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房间里的大象 豆瓣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所属 作品: 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 [美]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 译者: 胡缠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7
★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指某种巨大到不可能被忽视的真相,而事实上如此巨大的大象常常被集体忽略。关于集体沉默最耳熟能详的故事是《皇帝的新衣》,众目睽睽下的真相只有一个孩子敢说出来。为何集体沉默这个怪相能将所有的人压迫这么久,我们又该如何勇敢地指出“国王的裸露”,将“房间 里的大象”牵到光明之处……泽鲁巴维尔将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深度指引我们思考的方向。
★刘瑜重点推荐——本书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崔卫平、谢泳、熊培云联袂推荐阅读。
★本书是社会文化领域内,关于集体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房间里的大象:英语谚语,大象被用来比拟某种巨大、因而不可能被忽视的真相。房间里的大象则表明,尽管人们无法否认该事实确凿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依然刻意回避,故作不知。
本书从 “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2018年3月7日 已读
房间里好多大象……很多时候没人指出来,大概是都怕麻烦吧。懒得思考下一步的改变,也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力量。
心理学 社会学
孩子:挑战 豆瓣
所属 作品: 孩子:挑战
9.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 【美】薇姬·索尔兹 译者: 甄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1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这段赫然印在题词页的话,正是德雷克斯创作《孩子:挑战》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媒体评论】:
这是本让我开悟的书,明白了一件令我欣喜若狂的事情:孩子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机会——只要我找到相互尊重的正确方法,一次次的化解过程,就是在一步步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律、自尊、自信的好性格!
——甄颖 美国正面管教导师&《孩子:挑战》译者
《孩子:挑战》终于要揭开面纱,走入大家的家庭啦。我的诚恳建议是,这是个和爸爸共读书的好机会,如果说爸爸们过去觉得《正面管教》是祖母们写的书,逻辑性和思路不搭而不读,这本就没的挑了,德雷克斯的严谨、逻辑性和缜密中的丰富有趣案例,绝对会让爸爸们爱上它!
——年妈 年妈正面管教沙龙创始人
如今都在强调给孩子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我们往往对“自由”存在太多错误的解读。“为了让每个人都拥有和享受自由,我们需要规则,规则会产生限制和责任”“自由中含有责任”“我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拥有自由”……《孩子:挑战》这本写于1964年的书,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如此受用。
——安燕玲 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亲子沟通节目特邀嘉宾
【编辑推荐】: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有终身学习态度的现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