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城门开 豆瓣
8.3 (118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9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作者,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发现他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同时,作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儿时的游戏中,带回到他的读书生活中,带回到他的母校,带回的“大串联”的旅途……他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什么是我的 豆瓣
作者:
[美] 安·贝蒂
译者:
杨怡
/
吴洪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 3
《什么是我的》收录了安·贝蒂颇具代表性的十二部短篇小说,是一本能够体现贝蒂创作风格演变的集成。其中,早期作品《风起水库》、《霍雷肖的把戏》等主题比较统一,塑造的人物大多都是六十年代长大成人的美国中产阶级:这一代人曾热衷于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但到了七十年代,他们的梦想的野心却在办公室、购物中心和自动化列车里消磨殆近。贝蒂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特定群体的发展脉络,以冷峻的笔调担负起为他们代言的角色。写于八十年代以后的《什么是我的》、《女工》、《装置六号》等则反映了安·贝蒂近年来在创作领域上的拓展;叙述手法更加灵活,材料组织愈发凝炼,作品视角也日渐丰富。
喻世明言 豆瓣
作者:
冯梦龙
2005
- 1
冯梦龙及其著述,不论在他身前还是身后,都经历过不少曲折和坎坷。一方面他受到人们的欢迎、推崇、赞赏,他的作品“无翼飞,不胫走”,“行世颇捷”,并且历久不衰;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地被误解、否定、攻讦,他的作品也常常受到人们的讥诮、抨击,以致遭到焚毁。正由于此,冯梦龙就更引起了学术界研究的兴趣。
冯梦龙编写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汇集了唐宋明白话短篇小说,为中国古代小说宝库提供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是日天晴日朗,万里无云,劭整齐衣冠,独立庄门而望。看看近午,不见到来。母恐误了农桑,令张勤自去田头收割。张邵听得前村大吠,又往望之,如此六七道。因看红日西沉,现出半轮新月。母出户,令弟唤劭曰:“儿久立倦矣,今日莫非巨卿不来?且自晚膳。”
冯梦龙编写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汇集了唐宋明白话短篇小说,为中国古代小说宝库提供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是日天晴日朗,万里无云,劭整齐衣冠,独立庄门而望。看看近午,不见到来。母恐误了农桑,令张勤自去田头收割。张邵听得前村大吠,又往望之,如此六七道。因看红日西沉,现出半轮新月。母出户,令弟唤劭曰:“儿久立倦矣,今日莫非巨卿不来?且自晚膳。”
V. 豆瓣
作者:
[美国]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叶华年
译林出版社
2003
- 8
《V.》描写的人物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自取不同的生存姿态,整部小说就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小说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场景或事件,然而所有的场景和事件都遵循着熵这条主线变化和发展,这影射着社会的涣散和无序,人类的盲目和无奈。阅毕小说,掩卷沉思,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小说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无可避免地走向热寂的历史。
品钦的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颇具代表性。当时美国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变,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不少作家审视历史,觉得世界脱节出轨了,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荒唐怪诞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自由意志已经丧失,人的个性和自我日渐消亡。这样的时代产生不了正剧,作家只能用一种近乎滑稽嘲弄的喜剧来表达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的荒谬,这也就是黑色幽默。荒诞派作家往往反剧正写,一脸严肃地描写卑微琐屑的芸芸众生。小说中这些人物企图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发现或建立秩序,在杂乱无章的生活中寻觅或想像出意义来,而读者在对他们无用的努力发笑的同时,又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的困惑、沮丧、痛苦和空虚。
品钦在《V.》中刻画了人类社会中的熵增值现象,表明人生种种追求的平庸和虚幻,暗示世界在奔向热寂。但品钦并没有宣扬虚无主义和末日思想。他的目的显然在于将人类的病态与异化放大了展示给读者看,从而引起他们的惊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时救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小说除了能使我们对美国社会有所了解之外,当也能促使我们自思;而品钦的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技巧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会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新奇和愉悦。
品钦的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颇具代表性。当时美国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变,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不少作家审视历史,觉得世界脱节出轨了,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荒唐怪诞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自由意志已经丧失,人的个性和自我日渐消亡。这样的时代产生不了正剧,作家只能用一种近乎滑稽嘲弄的喜剧来表达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的荒谬,这也就是黑色幽默。荒诞派作家往往反剧正写,一脸严肃地描写卑微琐屑的芸芸众生。小说中这些人物企图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发现或建立秩序,在杂乱无章的生活中寻觅或想像出意义来,而读者在对他们无用的努力发笑的同时,又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的困惑、沮丧、痛苦和空虚。
品钦在《V.》中刻画了人类社会中的熵增值现象,表明人生种种追求的平庸和虚幻,暗示世界在奔向热寂。但品钦并没有宣扬虚无主义和末日思想。他的目的显然在于将人类的病态与异化放大了展示给读者看,从而引起他们的惊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时救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小说除了能使我们对美国社会有所了解之外,当也能促使我们自思;而品钦的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技巧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会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新奇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