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机器人大师 豆瓣
Cyberiada
9.6 (1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译者: 傅临春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特鲁尔和克拉帕西厄斯既是竞争对手,更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两人不断制造出奇妙的机器。这些机器有的让他们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有的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两人时常结伴在宇宙中漫游,或经历奇异的历险,或拯救星球于危难之中。种种荒诞的设想,让两人获得了不少荣誉,但闹出的笑话更多,总是表现得十分滑稽可笑。
小说集的副标题为“计算机控制时代的寓言”,在莱姆的这些寓言里,控制论的产品和试图控制事物的企图,最终都遭到了无一例外的失败;“控制”最终演变为“不可控制”,“控制者”最后也变成了身不由己的人。是我们通过控制让一切得以被控制,还是一切都被控制的控制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使控制者丧失了控制?莱姆的一个个短篇让人读起来不禁捧腹一笑,却又发人深省。
超越《1984》?有科幻迷说《机器人大师》或许在思想探索上超越了《1984》。全新校译,插图珍藏版。收录插画大师丹尼尔·科鲁兹14幅珍贵原版插图。最幽默的科幻小说。计算机控制时代的精准预言,是我们控制机器?还是机器控制我们?
2021年4月6日 已读
感觉莱姆的控制力好好。大体上想象力很丰富,细节上能看出来的意思觉得很强悍,但也有些仔细读也读不懂。好自信从容的手笔!好像完全看不出来他是怎么想到的,看不到一点矫揉造作。翻译有点小问题,从句有点生硬。
小说 波兰 科幻
肉桂色铺子及其他故事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波]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 陆源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1
布鲁诺·舒尔茨
与卡夫卡比肩的天才
20世纪伟大的波兰语作家之一
波兰第二共和国“先锋文学三杰”之一
...................
※编辑推荐※
☆本书包含布鲁诺•舒尔茨存世的两部小说集之一《肉桂色铺子》,以及四个单独的短篇与三篇随笔。其中两篇随笔“传奇的诞生”、“来自布鲁诺•舒尔茨的创作室”为首译。舒尔茨乃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密集的意象、狂暴的想象,通过流动、跳跃的叙事铺展开来,仿佛在阳光下抖开一块闪光的绿色绸缎。舒尔茨曾言,“现实的本质乃是意义。对我们来说,无意义的事物皆为虚妄。”他的作品虽有超现实的天马行空,实则正是对于意义的攫取。
☆译者陆源,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他因着对于舒尔茨的热爱,参详多年,译成本集。其译笔准确而富于文学性,据此当可一窥舒尔茨文学之风采。
...................
※内容简介※
《肉桂色铺子》出版于1934年,由十五个短篇构成,取材于作者的童年与家庭,其中加入大量奇诡的想象、瑰丽的意象以及晦涩的隐喻 ,使现实与梦境难分难辨。文字精致而诗意,充满画面感与音乐感。本书翻译主要依据John Curran Davis的英译本,内容包括小说集《肉桂色铺子》的十五个短篇、《集外》的四个短篇,以及三篇随笔。
...................
※名人推荐※
布鲁诺·舒尔茨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作家,世界在他的文字中完成了伟大的变形。
——约翰·厄普代克
不容易把他归入哪个流派。他可以称为超现实主义者、象征主义者、表现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他有时候写得像卡夫卡,有的时候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
——艾萨克·辛格
即便有卡夫卡存在,布鲁诺·舒尔茨仍然写下了二十世纪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
布鲁诺·舒尔茨与卡夫卡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在几乎没有限度的自由里生存,在不断扩张的想象里建构起自己的房屋、街道、河流和人物,让自己的叙述永远大于现实。他们笔下的景色经常超越视线所及,达到他们内心的长度;而人物的命运像记忆一样悠久,生和死都无法测量。他们的作品就像他们失去了空间的民族,只能在时间的长河里随波逐流。于是我们读到了丰厚的历史,可是找不到明确的地点。
——余华《被遗忘的布鲁诺·舒尔茨》
一九八三 (2018) 豆瓣
8.5 (13 个评分) 导演: 阿格涅丝卡·霍兰 / 加西亚·阿达米克 演员: 罗伯特·温茨凯维奇 / 马切伊·穆西尔
旷日持久的冷战开始升温。1983 年,一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打断了波兰解放以及后来苏联解体的进程。二十年后,怀揣理想主义的法律系学生和事业不顺的警探偶然发现了一个旨在维护铁幕和波兰压抑的极权统治的阴谋。
如今到了 2003 年,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和平与繁荣后,政权领袖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对手出人意料地联合,制定了一项秘密计划。这项计划将从根本上改变波兰,并影响该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这二人的发现可能会引发一场革命,而当权者将不惜一切代价来守住这个秘密。
2020年12月15日 看过
很强… 人物脉络很清晰,展开也很好。看到第6集才觉得有个大局观了… 没有看懂结局。最后一集整个没看懂。
波兰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20年4月9日 已读
惊艳的地方是有的,但我总归是不太喜欢…我变成了一个缺乏耐心的人。可能是我没看懂吧。前言对我理解一些篇目的帮助非常大。update:看到后面慢慢有觉得明白了一些。看到最后又觉得不明白了。
小说 文学 波兰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2018) TMDB 豆瓣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8.9 (15 个评分) 导演: 艾瑞克·多布罗沃斯基 演员: 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
其它标题: 고뇌: 슈칼스키의 삶과 예술 / 挣扎:生命与失落的艺术
1971年芝加哥,晚年默默无闻的波兰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Stanisław Szukalski)被当地的一位收藏家偶然发现,并因此吸引了众多当地艺术家和地下漫画家。其中一个人是乔治·迪卡普里奥,而他的儿子就是本片的制片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通过更深入的交流,人们发现这位老者竟然是30年代波兰的国宝级雕塑家。二战期间,波兰经历华沙保卫战后覆亡,苏卡斯基及家人流落美国,并与好莱坞传奇编剧本·赫克特(Ben Hecht)成为挚友,之后在“芝加哥文艺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苏卡斯基的雕塑和绘画精致细腻,充满戏剧性和超现实主义特点。而其色彩浓厚民族主义作品以及晚年独创的伪科学历史主义理论 “Zermatism” 也引起了众多争议
2019年2月16日 看过
讲述了得天独厚、承受着/过巨大悲痛的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这过程中思想、作品的成分。Szukalski的经历可以说是汹涌澎湃。那些令人唏嘘的灾难带来失落,一向在各个方面都滔滔不绝的他也噤声。跌宕起伏之中,他的生命结束了,但他的创造从没有衰弱的趋势。同时,他的这些事被记录下来并毫无悬念地面世,更多人有了听说他事迹的机会。片中间接或直接显示了这部片子本身被做出来的原因,提到他的两面性和争议性,也体现出他的经历和性格之复杂和难以概括、容易被误解之处,为什么我们需要现在就能看到它。
Netflix 传记 波兰 纪录片 艺术
我是 (2005) 豆瓣 TMDB
Jestem
8.7 (63 个评分) 导演: 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 演员: Piotr Jagielski / Agnieszka Nagórzycka
其它标题: Jestem / 因为我存在
影片讲述了被遗弃的小男孩孔德尔(彼得·贾戈尔斯基 Piotr Jagielski 饰)不断寻求自身归属感,找寻精神家园的命运故事。从小被母亲遗弃的孔德尔,在孤儿院的生活充满压抑和克制。母亲一心寻找所谓的真爱,嫌弃孔德尔是自己的累赘,非但不收留儿子,反而置自己的亲生骨肉于不顾。面对母亲的抛弃,小孔德尔失声痛哭。终于,才十一岁大的孔德尔毅然逃离孤儿院,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家园。孔德尔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寄住在一艘废弃的破船上,于此有了一个“家”。弃船对面住着一户富裕人家,小女孩跟他年纪相仿,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因为长相难看,总是受到排挤和冷落,直到遇见一样孤独的孔德尔,幼小的心灵自此有了彼此的慰藉。
本片荣获2006年柏林电影节特别致意最佳影片奖。
2018年2月3日 看过
安静得像默片。沉。2016年7月29日标记想看。
剧情 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