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
鹅掌女王烤肉店 豆瓣
La Rôtisserie de la reine Pédauque
作者: (法)阿纳托尔·法朗士 译者: 吴岳添 1993 - 3
以《泰伊思》和《企鹅岛》闻名的法郎士(1844~1924),是法国小说家、评论家,也是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2年出版的《鹅掌女王烤肉店》是一册历史、哲理小说。书中充满诙谐生动的情节,主角则是令人难忘的角色 —— 十八世纪的教士瓜纳尔长老 。身为教会人士,他博学而虔诚,多情却好酒,具活生生的真实人生,称得上道地的好老师。书出版后,法郎士也被誉为「好老师」。
企鹅岛 豆瓣
作者: (法)法朗士 译者: 郝运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 11
作品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描写企鹅岛国的一群企鹅的社会生活情况,隐射了当时法兰西的黑暗社会现实,但是由于受法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列南的“人类永远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响,作品均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社会改造徒劳无益论的悲观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满对社会丑恶的嘲讽和抨击。
非你非我 豆瓣
Ni toi ni moi
作者: (法) 洛朗斯 (Laurens,C.) 译者: 吴笑冬 2010 - 1
费米娜奖得主卡米耶•洛朗斯再度入围龚古尔文学奖作品
她是小说家,他是电影导演。他们知道或认为自己知道这个故事——他们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它,计划将它搬上银幕。然而,如何将真实与虚构链接在一起,如何表现银幕上看不见的爱之伤痛,他们在通信中挖掘彼此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吗,还是关于恨的小说?也许它是一个侦探故事:调查的是已经逝去的爱情。
面具后的女人 豆瓣
7.8 (21 个评分) 作者: [法]柯莱特 译者: 陈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
法国文坛瑰宝
柯莱特短篇小说集
...................
【编辑推荐】
★ 柯莱特,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龚古尔学院首位女主席,法国首位享有国葬之礼的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吉吉》改编的电影《金粉世界》曾获奥斯卡金像奖九项大奖。
★本书集结了柯莱特的27篇短篇力作,一篇篇作品精准地将女性的外壳逐层剥落,揭示了女性的爱情及婚姻在社会上的挣扎和生存状态。
★作者经历传奇,身份多变,她是自由先锋作家、舞蹈演员、时尚栏目记者、评论员、美妆商人。小说如人,人如小说,柯莱特好像一本百科全书,记录了二十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百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载体。
★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称赞为"写作自始至终无一败笔,无一赘语,无一俗套",被女权运动创始人、作家波伏娃奉为女神,将其作品视为女性经典启蒙福音书。
★作家阿乙、盛可以、柏邦妮阅后诚挚推荐。
...................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柯莱特的27篇短篇作品,大部分有关人的私密情感,包括爱情、友情、暧昧不清的同性关系,或者莫名的情愫。这些故事长度和强度各不相同,有对爱情的扼腕叹息,也有对两性关系像外科医生一样的冰冷剖析。小说的主人公有恋人、孤独的人、自由的女性、青少年、老处女和离婚者,柯莱特在这些人物缺失的生活上倾注了她讲述故事的经典艺术,而且带来了对人性睿智而深刻的认识。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作者之一,柯莱特呈现了女性的爱情及婚姻、在社会上的挣扎和生存状态。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惊人的直率,描绘出女性的心理活动、内心纠葛,情欲激荡,十分生动逼真。
作者精准地将女性的外壳逐层剥落,揭示出她们在情感关系的复杂心理上的各种挣扎。对爱情关系的逃避,对夫妻生活的挣脱,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对自由及永恒境界的追求……其深度和现代性尤其对当代女性有着深刻的思考及启迪意义。
...................
【名人推荐】
至始至终无一败笔、无一赘语、无一俗套
——纪德
我们羡慕柯莱特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不会在任何男作家身上碰到。
——波伏娃
柯莱特就像她在思想、在感觉、在说话那样写作。在我们所读的和她已经思想、感觉和言说的事物之间,什么也没有。这就是自然的风格。
——蒙泰朗
我们将不再跟随他探索曲折的秘密,她独自一人徒劳而长久地行进。柯莱特走过的小径索寞孤寂,在落地的风中,遗骸已化为灰烬,法兰西低语声中将失去一只翅翼。
——阿拉贡
柯莱特已辞世60余年,然而我感觉,无论是她写的东西,还是她个人的活法,都在我的未来
——阿乙
时而如浪潮扑袭,冰冷、清晰、准确,撞击心灵。
时而如晨雾浸润,潮湿、细腻、优雅,氤氲神秘。
——盛可以
...................
【媒体推荐】
没有哪个女作家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历,或者在作品中把性展现得如此细致深邃,她的作品洋溢着女性的睿智。
——《纽约时报书评》
柯莱特的作品就像摆满奇珍异果的桌子:熟透的樱桃,玫瑰色的桃子,薄皮的无花果,带着霜气的葡萄,还有沉重的水晶瓶里气泡翻腾的香槟。琳琅满目,尽收眼底。
——《时代》
八月的星期天 豆瓣
Dimanches d'août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黄晓敏 黄山书社 2015 - 1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和希尔薇娅从巴黎的马纳河谷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将忘却一切,什么都将从零开始。
希尔薇娅戴着一颗名贵的钻石“南方十字”。我们打算物色买家,将钻石脱手,远走他乡。一对美国人尼尔夫妇钻进了我们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意外发生了……
七年之后,我又来到尼斯城,在街头邂逅一位当年的故人。沉痛的往事浮上我的心头。
岁月的泡沫 豆瓣
L’Écume des Jours
作者: [法] 鲍里斯·维昂 译者: 周国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8
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奇才。他不尽身兼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翻译家、记者、歌词作者、爵士乐小号手、电影编剧、演员、工程师等等,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兼蓄当代各流派的特色,汇大成于一身。
《岁月的泡沫》是“当代最凄婉动人的爱情小说”,叙述三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鲍里斯•维昂一反传统的叙事手法,以超现实的奇情异想,用瑰丽的语言、奇妙的想象揭示了这个“生活的泡沫”日积月累、扼杀生命的世界。既匪夷所思、荒诞不经,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栗树下的晚餐 豆瓣
Pour piano seul
作者: [法国] 安德烈·莫洛亚 译者: 罗新璋 / 孙传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8
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是整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上有多方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法国文化名人,他既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不论长篇短篇小说均其擅长,都能独树一帜,蔚为大家。
《栗树下的晚餐》是莫洛亚短篇小说的精品结集,题材无非法国中上层阶级,尤其文人、艺术家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但写法上精致讲究,既富浪漫情调,尤其含蓄幽默,笔致隽永,而且其幽默又可说纷呈不同的色彩:《时令鲜花》“戚而能谐”,《传记》一篇“婉而多讽”,《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而当温婉的幽默中暗含了讽刺的锋芒,其嘲谑的程度可就堪比长枪短剑了。在莫洛亚精致隽永、幽默嘲讽的笔锋之下,人生与人性的真相尽皆展露无遗,他也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莫泊桑之后第一人”。
时情化忆 豆瓣
L’Emploi du Temps
作者: [法] 米歇尔·布托 译者: 冯寿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巧妙利用时间的分解与组合,以日记体形式,通过对一桩疑案的追踪、一段爱情的回顾,记录了主人公——法国青年雅克对英国一座迷宫般城市的探索、反抗与追忆。作品段落布局匠心独运,极富形式感与象征性;作品呈现的跌宕悬念、异国情调、宗教隐喻等,又使其不同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无情节、无主要人物”的新小说派小说。该作曾获得法国费内翁文学奖(1957)。
读书年代 豆瓣
Bouquiner
7.4 (25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妮·弗朗索瓦 译者: 俞佳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9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
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 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 ,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安妮•弗朗索瓦不是藏书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书人。她来自一个儿童以读书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阅读对她来说是最无害的游戏,而她也始终保持着业余爱好者的精神,对书的热爱如孩童喜欢糖果般纯真自然。
★编辑推荐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本书是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最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安妮•弗朗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本书获得2014年傅雷翻译奖最佳新人奖。
茶花女 豆瓣
La Dame Aux Camelias
作者: [法国] 小仲马 译者: 董强 2014 - 4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也是第一本流入中国的外国文学名著,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
小说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茶花女》这本书,是现实的童话,带着唯美的憧憬,光明的企盼,却将残忍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标准冷漠地勾画出来。
这是一出“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把一个名妓的复杂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不禁掩卷沉思甚至伤心落泪。
一直下雨的星期天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菲利普·德莱姆 译者: 田晶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8
法国的村上春树、百万级畅销作家菲力普・德莱姆力作,开创法国风味的“细微主义”
-------------------------------------------------------
夜晚融入微光,一切都是流逝的往昔
异乡人的孤独、异乡人的甜蜜、异乡人的忧伤
走得过整个欧洲,走不过暗夜里的巴黎城
-------------------------------------------------------
必须住在巴黎。
因为他在家乡失恋了。
因为他是家族中唯一在巴黎工作的人。
因为每走过巴黎的一处,就像是购买了一片森林,一片精神森林。
·
但他仍是别人生活的注视者。
喜欢乘坐夜间地铁,其实哪儿也不去。
谈了恋爱,却因为难以彼此分享的日常习惯而分手。
他没有狗,没有花园,没有汽车,能服从他的,只有他的摄像机。
·
当日星座运程的预测中既没有幸运,
也没有灾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心里没有悲伤。
他只是没有悲伤地坐在你身旁,在那个一直下雨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