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说理的世界 豆瓣
作者:
李国华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6
- 5
本书以形式为中介,通过讨论赵树理小说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给予赵树理小说的文学性和文学史地位一个新的阐释。本书发现赵树理主要思考的是农民的情感、语言、娱乐以及权利、欲望、性格,并希望通过创造一些农民能够接受的新形式来唤醒农民自我表述的能力和行为,以内在的、而非外在的逻辑,构建社会新秩序,在经济、政治、文化、文学、道德伦理诸层面自我树立。赵树理小说的文学政治的可能性集中体现为『农民说理的世界』。
在赵树理小说的文学政治中,时间和空间不能切换,赵树理小说关于现代中国农村的叙述主要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叙述。赵树理多以『群众大会』结束小说,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小说远景『农民说理的世界』,但赵树理并不愿意走以『理』行暴的极端。赵树理大多时候总是注意到了『可读性』与『可说性』的分歧,而倾力于保证小说的『可读性』。一旦进入小说的逻辑,他无法真正使用『老百姓的话』,而只能是使用一种翻译性的语言,既能为知识分子提供『可读性』又能为农民提供『可说性』的一种语言。而体会政治脉搏是赵树理一生创作的根本问题,反映在小说上,即是小说的主题、内容、思想、文体如何准确地传达政治需要,并同时仍然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小说。
在赵树理小说的文学政治中,时间和空间不能切换,赵树理小说关于现代中国农村的叙述主要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叙述。赵树理多以『群众大会』结束小说,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小说远景『农民说理的世界』,但赵树理并不愿意走以『理』行暴的极端。赵树理大多时候总是注意到了『可读性』与『可说性』的分歧,而倾力于保证小说的『可读性』。一旦进入小说的逻辑,他无法真正使用『老百姓的话』,而只能是使用一种翻译性的语言,既能为知识分子提供『可读性』又能为农民提供『可说性』的一种语言。而体会政治脉搏是赵树理一生创作的根本问题,反映在小说上,即是小说的主题、内容、思想、文体如何准确地传达政治需要,并同时仍然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