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豆瓣
3男1女東大理Ⅲ合格百発百中絶対やるべき勉強法
作者: [日] 佐藤亮子 译者: 程雨枫 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3
东大妈妈正面陪读法
超级学霸日常养成手册
全科陪练策略×路线规划指南
◎编辑推荐
☆ 日本教育畅销书“好妈妈”,备受瞩目的正面陪读法。
☆ 真正的教育,其实拼的是家长。每个孩子都有弱项,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同,只有家长肯用心去陪伴,才能朝夕相伴中培养出超级学霸。
☆ 几乎涵盖家长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从早教到高考,从习惯培养到路线规划,消除家长对孩子学习常有的误解,掌握事半功倍的陪读技巧。
☆ 简单高效,具有可再现性。“东大妈妈”把4个孩子全都送入东大医学部,即使再有一个也同样有信心帮他考上。
☆ 充满爱的育儿法。孩子不是超人才可爱,家长方法得当,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助力孩子学有所成的同时,更要享受幸福的亲子时光。
◎内容简介
考上顶级名校的孩子都是禀赋过人的吗?学霸的家长是否也必须才学出众?除了抢购学区房,普通家长们还能怎样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
虽然把四个孩子全都送进了位居日本各名校热门专业之首的东京大学医学部,但本书作者坦言,她的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短腿和弱项,她自己也根本看不懂高考的数学题或物理题,也曾经为儿子的辅导班和小升初而烦恼不已,甚至还曾因为女儿迟迟学不会单位换算而情绪失控。
关于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和成长关键期的诸多现实问题,作者把自己亲历的试错和结论都写到了这本书中。她总结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还指出很多家长对教育常有的误解。
她的方法既简单高效又细致入微,更是充满对孩子深深的爱。如果您正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或者您既想让孩子学有所成,又渴望与他共度亲子相伴的美好时光,那么本书一定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方向。
2021年5月5日 已读
作者是一个把四个孩子都送进东大的妈妈,书很薄,快速翻了遍,有些细节还是有些启发的,但是总体而言,如果这位妈妈说的是真话,那……日本做题届不行!

作者年轻时候有过留学计划,还当过两三年高中英语老师,给出的英语学习秘诀是高中循环听词汇发音来背单词(日本高考才2000词汇),而且只要背第一个释义。这种学习法之原始落后和我国盛行的盖兆泉及衍生学习法比起来,简直是弓箭和机关枪的区别。

英语语法、数学和理科学习方法都是习题册做三遍,第一遍直接抄答案,第二遍半抄半做,第三遍才自己做题。要是靠这种粗糙刷题法就能上东大,岂非说明日本出题届也不行。
学习 教育 育儿
小舍得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鲁引弓 花城出版社 2018 - 1
把握不住现在,还想把握未来?在现实的倒逼之下,焦虑的小升初家长一窝蜂让孩子抢跑,为孩子挤进民办初中操碎了心。抢跑道,比抢跑还关键。
南丽发现女儿的成绩下滑严重,经打听,得知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参加了课外补习,以应对超前的考试题目。至此,一条环环相扣的补习不归路浮现在他们脚下。女儿的小升初还没张罗完,南丽发现尚在幼儿园的儿子也要开始启动抢跑了……小说击中当下教育的痛点,亦暖心励志。
2021年4月18日 已读
作者很有生活,魔都幼升小和小升初都很写实,虽然情节相当戏剧化,但并不狗血。
中国 学习 细腻 育儿
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 豆瓣 Goodreads
10.0 (7 个评分) 作者: 陈用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6
《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所选择的材料和分析重点,就是英语一些最常用的单词和词组越是常用,问题就越多,研究的天地就越广阔,得出的结果也就越实用),着重探讨其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特别是最应该引起中国人注意)的内容,尤其是乍看起来有点“别扭”的内容。
2015年10月4日 已读
谁看谁知道。亚马逊电子版才要1元钱,我觉得万万对不起此书价值。
学习 工具书 英语 语言
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 豆瓣
How People Learn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D•布兰思福特 译者: 程可拉 / 孙亚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几位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会同来自人类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文化与学校教育、数学、科学、物理、历史、视觉与表演艺术等研究领域的16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受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办公室的委托,对人类学习的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评估,以便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家长和政策制定者等传递来自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以及学科(诸如科学、数学和历史)学习研究的及时、有用的研究成果。《人是如何学习的》正是这一项目的总结报告,书中汇集了新的学习科学出现以来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是学习科学这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集大成的论著,正是这本书将许多人带入了学习科学这个新的领域。
出版后,美国国家研究院(NRC)成立了学习研究与教育实践委员会,目的在于继续前一研究项目,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问题。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的《人是如何学习(扩展版)》,更进一步地扩充了在中提出的一些基础研究项目的结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将学习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未来研究方向。
2015年10月1日 已读
近期准备给可可启蒙,先研究一下怎么教。总的来说 理论性强,预期读者应该是老师,和实践部分结合很少,如果是从学习者角度来讲,《learn more, study less》更有可操作性,可惜不是针对小娃的。另外后几章简直翻译的不知所云,看得我心浮气躁,只想把译者抽一顿。 感谢@曾兮发的电子版。
学习 心理学 教育 方法论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豆瓣 Goodreads
8.0 (64 个评分) 作者: 伍君仪 / 刘晓光 外文出版社 2013 - 6
本书将彻底解救一直想学英语,但从来没有坚持下来的人!本书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Dr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看完本书,你会觉得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015年8月12日 已读
一篇长贴能说清楚的事情扩充到一本书
学习 英语
学习之道(第2版)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of Learning
7.2 (3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希·维茨金 译者: 苏鸿雁 / 谢京秀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 4
本书2008年第一版题名为《学习的艺术》,亦使用同一ISBN。
2015年4月1日 已读
豆瓣这么高分我有点惊讶,反正我是挣扎了两次都没看完,感觉是老鹰向兔子传达飞翔之美,真的有这么多兔子领会到了?
学习 心理学 思维 教育 方法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漏屋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7
★★★★★在中国,90%以上的人,英语学习方法都是错误的。
★★★★★摆脱错误观念,你也能学好英语。
★★★★★20年中美双重英语教学实战经验,读者苦寻多年的漏屋老师 解密最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之道
★★★★★国内外百余网站转载 天涯论坛千万粉丝膜拜贴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全新修订扩充版
★★★★★中国英语教学中常有的错误观念:
1. 有外语环境,最好能出国;
2. 最好能多跟外国人交流;
3. 有人能纠正我说外语时的错误;
4. 背单词太难,单词量不够;
5. 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6. 要多背诵,外语主要靠记忆力;
7. 一定要模仿纯正的外语发音;
8. 一定要练习连读和吞音;
9. 学外语必须重复练习再练习;
10. 书上教的英语都过时了。
现代外语教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错误的外语习惯以及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基本上是终身无法修复的,造成最大伤害的就是口语表达。所以一定要在开始学的时候就使用正确的方法。
作者通过对中国、加拿大、美国留学生、移民的外语学习及应用情况调查,以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近些年外语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全面论述了外语学习的误区,以及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外语学习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意在帮助读者建立学习英语的正确理念和指导大家制定个人学习策略。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书稿我读了。觉得不简单、不容易。我的听闻见识中,未见如此著者。文字也很俏,比曾经学过中文的还中文。
语言是非常复杂的,近百年来中国人学英语的弊端,纠正此弊端的弊端,以及妥贴的纠正方法;学习外语的规律,规律之规律的自我补充和丰富,具体到个人、个体的必要时的反规律和自我独创,书中都讲到了,讲得很好。
有时我想,人类社会的语音、语言如同自然界的猿声、鸟鸣一样,你琢磨去吧。它除了生活之母,谁也不认。这些也都渗进著作里,很好。
时下,好书出不了,次书、坏书层出不穷。望此书能尽快出版。
贺兴安 2011年5月北京
(贺兴安,原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新华社驻伦敦分社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对外编辑,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网友评论: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29 20:46:07
我想告诉你,虽然我不认同你英语思维作为一种方法的观点,可是这帖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
学英语是件很辛苦的事,对我来说,更难受的是找不到交流感受的空间。谢谢楼主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我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和感想,最重要的是也在其中明确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看到了这帐帖,希望楼主不要那么厌世,肯定自身的价值,希望楼主以后一切顺利。
--------------------
作者:SammyCT 回复日期:2007-9-30 6:49:47
漏屋老师:万分感谢您的贴子对我的启发和指导。在下收益非浅!这段时间您的贴成了我们家里讨论的中心。我已开始用您介绍的语言习得的思路和方法来教我太太和两个儿子中文,很快发现这种 approach 比我过去用的办法有效得多,看来不用太担心父母亲来访时不能和他们的小孙子交流了……您的辛苦不会白费,相信很多人都会象我一样从中获取教益。
--------------------
作者:八百里有云无月 回复日期:2007-9-30 11:19:23
急功近利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也是恶性传染病,露屋先生的帖子好就好在告诉大家不要急功近利,静心思考才能找到好的出路,本人不懂英语,但觉得这种思考非常可贵!
------------------------------
作者:稀饭好似粥 回复日期:2007-9-30 23:51:26
值得热捧的帖很多,但如果这个有理论深度、启迪学习者思维的热贴是诱人上当的,我宁愿上这个当!给楼主奖励座金山都不为过。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个网站如此全面地把外语学习的实质如此有力度地揭示给大家。
2015年1月1日 已读
大部分篇幅都在从脑科学角度论证讲解说明为什么你就是学不好英语....如果看此书的心态不是想找到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那么看起来还是蛮愉快的....
学习 方法论 英语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安妮鲜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 5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全心奉献给:为孩子要不要上英语班而困惑的家长、为上了英语班没有提高而心急的家长、为找不到孩子英语启蒙路线而发愁的家长、以及所有关注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老师和专业人士们!
安妮是一个爱笑的8岁小女孩。自出生以来跟随父母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到二年级结束,一直在温哥华接受教育。
安妮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安妮的爸爸妈妈零距离感受了北美幼儿英语启蒙的教学方法和成果。他们惊奇地发现:从26个字母开始,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就有缺失——缺失的不仅仅是语音,还缺失了体系。孤立的单词、句型、语法,没有有效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综合英语能力的。今天的幼儿英语启蒙,如果继续延续过去的老路,那么延续的必将是新一代的哑巴英语、语法英语、翻译英语。
意识到这一点,安妮的爸爸妈妈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所以开始在新浪博客上进行记录。博文陆续发表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博友纷纷对博文内容发表意见及看法,原来,这些国家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加拿大孩子学习英语的理念和方法非常一致。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就是将博客文章体系化之后的成果。书中以安妮在加拿大的学习经历为主线,以安妮学校教育采用的自然拼读法为基本线索,通过对第一手英语教学资料的解析,将国外英语启蒙的次序、体系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来。对照这一体系和次序,原来一些孤立的问题变得立体起来,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也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国外孩子学英语和中国孩子不一样,那套东西再好也不适合中国孩子。但是,《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国外的英语启蒙体系和国内孩子的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画出了完整的路线图。
语言是有规律的,儿童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尊重语言学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用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和解决英语启蒙中的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建造第二母语的游泳池。而这个游泳池的关键,是科学体系的建立。有了这样的体系,孩子最终获得的将是活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出版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作者全家已经从加拿大回到了中国。安妮的弟弟小宝也在国内继续着他的英语启蒙路。这段时间内,国内几千名为孩子英语学习而困惑的妈妈们得到了作者的具体指导,北美英语启蒙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孩子具体实际接轨这一问题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进展。针对这些妈妈们的问题解答在书中也有详细地分析和记录。
希望作者朴实的记录、科学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儿童英语学习更深层次的思考。英语启蒙,不仅仅要考虑孩子会了多少单词、多少句型,更要考量的,是体系的完整和方法的科学,最终实现综合英语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相信《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能为那些困惑的家长和英语专业人士打开一扇窗,共同为儿童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报:
2014年12月13日 已读
对推广个人经验的书一直很有戒心,不过这本主要是介绍Phonics,强调小孩子主要是培养兴趣和语感,不要追求认了多少单词,总体感觉还好
儿童教育 学习 教育 英语
记忆魔法师 豆瓣
作者: 袁文魁 2012 - 1
《记忆魔法师》(世界记忆冠军系列)为渴望提升记忆力的读者指明了一条获得专业记忆法之路。这就是它独特的方法体系:6根记忆魔法棒结合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在“记忆魔法师的6根神奇魔棒”中,作者讲解了“配对联想法”、“定桩联想法”、“串烧故事法”等6种高效实用的记忆方法。作者以案例引入,后举例说明具体应用方法,给出“读者答题区”供读者作答;另有记忆魔法学徒分享他们的想法,作者对其简要点评,指出其误区及完善方案,供读者对照参考,以实现自我提高。
《记忆魔法师》有大量与各种考试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能让读者在掌握记忆方法时学会将记忆方法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2014年4月8日 已读
仔细回忆了一下,这本书对我来说唯一有用的出现时机大概是考研复习政治的时候。因为那会儿记忆力比小时候差,而我朝政治课本那堆破玩意完全不值得我费劲理解,用此书提供的无聊记忆术来打发正是相形得益
学习 思维 记忆法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豆瓣
「結果を出す人」はノートに何を書いているのか
6.6 (29 个评分) 作者: [日] 美崎荣一郎 译者: 糜玲 中信出版社 2011 - 5
职场上,成功的人总是把失败的经验写在笔记本上,然后重新出发;追求成果的人总在积极改变工作习惯,善用笔记本“捕获”升级加薪的机会;注重自我投资的人不会让时间和金钱白白溜走,学以致用只为成就梦想。
本书告诉我们,职场达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在于做工作笔记的方法!奥运会选手有以往成绩可循,才能一再破纪录;金牌销售员妙用笔记本管理客户关系,业绩才能屡创新高;策划经理靠笔记本记录灵感,品牌影响力才能经久不衰……
作者独创“金三角笔记法”——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行程笔记本。他认为,工作笔记不同于学生时代的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为了“记忆”,而工作笔记是为了“遗忘”,“烂笔头”式面面俱到的笔记法不再适用,技巧与效率兼备的超级笔记法才是职场达人的必杀技。
你上谷歌搜索,只能找到别人的经验,唯有自己的笔记本,才是专属于你的资历累积。千万不要小看工作笔记,不论成功或失败,全部记下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人生礼物!
2011年9月15日 已读
有些小窍门应该还是有用的,不过总体来说太励志,看得我这种工作没啥热情的人心虚不已。。。
学习 方法 日本 笔记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豆瓣
How to think like a psychologist : critical thinking in psychology
作者: [美] 唐纳德·麦克伯尼 译者: 王伟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10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以娓娓道来的对话方式,从问题出发,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和富于逻辑思辨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中一些最常见的和最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共有12个部分,49个常见问题。它在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发展、感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心理测验和智力、人格和异常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层面上,就心理学是否是科学、心理学是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意义等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似曾相识、巧合、巫术、占星术、惩罚”等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从而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加深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普通心理学、方法学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补充和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学的普及读物。
点击链接进入:
社会心理学(第8版)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第18版)(英文版)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对"伪心理学"说不(第8版)
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
亲密关系(第5版)
爱情心理学(第3版)
决策与判断(社会心理学精品)
心理学史(第4版)
这才是心理学(英文版)(第8版)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第2版)
心理科学之门
危机中的青少年(第3版)
理解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第11版) [精装全彩]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自我
管理决策中的判断(第6版)
2011年6月17日 已读
结构很有意思,分为12部分,深入浅出的解答了49个常见问题。在非专业人士中,我应该算看心理学书籍比较多的,这些问题和解答绝大部分我都在不同书里看过,尽管可能具体表达形式不同。但这并不代表这书对我没用,同样的问题,尽管我自觉心里明白,但绝对没办法像作者这样给出清晰简洁的答案,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再看一遍。_x000d_
_x000d_
另外作者的吐槽很好玩,比如在问题46“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开明”中,他说尽管他也认识一些心理学家支持共和党,开美国车,但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比较开明的。刘瑜说在美国大学里当个右派是有压力的,此处可为印证._x000d_
学习 心理学 思维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67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