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 豆瓣
作者: 维·什克洛夫斯基 / 德·佛·扎尔斯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 1
内容简介
本书为"思想文库·文学与思想"丛书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末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对于文学研究者,而且对于哲学、宗教的研究者都是极宝贵的资源。本书集中了欧美作家和批评家对陀氏及其作品的研究文论,有赫尔曼·黑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或洲的没落》,理查兹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等。从中可看出国外对陀氏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中文目录
[原苏联]维·什克洛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原苏联]德·佛·扎东斯基
为什么加尼亚·伊沃尔金没有去取十万卢布?
[德国]赫尔奥·海塞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的断想
《少年》
《卡拉马佐夫兄弟》或欧洲的没落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断想
[德国]托马斯·曼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应恰如其分
[法国]安德烈·纪德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次谈话
[英国]米德尔顿·默里·
论斯塔夫罗金
[英国]I.A.理查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
[美国]弗.纳博科夫
《鼠洞中的回忆录》
[美国]勒纳·韦勒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史概述
[波兰]沃·卡扎克
德语作家眼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欧洲文化的源头问题
名词译释
话语定式
陌生化效果
OCTPAHEHHE
动情力
阐释学
解构主义
互涉文本
权力意志
假定性
差延
本体论还是存在论
白痴 豆瓣
Идиот
9.2 (52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白痴》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的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善良、宽容的梅诗金公爵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徒劳努力,表明作者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豆瓣
9.8 (25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耿济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3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是根据一桩真实的弑父案写成的。书中主要人物为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及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老卡拉马佐夫在行将就木之年仍贪婪、好色,不仅霸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而且还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德米特里对父亲恨之入骨,一再扬言要杀死他,并且有一天夜晚真地闯到父亲的窗下,掏出了凶器……是夜老卡拉马佐夫被杀死了,德米特里因而被拘捕。可实际上,真正的弑父者并不是德米特里,而是斯麦尔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没有上帝,则什么都可以做”的“理论”鼓动下,为发泄自己在长期卑屈处境下郁积起来的怨毒情绪,为取得金钱,冷酷地谋杀了自己的父亲。事情的结局是悲惨的:德米特里无辜被判刑,斯麦尔佳科夫畏罪自杀,伊凡因内咎自责而精神错乱,阿辽沙撇家远行。这一“偶合家庭”崩溃了,它成为分崩离析的沙皇专制社会的一个缩影。
2010年1月14日 已读
用现在观点看是很古怪的小说吧——随便领出那个角色都可以长篇大论的说个不停,关于上帝,关于宗教,关于爱
俄罗斯 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