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我问宇航员 豆瓣
作者: [英]蒂姆·皮克(Tim Peake) 译者: 肖能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4
《我问宇航员》是一本以问答形式向读者介绍宇航员太空飞行生活的科普书。本书是蒂姆•皮克作为一位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指南,基于他历史性的太空任务,以及他返回地球后被问到的成千上万个问题。他向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揭示了国际空间站里的非凡秘密、前沿科学和诞生于真实生活中的奇迹。
2020年11月9日 已读
相比起来我可能更喜欢Scott Kelly的那一本,虽然这本书答到的细节更多一些。看到第二位宇航员写的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在太空中的宇航员看地球就跟我们普通人看地球仪一样一样的呀,往窗外一瞥看到个坑便知是世界上哪个独特的角落,如数家珍想来便是如此。同时再一次,让我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渺小一员,对日常生活心怀无限幸运与感激。
DataAnalyst 科普 航天 英国
阿波罗11号 (201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pollo 11
8.8 (133 个评分) 导演: 托德·道格拉斯·米勒 演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 / 迈克尔·柯林斯
其它标题: Apollo 11 / 阿波罗登月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保险库首次开放,以泄露这一精美,前所未见的音频和70毫米阿波罗11号任务的电影画面。卡纳维拉尔角的蜿蜒相机捕捉到美国未来的梦幻般的肖像,从阿波罗11号太空船内部,宇航员惊人的诙谐谈话以轻盈和魅力点缀任务的每个阶段。然而观看火箭的观众却没有注意到任务控制成功的巨大压力。导演托德米勒带您直接了解这一激烈的科学和人类活动的核心,在准备,起飞,降落和返回着名的登月任务的最后时刻分享气氛和行动。镜头是如此干净和充满活力,就好像你站在火箭的底部。精心设计和实现,这种真正身临其境的体验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提供了新面貌,让我们惊叹于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将人类带入太空的冲动。
2019年3月3日 看过
有人嫌平铺直叙无聊,拜托这么激动人心的题材铺平再铺平都是激动人心啊!大家一定要去看IMAX啊,NASA工程师们光溜溜的脑门儿拍的可清楚了一个不拉~最好的爱国宣传片了吧,我们这种外人看了心里涌现出来的唯一想法都是美国真强大,这可是五十年前啊人家就mankind全人类了,我们那会儿还在斗牛鬼蛇神呢啊。纪录片最后出现了肯尼迪,看看他的风度,再看看现在Trump的模样,我觉得这也就是全片唯一我想到的能让美国人黯然的地方了。
withCYTang 待业 纪录片 美国 航天
赶往火星 豆瓣
The Case for Mars: The Plan to Settle the Red Planet and Why We Must
8.8 (8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祖布林 (Robert Zubrin) /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 译者: 阳曦 / 徐蕴芸 科学出版社 2012 - 3
这是一个宛如科幻小说的大胆计划,可能正是因此,已故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为该书第一版(1996)作序。而跟科幻不同的是,祖布林书写的是科学事实。15年来,祖布林已成为无数耽于幻想的科学家与外太空探索者的民间英雄。
这一全新版本是该书的15周年纪念版,选择了NASA火星空间实验室即将大展拳脚之前出版。祖布林写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千千万万代的子孙,火星将是我们的新世界。
祖布林并没有费力气来解释为什么要去探索火星,他在这本书里用主要篇幅来阐述如何让这件事成真: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以及“轻装上阵”的登陆准则。
要想让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不需要等到发明了庞大的行星际宇宙飞船、反重力推进系统或轨道空间基地,祖布林如是断言。相反,他在1990年发起的“火星直击”计划提议,把宇航员和他们的住所一块儿直接送到火星去,工具就是把他们送到地球轨道的助推火箭。之后,宇航员们就开始太空生活了,他们会种植温室植物,抽取地下水,动手制造需要的材料,建造商场大小的建筑,还可以在曾经活跃的火山附近的热区提取地热。总的原则是利用火星上自有的资源,“自给自足”。
卡尔•萨根说:“祖布林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
2016年5月10日 已读
在大段大段的数字和讲解中间看到一小条,大抵是一块陨石两亿多年前离开火星,一万多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直到九十年代被发现,俺愣神了半天好像失去了对时间的概念。没有特别热血沸腾的原因是某渣尝试看附录里头的数学相关部分生生看睡过去了= = 化学部分看得很兴奋(可能是因为方程式让人觉得很心安~
PhD 科普 美国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