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plete Guide to Asperger's Syndrome
8.1 (45 个评分) 作者: [英]Tony Attwood 译者: 燕原 / 冯斌 华夏出版社 2012 - 8
作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托尼•阿特伍德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临床诊断与咨询的工作,经他诊断和治疗的各年龄段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达几千人。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举办各种讨论和学习班,帮助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和他们的家庭。
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特殊兴趣和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第一版自200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英语国家的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多个国家。中文简体版的译自2008年的平装英文版。
译者简介
燕原,北京人,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1996年移居美国,1999年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家教育孩子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育有两子。长子出生于1999年,具有典型阿斯伯格综合征特征,从2009年开始在家读书至今。译著《我心看世界——天宝解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已于2012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冯斌,浙江杭州人,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92年移居美国,并获得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出生于1999年,三岁半时被诊断为孤独症,在美国就读于特殊学校至今。自长子被诊断以来,长期担任以琳自闭症论坛(http://new.elimautism.org)的版主及志愿者,为国内的家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以其教育子女日记为蓝本的《林中鸟儿唱不停》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2021年4月8日 已读
原来两位译者都是孤独症患儿父母… 书中有些篇目我之前读过或了解过了。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而这本书确实给出了专业而足够详尽的解答,读完后(现在)觉得能把阿斯伯格征人士的日常生活想得比原先清楚多了。只是这几年应该又有新的研究出来了,我了解到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没有在书中体现出来;还有就是东亚还有此地的情况还挺不一样的,给出来的一些建议、现状描绘对“我们”可能比英美的小孩家长不现实太多了(其实这个环境和这个环境里大多数的家长完全是逆着这里面的建议做事… 我无法想象他们能愿意配合、理解、帮助、支持),有一些完全用不上,只能感慨差距。不太认同里面那些Aspie被摘录进去的,好像在说Aspie比NT更好、更优越的一些话,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我觉得有待商榷,放在里面我觉得蛮招黑。
孤独症 心理 心理学 科普 精神分析
大脑是台时光机 豆瓣
Your Brain Is A Time Machine
作者: [美]迪恩?博南诺(Dean Buonomano)著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5
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比涉及时间的问题更复杂而深刻。
哲学家们思考时间是什么,它到底是单一的瞬间,还是完整的维度。
物理学家努力解决为什么时间似乎只朝着一个方向流动,时间旅行是否可行,甚至于,时间是否存在。
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竭力想要理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到底意味着什么。
时间还是自由意志问题的核心:未来是一条开放的道路,还是已由过去注定?
人解答时间相关问题的能力,受制于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局限性。
大脑是一台时间机器,这是大脑经过漫长进化预装的一种能力,这台机器不光能判断时间,预测未来,还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将自己投射到未来,称为精神时间旅行,这是人类具有的独特能力。
无论是记忆、生物时间节律、第六感,还是时间的空间化、精神时间旅行、意识,当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和大脑对时间的感知结合起来,都会产生引人不断探索的无穷吸引力。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感知超级酷炫且深刻的脑洞大开之作,横跨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数学、物理、生物等诸多交叉领域,打开你对世界的崭新认知!
2021年2月11日 已读
得到上读的,花了10小时52分钟。我没指望这本书这么宽泛这么详细呀。我还以为会更紧凑围绕主题,更有趣呢!结果其实还是本科普书啦,物理、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方方面面都有科普。唉…内容很丰富,大多都很有趣,但是比起我的预期太散了。怎么还聊到自由意志上面了?最后几章的内容还有前面有些内容我都思考过。
哲学 心理学 感知 时间 物理
悲剧心理学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 - 4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ISBN:9787533602543,作者:朱光潜著
2020年3月17日 已读
忘记是哪天开始看的了。不知为何,作者用“我们”来指代的好像是作者自己。总觉得跟不上他的论证,转折并不总是令我信服,但是确实没有感到明确的哪里不对,然后读着读着又感到同意。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作者提到的他人的理论我并不熟悉甚至毫不了解。他传达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对经典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才是建立牢靠悲剧快感理论的正道。然而他这种看法大概算是实证主义的,为什么就不能从非案例的地方开始分析,最后回归案例,发展出可靠的理论呢?感觉未来还会读一遍(?)以为200页很快就会读完的,但其实并不很快。这本书光是有“忧郁的解剖”这么一块就让我觉得惊艳…另一方面,觉得读了这些感觉我再也没法像没读这些之前一样看悲剧了,不过这也说不准会不会成真,以及成真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 中国文学 哲学 心理 心理学
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 豆瓣
Understanding Human Sexuality(Eighth Edition)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珍妮特·S·海德 / 约翰·D·德拉马特 译者: 贺岭峰 / 李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 9
《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是人类性行为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美国200多所大学/学院采用《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作为教材,其中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圣芭芭拉分校、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约翰·霍普金斯等大学。《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从心理学、生物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视角来审视人类的性存在,依据国际最前沿研究、整事各种理论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
《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是导论性质的性教材,注重调查,以引人入胜的笔触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广泛的实用信息。
1 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性知识和处理性机能问题等方面的实用信息;
2 帮助你在思考和讨论性的话题时感到更加舒适,把苦恼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做出决定时更负责任。
3 让你熟悉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尤其是这些方法中固有的问题,以便能够理智和批判地阅读研究报告。
《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在它所覆盖的范围内是平衡的。适合医学、心理、教育、法律、社工、管理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在看完这《人类的性存在》(第8版)后,你会把它保存起来,作为快乐生活的必备手册。
路西法效应 豆瓣
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8.3 (5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孙佩妏 / 陈雅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3
一批彼此并不相识的年轻人——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走进了“斯坦福监狱”。他们并没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监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项试验。大学生们被随机地分为“狱卒”和“犯人”,然后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试验。然而,试验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变成了残暴的狱卒和崩溃的犯人,试验不得不终止了。受试者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使作者得以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造成监狱虐囚和种族屠杀的情境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会不会使我们像上帝最钟爱的天使路西法那样不知不觉中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从而堕落成为魔鬼?我们如何抗拒情境影响力?作为心理学教授的作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极有说服力的分析。
疯狂实验史 豆瓣
Das Buch der verrückten Experimente
7.5 (2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雷托·U·施奈德 译者: 许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本书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
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疯狂实验史》:“只要与敌人一开打,再周全的作战计划也没用”。
《疯狂实验史》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