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Notes from a Mud Hut
9.2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奈杰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8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种学术作品罕见的软性触角,以一种英国式幽默风趣的笔调彻底摧毁了田野工作的美丽幻想,将隐匿于严肃人类学专著背后的鲜活经历与感触一一呈现给读者。
2016年1月31日 已读
既不浪漫也不神秘的人类学家田野调查,充满了困顿挫折疾病潮湿饥饿尴尬困窘等等负面关键词,但是真好笑呀。不知道喀麦隆人会不会看这本书,如果他们的民族感情有中国人十分之一那么丰厚,应该已经被伤害成玻璃渣了:P
人类学 田野调查 科普 随笔
无非求碗热汤喝 豆瓣
7.5 (49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张佳玮最新美食随笔,杂志专栏打包私房心得,
大体关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关于吃的心情,陪你吃的人,吃的时候想着你和你想着的人……
深入浅出,大快朵颐。
2015年7月14日 已读
聪明的容易刻薄,宽厚的容易乡愿,难得有聪明宽厚兼具的文字。都是些接地气的食物,以前喜欢到处跑的时候大抵都慕名吃过,可惜没作者的本事写出活色生香来。缺点是专栏文章合集,有些地方重复了。
中国 张佳玮 散文 生活 美食
因自由而美丽 豆瓣
7.6 (20 个评分) 作者: 黎戈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黎戈的最新作品集,四年以来的散文、随笔、文艺评论合集。
包括“淡夏”“纸游”“物喜”“我城”“静语”五部分,内容涉及生活、阅读、电影、植物、食物、南京等。
写细节入生活内质,恰到好处;写日常则绵密细致、冲淡平和;写阅读则深情凌厉,灵气逼人。
————————————————
洁尘:黎戈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文字风格自我且恬淡,有发见,有铺衍,随和中亦有自己的坚持。
张悦然: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韩松落:黎戈可贵之处,在于她给我们看到她如何成为一个“真人”。像《聊斋志异》中人,四处撷取气味、颜色、故事,努力沾染体温、画面、他人的历史,既世俗,又超然,既贪欢,又不忌惮刀锋之险,只为让自己画皮下的心,最终变得有血有肉,并透彻觉醒。
苏枕书:喜欢黎戈,是因为她低调、勤奋。这是作家的理想状态。正如黎戈自己所言,“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所以她值得读者的期待与喜欢。
2015年7月5日 已读
大部分都在博客上看过。茶泡饭 ,梅雨,蓝印花布,蚊香,应季花草,不紧不慢的生活,温柔而敏锐。
散文 文学 生活 随笔 黎戈
私语书 豆瓣
7.2 (27 个评分) 作者: 黎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 - 3
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张悦然
--------------------------------------------
我不混论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语境,我个人写文,是喜欢设想一个自己非常依赖和私密的爱人,坐在我对面,支颐微笑着,听我说贴心话,可以大方地把自己泼出去,这是一个私语境的倾诉习惯,需要那种微弱的光线和一定的暗度,一旦放在众目睽睽的强光之下,凌驾在公语境之上,就像在卧室接待抄水表的人一样,完全不和谐,也没有安全感……我的书应该叫《私语书》。
2012年12月19日 已读
文章博客上都有。我疑心黎戈和纳博科夫,张爱玲一样,都是通感者,所以才能把这么多生活化而琐屑的话题写得贴切又新鲜:“喜欢薄荷的气味。线形的、凛冽的寒香。让人想起:刷过牙的吻,雨后的玉兰树,还有四川的那些雪山下的海子。”
中国 散文 随笔 黎戈
论扯淡 豆瓣
On Bullshit
7.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里·G·法兰克福 译者: 南方朔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法兰克福在《论扯淡》里,劈头就是一句结论: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虽说扯淡无处不在,却没有一种学说,一个理论来剖析他,他的主旨不在于提供一个理论模型来解析扯淡,而是探讨现今社会何以充斥着言不由衷的扯淡。文中,作者以哲学的辨证方式,开宗明义地区别了“扯淡”与“说谎”。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说谎的人知道何者为真,却讲的是假话。而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就是扯淡的本质。法兰克福在书中将矛头直指当今社会,他指出,扯淡之所以充斥我们的社会,与当代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里的种种扭曲不无干系,它助长了扯淡的膨胀,特别是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分配权益的关键领域,在那里既难以有真伪的辨别,而追求真伪辨别又有风险和麻烦。靠扯淡来搪塞、敷衍、扭曲、误导遂成为权宜之计,更有蔚为主流的趋势。
2011年11月25日 已读
扯淡恶于扯谎。扯谎,至少还知道真实所在,扯淡则是完全不在乎真实
哲学 杂文 美国 随笔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上海流水 豆瓣
作者: 孙甘露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 - 3
《上海流水》收录上海先锋派文学家孙甘露的最新作品,包括小说、随笔、诗歌三部分内容。作为当代文坛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孙甘露的小说素来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注重形式的表现和语言的锤炼,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上海流水》为开端的十余篇散文作品,则以轻悦的“流水帐”方式,记录了多个“某年某月某日”的生活状态,从中也可见到当代文坛一些著名作家文人的新动向。文字流畅可读,间中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涉猎。《上海流水》中收录的诗歌部分,汇集了作者执笔以来的大部分诗作,从中也可看出他在创作上的心路历程。作为“海上风”系列丛书之一,本著作风格轻灵,又颇含文化气息,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不失为闲中读书之选。
我这一代东京人 豆瓣
7.4 (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2011年6月16日 已读
作者新井一二三是日本人,常年中文写作,而且相当高产,光这点就足以让我这个语言能力低下人士钦佩了。这本书是她的专栏合集,内容以东京人看东京为主,文笔实在,视角水平,关键是和我关注点重合率相当高,世博会,村上,谷崎,鲁迅,上野,阪神…特别是金子美铃的生平,之前一直没找到,书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算是解了我一个多年的疑惑。_x000d_
_x000d_
新井一九六二年在东京出生,伴随日本经济奇迹成长,是最后一代还对贫穷有记忆的日本人,所以她的视角在中国八十后这代人看来,很有亲近感。书里描述日本社会普遍收入增长,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相信明天会更好,但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价格飞涨,新井父母都为了上一代留下的财产打起了官司,等新井结束十余年的海外生活回国时,父母双方亲戚之间的来往差不多都断绝了,至于个人的职业选择,新井周围同龄人中
文化 新井一二三 日本 随笔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1年5月3日 已读
这本书的精神,比较近似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把抽象的民主拆解成一个个柴米油盐的故事娓娓道来。政治本来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但在中国却成了神秘禁区。这种政治冷漠,参与成本高是一方面,自身的惯性加惰性也是原因。回想刚工作的时候,公司就某事征求员工意见,回应者寥寥。当时上司是台湾人,很诧异,说你们平时不是很多不满吗,怎么现在又不说了?我想也没想就回了句,说也没用嘛。上司摇头叹气,你们老说没民主,现在民主征求意见又说没用。
刘瑜 民主 社会 醉钢琴 随笔
情怀已死 豆瓣
作者: 程灵素 万卷 2010 - 1
当我们在谈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失去。《情怀已死》系以娱乐星闻为载体的人文随笔。七零后的笑忘书,书写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没落。大陆女性眼中的香港文化变迁。
那是个温文尔雅的地方,人都很不痛快地斟酌着去爱。可是,却又有一份优美,仿佛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的颔首。
——苏芒
情怀没死,只是不愿触及。昔日的风光霁月心怀,转为时下对重口味八卦的消费和玩味。在别人的故事里,隐藏起自己的苍凉心事,咀嚼着人间永恒的悲欢与悲凉。
——张立宪
2011年4月12日 已读
八卦少,下笔客气,多得是情怀。推荐给同时拥有怀旧追星两种属性的人
中国 八卦 程灵素 随笔
诗经往事 豆瓣
作者: 闫红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 1
《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则对《诗经》的爱情篇做了最全新的阐释,文笔清新、豁达,充满古典情怀,隽永、悠长,将我们都会经历的爱情过程:暗恋、执手、诀别……用华丽丽的文字表现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句句值得揣摩,令人回味无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一举夺魁。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2011年4月9日 已读
很有趣,关键是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心有戚戚焉,比如:“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能不能凑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
中国 刘瑜 杂文 随笔
玻璃岛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3
亚瑟王传奇是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名剧,至今,各种新潮和通俗的文艺形式的改编再现,如电影、漫画、歌舞剧、木偶戏,仍层出不穷。本书一共讲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 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作者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
2010年12月4日 已读
因为是冯象才看的,文笔极散也罢了,译名过于求雅,把avalon的变体avaron翻译成“阿芙蓉”,Merlin早期名字Taliesin翻成“美眉”,Lancelot明明已有约定成俗的译名,非要翻成“郎士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冯象 历史 文化 随笔
金瓶梅饮食谱 豆瓣
作者: 邵万宽,章国超 著 山东画报 1970 - 1
《金瓶梅饮食谱》主要内容:诞生于十六世纪晚明社会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对研究明代的饮食文化有着特殊的价值。作者把视线集中于市井群体,描摹世俗百态,绘成一幅鲜明生动的晚明山东一带的《清明上河图》。它的显著特点便是,通过对西门庆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达到“描写世情尽其情伪”的目的。
2010年11月24日 已读
视角很好,可惜写的乏味,颇似中学生命题作文。金瓶梅里的吃食就像书一样,家常,粗糙,热烈
中国 历史 美食 随笔 风俗
笔记大自然 豆瓣
8.9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查尔斯·E·罗斯 译者: 麦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6
《笔记大自然》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有流动的色彩。有疑固的字迹;有停驻的脚步,有飞枸的神思……其美感难以言喻,其宁静无以殂容……似乎,所有珍贵而不被注意的,都选择隐遁在这朴素的书里。
2010年9月5日 已读
抱怨生活无聊,无所事事的人可读。_x000d_
对可以随口说进入视线范围内动植物名称的人,唯有羡慕羡慕羡慕羡慕。要不是校园里给不少植物贴了铭牌,中学的生物标本室从大熊猫到婴儿胚胎一应俱全,现在的我大概会更无知吧...
人文 日记 美国 自然 随笔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8.1 (38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
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认得几个字 豆瓣 Goodreads
8.7 (59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势利 豆瓣
Snobbery: The American Version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艾本斯坦 Epstein 译者: 晓荣 / 董欣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 5
《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 》是作者发表于2002年的著作,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榜行列,这是一部对美国上流社会及其仰慕者也就是中产阶层极尽调侃、讽刺的辛辣之作,但通过其阅尽人情世故后的另眼,反而更真实地描绘出了如何进入上流社会的秘辛。全书共分24章,分别从教育、职业、消费、艺术、文化乃至饮食、穿着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运用势利这一另类的分辨术,来达到高人一头的愿望。
吃主儿 豆瓣 Goodreads
7.6 (16 个评分) 作者: 王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吃主儿》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
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2010年4月22日 已读
无语问苍天,为啥要在减肥期间看这本书呢...文字挺踏实的,可惜和我吃不到一起去
三联 文化 生活 随笔 饮食
最好的女子 豆瓣
最好的女子
7.0 (18 个评分) 作者: 黄佟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2
她们是为我们演绎生死爱恨的女子
她们是与我们的青春交错而过的女子
曾经制造和牵挂了一代人的喜怒哀乐
已经生生嵌入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 她们戏外的人生和命运怎么上演
她们的情路、爱路、人生路有着什么样的走向
六十个女子的故事,六十个女子的命运
她们是这个世界的明星,也是这个世界的凡人
在明星人生里读出寻常人等的离合悲欢
在红颜旧梦里读出命运的嗟叹和此情相依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