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豆瓣 Goodreads
ノルウェイの森
8.4 (387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2017年7月16日 已读
两种爱情 两种人 死和生 都糅合在这本书里
2021年4月8日 评论 再读感 - 时隔四年,我重读了一遍挪威的森林。 第一遍读,是大二的夏天,从西安读到新加坡,那时候还在热恋中,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这次重读,其实是一种逃避。四月的慕尼黑,竟又下起了雪,让这个沉闷的冬天无休无止地延续下去。窗外,飘着纷纷扬扬的雪,狂风在咆哮,树枝左右摇晃,听那风声,似乎能把楼房刮倒一般。我关上窗户,合上窗帘,坐在地板上,打开Kindle,又一次进入了这个感伤的世界。渡边和直子讲起话来,风声渐渐听不见了。 依稀记得初读的时候,绿子一出场,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活泼阳光的女生,直子是当时的我不能理解的。这次读来,我显然偏爱直子一些,开头的绿子让我觉得有些聒噪。另外,初读时的永泽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这次读来,反倒觉得永泽的形象,很真实、立体。初读时候的感受,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印象最深的是,玲子对自己发病的描述:“砰!头脑里的发条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脑袋一片混乱,一团漆黑。” 一部优秀的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情节是由人物推动的,而不是人物被情节牵着走(武侠小说可能是这样)。这本书里的人物,主要有“我”(渡边),直子,绿子,永泽,木月,玲子,初美,此外还有突击队和伊东。 渡边是一个喜欢文学、音乐、徒步、游泳的戏剧系学生,他很随和,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很多时候甚至无可无不可,漫无目的地生活。多数时候都是别人约他出去,比如永泽约他去酒吧寻乐、绿子约他去饭馆。他不爱好交际,不过由于文学和音乐,他的内心世界并不枯燥。绿子说他说话的方式奇怪、又招人喜欢,我隐约也有些感觉,可说不出来。他有一些幽默感,比如直子问他,“现在变硬了?“,他回答:“脚底板?”。文学、音乐、游泳,这些也是村上春树的爱好,渡边身上应该有很浓的村上的个人色彩。 直子是一个安静、内敛、洁净的形象。她内心有很深的创伤,是姐姐和木月的自杀留下的。她爱木月,木月和她的关系,不止于青梅竹马,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以至于没有自我的界限。我猜测也是这种太近的距离,让他们似乎有同一幅躯体,所以她在和木月尝试的时候,不会湿润。对渡边,她有感激,有好感,她想爱上渡边,却做不到,因为木月已经在她心里扎根了,她想战胜心魔,却不够有力量。直子的问题和木月一样,在于不能“把自己同化到外部世界中去”。她给渡边说道: 偿还成长的艰辛,我们在应该支付代价的时候没有支付,那笔帐便转到了今天。正因为如此,木月才落得那个下场,我才关在这里。我俩就像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是不能总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比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所以对我们来说,你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你的意义就像根链条,把我们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链条。我们企图通过你来努力使自己同化到外部世界中去,结果却未能如愿以偿。 她比木月多坚持了四年,试图继续通过渡边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可惜,她最终还是掉进了那口黑漆漆的枯井里。 绿子是活泼、阳光、乐观、任性的小女生。她代表了与直子相反的一切。和直子呆久了,渡边也会沾染上直子那个冰冷的世界的气息,这时候绿子会给渡边一些生气。渡边自己说道,“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娴静典雅而澄澈莹洁的爱,而绿子方面则截然相反——它是立体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摇撼我的身心。”因为家境,绿子很能干,操持着家务,也让她身上有生活的烟火气。在医院照顾将死的父亲,绿子就像做家务一样干练。母亲去世,父亲去世,这些常人看来悲惨的经历也没有压垮绿子。她认为自己缺爱,小时候不能任性地在父母面前撒娇,就希望在爱情里找回这些,她想要一个能包容她各种任性和无理取闹的男友。绿子在爱情上是不卑不亢的,她喜欢渡边,也知道渡边那时候爱的是别人。这时候她没有卑微下去,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打动渡边的心,她会对渡边轻轻道一声:“真想把我的时间分出些来,让你在里面好好睡上一觉”;她也会生渡边的气,不理渡边;她还会聪明地说,“要我时就只要我,抱我时就得只想我”。在这一点上,她有点像任盈盈之于令狐冲。 永泽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在游戏人生,但他的游戏方式,并不是尽情欢乐式的放纵,而是“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极限绝不罢休”。他自言,“(我)想施展一番自己的拳脚…我要尝试一下在这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中,自己能爬到什么地步,到底有多大本事…我是个没有私欲的人,有的只是好奇心,只是想在那广阔无边而险象丛生的世界里一显身手罢了。” 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准备着利用社会的不公去施展自己。像他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珍惜初美,偶尔去酒吧寻欢,也就不足为奇了。永泽这样的,在现实世界中不乏其人。他们冷酷而目标明确,有着机器般的执行力,能够爬上巅峰。不过这种人,没有同情心,得不到真情,即便站在山巅,大概也是孤独而空虚的。 这几个人物都被村上写活了,各有个性,通过渡边相互交织,构成了小说的情节。村上也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几个有滋有味的配角,美丽又像蛇蝎的学琴小女孩,伊东那个“一过20或21岁,就急着具体考虑很多事情,陡然变得现实起来”的咄咄逼人的女友,直子那个外人眼里完美、最终自杀的姐姐,绿子那个操劳一生开小书店、死后书店被卖掉的父亲。 此外,对话在这部小说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着对话。绿子其人基本上是通过她和渡边的对话展现的,永泽、初美、玲子都是。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但是村上用音乐的节奏讲好了故事,用优美又随意的文笔,让读者阅读时乐在其中。 结尾处,有一种带着配乐的电影画面感。绿子沉默后,渡边扬起脸,这时候,似乎有轻快的小提琴曲开始奏起,同时镜头从渡边在的广场中的电话亭忽然拉远,在空中环绕着俯拍电话亭和周围的人群: 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 “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哪里? [音乐响起]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场地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