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月光落在左手上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1 (151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斜阳 豆瓣
8.9 (83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杨伟 / 张嘉林 重庆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收录太宰治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斜阳》、《维庸之妻》和《人间失格》。
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城市的废墟弥漫着精神危机。太宰治的文学以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废墟之上。他的文学本来就是以现代的危机意识、世纪末的颓废意识作为出发点的,因而当战后的现实陷入危机之际,他的文学以强有力的现实感诉诸于人们的心灵。他原先悲歌“人世恐怖”,而在一九四七年发表的《维庸之妻》中,那种悲歌进而发展为一种对虚无的叹息和幻灭感。小说借妻子之口,讲述了一个因生来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灵为莫名的不安所攫住,以致终日借酒浇愁的诗人的故事。颓废堕落的缘故,被妻子一语中的:“像玩扑克牌一样,负的全部收齐,就交成了正的。”太宰治似乎相信,人只有内心深处抱有虚无感,才会具有善的秉性。一九四七年,太宰治发表了《斜阳》。这部以没落贵族家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描写了战后这一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的悲剧,为他赢得了如潮的赞美。他临终前写成的《人间失格》,可以说是他整个一生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到他从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被誉为日本文坛“不朽的杰作”,是“太宰文学的总清算”。
太宰治,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
年度最畅销作品,没有《斜阳》就没有斜阳族,可以不读村上春树,却不能不读太宰治。
伊豆的舞女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伊豆の踊子
8.2 (15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收录“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春天的景色”、“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等15篇短篇小说。
生死场 豆瓣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孩子们 豆瓣
チルドレン
7.5 (29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黄真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
阵内这个人,总是给别人添麻烦:取工资明明可以用自动取款机,却非去银行柜台不可,而且路上磨磨蹭蹭,眼看银行就要关门,他竟像银行劫匪一样硬闯。
同行的朋友一边替他道歉,一边想数落他,话还没出口,真的劫匪已经持枪闯进了银行。一行人都成了人质。
接下来轮到劫匪头疼,因为阵内有让劫匪都感到生不如死的本事。
病隙碎笔 豆瓣
9.1 (5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3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胡适文集(套装全3册) 豆瓣
作者: 胡适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 - 1
《胡适文集:读书与胡说(套装全3册)》经过五十年代初期那场对他全面否定的批判运动后,中国的年轻一代大都知其名,不知其言;五十岁以上的人更是噤若寒蝉。“反动文人”、“西崽”、“美帝走狗”、“国民党代言人”、“大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等等帽子无不适合他,且似嫌小。
然而,从唯物主义的历史眼光看,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的领域中硕果累累、功绩辉煌。从1917年因提出文学改良的纲领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成为中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到1962年在台湾一个酒会上因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而逝,40多年时间中,胡适一贯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令人瞩目的开拓工作,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掀起过巨大的波澜,一生毁誉双重,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
2016年3月4日 已读
读了诗集《胡说》,大白话很可爱,一些句子也直戳人心。
中国 文学 胡适
四季奇譚 豆瓣
Different Seasons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施寄青 / 趙永芬 遠流 2006
史蒂芬•金眾多經典小說中的經典之作,一部無可挑剔、讓人手不釋卷的巨著一九九四年,電影《刺激一九九五》上映,其所掀起的監獄熱潮與震撼不僅成為街談巷議熱烈討論的話題,更在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同時亦將原著作者--史蒂芬•金推向另一事業高峰,打破了以往「票房毒藥」的魔咒。《刺激一九九五》成功傳達了監獄中官官相護的權力結構,以及對自由的渴望所完成的不可能任務,懸疑而震撼人心的劇情鋪陳張力,在在顯示出史蒂芬•金於擅長的恐怖驚悚寫作外的高深功力。而收錄《刺激一九九五》原著小說的《四季奇譚》,堪稱是他的非恐怖小說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曠世鉅作。
《四季奇譚》於一九八二年一推出,便拿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該年度並在美國狂銷二十八萬冊,是年度排行第七的暢銷書。歷經二十餘載,在全球已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同時創下了四篇收錄小說中,就有三篇登上大銀幕的紀錄,除了膾炙人口的《刺激一九九五》外,還有描述迷戀德國納粹惡行的變態資優生詭異行為的《是誰和我玩遊戲》,以及童年好友一同探險、尋找屍體的《站在我這邊》等三部。
如果你是標準的「史蒂芬•金迷」,那麼《四季奇譚》絕對是必須收藏的經典;倘若你正要開始接觸史蒂芬•金,本書將讓你一頭栽進他的小說世界而無法自拔,一口氣體驗四篇如同四季變化般的人性希望與絕望之旅。
本書甫推出,便榮登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而且四個短篇故事中,便有三個故事已經搬上大銀幕,分別是一九九五年最膾炙人口、街談巷議無所不談的《刺激一九九五》、《是誰和我玩遊戲》及《站在我這邊》。如果你從從未看過史蒂芬•金的作品,《四季奇譚》將是你最佳的選擇,也是最不容錯過的經典小說。
【第一篇】麗泰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
描述一個被控殺妻入獄的無罪銀行家,如何精心而周詳地設計他完美的逃獄計畫。本篇故事為電影《刺激一九九五》的原著,而該部電影是史蒂芬•金被改拍成電影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而此電影的成功又將史蒂芬•金的聲勢提升到最高點。【第二篇】夏日的沉淪。
本篇故事描述一位成績優異的男孩,為了誘使一個曾在納粹集中營極盡屠殺之能事的老軍官回憶過去種種的罪惡行為,結果在回憶的過程中,也讓自己墜入人心最險惡的深淵。本篇故事於一九九八年登上大銀幕,名為《是誰和我玩遊戲》(Apt Puil)。【第三篇】不再純真的秋天。
內容描述一個作家回憶他與朋友在年少時候一同尋找屍體,其中的內心交戰與途中所遇事情的經過。本篇為電影《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的原著小說。【第四篇】呼—吸—呼—吸。
幾個人不定期在一個酒吧聚會,並規定每人要說一個故事,而本故事便是圍繞在其中一個醫生講述他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故事,該名病人為未婚懷孕婦女,在產檢過程後期,醫生教他呼吸方式,就在即將臨盆時候,該名孕婦搭車前往醫院準備待產,結果遇上車禍,孕婦從車裡被彈了出來,屍首異處,但當醫生趕到現場時,發現無頭的孕婦竟然用著他教的呼吸法在呼吸,而且胎兒仍有心跳,於是就在雪地上為這名孕婦接生,順利產下小寶寶。
《明尼亞波里星壇報》(Minneapolis Star-Tribune):「《四季奇譚》絕對不容錯過,我保證你將一頭栽進而無法自拔……他所創造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讓你幾乎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史蒂芬•金的作品讀來津津有味,讀者彷彿可以直接與書中角色對話,不愧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
黄金时代 豆瓣
9.3 (1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译林出版社 2012 - 1
《王小波全集•第4卷•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为王小波全集第四卷,包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
撒哈拉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9.1 (160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此篇是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倾情设计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别样的三毛
内容简介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当属《撒哈拉的故事》,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红拂夜奔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译林出版社 2012 - 1
《王小波全集•第2卷•长篇小说:红佛夜奔》是“王小波全集”系列中的一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红拂女的故事。李靖、红拂、虬髯公世称风尘三侠,隋朝末年,他们三人都在洛阳城里住过。大隋朝的人说,洛阳城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伹唐朝的人又说,长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宋朝的人说,汴梁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所以很难搞清到底哪里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5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2015年12月31日 已读
三星。又是听完的一本书。写家乡亲人的那几篇还挺好的,读到中间却好些次觉得作者自负虚伪,尤其是在后半部分描写他的“朋友”的时候,他对主角们的那些评判让我产生极为不悦的感觉。
中国 散文 文学 随笔
异乡人 豆瓣 Goodreads
L'Étranger
9.3 (115 个评分) 作者: 加缪 (Albert Camus) 译者: 张一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一个居高临下的鸟瞰者,冷静自持,无动于衷,漠视七嘴八舌急于发表意见和批判的群众。他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默尔索不知道在与世界冲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鸟瞰自己,也鸟瞰他人,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还没找到答案,如何给别人(何况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在这种种荒谬的情境中,默尔索凸显了“独立的个人”的困窘。在他没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穷极一生都在摸索),他注定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额尔古纳河右岸 豆瓣
迟子建
8.9 (9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他们任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r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一部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萧红散文选集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8
萧红的散文作品比小说更感人,而她的写得成功的小说,在写法上也都带有散文特点。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艺术风格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她可以算作是一个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而自传型的作家,往往就是抒情型的。
她的大部分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即使是一位与她素不相识的读者,在读了她的一系列的自传体的散文之后,也能对她的经历、体验、性格、感受,有个大致的了解。作者在这本集子里所选的散文,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她在哈尔滨、上海、东京等地的生活情景的。可以说,萧红在写作这类散文的时候,是把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以及她本人在这种经历中内心所体验的情感,做为创作的源泉的。因此她的散文作品就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自爱与感叹,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豆瓣 Goodreads
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
6.9 (150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曹缦西 / 王志棣 译林出版社 1996 - 10
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饱尝了生活的苦难,炼就了革命精神和反抗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只有十六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无论在战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复时期,可察金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无限的无限忠诚。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禁锢在床上,但他占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来歌颂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英雄。
东方快车谋杀案 豆瓣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9.1 (393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陈尧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但那天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着的。
随着紧张气氛逐渐增强,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两个侦破此案的方法……
罗生门 豆瓣
8.8 (89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本书收录芥川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三篇。《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书山稗海,文史苑囿,于中沉潜含玩,钩没抉隐,一日发而为文,自是信手拈来,随机生发,纵横捭阖,不可抑勒。由庙堂高官到市井小民,由紫宸之深到江湖之运,其笔下无不呼之即来,腾跃纸上。芥川生性敏感,一般来说,他不重描绘而意在发掘,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少的是轻灵与潇洒,多的是沉郁与悲凉。这点不难从其作品中窥其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