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众病之王 豆瓣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9.0 (104 个评分) 作者: [美] 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 李虎 中信出版社 2013 - 2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生命是什么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罗来欧 / 罗辽复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4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第四级病毒 豆瓣
作者: 约瑟夫·麦科明克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 4
《第四级病毒》是最前线病毒学家的亲身经历,包括麦科明克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手策划最先进的“热实验室”,也包括他们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后的地区追踪病毒的故事。在那些地方,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动乱的政治和疾病一样致人于死地。
他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的村落,巴西的贫民窟与热带雨林,巴基斯坦的荒漠游牧部落里,以无穷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侦探的技巧与诚挚的热情追踪危险的毒。麦科明克与费雪贺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事,也是举世闻名的病毒学家,他们在《第四级病毒》中以第一人称口吻,带领读者深入世界不毛之地,让我们见识了赤道非洲的美丽,也带领我们一起摸索电子显微镜下神秘的病毒世界。
当其他的病毒学著作局限在“热实验室”、病猴与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第四级病毒》却巧妙地将病毒世界的苦难、死亡与存活结合在一起。
本书展现了追逐病毒的传奇之旅,带领你走过致命病毒的世界,揭开了第四级病毒的真相,籍此了解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防控举措。告诉我们哪些人为了捍卫我们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追猎病毒。
2013年4月24日 已读
第四级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作者很多时候与之斗争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封建迷信,官僚系统,资源不足或者没有,乃至病人本身的大意麻痹,书本身并不轻松,但是读起来不累, "问题总会解决的,但往往不是按你原来想象的那种办法”。
生物学 病毒 科学 科普 纪实
医学史 豆瓣
作者: [美]洛伊斯·N.玛格纳 译者: 刘学礼 主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
序言
第一章 古病理学和原始医学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中的医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第三章 印度和中国的医学传统
第四章 希腊-罗马医学
第五章 中世纪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第七章 美洲土著文明与文化
第八章 欧洲医学的美国化
第九章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
第十章 医学非主流文化:非正统医学与选择医院
第十一章 妇女和医学
第十二章 外科的艺术和科学
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和公共卫生
第十四章 诊断与治疗
索引
2011年7月31日 已读
经常上网的同学大概都听过“常凯申”的笑话,这本医学史也不遑多让。请看这中西兼并的翻译:“针次术的秘诀据说是由女神Scarlet和White传授给黄帝的”(我猜是指玄女和素女,不过这两不是教房中术的么?)再看这句话“...判断胎儿的性别,这种做法的正确率好歹总有55%”,原文是fifty-fifty,默..._x000d_
抛开翻译不提,书本身还是蛮有意思的,从原始医学到最新的基因组都有简明介绍。和各种科学一样,医学的发展也充满了歧路,多少现在看来已经是常识的东西,当初被认为是奇谈怪论;而当时的常识,现在又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_x000d_
之所以给2星,实在是翻译太坑爹了,我毫无把握看到的文字是否是作者想表达的。
医学 历史 文化 科学
进化的大脑 豆瓣 Goodreads
The Accidental Mind: How Brain Evolution Has Given Us Love, Memory, Dreams, and God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戴维·J·林登 译者: 沈颖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林登博士向公众普及脑科学知识的富于趣味性的读物。作者认为人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组织系统而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因此将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淇淋。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作者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等,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还尝试性地阐述了脑功能与宗教的关系。书中穿插了不少趣事并有近50幅插图。
所罗门王的指环 豆瓣 Goodreads
King Solomon's Ring
9.4 (25 个评分) 作者: (奥)劳伦兹 译者: 游复熙 / 秀光容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8 - 7 其它标题: King Solomon s Ring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所罗门王可能是极聪明,也可能极笨,这点我不敢说。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史帝夫·奧森 译者: 霍达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