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
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 豆瓣
作者: 徐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结合各种版本,纠正以前学者的很多误解,其中有很多新的见解,可以把《论语》的理解,往前推进一步。二是以文本的阐释为根据,结合制度与文化,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思想的解释务求从孔子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经历出发,讲究平实,言必有证,不做过度发挥。
朱子学提纲 豆瓣
作者: 钱穆 三联书店 2002 - 8
钱穆先生于1969年撰成百万言巨著《朱子新学案》,“因念牵涉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代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书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之中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众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本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为研究和阅读朱子学之入门。
本书内容包括孔子与朱子、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宋之新儒、宋代之理学、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等。
儒家文化的困境 豆瓣
作者: 萧功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 6
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极端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看这本书其实更多时候想到的是自己。自己如果不去学习新知识,努力适应新事物,而是沉溺于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未来的幻想中。自己如果不能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充满热情地去改变,而是消极被动不情不愿地去改变。最终的结果一定会想消失的士大夫一样吧。 @2017-04-22 15:34:14
儒家文化
傅佩荣解读论语 豆瓣
作者: 傅佩荣 2006 - 8
《傅佩荣解读论语》融汇傅佩荣教授二十年钻研儒家思想的心得,目的在于为当代人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地阅《论语》的方法,并将个人心得和创见与读者分享。在每一章原文之后,作者用白话取代一般《论语》读本的注释,与原文——对应,文字简明畅达,易于理解。解读部分,是在详细研读各家资料的基础上,从中拣择分辨,作出准确合理的解法,并多有契合当代人心灵需求的创见。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多年前引起我对《论语》兴趣的地一本书。 @2016-12-30 15:25:45
儒家文化
论语新解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7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著者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著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喜欢《论语》,首推这本书!
我看过《傅佩荣解读论语》、《论语别裁》和《论语今读》。这些书对论语的解释不如《论语新解》全面和深刻。
其他基本给我的感觉是《论语》只是作者的研究对象。而看钱穆先生这本书,能让人看到先生对论语的感情,对儒学实践的心得,《论语》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非常有生命力!
@2016-06-26 18:26:51
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