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四
潘金莲的发型 豆瓣
作者:
孟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潘金莲的发型》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其实本书不是单单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猎奇的欲望,所以这是一本有着好名字的有趣的书,对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进行一番梳理考据,满足了我们“偷窥古人”的欲望又长了见识。如关于“红豆刨冰”等如今时兴的冷饮,书中考证说在宋代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汴梁街头的冷饮摊,青伞下高挂着“香饮子”字样的招牌。《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上还记载了当时的其它饮料:“绿豆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等,的确与 “红豆刨冰”遥相呼应。
读《潘金莲的发型》,很有欣赏李渔《闲情偶寄》的趣味,充分显示了古人休闲生活的情趣。掩卷而思,时尚、流行也确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其实本书不是单单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猎奇的欲望,所以这是一本有着好名字的有趣的书,对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进行一番梳理考据,满足了我们“偷窥古人”的欲望又长了见识。如关于“红豆刨冰”等如今时兴的冷饮,书中考证说在宋代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汴梁街头的冷饮摊,青伞下高挂着“香饮子”字样的招牌。《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上还记载了当时的其它饮料:“绿豆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等,的确与 “红豆刨冰”遥相呼应。
读《潘金莲的发型》,很有欣赏李渔《闲情偶寄》的趣味,充分显示了古人休闲生活的情趣。掩卷而思,时尚、流行也确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苏轼诗词文选评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王水照
/
朱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10
《苏轼诗词文选评》:当来自戈壁滩的沙尘暴吹袭首都北京时,当克隆技术已达到可以复制人本身时,当生产技术的种种发展造福人类而又反过来每每危及人类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庄子的著名寓言——七窍凿,混沌死。二千年前这位诙诞的哲人此一惊世骇俗的论断,固然不无虚无主义的偏颇,然而我们不能不惊叹,它于荒唐之中,冷峻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作出了一种验证于百世之后的预警。诚然,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对包括科技在内的生产力的开发;然而当先民“麻麦蠓蠓,瓜瓞唪唪”(《诗·生民》)的歌唱,在今天晋陕深沟巨壑密布的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已成为杳远的梦影时,我们是否应当警省。
宋代文学思想史 豆瓣
作者:
张毅
2006
- 6
《宋代文学思想史(修订本)》不仅要研究个人的文学思想,而且要研究文学思想潮流。有时候,一种文学思想倾向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一个时期文学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的。建安时期以文学抒泄个人情怀,追求风骨,成为一时风尚;梁、陈的宫体诗风;时代诗坛的复古风尚,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热,都是人所共知的例子。在这些形成一时风尚的创作倾向背后,是什么样的共同的文学思想支配着,正是文学思想史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文学思想不仅要研究左右一代的文学思想潮流,而且还要研究不同文学派流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在文学发展的初期,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向较为单一,而越到后来,便越向多元发展,在同一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里,产生着不同派流的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不仅要研究左右一代的文学思想潮流,而且还要研究不同文学派流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在文学发展的初期,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向较为单一,而越到后来,便越向多元发展,在同一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里,产生着不同派流的文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