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世紀末城市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洛楓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5 - 1
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ISBN:9780195868883,作者:洛枫著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贾想1996—2008 豆瓣
8.9 (38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3
该书是贾樟柯本人第一本有关电影创作的著作,是对其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纪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
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发行其间还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贾樟柯的第一本电影专著,该书汇集了贾樟柯从影十二年里所写的心血文章和重要演讲,对谈实录。
全书文字风格坚定或迷惘,愤怒或幽默,更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良知的乡愁”的深切情怀。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安德的影子 豆瓣 Goodreads
Ender's Shadow
8.5 (52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郭卫文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人类处在与虫族——人类外的一个种族——的战争中。头一次战争结果惨痛,现在地球武装好自己,要抗拒被异族敌人完全毁灭的威胁,而这一切的中心,就是要发展和训练可以适应那种战斗并取得胜利的军事天才。星际间遥远的距离是否能够给地球的保卫者带来希望呢?他们有时间从孩童时期开始训练这些未来的指挥官,在远地轨道上一个叫做战斗学校的设备里,在不可抗拒的压力下训练他们。安德鲁(安德)维京并不是战斗学校中唯一的孩子;他只是最好中的最好。在这本新的书中,卡德要讲述另外一个早熟的将领的故事,那个人被称为比恩(豆子)?他以战略家的头脑和友好的态度最后成为安德的左膀右臂。一个在他的身边,作为他战队的一员参加对抗虫族的最后战役的人。
比恩不过是一次战役的生还者。作为一个瘦小但是具有超人的头脑的孩子,他最初出现在鹿特丹的街道上。他知道他不可能在强大的威胁中幸存下来,于是他采用了自己的战术,天才地被一个儿童团伙吸收接纳,然后帮助那个团伙成功地成为其他人的榜样。他让他们变得更文明,并能够活着长大。比恩为了生存的拼命奋斗,他的成功令他得到战斗学校的招募人的注意,那些人为了寻找能够从外敌入侵的威胁中拯救地球的领导者、策士和将军而找遍了这个行星。比恩被送上了轨道上的战斗学校。在那里,他遇见了安德……
艺术与文化 豆瓣
作者: (美) 格林伯格 译者: 沈语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格林伯格在此书中悖论性地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前卫艺术理论交织起来,提出了他的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一种自主艺术,亦即以自身为主题的艺术。通过重述始于莫奈的法国现代艺术史,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参与在美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中,格林伯格不仅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欧美现代艺术的基本路线图,而且也为我们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真正本质与秘密核心:“现代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规矩的特有方式反对规矩本身。”在眼下这个似乎没有游戏规则可言、一切皆可、一切皆得为艺术的时代,格林伯格事实上代表了对人性和美学价值的某种最为基本的尊重。因此,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界,他本人也早已位于那些塑造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整个20世纪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少数杰出知识分子之列。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酉阳杂俎 豆瓣
作者: 段成式 译者: 许逸民 学苑出版社 2001 - 10
本书不仅包括本色当行的志怪、传奇,也包括杂事、琐语,乃至于考证,似这般熔诸体为一炉的书,也只有“杂俎”的称呼才可以当之。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选 豆瓣
9.2 (17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杨子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 1
本诗集收入了佩索阿的重要诗作如《牧羊人》、《烟草店》等。内容多是对爱情、神灵和信仰的思考。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戴眼镜的女孩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派屈克·蒙迪安诺 /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林小白 中信出版社 2003 - 4
没有人会戴着眼镜跳舞
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
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
所有锐锐利的线条,
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
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
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
所有的声音被过滤,
渐渐低沉,渐渐温和。
整个世界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
那么软,那么大
让我深陷其中,满足得入眠
小尼古拉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让-雅克・桑贝 / 勒内・戈西尼 译者: 戴捷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 4
故事写的尽是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借用第一人称把读者引入孩子的视角,语言非常口语化但决不粗俗。细心的读者,完全可能从尼古拉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生活。它虽然搞笑而且浪漫,但绝对不失其真实。这是个法国小顽童的故事,但许多中国读者却惊呼“尼古拉就是小时候的我!”身为爸爸妈妈的读者还会读到更多,从尼古拉的身上读到自己的孩子,从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身上读到他们自己。所以本书不但值得孩子们读,更值得大人们读。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 豆瓣
作者: (法)桑贝 译者: 刘美钦 昆仑出版社 2000 - 9
『關於本書』:

這是一本有少少文字,可愛插畫的繪本。小瑪塞林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他總是毫無理由地臉紅,在最不可能臉紅的時候臉紅,相反地,當他應該臉紅的時候他反而不會臉紅。他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人可以告訴他答案。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小男孩(河內),他是個小提琴手,他也有個令他難以理解且別人也無法提供解答的難題。他常常打噴嚏,卻從來不曾感冒。這兩個小男孩因相識而成了好朋友,他們非常高興能夠相遇。瑪塞林教河內運動技巧,河內教瑪塞林拉小提琴,他們形影不離,在生活中總是互相找尋對方。

但是,有一天瑪塞林失去了河內的消息,他很焦急。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瑪塞林長大了,過著忙碌的生活。某一天,命運之神又將他們倆拉在一起,瑪塞林與河內再度碰面。「我曾經試了很久,但是我無法用筆墨來形容這兩個重逢的好朋友是多麼地高興」(作者如此說。店長也是這樣覺得,想像自己是當事人,也許就能體會)。此後他們重溫兒時的感動,不會因為彼此忙碌而中斷。

如果有一天,您也能遇見一個非常契合,共同玩樂,即使在一起,不做任何事,不說一句話,也從來不會感到憂愁的人,那該是一件多麼令人欣喜的事啊~~

幾米评论:
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
— 评桑贝《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哈吾尔‧塔布尔》

四年前在巴黎,为了躲避骤降的春雨,无意间在咖啡馆中看到桑贝画展的海报,一路上比手画脚地问路,找到位于拉丁区小巷中不起眼的小画廊时,已近黄昏,只见昏暗的玻璃门中隐隐浮现出桑贝熟练典雅的线条,但却不得其门而入,怅然而返。第二天兴致勃勃地又去了一趟,门仍锁着,直到第三天与略懂法文的朋友一同前往,才发现门边有个小小的电铃,旁边写着:「如要入内参观请按此铃。」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感到这段漫画式的寻觅过程,可真像是桑贝笔下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作品。

我所见到的桑贝原作在小巧古意的画廊中显得宁静而自然,尺寸比想象大了许多,线条简洁灵巧,大部分是单色表现,画坏的几笔,还用修正液涂盖,满有趣的。大概没有人会不喜欢桑贝的漫画吧!至少要去讨厌桑贝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想。以前喜欢桑贝,只能想办法搜购昂贵的原文版,往往也只能欣赏图画部分,对于大段的法文一筹莫展。直到最近几年陆续出版了中文版作品,才稍稍弥补些许遗憾。

玉山社最近所出版的两本桑贝作品《玛赛林为什会脸红?》与《哈吾尔‧塔布尔-不会骑自行车的自行车师传》在编排与印刷方面都十分用心,并没有一般中文版作品粗糙失真的问题。《玛塞林》一书,以一个脸突然会红的小孩作色彩设计,故事有趣且感人,画面营造幽默而流畅。图与文结合生动自然,也非常适合当成故事书一页一页说给小朋友听。《哈吾尔‧塔布尔》美丽彩绘画页中,透出一股春天法国小城的温暖清香。而这两本书中两组人物的典型与组合,有着明显相似之处。他们同样都是因无法克服的缺憾而身受其苦的小人物。《玛塞林》中的两个小朋友主角,一个容易脸红、一个一直打喷嚏,《哈吾尔‧塔布尔》的两个大主角心中藏着无法向人告白的深沉秘密(不敢骑车却是超级修车好手,与永远抓不对镜头的摄影师)。两组原本因缺憾而自卑退缩的人,因为有着相似缺憾的「朋友」,而互相重燃生活的希望与乐趣,并找到了与这个世界沟通与互动的勇气和自信。清新风趣的友情故事点出生命中淡淡的无奈、淡淡的感伤、淡淡的温暖……。

桑贝的作品,精采的不单只是他所刻意创造出的戏剧效果,更值得慢慢品味的是,透过他或简或繁的画里所捕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戏谑、老时光的怀念与关爱。许许多多费时费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细节,都是在说故事。这两本书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其他补充:
昆仑出版社的《玛塞林》其实是台湾玉山社出版的两本书的合辑,一本是《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另一本是《哈吾尔·塔布林》。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这本自选集几乎包括了卡佛所有最重要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本书总结了卡佛的写作生涯,见证了他堪比海明威、韦尔蒂、塞林格、契佛等当代美国名家的文学成就……这部自选集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时间的玫瑰 豆瓣
8.4 (36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 8
作者北岛用“诗歌传记”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20世纪最为辉煌的诗歌时代——“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洛尔加、曼德尔施塔姆、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特朗斯特罗默、艾基、狄兰·托马斯。这些诗人也是北岛最喜欢和热爱的。用平等、理性的眼光,雕琢20世纪的“黄金时代”。一种完全出自个人思想,又完全超越个人思想范畴,面对诗歌与历史的理性思想。
在手法上,作者把诗、诗歌和时代有力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谈到人的文论创作,在整个过程中,北岛再现了诗人的生平、时代。“我采用的是一种复杂的文体,很难归类,依我看,这和现代诗歌的复杂性,和个人代和作品,也分析了外诗中译面对的困局和荒诞,迫使读者直视文化穿越的可能和不可能与时代、经验与形式、苦难与想象间的复杂性有关。”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格列佛游记 豆瓣
8.0 (4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乔纳森·斯威夫特 译者: 杨昊成 译林出版社 1995
小说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虽然格列佛起初以为小人国与英国毫不相像,但实际上小人国却是英国的写照。透过那似是荒谬的逻辑,我们看到的是:国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自命为头顶天的宇宙统治者,以其无常的喜怒决定老百姓的命运。官吏们也无需德才兼备,只要跳绳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禄。
小人国的两党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这里影射的是当年英国的托利党(即保守党的前身)和辉格党(后来发展成自由党)两党政治;而吃鸡蛋时是从大头敲开还是从小头敲开,则指的是天主教与新教(亦称清教,即加尔文教派)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无稽之争。为了这一区区争端,竟导致了小人国的内战,甚至殃及邻国。由于小人国里的警察制度和诬告成风,格列佛不得不逃离那里。
大人国的人无论体力还是理智都超过了那群“小人”;大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自私。
飞岛国的科学家脱离人民与实际,从事不着边际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对属地的居民,更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这里揭露的正是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格列佛还到了一个魔术家的国度,在那里回溯了古罗马的政治,对比了英国制度。此时,他的思想已从支持君主政体变为拥护共和了。不过,他还只是赞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宗法社会。
如果这种看法还属于“浪漫的倒退”的话,格列佛对智马国的描述,则指出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的腐蚀,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才是纯洁高尚的。这一观点后来被法国的卢梭发扬光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
智马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雅虎”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智马两类。“雅虎”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智马则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会。不言而喻,如果人类堕落下去,将与动物无异,那是多么可悲啊!
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是由培根开创的实验科学和牛顿奠定的古典力学方兴未艾之际。他笔下的小人国和大人国虽是虚构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别是正常人类的十二分之一和十二倍。那里的一切建筑和器物,都具有数学比例的准确性,全书结构匀称而明显,这都符合理性思维的要求。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火狐狸 豆瓣
作者: (法)季诺夫人 译者: 龙婧 2004 - 1
《火狐狸》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火狐狸》是一则寓言故事,这部影响了近代欧洲文化的故事书借助一只狐狸无情嘲讽统治者的腐朽、虚伪,以及怎样像主人公一样学会生存智慧、做生活的智者。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我的另一半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1
《我的另一半》是一幅各色人等的情感风情画,渴望、计算、付出、等待,每一个情感横断面都黏稠、荒诞,充满怀疑。一篇篇各自独立的精彩图文所构成的幽默小品,呈现出不同型态的人格在爱情、友情路上探索的各样心情与感受。存在于友谊之中的种种心结、伴侣之间的甜蜜……,如果你想探知另一半的心意,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法国人,则一定不能错过本书。
本书呈现出桑贝的犀利。桑贝的意境高深莫测,连法国人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他,也许这正是说明,桑贝不是法国的,甚至都不是欧洲的,他对这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书摘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幸福的能量巨大到笼罩了整个世界。我们渴望将幸福的感觉说出来、吼出来。但是对谁说呢?对谁吼呢?我们的朋友当中,又有谁可以理解这种深刻而又极度亢奋的感觉呢?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幸福应该是具体可见的。我有感而发地写下几页东西,洛蕾无法理解这些东西。而她用严加惩处在画面上上留下的印记,也同样令我大惑不解。从此,我俩对视的目光,开始流露出极度的怀疑与不解。
我们对彼此的爱慕与尊敬,使得我们的友情陷入跳高比赛一般持续不断的竞逐中。当他表现优异时,我会再接再厉,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好,并且告诉他。然而,他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如何的坚定,以至于不出几天,他就会有更为不俗的表现。有一天,我发现他的表现已经超乎我的能力范围。出于懊恼,第二天早上,我故意迟到了一会儿;下一个早上,我至少迟到了两个小时。接下来的那个礼拜,我甚至有一次让他足足等了一整天。一个月后,他没跟我打招呼便度假去了。我搬家的时候也没让他知道。一想到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的表情,我就很高兴。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聶魯達詩選 豆瓣
作者: 聶魯達 译者: 陳黎 / 張芬齡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對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翻譯聶努達詩作的兩位外文系學生,陳黎和張芬齡,這本詩精選集,就是一個回應的掌聲。不管從身材到食物,房子到生命,這位致力的詩人,總是如此的龐大,像一隻巨大的鯨魚。一個詩人,他也同樣容納以及大量的,所有的可能。一方面,從早年的情詩與悲歌,到融合超現實,到進入西班牙內戰,進入平民百姓家,到晚年,自我的無限對宇宙生命的不斷提問。聶努達、這位巨大如鯨魚的詩人,其一生的詩作就是他自身的整個自傳。他造成他自己的神話和傳奇。以鯨魚一般巨大的生命體質。一打開,你就看見水柱和波浪完全底襲打而來。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瞬间收藏家 豆瓣
Der Sammler der Augenblicke
8.2 (9 个评分) 作者: (德)布赫兹 译者: 张莉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7
马克斯是一个画家,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画家,他说自己是“瞬间收藏家”,专门收集每一瞬间的景象。某一天,他搬到一个岛上专心画画,认识了住在楼下的小男孩,小男孩对克斯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但马克斯从未男孩看他的画。直到有一天,马克斯外出旅行,把钥匙交给男孩……当男孩转动钥匙,把画室的门打开,他看见了一个只为他办的画展。画看得越久,男孩越沉迷其中,这个画中的世界,在他的面前逐渐变得栩栩如生。每幅画都像是一趟旅行,让他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看到不同的景色,每幅画中都有一个小事,只有他能够看到和听到。布赫兹用自己当主角,邀请我们进入他宁静美好的图画中,在每个瞬间停留,分享他的心灵世界。他并不解释他的画,一切都留待读者自己体会,己象――就像生活中许许多多事情一样。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奢侈、宁静和享乐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1
桑贝再一次用戏而不谑、深刻犀利的笔触,刻划都会人的生活故事和心境转折;透过一则则精彩的图画和文字,诠释现代人的人生目标──奢侈、宁静和享乐,字里画间充分流露着桑贝式的幽默,以及对人性深刻的反省和同情,读者在会心微笑之余,拥有许多想象和省思的空间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
盲刺客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韩忠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盲刺客》简介

在2000年8月出版、立即就得到布克图书奖的《盲刺客》,叙述两姊妹的故事,既有浪漫爱情又含神秘奇情色彩,扑朔迷离的剧情,探寻一个女子一生长达一个世纪的故事。小说一开始,艾丽丝就告知读者,一九四五年大战结束的第十天,她的妹妹罗拉的车子冲下桥。是单纯的自杀事件或是意外?阿特伍德以错综复杂的情节铺陈“故事中的故事,呈现层层布局,综合回忆录、小说、报纸文章、科幻小说各种体裁。阿特伍德在书中以八十多岁的艾丽丝追溯她的一生及生活中的人物。同时,罗拉的遗作,也叫《盲刺客》,在她死后两年出版,叙述者是两名在后巷小房间里幽会的情人,内容是科幻小说。艾丽丝的叙述深具魅力,将阿特伍德的社会及心情地图一一呈现,有亲情、爱情,有背叛,但也有希望。

布克奖的授奖辞:

该书视野宽广,结构精彩并富于戏剧性。书中的感情纠葛描写丰富多彩。作者阿特伍德以诗意化的笔触,描写生活细节和人物心理活动。
2010年12月1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