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法
屠猫记 豆瓣
The Great Cat Massacre
8.6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吕健忠 新星出版社 2006 - 4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这种残酷的仪式何以在他们眼中如此“好笑”?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一一召唤而出,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猫大屠杀那幺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猫大屠杀》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作者在书中提供了治疗文化震荡所不可或缺而且入口难忘的一帖药剂。尽管这是一本学术著述,在作者以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写作的策略下,读者绝对可以获得一次既有益又有趣的阅读经历。
2019年3月10日 已读
“世界观并非毫无证据,所以我们应该有能力走出一条通往证据之路,不是凭直觉凌空跳进虚无缥缈的意见风,而是钻研文献资料。”探索文本中的幽暗处。
法国 研究法
回声泉之旅:文人与酒的爱恨情仇 豆瓣
作者: 【英】奥利维亚·莱恩 译者: 何雨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文人和酒似乎总是分不开的。酒可助兴,可去愁,是灵感的源头,也是病痛的开始。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这六个男人的一生都在与酒与混乱不堪的命运纠缠,他们从纽约喝到巴黎,从深夜痛饮至黎明,在酒吧和戒酒互助会两头缠绵,可同时他们也写出了世间最美的作品。在《回声泉之旅》中,奥利威亚·莱恩从纽约出发,一路南下到基维斯特再北上西雅图,带我们探寻在这六个人传奇的一生中,酒与灵感的密切关系。褪去酒瘾作家的神秘外衣,他们那天才般的创造力是以什么为代价得来的呢?
2019年1月3日 已读
这个选题真的是好,结合了作者的家庭经历(母亲酗酒),成长中获得的知识(因不可忍受而浸入文学,以之为慰藉,为发泄,为希望),对作者的调查,和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使这本带有主题的作家研究(?)非常有个人性。以及关于酒鬼的分析也让我想了很多,他们都有的自大/夸张/怪责世界而非自己/想要掌控/逐渐深陷却不知/伤害人却忘记,反而让我稍微明白了或者说原谅了自己那并不是文人的父亲。
21世纪 研究法 英国
From Topic to Thesis 豆瓣
作者: Michael Kibb IVP Academic 2016 - 1
While courses in Bible and theology typically require research papers, particularly at the graduate level, very few include training in research. Professors have two options: use valuable class time to teach students as much as they can, or lower their standard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students cannot be expected to complete tasks for which they have never been prepared. From Topic to Thesis: A Guide to Theological Research offers a third option. This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tool walks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focusing on five steps: finding direction, gathering sources, understanding issues, entering discussion and establishing a position. Its goal is to take students directly from a research assignment to a research argument―in other words, from topic to thesis.
2018年10月2日 已读
研究的重点前提:confession, HS, Jx. 研究作为服侍教会的方法。啊,原来thesis和proposal就是以前的交表……好了我又会写论文了。感谢大挑,感谢Weima在1&2Th的论证案例。以及这本正文90来页的小册子真是入门必备。
研究法
钟与鼓 豆瓣
The Bell and the Drum: Study of Shih Ching as Formulaic Poetry
作者: 王靖献 译者: 谢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
《鐘與鼓》在國外的《詩》學以及中國文學研究中是頗具代表性的:一是他的研究建立在中西比較文學的基礎上,再則是引入西方現代詩歌批評的新方法,同時也廣泛吸收了傳統研究——從漢代經學家到當代學者——的某些方法與成果。
本書作者王靖獻是將套語理論系統引入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的第一人。一方面,他根據中國語言和韻律的特點,對專為分析西方敘事史詩而發明的套語理論作了相應的修正與擴充,使之可應用於《詩經》這樣的東方抒情詩的研究之中,從而豐富了套語詩歌的理論。另一方面,他又運用這一批評方法,從《詩經》的形式入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方式及其美學意蘊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且創獲很多。比如,他認為,“興”即套與理論中的“主題”概念,是一種套語式的表現結構,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創作方式。“興”句所詠景物並不一定是詩人眼前親歷的實景實事,而是平時貯存于詩人記憶之中的現成的套語結構,它們與詩歌所詠的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繫。
2018年4月24日 已读
“以形式作为理解功能的线索,以风格来确定思想特点。”以经解经,文法分析,可以,这literary analysis很硬核。
古代文学一 研究法 需重读 预言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