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研究
Fassbinder Film Maker 豆瓣
作者: Ronald Hayman Simon & Schuster 1984 - 11
2022年4月23日 已读
【2022年已读031】这本书的中译即是《法斯宾德的世界》。英文版虽然有一些小的编校错误,整体上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艺术家评传。我最喜欢的是梳理法胖作品中关于爱、焦虑、愤怒、压迫及战后德国社会批判等主题的那一章,以及结合法胖生平讨论贯穿了其人生和作品的sado-masochism的几个章节。该书内容验证了之前看电影时的许多感受,比如导演对观众的、给双方都同时带来痛苦和愉悦的“强暴”感,还有法胖对边缘个体的关注并如何通过对边缘人的刻画而抵达了普遍性和共通性。
人物传记 法斯宾德 电影之书 电影研究 美国
Korean Film Directors - 'PARK Chan-wook' 豆瓣
作者: Kim Young-jin 译者: Colin A. Mouat Seoul Selection USA, Inc. 2007 - 11
This book is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Park Chan-wook, the 2004 Cannes Grand Pix winner and one of the most acclaimed and popular Korean film directors. The book looks within with an insider’s eyes and gropes roughly for the root and stems of cinematic world of Park, who has achieved both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success, performing stunts verging on the acrobatic between genre convention and directorial individuality.
Korean Film Directors 豆瓣
作者: Kim Young-jin Seoul Selection 2007 - 5
2014年4月1日 已读
对于了解李沧东很有帮助。"On the Director"一文对“绿色”三部曲有较为全面的解读,是一篇电影论文的形式。因为是论文,所以解读难免主观,一小部分看法我不是很认同,但当然也有一些分析相当深入、深刻。"Biography"对李的从影经历、艺术追求有所介绍,但还是满足不了我的好奇,还想读到更多的关于李本人的事情。在《密阳》以前李仅有三部作品,却被收进这个韩国电影委员会出的丛书,可见他在韩国很受重视。
电影之书 电影研究 艺术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豆瓣
小津安二郎 僕はトウフ屋だからトウフしか作らない
7.3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津安二郎 译者: 陈宝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写下他的人生、他的电影
唯一授权中文简体版
著名学者止庵作序导读
有人跟我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吧。我说,我是“开豆腐店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不可能好吃。——小津安二郎
---------------------------------------------------------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写下他的人生、他的电影。拍电影四十年,小津只走自己的路,一直想完美地表现人性的温暖。人生中的执著,天性中的悲悯,都在这数十年间煮成一锅好豆腐。
小津安二郎坚持“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的信条,脚踏实地只开独家的“豆腐店”:“面对摄影机时,我想的最根本的东西是通过它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类本来丰富的爱。说那东西是人性可能过于抽象,算是人的温暖吧。我念兹在兹的,就是如何将这种温暖完美地表现在画面上。”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豆瓣
作者: [法] 让-米歇尔·付东 译者: 杨海帝 / 冯寿农 商务印书馆 2012 - 2
世界著名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倾情力作
斯科塞斯、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影人温暖回忆
首次集中披露大量珍贵原始照片和手绘手稿、电影笔记
呈现世界电影殿堂级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
这是一本向已故的著名华语导演杨德昌和他的电影致敬的书。
全书分“近观杨德昌”、“电影”、“档案”、“印迹”等四个主体部分,通过对杨德昌本人电影创作生涯及其电影的深度回顾与解读,通过杨德昌的电影笔记、手绘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诸多著名电影人的回忆或访谈(如马丁•斯科塞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为我们较为完整而丰满地呈现了一代导演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他的电影实践、他对电影的理解、他通过电影对生命以及这个社会和时代的解读与反思,等等。
导演小津安二郎 豆瓣
監督 小津安二郎
作者: [日本] 莲实重彦 译者: 周以量 中信出版社 2012 - 4
构成小津电影魅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将人们的目光从固有的小津风格的神话中解放出来,使小津在当下复活。以小津诞生百年为契机,作者增写了三章的内容。本书还收录了作者与著名摄影师厚田雄春和《美人哀愁》的女主角井上雪子的访谈等其他资料。
十年一觉电影梦 豆瓣
8.3 (53 个评分) 作者: 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10
《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2013年3月24日 已读
李安获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他的成功不仅和奥斯卡有关,也在于他对电影类型的不停尝试和深入。这本书除了表达一些他的电影追求,更重要的部分是让人们看到抱有理想和坚持的重要、可贵。有天分的人太多了,但唯有有这样的品质方能成大器。
人物传记 回忆录 电影之书 电影研究
例外 豆瓣
5.8 (10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译者: 有2012年7月2印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6
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
九年之后,毛尖第二本影评合集
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
皮里阳秋的机锋
烂片当道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毛尖以《非常罪非常美》定义了影评作为一种文体之后,转而寻求突破,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例外》便是她突围后的集合,亦是她的第二本影评专辑。
在这个全民影评家的时代,一个专业影评人,除了表明更能骂以外,还有什么呢?为了这个寻找这个“还有什么”,毛尖有意改变了写作风格。常常会有读者跟她提意见,说现在文章没以前的好看,中心思想是,从前比较腐朽,如今比较健康。这种“健康”,是好还是不好,读者看完文章自有说法。不过,如果没有了毛尖的文字,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尤其是这个烂片当道的年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都说我偏爱毛尖疼惜毛尖:她的文字确实有品有格。人品优劣蒙不了人。文品高低看仔细了也蒙不了人。——董桥
毛尖笔下不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每回都不禁忆起当年最爱看的Pauline Kael;因为看完烂片的郁闷,一读她的尖酸辛辣,不无化解之功。——郑树森
凡事皆有例外,但毛尖的电影文字例外没有:每篇都掷地有声,埋藏的笑弹等待你的幽默感去引爆。——迈克
2012年7月19日 已读
可读性还可以,也能了解一些影坛轶事和典故。我只是不太喜欢某些篇目浓浓的"万象"体,且做评论的时候有时语气太轻佻。
电影之书 电影研究
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 豆瓣
作者: (美)安内特·因斯多夫 译者: 黄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兰裔著名导演,他的作品令人惊艳,充盈着道义的追问,揭示了掩藏在日常生活平静面纱下的一幕幕活剧。
本书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专著,作者是基氏的至交,她以鲜活的材料和独到的评述,全面评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生涯,着力审视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作品主题、风格、道德上的一致性,让我们真正理解这位电影大师。
Global Scriptwriting 豆瓣
作者: Ken Dancyger Focal Press 2001 - 6
Global Scriptwriting offers a look at an exciting new phase in screen storytelling, as writers and direc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fuse traditional forms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values to create stories that have an international appeal and suggest a universality among readers, viewers, and listeners. A unique blend of screenwriting technique and film studies, Global Scriptwriting discusses screen stories as they have evolved through the years, focusing first on the basics of scriptwriting, then going on to afford a more sophisticated look at script via different models of scriptwriting: the Hollywood model, the independent model, the national model, and various alternative models. It examin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torytelling, and illustrates how particular innovations have helped national screen stories to international success. This book is the first to incorporate the basics of the classical form with the innovative edge of the last decade, as well the culture specific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 It offers readers a view of the enriched repertoire available to writers resul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to traditional story forms. Specific topics examined include, the ascent of voice, the search for new forms, the struggle between style and content, and the centrality of megagenre.
2012年4月22日 想读 学电影那个小孩儿送给我的书,作者Ken Dancyger是NYU电影学院的教授,挺有名的。希望回国之前可以有空开始看吧。
电影研究
法国电影新浪潮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 7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革命性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电影一元化的结构,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在形式和内容的突破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书从新浪潮运动发生的背景谈起,详述其流派、演变、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影制作和电影美学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Lynch on Lynch 豆瓣
作者: Chris Rodley Faber on Faber
Now fully updated, LYNCH ON LYNCH describes the career of a cinematic genius who has continued to astonish film-goers with the lovely and life-affirming The Straight Story and the luxurious dread of the Academy Award-nominated Mulholland Drive.
2012年3月2日 已读
好看得很,尤其是看他写当时拍"Twin Peaks"的幕后故事。他真的是个“诗人+画家=导演”,创作完全不按规矩路数来。“Twin Peaks” 是有了个开头就上马的,后面只好一边以林奇的方式编一边以林奇的方式“诡异”地拍摄。虽然没拍完,只用"Fire Walk With Me"做了个仓促的结尾,但是是我最喜欢的美剧!
电影之书 电影研究
欲望电影 豆瓣
作者: 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斯 译者: 傅郁辰 / 谢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3
《欲望电影:阿尔莫多瓦谈电影》:“我喜欢把影院想象为凶手和孤独者最好的藏身所。我也愿意把银幕看成预示未来的一面镜子。”阿尔莫多瓦这位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西班牙影坛奇才,在过去二十年中成为欧洲影坛最活跃的力量。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对他的电影创作历程做了一次深刻的总结。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世界知名导演,他执导的《欲望法则》、《神经濒临崩溃的女人》、《斗牛士》、《高跟鞋》等均获国际大奖。《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年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对她说》获欧洲电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和金球最佳外语片奖等。阿尔莫多瓦先后荣获西班牙国家电影奖,拉曼恰卡斯蒂利亚奖章,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勋章等。在本书中,作者以访谈的形式对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创作历程做了一次深刻的总结。
《欲望电影:阿尔莫多瓦谈电影》一书用访谈的形式深刻展现了这位导演对电影的痴迷,他的从影经历,他对自己每部影片的构思及如何运用电影手段来处理各种镜头。该书还展示了他发自内心的创作激情,他的直言不讳,以及他对人生的看法。我国电影工作者和一些电影爱好者对阿尔莫多瓦的作品并不陌生,因为在举办过的几届西班牙电影展中都放映了他的影片,各种电影杂志也陆续刊登过对他影片的评介,不少人对他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书中他毫不隐讳自己贫寒的出身和坎坷的经历;也不隐瞒在自己的作品中“抄袭”过他喜爱的好莱坞影片的片段。“当在我的影片中出现别人的影片片断时,这并不是对其尊崇,而是一种剽窃。我偷了它,让它融入到我写的故事中,因而出现了一种海中的方式。而尊崇终究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一些影片为我所用是为了解释人物。我把自己看过的影片变为我的经验,因此,也成为我作品中人物的经验。”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主要作品目录:
《佩比、路西、邦及其他不起眼的姑娘》(1980)
《激情迷宫》(1982) 《黑暗笼罩》(1983)
《我为什么命该如此?》(1984) 《斗牛士》(1985-1986)
《欲望的法律》(1986) 《神经濒临崩溃的女人》(1987)
《绑住我》(1989) 《高跟鞋》(1991)
《基卡》(1993) 《我的秘密之花》(1995)
《颤抖的肉体》(又译《活色生香》)(1997)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 《对她说》(2002)
《不良教育》(2004) 《回归》(2006)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豆瓣
作者: 保罗·奥巴迪亚 译者: 杨伟波 江苏教育 2006 - 10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颠覆传统的人》主要内容: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最新的一部影片(《对她说》[Parleavecelle],2002)于前一部影片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拍摄末期开始拍摄。这部影片结束时出现了一个幕布,上面写有“献给全天下所有女性”的题词,明显具有戏剧色彩的幕布让人马上联想到胡玛--玛努埃拉的朋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人物)所出演的那部戏剧。《对她说》的头片是平娜·鲍希的一场芭蕾舞剧,一个过道上有两个女人,一次次地撞向舞台上的一块隔板,她们似乎在梦魇中,无法摆脱这种盲目的运动。其中一个在向前摸索,周围有许多椅子,而一个男人正为她清除道路上的椅子,以免她被绊倒。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豆瓣
作者: Zhang Zhe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 2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as alive with art and culture.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popular genres such as the martial arts film, the contest among various modernist filmmakers, and the advent of sound, Chinese cinema was transforming urban life. But with the Japanese invasion in 1937, all of this came to a screeching halt. Until recently, the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has discouraged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early Chinese film, and this momentous chapter in China's history has remained largely unexamined. The first sustained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emergence of cinema in China,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is a fascinating narrative that illustrates the immens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film and its power as a vehicle for social change. Named after a major feature film on the making of Chinese cinema, only part of which survives,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reveals the intricacies of this cultural movement and explores its connections to other art forms such as photography, architecture, drama, and literature. In light of original archival research, Zhang Zhen examines previously unstudied films and expands 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of how they modeled modern social structures and gender roles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e first volume in the new and groundbreaking series "Cinema and Modernity",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is an innovative - and well illustrated - look at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ity through the lens of this seminal moment in Shanghai cinema.
电影批评 豆瓣
8.9 (48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3
《电影批评》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种。作者从具体电影的批评方法入手来进行《电影批评》写作,具有文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前,《电影批评》作者先简洁而概要的介绍这一种批评理论的大致情况,比如批评对象、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等等,然后再进入到对具体电影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细致的了解怎样进行电影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