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飲水詞箋校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清)纳兰性德 / 赵秀亭(笺校) 中华书局 2005 - 7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後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填词名世。康熙十五年二六七六)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循迁至一等。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他生於顺治十一年二六五五),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二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著述十分丰富,今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然而这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编刻遇《大易集义粹言》、《词林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才华艳发,气质上多受汉文化影响。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远不合他的情志,因而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更导致他厌畏思退。诗人的禀赋和生活处境的矛盾,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於是,便把无尽凄苦倾诉於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他的词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早年曾刻《侧帽词》,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此二本刻於性德生前,今皆不见传本,只知《饮水词》收词不多,仅百余篇,想来,《侧帽词》收词亦不会多。
对纳兰性德词的编辑整理是在纳兰性德身後。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性听闻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诸人为其编刻《通志堂集》,其中词四卷,共三百首。同年,性德好友张纯修在扬州又有《饮水诗词集》之刻,其中词三卷,共三百零三首,排次舆《通志堂集》相同,惟增词四首,减词一首,此二本中词之部分皆为顾贞观手订,可信度最高。
2021年10月21日 已读
就拿九年前我刚把书从国内带来时心里冒出的一句话当作评语吧:北风卷落心头雪,恨君不是多情种。
中国文学 古典 文学 诗歌
翟永明的诗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翟永明 2012 - 4
《翟永明的诗》是“蓝星诗库”系列之一,选入翟永明短诗数十首,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集中翟永明诗歌精华的选本,同时对翟永明诗歌世界的有机性有所反映。具体内容包括寻找的钥匙、静安庄、绿房间、迷途的女人、肖像、称之为一切、年轻的褐色植物等。
西川的诗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西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6
西川,生于1963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执教于北京某高校。出版有诗集《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虚构的家谱》,散文集《水渍》,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以及《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编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西川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其中包括现代汉诗奖、鲁迅文学奖,曾于199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奇伯格奖修金,1999年在德国魏玛论文比赛中进入全世界前10名。
肖开愚的诗 豆瓣
作者: 肖开愚 2004 - 6
肖开愚是最典型的90年代诗人,如果90年代诗歌能够在诗学意义上成立的话。由于对纤巧诗风的厌恶,也由于对"现时"所采取的乐观态度,肖开愚有意将他的诗打造成开阔、粗糙、扎实的模样。同时,肖开愚的诗也具备风格上的多样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面目各异的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激发和催促。1996年肖开愚完成了他迄今为止的最重要的作品《向杜甫致敬》,作品由10首100余行的诗作组成,集中探讨了他关心的两个问题:诗艺和现实。肖开愚的主要作品还包括《动物园》和《来自海南岛的诅咒》。肖开愚的诗在一种"复杂性"的要求下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始终是诗人和社会之间的难以摆脱的对立关系。
顾城的诗 豆瓣
8.8 (79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顾城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黑眼睛》的再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删节和补充。其中有些诗是第一次发表。突出了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特点,稍兼顾全面。编排上基本上按照写作年月,但又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以利阅读诗感的连贯。
中国诗歌评论:诗在上游 豆瓣
作者: 萧开愚 / 臧棣 2013 - 1
《中国诗歌评论:诗在上游(2012春夏号)》由萧开愚、臧棣、张曙光主编。本期诗论主题涉及诗歌的译介和传播、诗歌对当代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文书同时收录了姜涛、胡续冬、王璞、王敖、杨小滨、张曙光、臧棣等二十余位著名诗人的优秀诗作,以及数篇对诗歌文本化细读的诗评作品。
困兽之诗 豆瓣
Poems of Ironbeast
作者: 何怀素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5
这本诗集精选了诗人2016年至2020年创作的诗作,呈现了对其自身内在世界的采掘过程,明显走向了形而上学的探索。生与死、爱与恨、时间与空间、命运与人生、虚无与存在、日常与精神、道德与情感、自我与他者等抽象概念直接进入诗中,体现了抽象和具象、理性和感性、宏大与细微的合一性。她的诗,打开了自我,展示了个体内在的孤独与不可言说的困顿;同时也打开了世界,代表了对一切可能性的追求。当人一旦跃入这些诗篇,就能够强烈地感知到某个自我的存在,可能那正是诗人内心“巨兽咆哮的风暴”。
2021年5月30日 已读
虽然作者笔触的细腻和感受的纤敏都可能与她的女性性别有关,但更与这些特点有关的则是她对现代人处境的体悟和关切。我认为,就其写作而言,诗人的女性身份只在我们谈论女性诗歌创作谱系的时候可能是有意义的。她在这部诗集里呈现出来的书写,本质上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在努力生活的过程中不屈不挠地追求精神性。这些文字所发出的寂静之声,是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声音,它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因此而远远超越了性别角色所涵盖的领域。
中国文学 文学 诗歌
李商隐诗选 豆瓣
作者: 黄世中 中华书局 2005 - 8
《李商隐诗选》作者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在感情表达上细腻而又深沉,在脉络节奏上婉曲而又缓慢,在语言色彩上哀艳而又清丽,在吐字音响上又往往表现为低抑而又沉郁。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诗选》“题解”对诗作之背景及所涉人名、地名、年号等均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加以说明,对诗中深蕴之旨义,诗法、诗艺等则视实际情况,短点长评,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于难解的句子,或诗句之间跳跃性过大、意蕴过于深曲如“无题”诸作,则多采用串讲,疏通的方法,以使读者在阅读时首先能够“达意”,然后再进入到诗中的艺术境界。到于“注释”,凡有典故,尽量注明;难懂语辞,亦酌予讲解;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
Goethe's Faust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译者: Walter Kaufmann Anchor 1963
The best translation of Faust available, this volume provides the original German text and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on facing pages. Walter Kaufmann's translation conveys the poetic beauty and rhythm as well as the complex depth of Goethe's language. Includes Part One and selections from Part Two.
古詩源 豆瓣
9.7 (22 个评分) 作者: 沈德潛 中华书局 2006 - 4
《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历代诗歌选集。这部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馀首,分十四卷。这是一部带资料性的选本,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民歌谣谚,内容比较丰富,可作为阅读研究古代诗歌的参考。
里尔克诗选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绿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本书是一本比较齐全的汉译选本,以莱比锡岛屿出版社的六卷本《里尔克选集》为主要依据,还借重了一些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包括J.B.利什曼、罗伯特・布莱和迈克尔・汉伯格的部分英译与相关评论,以及奥古斯特・施塔尔的《里尔克抒情诗诠释》等。汉译本按照六卷本原文选载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从所谓“少作”到晚年的未定稿),每一集前面都有一篇相关的说明,正文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补充一点有助理解的注释,最后还增译一份简明的年表。
林徽因文集・文学卷 豆瓣
作者: 梁从诫 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 4
再版编叙:
自一九八五和一九九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林徽因诗集》和《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卷以来,出版界对林徽因似乎日益关注。除各类文集中零散收录了不少林徽因的诗文外,仅我所见到的选集就又有两种:陕西太白出版社编印的一个与梁思成的合集,以及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卷;此外还见有传记或类传记两种。然其编、著中的种种问题,实在有负于林。另有(美)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原是一部好传记,可惜我们看到的译文又不大让人放心。
“百花”这个集子,可能是目前搜集林徽因遗存各类文字最全的了。一九九九年四月,其初版面世。然而由于我工作不力,校订方面留下不少问题,再版时才得以改正。为此谨向第一版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
林徽因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一生写过的东西比发表过的要多得多,而佚失的文字比保留下来的又多得多。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真正的损失。那原因只能从多半个世纪中国辛酸的历史中去寻找,而不能责怪什么人。
这个集子与其它林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既包括了林的文学作品,又包括了她的建筑学作品。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可惜过去的林集多半为文学出版机构所编选,建筑学家林徽因的面貌由是无从充分展现。
本集的另一特点是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从而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作为她的后人,我也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才把这些原纯属她个人的东西向读者公开的。
本集还有一个特色,即收录了她的几封英文信。从而可以看到林徽因的另一个侧面。林徽因自己说过,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因此,英语在她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可以说,没有英语,就没有“文化的林徽因”。
王道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 豆瓣
作者: 王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王敖的诗极具方法论及形上学的魅力,他写的是一种新型的元诗。很可能,或者更大胆地说,他将开一代新诗风。——柏桦
王敖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他能够像列子御风而行一样,骑着他桀骜的诗歌语言在心智的纹理与宇宙的寂寥之间疾速穿越,尽管他已拥有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他的节奏、修辞、语气都是 绝对不可复制的,因为在他每一个细小的形式褶皱里,都会迸发出以光年为单位的激情和欢愉。——胡续冬
对于普通读者或诗人同行,王敖的诗歌一样有着很高的壁垒:没有强大的语言感受力和诗歌领悟力很难完全欣赏它们。他是当代中国少数几位能够将语言的诗歌能量培植到自由分裂的高浓度临界点的诗人之一。他在作品中呈现的复杂的诗歌创造力来自纯属个人的天赋的才华和天性的骄傲。——清平
王敖了解理论对写作的授权,他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受非个人化原则限制的我这个年纪的人不敢想象的东西。他的另一部分诗歌,如《回乡偶书》,框架阔远,细部体现谅解的力度,能够冷静地荡气回肠。——肖开愚
王敖的诗品属于诗人家族中的天才类型。在当代诗歌的写作图谱上,许多同代人遵从的是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再到90年代诗歌及至21世纪诗歌这样的路径,而王敖的写作则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强大的审美殊异性。他的创造力几乎搅乱了人们对当代诗歌写作的秩序的辨认。最可贵的是,他凭借一己的力量,独自为当代诗歌引出了一个新的源头和传统。这新的源头,这新的传统,既回应了当代诗人对古典诗歌、特别是古典想象力的深透的领悟,也兼顾到了诗歌写作的当代性。他在诗歌上显示出来的优异,是来自汉语的神秘的回报。
——安高诗歌奖授奖辞
此时此地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萧开愚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 1
《此时此地--萧开愚自选集》
萧开愚的诗作风格硬朗,着重此时此地经验,别有一番锤词炼句功夫;用韵奇险,极具声韵形式探求。作者自选历年诗作,本次结集出版并精心做了多次修订,译诗和文选更是精粹,极具文本价值。
万物静默如谜 豆瓣
8.7 (173 个评分) 作者: [波]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8
《辛波斯卡诗选:万物静默如谜》收录辛波斯卡各阶段名作75首,包括激发知名绘本作家幾米创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见钟情》,收录高中语文教材的《底片》,网上广为流传的《在一颗小星星下》《种种可能》等,曾获得《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辛波斯卡的诗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验,甲虫、海参、石头、沙粒、天空;安眠药、履历表、衣服;电影、画作、剧场、梦境等等,在她的笔下无不焕发出新的诗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2013年1月11日 已读
有几首很美,《一见钟情》、《与石头交谈》、《在一颗小星星下》等等。这些诗的水准非常高,但虽用日常生活里的意象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哲学、哲理,总体感觉仍不够具体和踏实。这不是这些诗本身的问题,而是我现阶段对诗的一种期待。另一没打五星的原因是翻译。从英文转译的波兰文诗歌,不知道在两重翻译过程中折损了多少原本的精髓。诗的翻译比小说翻译困难的地方就在于诗歌的本质放大了不同语言之间微妙的不可翻译性。而在这本书里,我居然读到一些类似于九十年代汉语诗的句子,不知是否由翻译或翻译者的再创作而造成。
外国文学 文学 波兰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