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豆瓣
The Nimrod Flip-Out
7.0 (1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 / Etgar Keret 译者: 方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一个男人的漂亮女朋友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个热爱足球的粗汉,而这个男人发现自己和这个粗汉相处得很好;一对不断缩小的父母;一个思想会化为形状的世界;一条悲观主义的会说话的中东鱼。
在这部短小的睿智讽刺短篇集中,以色列最畅销作家凯雷特描述了很多折磨他笔下人物的令人啼笑皆非之事。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Lewis Simon & Schuster 2003 - 3
The first book in C. S. Lewis's acclaimed Space Trilogy, which continues with "Perelandra" and "That Hideous Strength,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begins the adventures of the remarkable Dr. Ransom. Here, that estimable man is abducted by a megalomaniacal physicist and his accomplice and taken via spaceship to the red planet of Malacandra. The two men are in need of a human sacrifice, and Dr. Ransom would seem to fit the bill. Once on the planet, however, Ransom eludes his captors, risking his life and his chances of returning to Earth, becoming a stranger in a land that is enchanting in its difference from Earth and instructive in its similarity. First published in 1943,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remains a mysterious and suspenseful tour de force.
2020年6月18日 已读
其实一开始看不太懂,看到后半段觉得作者的人设写崩了,同时慢慢觉得明白他想说什么。倒数第二章和第一章首尾呼应。到最后那一章,感觉用的手法很巧妙,同时也想起来这整本书关于Malacandra的设定真的很完善的。
C.S.Lewis 小说 文学 科幻 英国
奇迹之夏 豆瓣
作者: 马传思 大连出版社 2018 - 3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刘颋 崔昕平诚挚推荐!人文情怀与科学幻想自然融合,召唤着物种与文明间的彼此尊重。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项目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插图精美,温情之作!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少儿科幻佳作,作品弥漫着高贵的,属于文学的忧伤。这种忧伤来自对自然万物、对天地生灵、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尊重。叙事逻辑清晰,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同时 能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巧妙地融入生命的哲理,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少年阿星一直对雾灵山上的那道转瞬即逝的光充满好奇,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一场低强度的地震后,阿星和同学们在雾灵山野人沟探险,并带回来一只生命垂危的小虎崽。至此,离奇的事情便接连发生。城市上空的金雕,闯入院子里的剑齿虎和穿着怪异的神秘女孩……阿星会有危险吗?这些来自远古时期的人和动物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些会和那道神秘的光有关吗……
2020年6月14日 已读
看了豆友短评后发现封面确实有抄幽灵公主的样子,扣一星。本来看到阿星和妈妈对质那一段打算打五星的。
儿童文学 儿童科幻 文学 科幻
The Elements of Eloquence 豆瓣 Goodreads
8.8 (5 个评分) 作者: Mark Forsyth Icon Books Ltd 2013 - 11
In an age unhealthily obsessed with substance, this is a book on the importance of pure style. From classic poetry to pop lyrics and from the King James Bible to advertising slogans, Mark Forsyth explains the secrets that make a phrase - such as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or 'To be or not to be' - memorable. In his inimitably entertaining and witty style he takes apart famous lines and shows how you too can write like Shakespeare or Oscar Wilde. Whether you're aiming for literary immortality or just an unforgettable one-liner, The Elements of Eloquence proves that you don't need to have anything to say - you simply need to say it well.
2020年5月13日 已读
读到中后段,突然觉得在看关于修辞的脱口秀,因为作者真的是个吐槽帝,而且对为什么这个那个修辞有用有自己头头是道的见解,而且能旁征博引找到男女老少、文人、流行文化爱好者等各个群体都会感兴趣的例子。
说什么预估三小时能读完,我这不是读了八天吗…每个章节基本都花了半个小时读。对于新手来说是很长见识,也挺好玩的。就是虽然批评很犀利,但这也顺带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作者的主观看法…有小部分批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修辞 写作 文学 英文 英语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20年4月9日 已读
惊艳的地方是有的,但我总归是不太喜欢…我变成了一个缺乏耐心的人。可能是我没看懂吧。前言对我理解一些篇目的帮助非常大。update:看到后面慢慢有觉得明白了一些。看到最后又觉得不明白了。
小说 文学 波兰
悲剧心理学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 - 4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ISBN:9787533602543,作者:朱光潜著
2020年3月17日 已读
忘记是哪天开始看的了。不知为何,作者用“我们”来指代的好像是作者自己。总觉得跟不上他的论证,转折并不总是令我信服,但是确实没有感到明确的哪里不对,然后读着读着又感到同意。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作者提到的他人的理论我并不熟悉甚至毫不了解。他传达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对经典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才是建立牢靠悲剧快感理论的正道。然而他这种看法大概算是实证主义的,为什么就不能从非案例的地方开始分析,最后回归案例,发展出可靠的理论呢?感觉未来还会读一遍(?)以为200页很快就会读完的,但其实并不很快。这本书光是有“忧郁的解剖”这么一块就让我觉得惊艳…另一方面,觉得读了这些感觉我再也没法像没读这些之前一样看悲剧了,不过这也说不准会不会成真,以及成真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 中国文学 哲学 心理 心理学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豆瓣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 3
8.8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译者: 杨向荣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巴黎评论》是二十世纪——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少数几个真正重要的文学杂志之一。
◎欧内斯特•海明威 :每期《巴黎评论》我都有,我非常喜欢上面的访谈。如果把它们编成书,那将是伟大的书,对《巴黎评论》本身也很有益。
◎萨尔曼•拉什迪:几乎从记事起,我就被 《巴黎评论》的 访谈所深深吸引。它们汇集在一起,构成对“文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最好的、最现成的探究。从许多方面看,问文学是“怎样的”比问“为什么”更有意思。
◎奥尔罕•帕慕克:在我写首部长篇小说时,每次卡住,我都会本能地从桌旁站起来,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重读《巴黎评论》对福克纳、纳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厄普代克的访谈,努力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多年后,在我自己也出现在《巴黎评论》上之后,再度重读这些访谈,是为了唤醒自己写作初期的希望和焦虑。三十年过去了,读这些访谈时我仍带着当初的热情。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引入歧途:我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欢乐和苦恼。
◎戴夫•艾格斯:《巴黎评论》的访谈总是从最佳的视角切入大作家们的内心和写作伦理。你独自坐在沙发上集中阅读它们,就能获得艺术硕士(MFA)创意写作课程的训练。
◎科伦•麦凯恩:应该在酒会、朗读会、婚庆、狂欢等各种各样的热闹场合把《巴黎评论》的这些访谈集派发出去。它们也非常适合从高中一直到艺术硕士课程的各级学校课堂使用,事实上,我曾用这些访谈开设整整一个学期的创意写作课。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让我找到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和他们说过的智慧、荒唐、愤怒之言,并把它们带进课堂呢?这些访谈精彩纷呈,令人激动,不可或缺。
——————————————————————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 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五位:威廉•斯泰伦、T.S.艾略特、埃兹拉•庞德、艾伦•金斯堡、索尔•贝娄、约瑟夫•海勒、卡洛斯•富恩特斯、菲利普•罗斯、约翰•欧文、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托妮•莫里森、阿摩司•奥兹、V.S.奈保尔、石黑一雄。
2020年1月21日 已读
阅读的时间跨度太长,大概有三个季节吧,所以有点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过,看自己的笔记和批注,会发现阅读体验有点磕巴但是很值得认真。启发也好,共鸣也好,都有不少。完全不会像上一本那样想着要是跳读会更好。(在豆瓣阅读的书评会同步到豆瓣真是太好了!)
文学 访谈 豆瓣阅读
河童 豆瓣
8.4 (55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秦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2019年12月30日 已读
没想到是芥川龙之介写的…之前对他了解不多,之前的印象和这本书给我的关于他的印象很不一样。《河童》一篇,内容固然精彩,但总觉得还有些发挥余地——会觉得是神经质的信手拈来,没法太多、更多加思考就必须要下笔(这当然和我对自己的理解有关),不过可能这样比较自然吧。总体上感到是有趣的。
小说 文学 日本 芥川龙之介 豆瓣阅读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豆瓣
作者: Vincent Leitch W. W. Norton & Co. 2010 - 2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anyone who wishe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 of literary theory. Offering 185 pieces (31 of them new) by 148 authors (18 of them new),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Second Edi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varied, in its selection than any other anthology. New selections from non-western theory and a thoroughly updated twentieth century selection make the book even more diverse and authoritative.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Eggplant.place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1 (15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乡村教师 豆瓣 Goodreads
8.5 (104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 吴再柱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9
1、本土科幻名家,均多次获得科幻最高奖“银河奖”,本土科幻的代表人物。 2、作家自选集,收录作者各个时期创作的代表作。 3、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被改编成电影,下半年上映。 4、书中附有作者近照和亲笔题字签名(手写印刷),收录作者的创作年表和获奖情况等资料,制作精良,可作为科幻迷的收藏版本。
2014年6月19日 已读
很赞,一如大刘风范。
文学 科幻
简·爱 豆瓣
Jane Eyre
8.8 (8 个评分)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译者: 黄源深 译林出版社 2010 - 6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长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