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豆瓣
作者: 罗宗强 中华书局 2003 - 10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生教学用书)》是一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断代文学思想史专著。在编写体例上改变了历来文学批评史著作以人为纲的框架,采用以时间段落为纲的体制。作者按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时间段落,把起自公元581年,止于公元959年的近三百八十年间的文学思想发展,划分为九个时间段, 详细地分析了各个时间段文学思想的特征和意义,并梳理出各个阶段文学思想的因承转接线索。全书共十一章,三十六节,自始至终都力求宏观的视野去观察和阐明文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真实过程。《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生教学用书)》条理性强,内容丰富,批评中步,语言简洁,文字平实流畅。
2021年2月7日 想读 第十章第一节
论文
本事诗 豆瓣
作者: 孟启 中华书局 2014 - 3
《中华经典诗话:本事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它是从唐人笔记、小说、文集中摘录改写的若干诗人诗歌故事的汇编,其中也有部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而编撰的(其中只有两则是六朝的),作者仿照《诗经》风、小雅、大雅、颂的“四始”分类法,把自己辑录的这些诗歌故事分为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七类,来展示唐代诗歌的风貌,作者在序中指出,这些故事是进一步了解诗歌内涵的钥匙。
历代咏史诗五百首 豆瓣
作者: 师纶 2010 - 6
《历代咏史诗五百首》主要内容: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篇之多,真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最早如尧舜时代即有古谣谚流传。到春秋时代,孔子删定《诗经》,据说“删”去者较存“定”者多至十倍。而所存的《诗经》,遂不胫而走,为集古之大成。战国屈原以后,历代杰出诗人迭现辈出,至唐宋而盛,明清再现繁荣。人们生活中离不开诗。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兴、观、群、怨,就是诗的作用了。至于诗的应用,孔子则从反面阐明:“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就是说,诗虽然读得多,不能应用,还是白费;反之,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就可以从政,可以出使于外交场合,这就把诗的功用提到了经国从政、对外交往的高度。近人林语堂甚至认为,诗是中国的宗教。事实上,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都想以诗表达思想情感,记述大事。从隋开始的科举考试,都要考诗作。影响所及,官场中、人际交往中以诗表情达意者,所在皆是。唐白居易在给元稹的书信中说:“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为诗者,也想附庸风雅,人们都以能诗为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东汉郑玄家的奴婢都读书,曾有一个女奴不称郑玄的意,便将她推入泥中。这时又来一个女奴问她:“胡为乎泥中?”答:“薄言往想,逢彼之怒。”二女奴的问答,都是《诗经》中的句子(虽然“泥中”原意不同,用在此处却很贴切)。这虽然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也说明诗之普及广泛。
悠悠百世后 豆瓣
作者: 周啸天 凤凰出版社 2009 - 9
《咏史·怀古:悠悠百世后(图文本)》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诗词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诗章,而其中名句、警策众多,脍炙人口,令人击节赞赏。《历代诗词分类鉴赏》试图收集这些名句、警策,加以赏析品味,便于诗词爱好者们从这些名句、警策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品鉴中国古代诗词文明的精萃和灵魂。
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 豆瓣
作者: 张润静 2009 - 1
《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是张润静2002年夏天完成并通过了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有唐一代咏史怀古诗进行的一次总体观照。作者紧紧地抓住咏史怀古诗这一文学体裁和文学样式的根本的审美特征,在唐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流程中,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与艺术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审视,既有宏观的把握与概括,又有微观的抉发与论析,穷源溯流,综观正变,材料充分,论旨详明。
咏史诗 豆瓣
作者: 胡曾 岳麓书社 1988 - 2
本书包括作者的《涿鹿》、《洞庭》、《不周山》等多首咏史诗。
古代咏史诗通论 豆瓣
2010
《古代咏史诗通论》主要内容包括:新世纪以来咏史诗研究综论及前瞻、专题论文、学术性及普及性著述、研究旨趣、先秦两汉——孕育发轫期、概说、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成长发展期、概说、魏晋、南北朝等。
咏史诗 豆瓣
作者: 陈建根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本书选注历代各种体裁的咏史诗六十馀首,是从总集、别集以及今人整理本中选出的。选诗时间的断限,上起东汉,下止辛亥革命,也即由东汉班固《咏史》诗起,至公元一九一一年推翻清代封建王朝止。选诗标准,即应具有立意新颖,见解可取,且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也即史论的内容和诗歌形式较完美的结合。注释除注字、诠词外,也注意疏通诗义,做些串讲。鉴于咏史诗的特点,注文中也简要引录原诗本事和有关史籍的原文,供读者参照,增加阅读的兴趣。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注释难度较大。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 豆瓣
作者: 陈建华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8 - 9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首先探析了咏史怀古诗的发展源流,力求显示出自《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人心目中自觉形成的历史意识,并把这一时期确定为咏史怀古诗的滥觞期。对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咏古诗,重点突出左思“寄情出处、托之史事”的“变”的特征。对曹植、阮籍、鲍照、陶渊明等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上的创作特点及其成就,也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分析和评价。在论述过程中,《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尤其注意揭示咏史怀古诗从开始的寄生于史料,到逐步游离于史料,再到把史料变成情志寄托的工具这一演化的轨迹,突出了咏史怀古诗由史学附庸走向诗学本体、最终回归到诗心的重要历程。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的下编,挑选并汇编了作者的一部分专题论文。这些论文选题比较集中,论述有所侧重,行文流畅,征引繁富,观点稳妥,不乏新意。对前部分的纵线论述,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