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
Imagined Communities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6 (14 个评分) 作者: Benedict Anderson Verso 2006 - 11 其它标题: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The definitive, bestselling book o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
Imagined Communities, Benedict Anderson's brilliant book on nationalism, forged a new field of study when it first appeared in 1983. Since then it has sold over a quarter of a million copies 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on the subject. In this greatly anticipated revised edition, Anderson updat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core question: what makes people live, die and kill in the name of nations? He shows how an originary nationalism born in the Americas was adopted by popular movements in Europe, by imperialist powers, and by the anti-imperialist resistances in Asia and Africa, and explores the way communities were created by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st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pitalism and printing, and the birth of vernacular languages-of-state. Anderson revisits these fundamental ideas, showing how their relevance has been tested by the events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2016年3月9日 已读 一刷,深入浅出,非常好读。老爷爷时有冷幽默之笔。。中译本的问题最后一章已经指出,不如去读台译本
我的世界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豆瓣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8.1 (14 个评分) 作者: Gordon Mathews 译者: Nicole Yang / (楊瑒 Yang Yang) 青森文化 2013 - 2
重慶大廈位於香港其中一個最繁忙的商旅區市中心——尖沙咀,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南亞、非洲、印度,商人、避難者、臨時工,還有囊中羞澀的各國背包客。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性聚居地,卻是一個會令香港人感到不屑或恐懼的地方。本地人敬而遠之,麥高登教授作為一名旅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卻身體力行深入這少數族裔的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以至在這個物質城市的生存方式。揭露許多外界無從得知的,重慶大廈的秘密。
2015年6月15日 已读
太好读了,但在短租房里弄丢了封面。。认真说起来属于普及向,观点也不太多,但是作为初步研究非常好了
人类学 我的世界
PONY热集美妆蜜语 豆瓣
作者: 朴惠敏 (PONY) 译者: 冬梅 2013 - 10
亚洲人气【NO.1】,美妆女王PONY最新最热美妆秘技全公开!秒杀【韩国】时尚畅销榜,【台湾】唯一狂销100,000册,一亿粉丝翘首以待的全新美妆圣经!超值赠送——90分钟高清无闪断妆术拆解DVD!【聚美优品】独家支持——美颜套装+礼品卡!
本书是韩国美妆红人Pony(朴惠敏)年度美妆最新作,无论是从定妆造型还是化妆技巧方面,都做了全面的更新升级。作者更是全程亲身示范最热门及最经典的妆容造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最符合东亚女性的日常版妆容。本书配以详细的图文步骤拆解及DVD无间断视频示范。使读者更易上手,更多获益。
最新最热韩流风暴来势汹汹!韩妞必读美妆圣经,原版引进,掌握韩妆女王PONY最新独门美妆术;自学韩流抢眼色搭配——【自救脸型缺陷】!
专为【东亚女性】量身打造美妆大全集,充分展现东亚女性魅力的加分美妆术,为东亚女性量身改版的独家美妆技法!
内容增量,技法升级,个人秘技无保留分享;8套底妆+修容+腮红技巧,毫无盲点;41种当下最热最经典美妆造型,亲身示范;百变眼妆+眉妆全新画法,无保留大公开;1000副全彩图片,绝对详尽……
★拥有天使般无害脸孔的Pony,无论仿哪位巨星的妆容都相当到位!——Liz(美妆博主)
★Pony的彩妆书完全燃起我对彩妆的热情,就像刚开始学化妆时那样的兴奋!——小安(人气博主)
★虽然我已是老师级的人物,但女生绝对更了解妳的脸型和五官,由Pony教妳化妆真是太有说服力了!——小凯老师(时尚彩妆大师)
★在Pony彩妆书中妳可以找到最有乐趣的化妆方法,相信妳买了它绝对不会后悔的!——游丝棋(彩妆维纳斯)
★超模的生活跟化妆是分不开的,毫不夸张的说我的脸就像试验田,各种风格各种颜色的彩妆几乎都尝试过。如果不走秀不摄影,其实我本人最喜欢的还是清新自然范儿的韩妆。韩妆很适合亚洲女生的肤色和气质,大家都应该掌握韩妆的化妆手法。——古晨(《我是大美人》主持人/国际超模)
★其实化妆一直是我这么多年比较弱弱的一项,平时只会化一些很简单的妆容,还要多向彩妆达人学习。pony听说很久了,在这个众多化妆书鱼龙混杂的时代,真才实学的化妆技巧和对大家真正有价值的书很少。我想,PONY的书对大家很有参考价值。——小腻腻(知名草根美容达人)
★PONY是我一直很喜欢的韩国化妆达人,我不得不说她真的很厉害。——ARORA(畅销书作家/新浪彩妆达人)
★以前就听说过PONY,也看过她的超强化妆贴,妆效确实精致可爱,风格百变。——玩美miss(蜜搜狐社区美容顾问/搜狐女人频道当家花旦达人)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我们的美丽却要恒久不变。让化妆不再麻烦而是享受和快乐,PONY就是有这种能力!——鸢尾金子(美丽说明星达人/时尚名媛)
★虽然PONY是韩国人,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她在国内早已无人不知。她精湛的化妆功力和制作精良的教学视频让同行们都非常佩服。——灵鸾妮妮(史上变脸第一人/淘宝化妆达人)
★PONY本人对色彩的掌握力度非常精准,妆感细腻唯美,好像艺术作品一样。——齐齐亚(美妆畅销书作者)
★百变的漂亮女生,我也是她的忠实粉丝。blog中经常会写一些非常让人受用的韩系化妆小妙招。——老BEN(搜狐彩妆版主/彩妆小教主)
PONY四季美妆物语 豆瓣
作者: 朴惠敏 (Pony) 译者: 王纪实 2012 - 1
羡慕韩国女明星清透无瑕的底妆?想要李孝利的性感猫眼、少女时代徐玄的桃花放电眼?韩国知名化妆女王PONY亲自传授达人级彩妆技巧,《PONY四季美妆物语》韩系整型级彩妆大公开!
近几年,韩流魅力席卷全世界,韩系化妆法当然也是这波潮流的重点!本书由韩国达人级彩妆博主PONY传授,让你不用整型,轻松变身亮眼的韩系美人!PONY在书中公开正确的遮瑕方式、提亮与画阴影的技巧,教你不用打光就能创造陶瓷苹果肌;再利用化妆来改善眼型缺点,轻松画出迷人韩系电眼妆!并偷偷告诉你达人级彩妆密技,揭开美女们的秘密化妆法!全书的化妆步骤详细,图片精美,文字风格像闺蜜交谈似的贴心亲切。除此之外,PONY亲自示范了春夏秋冬的抢眼化妆技巧,不论是春天的清纯女友妆、夏天的HOT GIRL玩水妆,或是秋天的不败烟熏妆、冬天的性感猫眼妆……都完整收录!让你一年四季都是人群中最闪亮的超新星!
高潮萬歲 豆瓣
I Love Female Orgasm: An Extraordinary Orgasm Guide
作者: 朵莉安.索拉 / 馬歇爾.米勒 译者: 江欣怡 晨星 2010 - 5
高潮讓人覺得很精神層面、完整,就像我與伴侶合而為一。
起初就像一道閃電貫穿全身,如果這時繼續刺激的話,全部的能量就會傳送到我的陰部,同時又從那邊釋放出來。
本書作者索拉與米勒本身是夫妻,他們所設計的性教育課程已為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異性戀、女同志與雙性戀)講習過,也對上千人做過女性高潮經驗的問卷。在這裡,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所學,還幫你留了個小洞,讓你在洞外一窺男男女女分享他們最愛的姿勢、最該避免的錯誤,和最棒的「要來了」……那一刻!
為什麼高潮讓人如此愛?想要高潮的十大理由:
1. 爽翻天
2. 不用錢
3. 合法
4. 減少壓力
5. 燃燒卡路里
6. 幫助睡眠
7. 釋放壓力
8. 幫助減輕經痛及頭痛
9. 有伴或沒伴都能達到
10.為何不要?!
附加:沒東西能像它一樣好
讓你欲罷不能的超讚內容包括:
◎如何在做愛時達到高潮?沒有高潮怎麼辦?
◎最high的自愛DIY
◎打造初次高潮完全教戰法
◎來場狂熱的口愛
◎哈囉G點,妳在哪裡?
◎女人也會射ㄟ!什麼是潮吹?
◎關於按摩棒、情趣用品、穿環的Q&A
◎如何讓她爽翻天?男人怎樣變身超棒情人?
◎一窺女同志、雙性戀、酷兒女的大膽性愛世界
◎每一章都教給另一半彈無虛發的性愛祕訣
2014年2月21日 已读
第一次完整读完关于性爱的书。破解了对性和性别的种种期望,让我焦虑中解放出来。
我的世界 购得
明智行动的艺术 豆瓣
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 52 Irrwege,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8.1 (8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刘菲菲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德国销量4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清醒思考的艺术》下篇。
换个思维,掌握“明智行动的艺术”,做同一件事,就会事半功倍!
为什么一个差劲的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为什么“最后的机会”总是让人失去理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一份成绩单刹时亮眼?为什么人们打算做的事情总是太多?为什么说想要真正了解世界,就要少读新闻?
本书继续跨界混搭范儿,融合了经济、管理、心理诸学科的前沿智慧,以52个既科学又轻松,既严肃又有趣的精致篇章,总结了人们行动时常犯的错误,将“谋定而后动”落实到可操作的细节。《明智行动的艺术》犹如一面镜子,以之反思,时时学习,就能做到少犯错误,多出成绩。
全书以52幅诙谐生动的手绘彩插,与52个行为错误映照,读来既入眼又入心。
清醒思考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7.5 (40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朱刘华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讲到自己曾与一名美国友人分享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大畅销书,此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于是,多贝里决定自己写一本书,这就是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本书。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用这句话来描述人类为思维错误所累的情形,也十分恰当精到。思维错误、认知陷阱就像是伴生于人类,细追究起来无处不在,不经意之时又无迹可寻。难道人们注定就要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吗?不,人们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拒绝思考被污染。
作者博览群书,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当明白了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后,人们就有可能远离思维陷阱。如果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那么,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隐形陷阱,人们就会犯错更少,从而离成功更近。
作者既有锐利的观察,又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人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的错在哪里,并且还给出了纠正的办法。人性的弱点在《书》中完全呈现,是在自己的反思中进步,还是抓住别人的弱点进攻,全在于读者自己的理解和决定。
秘戏图考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高罗佩 译者: 杨权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2 - 7
本书包括相对独立的三卷:英文卷、中文卷、画册。 卷一系英文,分为三篇。上篇提供一个中国色情文献的历史概览。中篇包括一个简明的中国春宫画史概要,以及一个稍为详细的明末春宫版画述说。下篇是对翻印于卷三的画册《花营锦阵》中的题跋的注释性翻译。 卷二全部是中文资料。在这卷中,汉学家们可以看到卷一中提到的大多数中文著作的全文。 最后的卷三是春宫画册《花营锦阵》的翻印本,是用我收藏的那套古印版印刷的。
老爹妈思厨 豆瓣
作者: 梁以瑚 (主编) / 杨阳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食物由人做,也为人所做,所以无可避免地渗透着人的生活、文化、记忆和历史。味道是有历史的。一道菜正是一个故事,其烹调、选料、味道,盛载历史勾起回忆之余,更体现着一种文化。喜欢食,喜欢听故事,所以,有这本书。
《老爹妈思厨》记录了一群公公婆婆的下厨心得,书中几十位老人家通过食物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单是食谱那么简单,而是渗着浓浓的人情味。本书收录了四十多个真实的故事。诸位“老香港”在二战前后从内地来香港定居,书中既有他们荡秋千、野外奔跑的童年往事、恋爱和结婚的甜蜜回忆,也有缕述他们在艰难时期的生活点滴。还有的是维系亲情的传统菜肴,像青红萝卜汤、黄糖芋头、糯米丸子等。书中也展示了精美的菜谱图片,作为公公婆婆对下一代的馈赠,也表示我们对这群长者的深切敬意。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8.8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奈吉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权力的餐桌 豆瓣
Aux tables du pouvoir: Des banquets grecs à l'Élysée
作者: [法]让-马克•阿尔贝 译者: 刘可有 / 刘惠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3
权力与胃口相关,食量大意味着统治力强?
通过餐桌和宴会,可以保持属下的对立和竞争从而维持均衡?
没有免费的午餐,白吃白喝后一定要履行责任?
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它怎么吃饭?
国家领导人吃的能力预示着他治理国家的能力?
餐桌上,就连一块桌布都有特别的意义?
……
“告诉我你成天吃什么,我肯定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这是一句十九世纪的名言,现在的人还经常这么说,用这句话形容吃与人的关系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餐桌和美食,与人的性格相关,更与权力紧密相关。
从远古时代的希腊宴会,到路易十四的“至上餐桌”,到十九世纪的共和国宴会,到如今爱丽舍宫的第五共和国的晚宴,本书为读者细述了餐桌与权力的漫长历史。人们是如何在餐桌上实现了控制与驯服的?宴会的排位,是怎样实现了与会者的整合与分化的?宴会上饮酒的作用是什么?从餐桌的布置到盘中食物的选择,又是如何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的?从中你会发现,“菜”不仅仅是菜,还可以被赋予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成为文化武器,“吃”也不是个人的事儿,因为在吃的“规矩”和“意义”背后,总有需要达成的目的。
因此,餐桌与美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一个刀枪不济的民族,可以通过一顿美食和一些美言来拯救自己的命运,而一些原本似乎根本无法共存的体制,却在鱼子酱和香槟酒的共享中却找到了和谐……几千年来,无数的王孙贵族和权力人物把餐桌当成谈判的工具、外交的手段,无论是颇有讲究的晚宴,还是别有含义的“农家菜”,他们在觥筹交错中,在餐桌文化特有的规则下,互相交流,互相吸引,互相征服。
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了解这权力的餐桌和餐桌上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在欧洲,餐桌艺术是如何成为一种统治艺术的。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豆瓣 Goodreads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9.0 (160 个评分) 作者: Barbara Demick / 芭芭拉·德米克 译者: 黃煜文 麥田出版社 2011 - 5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9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大便书 豆瓣
7.4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寄藤文平 / [日] 藤田纮一郎 译者: 吴锵煌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 - 10
《大便书》是一本借由绘画了解便便的健康丛书。以插画家寄藤文平的风趣图文,融合“寄生虫博士”藤田纮一郎专业独到的医学见解,在愉悦惊喜的阅读中认识便便的生成环境、反思对便便的定义及误解,重新正视便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对人类身体或地球环境,都将有更多不同以往的体会。
纹章学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巴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译者: 谢军瑞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 9
纹章在12世纪诞生于战场上,主要是为了识别因披挂甲胃而无法辩的骑士。认为纹章是贵族专利的普遍观点就源自于此。然而,从13世纪起,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遵守纹章术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和使用纹章。至今,纹章已经融入识别标志,它无所不在。
这本书分“纹章的历史”、“纹章的图案与色彩”、“纹章学,鲜为人知的学科”三章,介绍了这种象征标志的文化的发展历史。
叫魂 豆瓣 Goodreads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1 (35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吸血鬼的历史 豆瓣
作者: [法] 克罗德·勒库德 译者: 朱晓累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 11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吸血鬼神话,死者的生活,吸血鬼之前的鬼魂,吸血鬼的命名,识别和消灭吸血鬼等。
2013年1月24日 已读 恶死-尸体不腐-土地拒绝;复制-吞吃(逃离)裹尸布-在嘴里放置硬物;野玫瑰枝;尸体损毁;女巫-吸血鬼-病菌的传播;奶与血;背反二元论;斯托克-大蒜&范海辛;荣耀之手
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