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Scared 豆瓣
6.7 (6 个评分) Venke Knutson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继Lene Marlin后又一来自北国的纯美音乐精灵。2004年的挪威乐坛因为一个美少女而充满惊喜。Venke Knutson,这个出生于挪威南部小镇的女 孩,音乐世家的背景赋予了她令人羡慕的音乐才华,美国的成长经历激发了她的灵感和天赋,使她 从一相懵懂的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女孩成长为一个热爱音乐的才女。音乐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事业而 推出了自己的处女大碟《Scared》其中她包揽了大部分的创作,与制作人和吉他手一起精心打造出 一张摇滚风味十足的精彩专辑。Venke Knutson那慵懒略带嘶哑的嗓音,靓丽的外形和精妙的音乐迅 速征服了歌迷,勇夺2004年挪威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其中三首主打歌“Panic”,“Scared”和 “Kiss”作为单曲单独发行,均进入了销量排行榜的前十位,而“Kiss”更是稳坐电台播放率第一 的位置。这位来自北欧的摇滚精灵将用音乐与你对话,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为你呈现一个精彩的 音乐世界。
Dear Companion 豆瓣
7.5 (38 个评分) Meg Bai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22日 出版发行: Drag City
Meg Baird 是Espers乐团的成员之一.07年最新专辑Dear Companion最初是始于Meg Baird为Philadelphia’s Tequila Sunrise厂牌创作一个独立专辑的邀请.整张专辑全是取自Meg自己的原始素材,可以说是一张非常接近Meg内心的歌曲集,整张专辑清新委婉.Meg这样说到:“这张专辑我将尽我个人所能的投入其中的编写和塑造,并尽可能的来减少分歧.我是真的很爱这些歌,并将它们严肃对待,同时尽我所能的将它完成的更好.我想进行一些新的和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又有一种所有歌曲已经完全写出的感觉.”最后,Meg对Dear Companion这张专辑这样说到:“一直以来,像这样一张来记录我生命中那些我深深关注的人的专辑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梦想.最初的构想就是想让它简单,可是越是接近越会发现它不简单,它真的实在是太棒了!”
石头的泪滴 / 石头的眼泪 / 石之泪 豆瓣
爱尔兰酋长乐队 /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爱尔兰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作为最著名的传统爱尔兰音乐的阐述者而在国际上被广为尊崇。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酋长乐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仅是葛莱美的常客,其唱片在公告牌杂志200张全球经典唱片榜上亦名列前茅。《休斯敦邮报》曾宣称:“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种比酋长乐队所作的音乐更美妙的声音,那我还从未听闻。” 在酋长乐隐诸多经典专辑中,《石头的泪滴》可谓独树一帜:特别邀请了超过二十位音色各具特色的世界当红顶尖女歌手,以不同的女声结合传统的爱尔兰音乐,来诠释女性内心的喜悦、悔恨、欢愉和痛苦,是酋长乐队历时五年、心血浇灌的一张代表作。其中中国歌手朱哲琴特别献唱了一曲《泪湖》――描述一名女子因为失去了爱人而泪流成湖,令人觉得沧凉而�美。整张专辑融合了各种乐风,却仍以凯尔特传统音乐巧妙贯穿其中,使得从头到尾听来有一气呵成之畅快,又能分别细细品味,不愧为The Chieftains实力再现的高质感创作。此碟更因为其极佳的编曲及录音效果,而入围《CD天书》推荐的300张令HIFI音响如虎添翼、最值得珍藏的极品天碟。 附《CD天书》推荐文字,The Chieftains是一队专门演奏爱尔兰传统音乐的六人乐队。
every day, every second 豆瓣
8.3 (7 个评分) Edso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3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Labrador
瑞典清新民谣乐队EDSON的第三张专辑
北欧的温暖与忧郁融于EDSON的歌声之中。
Unwind with Edson 豆瓣
8.2 (13 个评分) Edso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ummersound Recordings
1998年夏天,Pelle Carlberg组建了Edson,乐队名字来源于着名英国球星Edson Arantes。
在1999年9月他们的第一张EP发行了。同年,在合集《The Sound of Young Sweden》中发行了两首歌,这两首歌使得乐队在瑞典一夜成名。他们的EP、《Sunday》、《lovelysunday》在美国再次发行。
与其说Edson主音略显尖细嗓音使其像是稚气未脱的青涩少年,不如说更像个刚开始有点迷惘紧张的十来岁的假小子。这支年轻的瑞典乐队近两年来受到各大独立音乐媒体的一致赞许。
在Edson那里我们找不到任何做实验的前卫的音乐的企图,歌词里展示的也都是一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所事事的伤春悲秋。但这种看似矫情的可爱姿态又是年少时代心绪的诚挚表白,谁的年轻时代没有故作的多愁善感呢。
像我们常听到的那些英国民谣和独立流行乐队一样,Edson也是用声音乾乾净净的吉他、贝司、长笛、口琴记录下自己梦幻时代心灵成长的一路印迹。
No Angel 豆瓣
8.4 (71 个评分) Dido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rista
《No Angel》由Dido和Rollo等一同制作,从专辑中抒缓优美的电声可以听出,老大哥真的是出了不少力,复古的音乐风格中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再加上Dido的完美演唱,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拒绝她的。
听到Dido最新单曲〈Thank You>,你一定觉得很熟悉,因为这首歌正是阿姆畅销单曲〈Stan>的独唱版。
〈Thank You〉在美国甫推出后,即受到各界瞩目,马上跃升美国电台播冠军。六岁进入音乐学校就读接受正统音乐训练的Dido,其优异表现让她在十八岁就拿到了钢琴、小提琴的硕士学位,并参与英国古典乐团的巡回表演。 集谱词写曲及制作于一身的Dido展现出个人独有的声音魅力,有人形容她的声音与Sinead O’Connor颇为类似,不过Dido却在音乐创作型态的表现上更令人激赏。此张专辑在美国销售已超越白金,在英国则有6周冠军的惊人佳绩,而在本届全英音乐奖中,Dido更获得「最佳英国女艺人」提名肯定! 《No Angel》是一张结合流行/爵士/民谣/电子的精彩作品,请到Faithless的Rollo与Sister Bliss为其制作多首作品。首支迷幻电子单曲由Dido亲自作词谱曲,得到天后莎拉布莱曼青睐以弦乐重新改编诠释:另一首单曲 是阿姆当红单曲的独唱版;充满Fusion Jazz 般风情的更是犹如Sade的令人销魂。除了游刃有余的电子作品外,整辑以空心吉他的样宝乐音吟唱出女性的内心思维而令人感动,Dido要带你发现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听觉体验。
消失的光年 豆瓣
8.2 (106 个评分) 大乔小乔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12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这张用时一年,耗资一万元做成的专辑《消失的光年》大乔30岁,小乔10岁。大乔是设计师,小乔是学习委员。大乔小乔——30岁的男人乔小刀和10岁的女孩乔木楠合作了一个乐队(他们是叔叔和侄女的关系),他们的一首《消失的光年》风靡整个网络。
大乔:这个东北人现在住在北京近郊昌平,他把版画画在帆布上,并做些深有所指的玩具布偶;他平时热爱LOMO,并PS出怪诞的人物特写,他的照片本身就以抓特写见长;他被筝友们传为奇人;他还擅长用诗歌纪录生活——那种深受朦胧诗影响,又把第三代诗歌学到手的折衷诗体。
小乔:俨然活宝,躺在白云里睡觉是小姑娘9岁时的理想,她的叔叔会在安静的早晨听钟立风,而她还抱着她的玩具熊在睡觉。她梦见了白云和风筝,而我们正在忙碌。大乔是二叔,小乔是侄女。两人前不久出了张唱片专辑,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来了1000多观众,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掏钱买了40元门票进场的。
“出专辑是件不务正业的事,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却是正经事。”平时嘻笑惯了的大乔一本正经地说。演出当天,穿着粉色吊带裙的小乔,头上戴着4只颜色各异、会煽动翅膀的蝴蝶发夹,七八根细细的发辫垂在胸前,用一堆缀着彩色塑料小猪的头绳绑得严严实实。她对奶奶给设计的这个“造型”相当满意,不顾一个漂亮阿姨的劝说,又硬把一个紫色的发箍推到自己的前额上。没人知道另一个主角大乔在哪里。开场前一个小时,乐队才正式进场,随即被告知因为供电的原因,现场随时可能停电。主唱兼经纪人大乔在此期间处理了至少20件事:调音、接嘉宾、做突发停电预案……直到嘉宾已经开唱,穿着T恤衫、满头大汗的大乔才出现在后台。至此,他已经一天没吃东西,干瘦的外表不由让人感叹“小身体,大能量”。
大乔为首场演出设计了一个“花絮”:谢幕时乐队成员在台上,用布制封套的纪念版CD玩个“天女散花”。和时下唱片公司出一张专辑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制作经费相比,大乔小乔的这张同样获得正规“出生证”的唱片成本低得惊人,连同录音、包装、制作,总共只花了一万元。“很多都是哥们儿帮忙,没花钱。”布制的封套是大乔亲手印刷,小乔和奶奶踏缝纫机做出来的。
1998 年3月,大乔从黑龙江老家来到北京,他中学没毕业,连在老家呆着都常有自卑感。“我当时想,既然都是受苦,何不到全中国最好的地方受苦?”大乔最初的工作是焊灯箱,一个月挣一两百元钱。“我发现如果我能学会电脑刻字,一个月可以挣500元。学会后发现如果能用Photoshop,一个月能挣700元,我又去学。”两年后,大乔已经穿着西服在网站工作,月薪到了3000元。这个时候,他开始“想当艺术家”。于是,北京三环路上多了一个穿着T恤、骑着破旧二八自行车乱跑的大眼睛男孩。他在建筑垃圾堆里寻找别人扔掉的三合板、废布、胶水,和上广告公司用剩下的颜料作画。几个月后居然捣腾出一个小型画展。一帮朋友来参观,最后大家把自己看上的画拿走,皆大欢喜。
2002年,大乔回了趟老家,侄女小乔已3岁,家里却穷得要挖野菜。“既然都是受苦,不如一家人一起受苦”,大乔把父母和小乔都接到了北京。他专心地做设计师、开公司,赚了点钱,在北京著名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给家人买了一套房子。生活安定了些,内心却又躁动起来。大乔决定“不做公司,做回自己”。他买了吉他,自己尝试写歌,居然还能谱出个完整的曲子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知名乐队 “二手玫瑰”的老友,负责他们所有专辑的设计,在京城地下音乐圈里,也混了个脸儿熟。大乔弹的古筝一度让这些专业人士觉得不错,直到和他一起排练,大家大呼上当,“原来他连什么是音节也不知道。” 连音节也不知道的大乔,却打算做一个自己的乐队,还要拉上侄女小乔做主唱。这个想法被朋友们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小姑娘不满8岁,你还让不让人上学了?晚上12点还在酒吧唱歌,对孩子影响多不好!就你那点水平,都把孩子带走了调!”不过最终,乐队办起来了,小乔也没耽误上学,还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上台唱歌也不跑调,人气比大乔还旺。
“我的很多歌手朋友,依靠唱片公司,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出第一张专辑,我只用了一年时间,我在时间上赢了。”大乔甚至已经策划到了自己第四张专辑的主题,每张都会是不同的风格。到2009年,他将解散“大乔小乔”。“小乔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她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不能一直依赖二叔。”小乔也从不把当明星当回事,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她还是个小歌手。她的理想是当翻译。大乔,这个自称“一直自卑”的设计师,动用一切手段记录自己的成长:文字、图画、照片、视频、音乐。在他后面是一串影子:种地的农民乔守民,设计师乔小刀,歌手乔西和专辑《消失的光年》。在他前面,是一长串的梦想。
曲目:
1、星座
2、小乌龟
3、消失的光年
4、小草
5、黑光
6、采花
7、凤求凰
8、电传
9、黑光曲
10、凤求凰古琴曲
制作:口袋唱片 北京声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发行人:崔忠鹏
网站:
电话:010-68479037/13426117374
ISRC CN-A65-07-561-00/A·J6
首发现场纪念版
手工布包装。
限量600盘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豆瓣
8.3 (76 个评分) 许巍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2月9日 出版发行: 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苍凉又温暖的城市诗人
在许巍的音乐里
温暖着所有苍凉又寂寞的灵魂

这是一张清澈的专辑,一张纯净的专辑,一张富有激情而又不失成熟的专辑,无论是在专辑概念上、词曲理念上以及歌者的演唱心态上,这都是一张直接和干脆的专辑。

这是一张具有平衡之美的专辑,十首歌曲在重与轻、急与缓、淡与浓之间达到了和谐与统一,那些音符的后面正是自在跳动着的许巍的一颗平常心――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谁知道,保有一颗平常心是多么的难得。

这是一张返璞归真的专辑,它明确地表明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对于许巍来说,那一向意味着这样的词语――简单、善良、纯粹、光明、希望、真诚――而在专辑中不过是化为了最直接的行为:用心歌唱。
Room for Squares 豆瓣
8.3 (29 个评分) John Maye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9月18日 出版发行: Sony
John Mayer在麦克风前总是能自在的散发笔下的词曲文采,弥漫着高度的亲合力,瞬间解除听歌者的情绪武装,首支单曲《No Such Thing》自2001年夏季推出后,一年来依然高居美国成人摇滚电台的热门播放榜,在Billboard成人榜入主Top5及流行单曲榜Top13佳绩,首张专辑《Room For Squares》,在口碑的推波助澜下,跃升到Billboard流行专辑榜TOP 15,并且停留榜上40周之久,更在美国CDNow网站销售名列前10名,滚石杂志不但给予专辑4颗星的超高评价,还将他与凡妮莎、艾薇儿等人列为2002年最值得瞩目的新秀歌手之一,连乐坛前辈艾尔顿·约翰都对Mayer赞美有加。
那一片花 豆瓣
7.7 (6 个评分)
发布日期 1995年5月1日
街上黄黄的叶子落了一地,一阵风吹过,枝头的黄叶,便翩跹飞舞起来,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蝶。

1995年,丁薇发行第一张专辑《断翅的蝴蝶》。

2001年,大地唱片选择了这样一个同样美丽的季节,重新出版发行了这一张专辑《那一片丁薇花》。

专辑除收录《断翅的蝴蝶》里的歌曲外,还增加了第2首“上班族” 。是一张以新唱片面目出现但实则为老唱片再版(但改变了封面并莫名其妙的换了一个恶俗的专辑名字)的专辑——《那一片丁薇花》,让我在淡忘多年后开始想起并且怀念。

直到现在,直到再听《断翅的蝴蝶》(也就是所谓的“那一片丁薇花”),直到我还是无可救药的被《断翅的蝴蝶》所打动。我才发现,原来真正优秀的音乐并不会因为时间和潮流的改变而失去本来的魅力。而对于丁薇这样的才女来说,一张已经达到了高峰超越了时间的经典专辑对她来说意味着必须改变、必须彻头彻尾颠覆自我的改变。是因为这样吧,丁薇最近的专辑《开始》中没了爵士的影子,只有汹涌或忧伤的电子节拍和冰冷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淡。

是啊,这样曲高和寡的丁薇或许可敬,但是我还是觉得《断翅的蝴蝶》中那个有着淡淡爵士情怀的丁薇比较可爱。
Stars On The Wall 豆瓣
7.6 (9 个评分) The Go Find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orr music
Stars on the Wall is the second album from Belgian solo act The Go Find, released in 2007 by Morr Music.
"Beautiful Night" (1:54)
"Dictionary" (4:04)
"New Year" (3:12)
"Adrenaline" (4:35)
"Downtown" (2:53)
"Ice Cold Ice" (5:16)
"25 Years" (4:00)
"Monday Morning" (2:40)
"We Don't Wanna" (2:45)
"Everything Is Low" (5:58)
"Kid OK" (4:52)
Dieter Sermeus 出生于1976的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从事独立音乐几年后,签约了Morr Music长牌,并且在2004年时他发行了第一张专辑《Miami》,一张以独立摇滚,电子,民谣的专辑。3年的时间,Dieter Sermeus又即将在今年3月底发行The Go Find的第二张专辑《Stars On The Wall》。这张专辑的味道英国独立摇滚的味道浓厚了许多,并且运用了很多合成器,Dieter Sermeus自己营造出了几种摇滚气氛。其实给这张专辑的风格在多一加一个Singer/ Songwriter风格也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专辑有些歌曲的风格会让你有些Josh Rouse的音乐味道。感觉俩人的声线十分相似,不同的是Dieter Sermeus的调要高,清晰些。专辑有些独立民谣式的歌曲,如Downtown,Monday Morning。电子摇滚也是Dieter Sermeus的音乐起初便具有的风格,新专辑中,也时不时的有些电子小调的元素,并且于合成器的配合。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曲Kid Ok,到是给我了一个很深的印象,开始是零零点点的乐器声,我以为是一首就这样结束的纯乐器歌曲,到了2分15秒的时候,由开始的零零点点出现了很清脆的吉他声,感觉非常好,加上Dieter Sermeus那种可是说是英式的嗓音,让这最后一曲显得独特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