家廉价的旅馆过夜,于是第二天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狼狈的浮士德第一次感到桑德拉的重要性。于是和她的兄弟四人拼命寻找桑德拉的下落,终于找到桑德拉的浮士德一边遭到父亲的痛斥;一边恳求桑德拉的原谅。见到二人重修旧好的摩拉德在次日清晨不辞而别,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2018年12月29日 看过
费里尼的外省青年叙事。狂欢和梦境的元素已若隐若现地出现,叙事画外音的使用仿佛是导演为了间离。五个年轻人当中只有一人离开了小镇,在驶远的火车上回望时一一看到的他们,恐怕亦是自己难舍的一部分吧。
Federico_Fellini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家族的肖像 (1974) 豆瓣
Gruppo di famiglia in un interno
8.4 (9 个评分) 导演: 卢基诺·维斯康蒂 演员: 伯特·兰卡斯特 / 赫尔穆特·贝格
其它标题: Gruppo di famiglia in un interno / 内地家族
维斯康提后期喜欢以贵族家庭内部的矛盾纠葛为主要题材,毕竟他自己也出生贵族家庭。本片属于这类题材,但却是他最不为人熟知的一部。他的老搭档兰开斯特扮演一个住在罗马豪华公寓里的收藏绘画的美国退休老教授,电影通过他的角度审视了一个贵族家庭内部的种种状况。该家庭搬进了艺术家的楼上,家族里充满了堕落、仇恨、妒忌等不为人知的内幕,老教授与他们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使自己陷入疯狂和混乱之中。
2018年12月24日 看过
至少4星半,一部被低估的电影,观看过程中我一直目不转睛。导演在运用房屋空间的隐喻时和在处理教授与康拉德的关系上透露了他内心的秘密。艺术的迷人之处在于,创作者可以堂而皇之地在作品里灌注自己的符号、美学和修辞,以将自己的意图埋藏在任何他想使用的意义层次上。维斯康蒂显然是此中巨匠。
卢奇诺·维斯康蒂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三艳嬉春 (1962) 豆瓣 TMDB
Boccaccio '70
8.1 (27 个评分)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玛丽莎·苏尼纳斯 / Germano Gilioli
其它标题: Boccaccio '70 / 博迦丘70年
维斯康提那段讲罗密·施奈德扮演的美丽少妇设计向丈夫报仇,冒充他情妇,让他花钱才能得到她;德西卡的那段讲一个胆小的人赢得一个奖,奖品是跟一个女孩的约会;莫尼切里那段在很多海外版本中均被删除,其风格比较偏传统喜剧,较低调,容易消失在同行的阴影里;但最为出彩的还是费里尼的那段,名为《安东尼博士的诱惑》,讲一个波霸美女从海报上“活”过来,取笑一个道貌岸然的禁欲男子。
幕后制作:
四位重量级意大利导演用各自的手法捕捉薄伽丘的精神,以罗马为舞台呈现大型世像图。虽然只是部短片,但费里尼却以轻松嘲讽但不失沉重的语气来讲述这个揭露上层阶级虚伪道德观的故事。安东尼博士是个值得探讨的人物,他面对价值崩溃、道德沦丧感到无能为力,妄图以虚伪的面具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欲望,但当巨大的女郎形象从广告中走出与他同乐时,他的本性终于显露。费里尼用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手法同时制造出荒诞与沉重两种调子,极具表现力,在本片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2018年11月23日 看过
看了204分钟完整版本。最好的是莫尼切利和费里尼的两段,前者的故事动人,后者的个人风格强烈,打破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带有浓厚的精神分析色彩。维斯康蒂的一段亦是他所熟悉和擅长的题材。唯有最后一个故事我没有太多感觉,连导演是谁也没注意。
Federico_Fellini 卢奇诺·维斯康蒂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来历不明的孩子 (1952) 豆瓣
I figli di nessuno
导演: 拉法洛·马塔拉佐 演员: 伊冯娜·桑松 / 阿梅德奥·纳扎里
其它标题: I figli di nessuno
The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Guido, the owner of a marble quarry and Luisa, the humble daughter of one of his employees, ends up in her giving birth to a baby boy. Giulio's mother is against them: at first she takes her son abroad with an excuse and then has her grandson kidnapped making Luisa think the boy died in a fire.
2018年11月17日 看过
故事讲得干净利落,没有什么多余的地方,挺好看的情节剧。
意大利 欧美商业片
小巷之爱 (1953) 豆瓣
L'amore in città
7.6 (11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Rita Josa / Rosanna Carta
其它标题: L'amore in città / 城市爱情故事(台)
城市中的爱情面貌,特别是以女性为主体所讲述和展示的都市百态。片中的演员都是普通的城市居民,讲述的也都是真实的故事,说它是一部电影,更象是一个调查,一种视角,一种事实的呈现。
Tentato Suicidio 自杀:遭受情变,恋人或未婚夫的遗弃。有部分假自杀的行为,只是希望以此使身边人回心转意,在遭受冷落后,转为真自杀。方式各异,服药,撞车,割腕,溺水……
Paradiso Per tre ore 天堂三小时:舞场三小时,天堂三小时。各种舞步,各种人物形态的交织。巧妙之处恐怕文字难以表述。
Agenzia matrimoniale 婚介:敬业婚介工作者为各色的男人物色合适的老婆。即使是残疾者或者——一个狼人。而贫困的女子为了摆脱困境愿意接受甚至嫁给一个狼人的婚姻。因为,至少她可以衣食有着落。
Storia di Caterina 卡特琳娜式的故事:贫困并且受到驱逐令的女子。带着其私生子到处流浪,走投无路之下,她遗弃儿子。却又因为实在不忍心,而去认领。悲惨却视角冰冷的社会故事。
Gli italiani si voltano 意大利人的回首:街道,各色女子,腰臀轻摆。也许,某个擦肩而过,甚至只是一瞥之下的女子会惹的你不自禁的回眸。或者是因为脸庞清秀,或者因为体态丰韵,或者因为着装出众——这副生动的风情画卷正是基与此。
2018年5月12日 看过
大师们的短片集,适合心情宁静时慢慢品味的电影。七个故事既拼成了一幅罗马风情画卷,也交织着外省人的罗马梦碎。我觉得个个故事都很耐回味,不一定非要分出高下。最后一片中的城市女郎们美得足以让观众像片中的男士一样目不转睛。
Federico_Fellini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短片
最佳出价 (2013) 豆瓣 IMDb TMDB
La migliore offerta
8.0 (425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杰弗里·拉什 / 吉姆·斯特吉斯
其它标题: La migliore offerta / 寂寞拍卖师(台)
性情古怪的奥德曼先生(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饰)是一家顶级艺术品拍卖行的鉴赏拍卖师,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从未失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时期的女人肖像画。比利(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帮助他用低价拍到心仪的画作,而年轻人罗伯特(吉姆·斯特吉斯 Jim Sturgess)则帮助他用技术手段鉴定古董真伪。直到一天,一个神秘的女主顾克莱尔(西尔维娅·侯克斯 Sylvia Hoeks 饰)带着大批的古董遗产走进了他的生活,克莱尔声称患有广场恐惧症因此从不露面,但是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却让奥德曼渐渐着迷,他甚至求助于罗伯特追求女人的方法。终于有一天奥德曼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可是一个惊天的阴谋正在悄悄等待着他。
2018年4月21日 看过
合格的商业片,中间部分节奏略失当。男主角演技炉火纯青。
意大利 欧美商业片
邮差 (1994) 豆瓣 TMDB
Il postino
8.7 (150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莱德福 / 马西莫·特洛伊西 演员: 菲利普·努瓦雷 / 马西莫·特洛伊西
其它标题: 일 포스티노 / イル・ポスティーノ
马里奥(马西莫•特罗西 Massimo Troisi 饰)是一个渔民的儿子,他并不喜欢大海,却当上了邮递员,专门负责小岛上信件的发送。小岛上住着智利诗人聂鲁达(菲利浦•诺瓦雷 Philippe Noiret 饰)和他的妻子。聂鲁达被流放至此地,他擅长写诗,才华横溢。马里奥每天都收发很多聂鲁达的信件。在频繁的接触中,马里奥越发崇拜这个诗人,他热衷于跟聂鲁达讨论诗,学习诗。当爱上岛上的美丽姑娘后,马里奥经常跟聂鲁达倾诉心事,并最终用诗打动了姑娘的芳心,二人结成伉俪。直到聂鲁达离开小岛,马里奥仍然坚持着对诗的热爱。他继续写诗,正打算在工人集会上读诗,却遭致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合法副本 (2010) 豆瓣 TMDB
Copie conforme
8.2 (231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姆·西梅尔
其它标题: Copie conforme / 似是有缘人(港)
英国作家詹姆斯·米勒(威廉·施梅尔 饰)来到意大利城市托斯卡纳为新作《合法副本》举办讲座。他与读者讨论书中的观点:关于艺术创作真实性的议论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复制品本身即是原作,原作也是由其他作品复制而来。一个做古董买卖的法国女人(朱丽叶· 比诺什 饰)带着11岁的儿子参与了讨论会,想为刚买的书索要签名。中途因为儿子饿了她提前离开,临走时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
米勒和女人在她的古董店再次相遇,他们驱车去郊外看一样东西。她开着车载着米勒无目的游荡,谈论书的主题,参观博物馆,谈论她叛逆的儿子,两人一路上争吵不休。在一个咖啡馆,女老板以为米勒是女人的丈夫,就开始和她围绕米勒讨论起婚姻。于是他们将错就错,米勒开始扮演女人的丈夫,两人约会,去宾馆。但是副本只是复制,而非原作,米勒结束复制身份,独自离开了郊外。
比诺什凭借此片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奖。
2017年5月12日 看过
这片子刚上映时就说去看,拖到这么些年才终于看了。以哲学的外壳讨论婚姻问题及亲密关系,比诺什的演技出神入化。复制品到底能否等同于原作?男主角最后的“逃走”其实给出了答案。
伊朗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阿巴斯
女朋友 (1955) 豆瓣
Le amiche
7.2 (24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埃莱奥若拉·罗西·德拉哥 Eleonora Rossi Drago / 瓦伦蒂娜·格特斯
其它标题: Le amiche
一次偶然中,克莱里亚(埃莱奥若拉·罗西·德拉哥 Eleonora Rossi Drago 饰)结识了名叫罗塞塔(Madeleine Fischer 饰)的女子,一来二去之间,两人之间产生了友谊,克莱里亚因此也认识了罗塞塔的三位好友梦妮娜(伊冯·弗奴克丝 Yvonne Furneaux 饰)、妮妮(瓦伦蒂娜·格特斯 Valentina Cortese 饰)和玛丽拉(Anna Maria Pancani 饰)。三个女人长相各异性格迥异,唯一的共同之处便是都很富有。
克莱里亚爱上了建筑师助理卡罗(埃托雷·曼尼 Ettore Manni 饰),然而,她的朋友们显然看不起这个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穷小子。与此同时,罗塞塔爱上了妮妮的男友洛伦佐(加比利艾尔·费泽蒂 Gabriele Ferzetti 饰),梦妮娜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阻止,反而鼓励罗塞塔去追求洛伦佐,她的居心何在?
2017年5月3日 看过
场面很美,但或许是因人物众多,情节重点并不鲜明。主题倒还挺集中的,现代女性在男人与工作间的几种抉择,表现得颇具现实意义。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1953) 豆瓣
La signora senza camelie
7.3 (25 个评分)
其它标题: La signora senza camelie
克雷拉(露西娅•波塞 Lucia Bosé 饰)本来是一名商店售货员,她被电影制作人格兰尼发掘后步入影坛,因其美貌而名气逐渐攀升,上映影片票房都获得了成功,不久克雷拉被迫嫁给了提携她的制作人。婚后丈夫不断干预左右克雷拉的演艺事业,并且不断使她偏离自己的电影理念。两人争吵后她终于答应丈夫出演《圣女贞德》,不料影片上映后恶评如潮。这不仅使丈夫经济陷入窘境,克雷拉也陷入痛苦。在人生低谷她遇到了基尼(安德烈•切齐 Andrea Checchi 饰),重新得到了爱情与理解,冲动之下她决意与基尼私奔,却不料对方只是想要与女明星发生一场艳遇而已。克雷拉清醒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2017年4月19日 看过
看到结尾终于明白片名为何叫茶花女。我看的第八部安东尼奥尼,虽然不及他的第一部长片那么震撼,但流畅的视觉体验一脉相承,女演员也是同一个,面部表情非常有内容。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 欧洲艺术电影
(1962) 豆瓣 TMDB
L'eclisse
8.6 (179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阿兰·德龙 / 莫尼卡·维蒂
其它标题: L'eclisse / 欲海含羞花(台)
天空微白,已是黎明时分。可对于里卡多(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Francisco Rabal饰)来说,这却是痛苦而残酷的一夜。无论里卡多怎样苦苦哀求维多利亚(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饰)回心转意,她已然心意已决,执意离去。维多利亚来到罗马证券交易所找她的母亲,远远地就看见母亲与经纪人皮耶罗(阿兰·德龙 Alain Delon饰)兴奋地聊着股票。皮耶罗年轻潇洒,风度翩翩,很会讨女人欢心,而这对维多利亚来说毫无兴趣。但一种莫名的强大吸引力在两人之间慢慢滋生,然而两人谁也未曾踏出第一步。当她再次来到交易所时,却遇到股票狂跌,维多利亚的母亲也亏了很多钱。不安的维多利亚,觉得皮耶罗可以成为自己可靠的保护人。然而当两人终于在一起时,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复杂关系又使他们彼此疏远。
由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的《蚀》,与《夜》、《奇遇》共同构筑了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爱情三部曲》。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一直关注着人类精神状态的病态与疏离,本片的背后依旧是他所要传达出的人文道德危机和精神的空虚。本片荣获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入围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