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绝色 豆瓣
6.0 (6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2
本书为董桥书写搜猎英文旧书的淘书心得:如王尔德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的插图,在巴黎的海明威,集藏的《鲁拜集》,英国初版的《荒原》,英伦访书的心得,藏书票琐忆…
作者跟英文旧书结了三四十年的因缘,如今人书虽老,但此情不渝。作者每星期写一篇,写了快一年,终于写了四十篇琐记旧买新买的英文图书小品。全书一文一图,以精美装帧献给爱书的读者。
今朝风日好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2
董桥带读者走进他的书房,听他讲搜集古书旅程中的故事,满纸文字乍看说的是访书藏书,或是文人闲话,细读来就有三两人物翩翩而出:书商威尔逊,李侬,史湘云,苏二小姐……前尘旧梦、他乡故友,惹人情怀。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其实是书里面所凝聚着的、那些不会再重来的时光。
书名取自丰子恺的“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对美好生活期待之情呼之欲出。
青玉案 豆瓣
4.8 (5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董桥记写其集藏古玩的因缘情意,淡笔点染长辈之温情、友朋之相契:梅家灵芝,萱园嫁妆,亦梅先生,乔志高先生,林语堂的半个学生,王世襄的狮子,脂砚斋杏花,倪元璐的字,与陈文岩吹水,老客栈悲歌,徐志摩的旧藏,杨绛先生的来信……富于文人意趣,情韵悠悠,最见精彩。书名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老旧的词牌名和他新撰的文玩小品书中重逢,就像一场一见钟情般的艳遇。内地首次引进,精装面世。
近年董桥的新书在装帧上总喜欢花一番心思,仿古典书的皮纸装帧,烫金的封面,实在叫人爱不释手。这本装帧雅致的本子,载有四十四篇董桥的最新文章,带您走进董桥的古董、旧书珍藏的世界。
橄榄香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4 - 4
“海豚简装”之《橄榄香》:
董桥的小说人生集
《橄榄香》是董桥的小说人生集,是作者尝试一种新的创作方式的文章结集。该书收录三十余篇回忆性散文,均以写人为主,从“我”的视点切入,叙述各种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悲欢离合,恰似一部部精彩小说。在这个回忆旧人旧事的集子里,他以个人的经历和知交故友的故事,串联起对人生历练、世事沧桑的感慨,字里行间处处凸显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
旧日红 豆瓣
作者: 董桥 / 黄子平 (选编) 中华书局 2012 - 8
本书是董桥经典散文珍藏版。从《小风景》等十余部作品中精选的七十余篇美文,完美呈现2001到2011十年间董桥的创作轨迹和思考动向。其中多篇文字是首次与内地读者见面。董桥的散文清醇、典雅,美若明清小品。读了《旧日红》,走进董桥的世界,会感受到董桥散文的魅力所在。
青灯 豆瓣
8.4 (81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 1
《青灯》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
《青灯》:“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这是北岛献给汉学家魏斐德(Fred Wakeman)的诗,为纪念其退休而作。
树枝的疏忽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
这是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德国汉学家顾彬语)顾城的第一本美文精选本。就像诗人北岛的诗歌和散文一样让人着迷一样,顾城的散文也有这不同于任何作家的令人惊艳的魅力。在这里,诗人的才情贯穿在每一段文字中,他个人不为人所知的童年成长经历,他和谢烨曾经美好的爱情,他们作为夫妻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他奔波世界各个角落,所体验到的一个中国人的孤独,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著名诗篇的写作背景,都有详细的交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才诗人更加丰富的灵魂世界,被称为“一个天堂诗人留下的凡间声音”。该选本将作为当代美文的经典选本被载入史册。由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椿设计。
素履之往 豆瓣
7.8 (42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记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董桥写自己所藏的新旧清玩,这些有生命、有故事在里头的文人宝贝:如梁启超的遗墨,王世襄的玉钗葫芦,张充和的书画,林青霞的新书……从故事里走出来的,是清玩,更是人物,淡淡地栖身古雅的人物。他的散文是日常的叙事,平淡、平常、平实,清新可读。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我与地坛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9 (181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
《我与地坛》收入《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配少量图片。《我与地坛》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豆瓣
作者: 张晓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 3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分五个部分,怀人、抒情、咏物、写景、鉴赏,无一不是大块文章。张晓风的散文出入古今,富艳难踪,其剔透处,既可因把玩而成佳趣;清寂处亦可因细绎而启人天机。至于绝美处则不免令人五内惊动,鹰扬处又令人奋然思飞。
京都一年(修订版)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这是一本书写京都的经典之作。林文月深谙日本的语言与文化,当年访学、居留京都期间,深入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娓娓的叙述,呈现了她个人对于京都的体会,于是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有如一幅白描长卷,一一展现眼前。
泛若不系之舟 豆瓣
8.3 (38 个评分) 作者: 傅真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藏地白皮书》作者 “最好金龟换酒”博主傅真
迷失于世俗标准,困惑于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傅真决定为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她与丈夫毛铭基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写成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最好金龟换酒》。
在《泛若不系之舟》里,傅真与毛铭基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这本书的文字跟随他们颠沛流离,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信仰、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小人物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无论生活多么沉重、艰辛或不公,他们奋力向前,笑着流泪,珍视情感,保有尊严。
带上灵魂去旅行 豆瓣
作者: 毕淑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带上灵魂去旅行》主要内容包括:一点七亿只碟子、费城被阉割的女人、艾滋之椅、浮潜加勒比海、斯特朗的地毯鞋、让死亡回归家庭、谁可以破门而入、面具后面的脸、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在北欧游轮上、山妖的阶梯等。
点击链接进入:
《毕淑敏:送你一颗光芒海》
《西藏,面冰十年》
《幸福的七种颜色》
《带上灵魂去旅行》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心灵密码》
伦敦风景 豆瓣
作者: (英) 伍尔夫 译者: 宋德利 2009
这个译本真的不能看,中文部分上页不接下页,后半部原文凑合能看,建议想读中文的读者买其他版本的。
1931年,伍尔夫受《好管家》杂志的约请,创作了有关伦敦街景和生活的六篇散文。这些散文成就于她人生的中后期。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已经趋于成熟,创作风格及手法也渐臻完善。《伦敦风景》描绘了伦敦社会的现实生活图景,能够全面地提现伍尔夫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其 中的第六篇一直被认为已经遗失,直到2004年8月,《一个伦敦人的肖像》才重新被发现。
六篇散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文学视角细腻地描述了她观察伦敦街道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她对街道里居民怀有的复杂情感。
2018年1月19日 已读
伦敦生活指南,一百年不许变。翻译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单词单句看起来不错,成篇读起来有点奇怪了……
VirginiaWoolf 伍尔夫 散文随笔
白日做梦有理 豆瓣
The Case for the Daydreamer
作者: [美] 詹姆斯·瑟伯 译者: 孙仲旭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 9
《纽约客》最老辣的文字,另类解读两性关系,机智剖析男女交往心理。
詹姆斯•瑟伯让人赞叹的原因恰恰是《纽约客》的特质:针砭时弊同时具有权威的文学性,经典却总以其尖锐走在时代的前端,神来一笔的漫画更是不可或缺。
他对语言有着苛刻的追求,他优雅地把玩文字就像一位腰杆笔直的滑稽魔术师,他的聪明和幽默在字里行间流淌,有时稍不留意就溢了出来——他绝对是一流的“幽默家”。
书中文章选自瑟伯的几本随笔、小说集,文章内容涉及瑟伯对早期家庭生活的回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和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还包括他那几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些文章大都在《纽约客》发表,并大受欢迎。其中有不少文章围绕两性关系和男女交往展开,读来乐趣十足。他笔下的男人多陷于困顿而无力应对,女人却凡事具有绝对的掌控权。这本书里的人物,就像瑟伯画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神情、姿态甚至内心,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中华书局 2013 - 11
本书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国民阅读经典” 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