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公鸡王子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双翅目 东方出版社 2018 - 4
人类造出人工智能,终究找到了映照自我的镜子。
——————————
☆ 陈楸帆作序推荐
☆ 让韩松“成为粉丝”的科幻作家
☆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科幻组首奖得主
☆ 以东方哲学反思机器人三定律,用冷峻笔调速写技术寓言
——————————
▼ 内容简介
如果艺术品可以完美复制,“孤品”还重要吗?
如果可以用精神切片来分享体验、情感和顿悟,个体的意义何在?
当人的意识被植入了“机器人三定律”,当人工智能可以领悟围棋的真谛——
人与机器究竟如何共存,而所谓的“智慧”是否只是一种宇宙的幻象?
-
本书是备受期待的科幻作者双翅目的首部中短篇科幻集,包含四篇作品《精神采样》《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公鸡王子》《空间围棋》。
双翅目的科幻小说提供了各个层面的认知挑战与冒险,将技术思辨带到了一个之前少有人涉及的领域。故事内核谨守黄金时代的特点,每一篇都基于技术发展可能性所带来的“what if”。欧陆哲学的学术背景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及扎实的逻辑。双翅目操持着一种“深加工”过的翻译腔,流畅、精准、简洁却又不乏诗意,如同她所推崇的博尔赫斯、威廉·吉布森和特德·姜,用好读的故事去推演理性所无法企及之处。
——————————
▼ 媒体及名人推荐
以前我评论刘慈欣的《三体》,说《三体》把我们写的科幻碾得粉碎,如今看双翅目的科幻,又有了这种感觉。她的小说像迷宫一样让人深深陷入,我觉得她的一些作品担当得起“伟大”这样的词。——韩松,著名科幻作家
-
双翅目的作品绕不开对世界的终极思考与发问。在她自诩为“哲学式缠绕”的叙事中,我们随着人物的日常出发,不断深入世界的结构深处,像是循着埃舍尔式的阶梯旋转、上升、回到原点。在理性无法企及之处,故事熠熠生辉。——陈楸帆,青年科幻作家,编剧,VR 从业者
-
双翅目的小说触及了科幻的核心特征:终极思考。以精神、智能、身份为重点关注对象,她对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提出质疑,又歌颂了人类跳出自我去理解世界的努力。在有的故事中,所有智能体的身份和命运被关联起来,成为一个分立而统一的种族。在有的故事中,世界被理解、被定义的方式,才是超越了观察者的那个主角。——万象峰年,科幻作者,曾任果壳网科幻编辑
——————————
☆ “方舟文库·新科幻”系列图书特别邀请旅美插画师岑骏绘制封面插画,打造更美的科幻图书。
岑骏(cenjun.com),纽约知名插画师/独立动画导演,作品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纽约客》等。
2021年4月11日 在读
久仰大名,一直想看来着,没看的时候预期忽高忽低,这次看了觉得还是没有听说的那么好。第一篇的设定我很熟悉,里面提到的部分细节我也揣摩过,得到相似的答案,但是她连接得比我熟练和有机。陈楸帆说的里面揉进的哲学思考,这些大家的名字我都不熟悉,对应的理论也不了解,是被对牛弹琴了,所以除了它们看起来像模像样、很上档次、用作连接和凑字数很合适之外没有感悟。禅意是有,作者文末的解释也很清楚。
中国 小说 科幻
蓝宇 (2001) IMDb 豆瓣 TMDB
藍宇
8.0 (938 个评分) 导演: 关锦鹏 演员: 胡军 / 刘烨
其它标题: 藍宇 / Histoire d'hommes à Pékin
陈捍东(胡军)和蓝宇(刘烨)的爱情始于一场性交易,其时,蓝宇是为生活所迫决定出卖自己肉体的清纯大学生,陈捍东则是情场老手,惯做“花花公子”的他虽对特别的蓝宇怦然心动,却也认为蓝宇不过是他众多玩伴中的一个。慢慢地,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陈捍东发现自己的心已在不知不觉间被蓝宇充满。可是他又不敢肯定,试图通过与女人结婚证明自己的“正常”,当求证到那不过是错觉一场时,蓝宇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真正的爱情故事总是令旁观者唏嘘感叹,无论它是异性间还是同性间的。而令旁观者感动的爱情,往往又是同勇敢、固执、单纯等简单却难拥有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蓝宇(和捍东)正属稀少的那类人,所以他们的爱情才显珍贵。
2020年9月20日 看过
挺可爱的!就是剧情和台词现在看起来有点土味、拼凑和不自洽了…霸道总裁味儿确实浓了点。
中国 关锦鹏 刘烨 同志 同性
看上去很美 (2006) 豆瓣 TMDB
看上去很美
7.7 (272 个评分) 导演: 张元 演员: 董博文 / 宁元元
其它标题: 小红花 / Little Red Flowers
在大人和老师眼里,方枪枪不是个好孩子,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一进幼儿园,就被老师追着剪了辫子。方枪枪(董博文 饰)生活的幼儿园里有几百名小朋友,在那里他认识了杨南燕(宁元元 饰)、杨北燕(陈曼媛 饰)。幼儿园里有统一的标准管理着所有小朋友,按时拉屎、自己穿衣,表现优秀的人会被授予 小红花,贴在他们名字后面。慈眉善目的唐老师(李昕芸 饰)让方枪枪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
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的方枪枪在一次意外后,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编故事,给小朋友起外号等等。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把这个秘密告诉别的小朋友,说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
说的就是你2 (2015) 豆瓣
说的就是你II
8.4 (31 个评分) 导演: 王吕叉 演员: 宋卿 / 杨天琪
上季经历了跟室友分居的宋小卿,在第二季中,他和室友的关系,又该何去何从?除此之外,萌蠢的宋小 卿,在不那么如意的人生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遭遇? 而从中,宋小卿又会有什么样的成长,请拭目以待。
本季《说的就是你II》由BILIBILI弹幕网出品,BILIBILI和腾讯视频联合播出,青豆结冰公司制作完成。
悲剧心理学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 - 4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ISBN:9787533602543,作者:朱光潜著
2020年3月17日 已读
忘记是哪天开始看的了。不知为何,作者用“我们”来指代的好像是作者自己。总觉得跟不上他的论证,转折并不总是令我信服,但是确实没有感到明确的哪里不对,然后读着读着又感到同意。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作者提到的他人的理论我并不熟悉甚至毫不了解。他传达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对经典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才是建立牢靠悲剧快感理论的正道。然而他这种看法大概算是实证主义的,为什么就不能从非案例的地方开始分析,最后回归案例,发展出可靠的理论呢?感觉未来还会读一遍(?)以为200页很快就会读完的,但其实并不很快。这本书光是有“忧郁的解剖”这么一块就让我觉得惊艳…另一方面,觉得读了这些感觉我再也没法像没读这些之前一样看悲剧了,不过这也说不准会不会成真,以及成真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 中国文学 哲学 心理 心理学
China in Ten Words 豆瓣 Goodreads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6.9 (10 个评分) 作者: Hua Yu / Yu Hua 译者: Allan H. Barr Pantheon Books 2011 - 11
From one of China’s most acclaimed writers, his first work of nonfiction available in English: a unique, intimate look at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told through personal stories and astute analysis that sharply illuminate his country’s meteoric transformation.
Framed by ten phrases common in the Chinese vernacular—“people,” “leader,” “reading,” “writing,” “Lu Xun” (the name of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isparity,” “revolution,” “grassroots,” “copycat,” and “bamboozle”—China in Ten Words reveals as never before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yet misunderstood nation. “Disparity” illustrates the mind-boggling economic gaps that separate Chinese citizens. “Copycat” depicts the escalating trends of piracy and imitation as a creative new form of revolutionary action. And “Bamboozle” describes the increasingly brazen practices of trickery, fraud, and chicanery that are, Yu Hua suggests, becoming a way of life at every level of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Yu Hua’s trademark wit, insight, and courage, China in Ten Words is a refreshingly candid vision of the “Chinese miracle” and all its consequences, from the singularly invaluable perspective of a writer—among China’s most influential—living in China today.
2019年3月17日 已读
未来社会之问 阅读材料;花了一天读完,读完第一个词之后换了中文版读,体验变顺畅许多之余发现之前的译文有明显偏差;
也许是我此前知道得太少,读下来觉得收获许多;
阅读前半部分时想,在中国长大的困惑没有随着代际更替变化太多,我一直以来对于在中国的经历的不解通过这本书清楚不少;
后半部分显得更像是剪报集子,如同作者已经预告的那样,讲了很多他身边和从新闻里看到的故事来说明观点。最后几个词如今看其实已经过时了,但是不影响它们红极一时反映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魔幻。
中国 历史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