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我这一代东京人 豆瓣
7.4 (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2011年6月16日 已读
作者新井一二三是日本人,常年中文写作,而且相当高产,光这点就足以让我这个语言能力低下人士钦佩了。这本书是她的专栏合集,内容以东京人看东京为主,文笔实在,视角水平,关键是和我关注点重合率相当高,世博会,村上,谷崎,鲁迅,上野,阪神…特别是金子美铃的生平,之前一直没找到,书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算是解了我一个多年的疑惑。_x000d_
_x000d_
新井一九六二年在东京出生,伴随日本经济奇迹成长,是最后一代还对贫穷有记忆的日本人,所以她的视角在中国八十后这代人看来,很有亲近感。书里描述日本社会普遍收入增长,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相信明天会更好,但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价格飞涨,新井父母都为了上一代留下的财产打起了官司,等新井结束十余年的海外生活回国时,父母双方亲戚之间的来往差不多都断绝了,至于个人的职业选择,新井周围同龄人中
文化 新井一二三 日本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