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
避暑 豆瓣
CUENTOS
6.3 (6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何塞·多诺索 译者: 赵德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1
难得一见的拉美文学样本,奇谲哀婉癫狂的智利故事,写出边缘人被压抑和被释放的扭曲欲望。
☀何塞·多诺索,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
☀与马尔克斯、科塔萨尔、略萨齐名的智利文豪
☀获智利国家文学奖、西班牙评论文学奖、意大利蒙代洛文学奖、阿方索十世勋章等多项殊荣
☀《2666》译者北京大学西语教授赵德明老师倾力献译
********************************************************************
在何塞•多诺索的这部短篇小说集《避暑》中,展现了他作为拉美文学爆炸主将的实力和特色。作品用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老年人令人不安、无法进入的世界;压抑之后释放扭曲欲望的女佣;身份的变换或社会变革;以及来自一个主人公痴迷的念头所创造的臆想世界——来吸引读者读下去,这些作品或现实或哀婉或癫狂,与盛行的魔幻现实主义非常不同,甚至能看到作者对魔幻现实的反思,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这部短篇集也奠定了多诺索日后成为拉美小说领军人物的基石。
*********************************************************************
何塞·多诺索名声的响亮程度堪与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吉列尔莫·卡布雷拉·因方特等人比肩,因此他也就加入到拉丁美洲小说“爆炸”的行列中了。——安娜·玛丽亚·莫伊斯
2022年4月22日 已读
去年参加肖老师&渡边&东来的线下读书会时得到的赠书。这样的“软精装”要是自己买着实还是贵了点。
我很久没想起来短篇小说还能这么写了。不特意设计工整的结构,不特意安排跌宕起伏的剧情,不特意暗示重大的寓意,就只是那样自然地叙述,目光移动,文字流淌。
《夫人》那篇让我想起科塔萨尔的《一朵黄花》,后者我特别喜欢。查了一下,一篇是1955年发表的,另一篇是1956年。还很喜欢《闭门》,讲睡觉的。死了就不能做梦了,一直活在梦里,特别好。
人间明暗。
拉美文学 智利
护身符 豆瓣
Amuleto
8.3 (50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知名西班牙语译者赵德明倾力翻译,鼎力推荐
★当代最佳西语作家,《2666》作者波拉尼奥以女性视角书写的青春诗篇
★《护身符》是波拉尼奥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
我,奥克西里奥,诗人,被誉为墨西哥诗坛之母。1967,或是1965,或是1962年从乌拉圭只身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深孚众望的西班牙作家门下,甘心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我受困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在那不勒斯区住过,在罗马区住过,在阿特诺尔•撒拉斯区住过。我的书籍丢了,衣服丢了。但不久后又有了别的图书,又有了别的衣裳。大学给我一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作,后来又收了回去。
我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我认识十七岁的阿图罗•贝拉诺,是他家人的朋友,与他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冒险……
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图景,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作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认为这部作品可以视作波拉尼奥最特殊的自传,是他最具有创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本书尽管是波拉尼奥长篇小说中较短的作品,但气势上丝毫不逊于他的两大巨作《荒野侦探》及《2666》。有超现实色彩,交织于过去与未来,时空与记忆。在《2666》及《荒野侦探》之间具有无可取代的衔接作用,是波拉尼奥全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图。然而,《护身符》就其本身而言就像一则精巧的寓言。
这部作品1999年西语初版,也即在《荒野侦探》(1998)之后出版。2006年出版了英文版。本书与《荒野侦探》有直接联系,本书的女主人公是《荒野》中一单独章节的自述主人公奥克西里奥,在那个章节中,她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被困12天,幸免于特警冲击大学的镇压事件。在这部作品中,波拉尼奥少见的通篇采用女性视角,描述了奥克西里奥在60、70年代墨西哥的生活经历,她的动荡生活,她缺少的牙齿,她的酒吧交游;也是诗人视角下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更有她与《荒野》一书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
“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寓意深远。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又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这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2021年10月29日 已读
“那是一首勉强可闻的歌、一首战歌和一首情歌”。理想主义的高歌。
“女主人公的叙事口气: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而像梦呓,时而像回忆往事;有时思维逻辑颠颠倒倒,有时浮想联翩充满诗意”。美妙浪漫,坚定勇敢,明亮得像从水里捞上来的诗。
拉美文学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Caza de conejos 豆瓣
作者: Mario Levrero / Sonia Pulido (Ilustrador) Libros del Zorro Rojo 2016 - 3
Una obra maestra del escritor uruguayo Mario Levrero, convertido en referente imprescindible de la actual literatura latinoamericana. Las imágenes de la prestigiosa artista catalana Sonia Pulido hacen de esta inquietante cacería surrealista una gran trampa, urdida por los conejos para atrapar definitivamente a los hombres. Durante más de tres décadas, y a pesar de haber publicado una docena de libros, Mario Levrero (Montevideo, 1940-2004) fue un escritor casi secreto, venerado por un selecto pero reducido grupo de lectores. A su muerte fue por fin descubierto por los grandes grupos editoriales, que lo reconocieron como uno de los latinoamericanos más notables de la segunda mitad del siglo XX e hicieron por primera vez circular su obra en todo el ámbito de nuestro idioma.
2021年6月28日 在读
通本全是隐喻的书 萃取了几章 pre都做完了 译本到底什么时候出版
乌拉圭 拉美文学
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La última niebla / La amortajada
8.5 (22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玛丽亚·路易莎·邦巴尔 译者: 段若川 / 卜 珊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0 - 9
博尔赫斯与聂鲁达盛赞的拉美文学声音
“智利的光辉与荣耀”
捕捉女性情感最深层的欲望和困境
一生仅有的一次激情,成为余生平淡生活中跳跃的火光
🔥编辑推荐
◎智利与聂鲁达、米斯特拉尔齐名的小说家,“智利的光辉与荣耀”,智利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小说的“优中之优”。聂鲁达在阿根廷当 大使时,邦巴尔曾寄住在他家,他们在厨房的同一张大理石餐桌上写作,就是在这张餐桌上,诞生了聂鲁达的名篇《大地上的居所》,也诞生了邦巴尔的惊世之作《最后的雾》。
◎博尔赫斯赞不绝口的拉美文学声音,称其作品为“我们美洲永远不能遗忘之书”。
◎打破生与死、梦与真实的界限,捕捉女性情感世界中最为本色的欲望与心理。
◎收录作者的两部代表作品:《最后的雾》——智利版的《廊桥遗梦》,一生仅有的一次激情,成为余生平淡生活中跳跃的火光;《穿裹尸衣的女人》则打破生死限制,以死去的女人的视角回顾一个女性的一生。
◎众多拉美文学大师的文学启蒙者,胡安·鲁尔福曾在采访中承认邦巴尔对其青年时代的影响,《穿裹尸衣的女人》中生与死的叙事把握对《佩德罗·巴拉莫》的创作影响至深;卡洛斯·富恩特斯也曾说过:“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荣获里卡多·拉昌奖、华金·爱德华·贝略奖,20世纪智利小说的两大高峰之一。
◎邦巴尔作品的主角往往都是女性,她们看似软弱,对命运的无常无能为力,但她们不甘驯服,从不自欺,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寻找到生存力量。
🔥内容简介
《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收录了智利作家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的两部代表作品:《最后的雾》与《穿裹尸衣的女人》。
《最后的雾》是作者的处女作,一发表便在拉美文坛引起轰动,讲述一个年轻女人结婚后,发现丈夫一直深切怀念前妻,只把她当做前妻的替身,失落、痛苦、寂寞之下,她只能每天行尸走肉般地继续着没有希望、没有激情的生活。一个雾气弥漫的晚上,她鬼使神差般地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一直凭着对这次激情的回忆生活,但是丈夫突然问出的一句话,使她开始怀疑那一晚究竟是真实发生过还是一场梦,那晚遇到的人到底真实存在或只是她的幻觉……
《穿裹尸衣的女人》以一个死去的女性为主角,躺在灵床上的她虽然已经死去,却仍能看到、听到一切,一个个前来向她告别的亲人、朋友让女人回忆起这些人与自己的纠葛,她的初恋、她为他失去的孩子、她不爱但却痴迷于她之后又冷漠对她的丈夫、爱慕她的鳏夫邻居、她的儿子们、她美丽的儿媳……不断涌现的回忆串联起女人的一生……
🔥名人推荐
悲伤的魔法之书……我们美洲永远不能遗忘之书。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卡洛斯·富恩特斯
我记得,刚到智利时,无论是在正规的书店或是集市上的旧书摊,我若是问店员,智利的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最值得推荐给中国读者,他们总是说,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写的《最后的雾》和《穿裹尸衣的女人》。
——《最后的雾》译者段若川
2021年5月23日 已读
完全感性的流露。对于情感和思绪的描写,加上自然意象的使用,浑然天成,精妙又质朴。天才……完全学不来。
女性文学 拉美文学 智利
失落的南方 豆瓣
Últimas noticias del sur
作者: [智利]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译者: 轩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塞普尔维达和摄影师好友默琴斯基从阿根廷的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驾车出发,自南纬四十二度,在阿根廷界内向南直到合恩角,再从智利境内的巴塔哥尼亚返回,直至奇洛埃岛。   本书记叙了两人旅行途中的奇闻轶事,描述了当地的独特景色和人文风情。他们游览了许多未记载于地理与历史书籍的角落,遇到了一些与世隔绝的人。   这部南美游记始于塞普尔维达和默琴斯基的旅行概述,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及时完成本书。等到收笔的时候,他们游览的地方已经受全球化和温室效应的影响而面目全非,因此诞生了这一书名。
2021年5月7日 已读
在阅读中倾注一个生活在钢铁森林没呼吸过新鲜空气的小孩对自然和生命的所有美好幻想
朋友说只有七分是因为评分的人太少了
拉美文学 智利 游记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Pedro Paramo
8.9 (37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在本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人狡诈、残忍,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形象。
作者完全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故事,绝对是一种自信,因为鲁尔福相信生活本身就浸透着历史与哲学。鲁尔福日常口语般的笔调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里边深埋着拐弯抹角的地方,通过梦幻与暗喻,意识流与时空交错,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打散又重新拼镶。这样,历史的线索在读者脑子里错宗出模糊了。
2021年4月18日 在读
只读了同名中篇。第一遍就看的西语原版,过于不自量力,十几页之后果断放弃,借了译本来读。好难,明显能看出对《百年孤独》的影响。
结构好难,时间线是乱的,人物视角是乱的,现实和梦境是乱的,所有都跟不上,不停地往回翻,无法沉浸,这样艰难的阅读过程让我很难真的去体会到什么……
墨西哥 拉美文学 胡安·鲁尔福 魔幻现实主义
万火归一 豆瓣 Goodreads
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
9.0 (12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6
《万火归一》是阿根廷文学大师胡利奥·科塔萨尔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
他优雅细密、玄妙迷人的文字能像上帝的手一样翻云覆雨,复制人类感觉与意识的质地,将你带入一个时空交错,如梦似幻的世界。
《南方高速》临摹的是因车流被阻滞在高速公路多日而形成的一个临时微型社会里各色人等的心理群像。《会合》里那些幽微而极富诗情的意识流的主人是几度濒临绝境的切•格瓦拉。《万火归一》叠映了古罗马和现代两段同样魂销大火的三角恋情。《另一片天空》下,善感的“我”游荡在家庭、工作与露水情缘之间,神秘少年“南美佬”魅影般出没眼前,依稀竟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
2021年4月12日 已读
只要我把一本大集子拆成很多本小集子就可以增加我读完的可能性。
Doppelganger. 这本自始至终写的全都是一个主题,只不过写得又简短,又迷人,又摸不透,所以我能津津有味一篇又一篇地看下去。
其实科塔萨尔不好读,文本背后都是深刻的时代背景、政治背景、文学历史的指涉。除了他的文字本身实在迷人之外,简短文字背后浩如烟海的内涵是神秘又引人入胜的另一大原因。
拉美文学 短篇小说 科塔萨尔 范晔 阿根廷
城市与狗 豆瓣
La ciudad y los perros
8.6 (33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城市与狗》以位於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校园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着几个中心人物-军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学:「美洲豹」(El Jaguar)、「奴隶」(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纳Ricardo Arana的外号)、「诗人」(El Poet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号)、博阿(El Boa,这个称号有蛇的意思,美洲豹、博阿、「山里人」El Serrano卡瓦Cava、鲁罗斯Rulos是班级地下组织「团体」El Circulo的4大主将);甘博亚中尉(Teniente Gamboa,负责带他们5年1班的军官);核心女角-特莱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隶」的邻居和暗恋对象;「诗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时的邻居和好学伴(後来成为他的妻子),与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隶」、「诗人」有着关键性的连结)等展开铺陈。
《城市与狗》(La ciudad y los perro')是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的成名作,被认为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本书与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其他作品同样在作者祖国秘鲁的威权时代里遭到禁毁的命运。
杜撰集 豆瓣
Artificios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小说集,收短篇小说九篇,一九四四年与《小径分岔的花园》合为《虚构集》出版,延续虚构的传奇故事题材。其中作者声称“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视作博尔赫斯写作的转折点。主人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图书馆的秘书达尔曼在上楼时前额莫名地被什么东西刮破,竟至高烧不已,噩梦不断,住进了疗养院,病情好转后他决定回祖辈留下的南方庄园休养,他一路坐出租马车、乘火车、步行,最后临时起意走进一家杂货铺吃饭,却卷入一场决斗,死在对手刀下。这个故事在博尔赫斯的语言迷宫里,又有另外的读法:达尔曼没有死,回南方庄园的旅程其实是他躺在病床上做的梦,他在梦中死于决斗,一个庸常生活中的人在梦中选择了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死亡方式。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我发现我一直在做错事,居然把读博尔赫斯当消遣,过目不过脑,麻木呆滞。明明是该细细读,每隔几年再翻出来重新细细读的东西,只是看字又有什么用,我根本就是阅读障碍。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那篇,化用余光中的话:里面说些什么,我无论如何也看不懂。从译文里根本看不出为什么博尔赫斯是一位文豪。
博尔赫斯 拉美文学 短篇小说 阿根廷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3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20年10月16日 已读 除了同名短篇(泛读课要求读了西语原文)之外,我一篇都没看懂……之前读沙之书的时候我明明字字奉若圭臬恨不得顶礼膜拜。想归咎于翻译,但好像别人都看得懂,还直呼精彩。我茫然地猜测可能是自己脑子僵化了。不敢打分。
博尔赫斯 拉美文学 短篇小说 阿根廷
El Tunel 豆瓣
作者: Ernesto Sábato Catedra 1989 - 9
Admiro su dureza y su intencidad. Albert Camus Deslumbrante, perturbador, nada menos que la creacion de un genio. Douglas Unger La mejor introduccion al universo prodigioso de Sabato. LExpress, Paris Un Edipo delante de la Esfinge. Le Monde, Paris.
2020年10月13日 已读
疯子文学。缠绵又决绝。
读的第一本西语原版,虽然直接跳过了前六十页的介绍,惭愧。借来的书上用红笔标了好多生词,虽然笔迹狰狞且完全不可识别,但拜这位朋友所赐我仍笃定地为自己省去了查字典的功夫,读得还蛮顺畅。
热评:「希望读过的人帮我分析一下什么最终酿成了男主角悲剧。是不是极度自卑+敏感+多疑+暴躁性格+冲动+强烈的占有欲+虚无的爱情观+孩子气+神经质+控制狂+没有安全感+心思细腻+完美主义+悲剧情结+毁灭欲造成的?」
那必定是啊,不然呢。牛逼的是能把这些玩意写出来,写出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可怜可爱的偏执狂。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我以为我们是两条并行的通道,中间是玻璃墙,我看向明亮的她,她回望怯懦的我。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无论如何都只存在一条封闭的隧道,黑暗,孤独:那是我。
ErnestoSábato 心理 拉美文学 阿根廷
诗人的迟缓 豆瓣
8.9 (13 个评分) 作者: 范晔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7
《百年孤独》译者的私房书单,
二点五次元西语文学读书札记。
自从二零一一年新版《百年孤独》问世并于畅销书榜稳居不下,以及此后《2666》强力推出,西语文学大有成为新文化热点的势头。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西班牙与拉美各国经典或畅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但只是文本的迻译,缺少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文学源流同时兼具趣味性与可读性的文字,而这方面可能正是当前国内读者希望读到的。《诗人的迟缓》即满足了相关读者(日益增长的西语学习者、拉美文学爱好者以及对西语文学有兴趣了解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外国文学读者等)这方面的需要。
全书涉及尼加拉瓜的鲁文·达里奥,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墨西哥的富恩特斯,秘鲁的阿格达斯和巴尔加斯·略萨,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智利的聂鲁达和波拉尼奥,西班牙的贡戈拉、马查多、洛尔迦和罗萨莱斯……西语世界由古至今数十位文坛大家其人其作,尝试以平易节制的风格引领读者走进不同的世界,分享西语文学独特的魅力。
2020年9月12日 已读
我又犯了大忌,不能没读过书就读书评啊!轶事着实美妙,然而没接触过的作家作品部分,我如游魂。_x000d_
范晔老师是非常好的翻译家,但还是那句话,翻译家是流产的作家,我没有看到他很惊艳的文字或思想流。
拉美文学 范晔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