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阿贤逛巴剎 (2018) 豆瓣
Jason's Market Trails Season 1
9.2 (10 个评分) 演员: Jason Yeoh
Astro AEC 2018年全新策划饮食节目阿贤逛巴刹,将纪录全马各地巴刹的老滋味,以感受劳动民众一天最早甦醒的好食光。老巴刹乃社区生活的心肺,总是集聚许多古早朴实的小吃,有者甚至没名没牌。光顾者多属巴刹的摊贩和社区熟客,生意一做便数十载。光是这样的岁月风华,就值得再三回味。跟随阿贤的脚步走逛巴刹,在老味道裡追寻日新又新的生命力。每日就近走一趟巴刹,不需远行他方,也能透过“轻旅行”而更新心情。
2024年7月15日 看过
最大的震撼是,没想到马来西亚有这么多华人移民。我想福建、两广还有海南的朋友看了,肯定会有某些时刻觉得非常亲切。
第一层面,是看到很多很多美味的食物。在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的海边,人们在食物的创意上千变万化。第二层面,是看这些下南洋的华人,如何克服艰难的外部环境,一点点靠勤劳的双手在异乡扎根。一系列采访给我的感觉是,食物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与家乡的精神联系。
主持人阿贤真的好厉害,普通话、粤语、客家话、英语无缝切换,看似毫不费力就拉近了和商贩的关系。他也不会刻意煽情,点到即止。虽然很多家的现状是无后人接手,老爷爷老奶奶哪日身体不行做不下去了,那么在当地居民记忆中一直熟悉的美食也将一一消失。资本主义无孔不入,人情味必然日渐式微,在当地能体验到的人,就抓住机会多体验一点吧。
历史 文化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纪录片
暂停键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0
黎紫书,来自南洋的行者,北上西走,游踪在外,放情领略,记录经年心象的朝荣暮落,落笔成为《暂停键》。在《暂停键》中,黎紫书对镜自视,从想象中的自己到经由文字建立起存在的意志,我们看到一位写作者起伏的心绪、刹那的悸动、难以诉说的痛感和轻微的顿悟。按下暂停键也没关系,书写,让我们可以好好地看待自己。著名散文作家李修文认为:黎紫书以一己之力,在不尽的流动中延展着肉身与魂魄的边界。此次新版特收录马来西亚插画师农夫绘制插画五幅,石棉外封软精装,十年回首,轻装上阵,从三角梅盛开的马来出发,到伦敦冬日的街头,四季嬗变中,窥见一位写作者的质地文心。
我知道今天坐在这儿写下这些文字的我,这个被我以个人意志所塑造的“自己”,无时无刻不是我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以及所有经历过我,也被我经历过的书本的总和。它们繁杂无序,能被我整理并写出来的,唯一点点思及,以及所谓的“悟”吧。——黎紫书
《暂停键》是《流俗地》作者,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的散文作品。在工作了多年以后,黎紫书决定四处漂泊,隐于都市人群,避居异国小镇,行经千山万水,又穿越文字的时光隧道。从北京到伦敦,从城市到乡间,亦让她重新整理记忆中的人和事、物与景。黎紫书的文字古韵十足,字里行间又全是汉语写作的新新气象,在在可见她的敏思与才情。在书里,她说“只想写些不枉此生的文章”,大致可以见到《流俗地》初成前的创作信念。这些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经历过书本的总和,汇聚成名为“黎紫书”这个个人意志所塑造的庞大自我及体悟。
流俗地 Goodreads
9.1 (128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4
《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小说 华语文学的惊喜收获
王德威×王安忆 倾力推荐 “黎紫书为当代马华文学注入几分少见的温情”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着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象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着当年的自己。
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马来锡都世俗小城里的平淡生活,数十年历史深处的一众卑微生命。
个人命运的创伤与徙家流落,不同族群关于各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交融。每一种悲凉的生存底色中,都高昂着人性的倔强。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对海外华人民族身份的复杂情结。
2023年10月17日 已读
在雨下的特别多的地方,小说也是湿润的,读着读着觉得心里也下起了雨。拉祖过世之后,时间线立刻跳到了他们三个朋友幼年时期的玩耍,前后一对比,读得我太伤心了。
全方面各角度方方面面写了女人受的苦,身体,心灵,或者甚至是命运本身。结尾时候难得的慈悲,对女主温情了一下。
女性 小说 漂在加拿大 马来西亚
勇气 豆瓣
8.1 (15 个评分) 梁静茹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0年8月2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RD 1536-1
Prpmonon Only

词: 瑞业 | 曲: 光良 | 制作人: 光良

单曲文案:
下午看了老半天的海
你问起恋爱是怎样进行的
是直线吗?
是兜圈子吗?
还是那奇异的三角形。
你坐在身边
我们之间 不多不少,刚好隔着一个人的距离
应该怎样说“我爱你”呢?
你说一切都是由想念开始的。
嗯!
是的,
提起勇气那一刻幸福就来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86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2008 我到底是誰? 豆瓣
8.0 (21 个评分) 戴佩妮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0日 出版发行: 喜瑪拉雅音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TW)
※內含一組序號 (access code)可下載最新五首數位單曲
從第一張專輯彈著吉他大唱著:「總覺得沒人了解吧! 所以不回答…」的青澀率性女孩,後來唱出「怎樣」、「街角的祝福」、「你要的愛」及「淡水河邊」…等等深深觸及人心的動人情緒,而又從「愛瘋了」專輯,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項肯定的另一波事業高潮,到近日開始學攝影、學剪接、扛著攝影箱帶著器材到處勘景、拍專輯封面、自己當MV導演,忙到完全抽不出空閒,卻仍然不斷在數位平台上發表創作的她…
她是幸運的,一路上的努力,有著亦師亦友的製作人陳子鴻老師的支持,提供她最大的揮灑空間,還有多年來不斷給予她肯定掌聲的朋友,不離不棄的陪伴。8年之中,每一首歌、每一個創作、每個改變,都紀錄著當下每個經驗的真實情緒,過去、現在、未來,一個又一個階段的成長,一次又一次褪去的面具,每一次不同面向的新呈現,蛻變,還在持續…她到底是誰?
給你看 豆瓣
8.8 (73 个评分) 佛跳墙乐团 Buddha Jump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30日 出版发行: 種子音乐
往往習慣為了保護自己而隱藏起來
卻否定了釋放自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所以這一次佛跳牆不只要唱給你聽
還要把更多色彩給你看!!!

我們往往習慣為了保護自己而隱藏起來
卻否定了釋放自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佛跳牆 Buddha Jump 在2011年是由主唱阿妮、鼓手千千、鍵盤手牙牙、吉他手理事長、吉他手豪豪、貝斯手奧迪,6位團員所組成。同年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佛跳牆 Buddha Jump】,專輯推出後,因鼓手千千高唱從軍樂、團員們各自成家立業,在沉寂一年多後,於2012年底推出了EP【WHO U R】。時隔三年,6位團員終於再次聚首,繼續秉持著玩音樂態度,在沒有限制,完全自由的狀態下,完成了第二張專輯【給你看】。
第二張專輯【讓你看】10首詞曲都由主唱阿妮創作,編曲和製作則是佛跳牆不定時會召集練團、開會,大家在錄音室裡一起Jam出來的,這次專輯的創作視角和力度幾乎都專注在環境與自身的拉扯之中,希望透過更多不同的創作內容、有律動的節奏與喜歡佛跳牆的朋友們有更多的互動。
這一次佛跳牆不只要給你聽
還要給你看!!!
整張專輯的風格,有別於上一張專輯較暗黑、搖滾,反而呈現前所未有的跳躍感,曲風融入了80、90年代的funky、disco,不再張牙舞爪,而是呈現一種微成熟,團員們都笑說:「可能是大家都邁入30大關吧!」。所以這次專輯的曲風和視覺都由單一、黑暗,轉向為多元、色彩,要給樂迷不只聽的享受,在視覺上更要讓大家為之驚艷!
這次的專輯封面與造型,為了搭配專輯中的復古曲風,6位團員特別利用90年代,人人為之瘋狂的「3D球員卡」光柵效果的方式來呈現,希望帶著大家一起重回那個年代。從第一張黑白色系「混雜重疊面孔」的專輯封面,到這次彩色「3D」的專輯封面,與用復古造型呈現的宣傳短片等巧思,都只是為了讓音樂創作增添更多直接的視覺。所以不需要再揣測、懷疑、否定些什麼!就讓佛跳牆的音樂,帶著你對他們既有印象的同時,盡情的享受他們的另一面,因為這樣…佛跳牆才完整!!!
佛跳牆烹製程序嚴格,歷經三年精心熬製而成
再次出輯,隆重獻禮,為粉絲端出心血結晶
Zee Avi 豆瓣
8.5 (58 个评分) Zee Avi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rushfire Records
个来自未开发的大自然东马岛屿上的女生,身材娇小却在YouTube上累积了超过150万网友,Zee Avi用她的歌声再度证明了一句俗谚:「音乐无国界」。用创作获得Brushfire唱片公司的赏识,将自己的才华与传奇人物连结在一起。以拿手的吉他、夏威夷四弦琴(Ukulele),搭配上独特慵懒舒服的嗓音,打造自成一格的音乐氛围,Zee Avi一手包办专辑所有词曲创作。首支主打曲在Folk领域中混搭爵士味觉的“Bitter Heart”,令人想起多项格莱美奖加冕的Norah Jones相同质感;接下来散发淡淡闲适乡村音韵的“Honey Bee”;利用夏威夷四弦琴弹奏、带来新纽奥良Swing Jazz风味的“Just You And Me”以及“Kantoi”;让人回忆起Peggy Lee/佩姬李“Is That All There Is”的“Is This The End”;美国热门影集「私家医情」第二季结局配乐“Monte”;翻唱80年代英国首席乐团The Smiths主唱Morrissey /莫里西歌曲、唱出爽朗Acoustic的“First Of The Gang To Die”…等。听着Zee Avi的歌声,如同躺在沙滩上迎着微风拂面、阳光暖暖包围,似乎什么事都变得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