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再会,老北京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8.4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2018年11月30日 已读
翻译得真好,对过往怀念的那份感受,最妙不过“当时只道是寻常”啊。城市发展车轮滚滚,谁都无法抵挡。然而我不免悲哀地想,若是在这两年,他志愿教书的学校里的孩子,怕是要当做高端人口被请出北京了吧。Peace Corp果然能人辈出,何伟之后还有梅英东和史明智,风格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一样很喜欢看他们写他们观察到的中国,街头巷尾和寻常人家。跑个题,看后续作者在本书序里甜蜜记挂的当时还彼此异地的清华姑娘,两个人美美地结婚还把这美国女婿带到东北生活了一阵。嘿,我就没猜错!
GIS 北京 社会 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