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 芬加尔洞窟》 豆瓣
PETER MAAG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出版发行: DECCA/SPEAKERS CORNER RECORDS
★ 留声机 (GRAMOPHONE)一百大号称「录音史上一百套伟大的唱片」
★ 企鹅唱片评鉴 ***
马格 / 伦敦交响乐团 Peter Maag / LSO
门德尔颂的苏格兰交响曲与芬格兰洞窟序曲充满了他旅行英国所留下的美妙印象,自然舒畅的风格,精雕细琢的结构与令人沈醉的旋律自首演以来即盈满每一位爱乐者的胸臆,其光芒至今未见衰退。马格与伦敦交响的诠释曲尽曼妙,尽现孟氏作品优雅迷人的气质,绝佳的录音更有着画龙点睛之效。
巴赫:四首管弦组曲 豆瓣
9.6 (5 个评分) Neville Marriner /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4日 出版发行: Decca
01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1. Ouverture
02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2. Courante
03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3. Gavotte I-II
04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4. Forlane
05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5. Menuet I-II
06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6. Bourrée I-II
07 Suite No.1 in C, BWV 1066 - 7. Passepied I-II
08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1. Ouverture
09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2. Rondeau
10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3. Sarabande
11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4. Bourrée I-II
12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5. Polonaise
13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 1067 - 6. Menuet - 7. Badinerie
14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1. Ouverture
15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2. Air
16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3. Gavotte I-II
17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4. Bourée - 5. Gigue
18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1. Ouverture
19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2. Bourrée I-II
20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3. Gavotte
21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4. Menuet I-II
22 Suite No.4 in D, BWV 1069 - 5. Réjouissance
最佳古典音乐50篇 豆瓣
9.4 (27 个评分)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发布日期 2009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2009 X5 Music Group
关于古典音乐不再赘述,本专辑由大卫·帕里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介绍一下伦敦爱乐交响乐团。
伦敦爱乐乐团是世界著名的一流交响乐团。自从1932年托马斯·比切姆爵士创建了伦敦爱乐乐团以来,该团以其演奏曲目的多样性和卓越的艺术性而享盛誉。几十年来,众多著名的指挥家曾经担任过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其中包括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约翰·普理查德爵士、伯纳德·海丁克、左尔格·索尔蒂爵士、克劳斯·腾斯泰德、弗朗茨·韦尔泽-莫斯特和现今担任乐团首席指挥的库特·马祖尔。
1973年,伦敦爱乐乐团访问中国,这使得伦敦爱乐乐团的名声和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观众心中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多年来该团在美洲、欧洲和日本进行了多次巡回演出,还出访了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
1992年以来,伦敦爱乐乐团一直是英国皇家节日大厅的常驻交响乐团,每年9月至次年5月,乐团都在此地演出系列音乐会。乐团以其演奏曲目的多样性和启用当代杰出的音乐家演出为特色,使得乐团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每年冬季集中演奏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或选定一个主题,并致力于从不同的文化根基中探索音乐,例如举办电影视听音乐会、家庭音乐会和校园音乐会等。作为一个承担着推广新音乐义务的乐团,每个演出季,乐团都会突出一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使此作品贯穿整个演出季。
马勒第2交响曲-复活 豆瓣
9.2 (17 个评分) Mahler / Latonia Moore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马勒完成第一交响曲后,即动手写作第二《复活》交响曲(2nd SYMPHONY IN C MINOR, “AUFERSTEHUNG”/RESURRECTION),费了六年,到一八九四年七月廿五日完成,时年三十四岁。一八九五年五月四日,在理察史特劳斯指挥下,于柏林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但反应不佳,乐评几乎全是抨击和谩骂。十二月十三日,才由马勒亲自指挥下演奏全曲五个乐章,这次演出票房极差,不少乐评人亦拒不出席,马勒演出当天又不适,演出后便晕倒,但反应却很成功。
全曲重点在前后两个乐章。第二交响曲中,马勒最初题有暗示性的解说。第一乐章是表现第一交响曲的英雄的葬礼:“我愿意把第一乐章题为送葬曲,把他运到墓地后,曾反思:他为何而生,为何而苦恼?……在终章中,给出了答案。”
事实上,马勒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为终章寻找适当的歌词,思考它的音乐和结构,他曾博览群书,细读整本圣经,后来他祟拜的指挥家毕罗去世,马勒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KLOPSTOCK)作词的《复活颂歌》(AUFERSTEHEN/RESURRECTION ODE),深受感动,并决定拿这诗篇写作第二交响曲的终乐章。至于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因此,全曲的重心也就在前后两个乐章上。
首乐章是一阕葬礼进行曲
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C小调,4/4拍子(葬礼进行曲,约23分钟)
结构上有如是扩大了的奏鸣曲式,在强奏的弦乐颤音上,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粗犷有力的片断动机,不久出现以C小调为中心的第一主题,由双簧管和英国号主奏,随后又由另两三个相异的主题,构成第一主题群,阴暗的音色带有不祥的气氛。在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的第二主题中,也相继出现几段不同的主题,随后英国管的新主题,给人印象也很深。
这两个主题群结构复杂,所以呈示部很庞大。展开部中除用已呈示的主题外,还加入别的新主题,再现部则加以浓缩精简,两个主题变得隐晦。
次乐章是往日幸福回忆的间奏曲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连德勒舞曲,约10分钟)
马勒将这乐章当做回忆幸福的往日的间奏曲,表现失败的英雄的爱,是整首交响曲中音乐较为明朗的部份。
弦乐合奏的主题,是朴素的连德勒舞曲(发源于奥地利南部LANDLER的慢圆舞曲,是圆舞曲的前身),写得极美,较海顿、舒伯特等前辈的连德勒舞曲写得更为精致美妙。这个主题共反复出现三次,中间安插了两个没有显着的对比性格的中段曲调。
第三乐章是尖酸讽刺的谐谑曲
第三乐章:沉着的,流畅的,C小调,3/8拍子(谐谑曲,约11分钟)
这乐章可以说是《青年的魔笛》中的歌曲《圣安东尼与鱼群》(ST. ANTHONY AND THE FISHES)的管弦乐版本,复杂的织体、尖酸般的幽默、冷嘲般的讽刺,将前乐章渴望、沉思的气氛一扫而空。
整个乐章以三段体作成,由定音鼓和低音乐器的四度动机开始,但立即出现第一小提琴流动的明快的主题,中段主题由法国号和小号高奏出来,弦乐器再配以流畅的伴奏。全曲在首段重现后,空洞且了无生气地静静终止。
第四乐章女低音之歌《原始之光》
第四乐章:非常庄严但质朴地,降D大调,4/4拍子(原始之光,约5分钟)
这是一段管弦乐伴奏的声乐曲,由女低音唱出《青年的魔笛》中的《原始之光》(URLICHT),歌词中译:
啊!红艳的玫瑰/一无所有/痛苦悲伤/我多希望去天堂
我来到宽广洁净的大道/有个天使来到我前进的道路阻挡/噢不!你不能拒绝我/因我是属神的便应归回上神的地方/亲爱的主赐我亮光引我进福乐的永生。
整个乐章根据歌词可分为两段,首段有圣咏般的伴奏,次段则有纤细而流动的感觉,但最后又返回开始时的气氛,安宁、镇定而平静地结束。
终章女声独唱与大合唱《复活颂歌》
第五乐章:谐谑曲的速度,降A大调,3/8拍子(复活颂歌,约34分钟)
紧接着第四乐章不停演奏,整个乐章可分为器乐的前段与声乐的后段两部份。以弦乐总奏,有如叫嚣呼号,带有凄怆感和焦虑感的狂野强奏开始,接着幕后四个法国号和四个小号,在多种打击乐器伴同下,吹奏出一段信号曲,在远处消失。其后,此一铜管乐加打击乐的幕后“小乐队”,还不时出现,营造遥远(天外之音)的效果。
马勒在这乐章的最早的总谱上注释为“沙漠的呼声”。很快,木管组便奏出圣咏般的新主题,经过宁静的乐段,便进入马勒所说的“一切已死之人的进行曲”,从打击乐开始,乐器逐渐增加,音量亦逐渐增大,最后整个乐队再次卷入混乱与恐怖的嘶叫声中,有如死亡的号哭充满了大地,马勒对这段音乐有这样的解说:“当最后审判来临,大地震动,最后的号筒响彻云霄,所有坟墓都裂开了,墓中的死人都复活挣扎起来,呻吟着,战憟着,加入行进中的行列富有的、贫穷的、农民、君主、主教、教王,都在恐怖中战栗,高声呼求,恳求怜悯。”
这段具有强大张力,爆发出有如暴风雨般的强大音响的音乐,不仅预示了该曲面世后仅十年便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更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在二十世纪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忧伤。
加入声乐的后段,由女高音独唱和合唱,徐缓而庄严地唱出克罗斯托克带有神秘感的《复活颂歌》,歌词中译:
(女高音及合唱)
复活吧,是的,你将复活/凡圣之身,小憩后将复活/不朽的生命!不朽的生命!/主将召唤你,赐福予你。
你播的种又盛开/收获的主前行/他将收获聚齐/甚至是我们这些亡人!
(女低音)
噢,信主吧,我的心灵,噢信主吧/汝等并无所失/汝等渴求归汝有/凡汝之所爱/凡汝之所求皆归汝!
(女高音)
噢,信主吧/汝之降生非徒然!/无徒然的生命/无徒然的痛苦!
(合唱)
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将再生!/莫再战栗莫再战栗!/装备自己重生,装备自己重生!
(女高音、女低音及合唱)
噢痛苦无处不在!/但我把痛苦压倒!/噢死亡!你征伏一切/如今也被征伏!
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心中爱意激荡/我将翱翔九天/直飞肉眼难及的光明/展开我为自己赢得的翅膀/翱翔九天
(合唱)
我会死去,以求重生!
(齐唱)
复活吧,你将复活/瞬间我的心灵将复苏!/心灵的期望和搏战/向上帝,向上帝/将引你前赴上帝圣殿!
当全曲进入结尾的复活动机时,钟鼓齐鸣,庄严的风琴也加入总奏中,人声大合唱和强大的管弦乐融成一体,形成强大的,充满欢乐的高潮结束,「复活」的信念为人类带来了盼望和乐观
舒伯特: 伟大的爱与愁 (1984) 豆瓣
Franz.Peter. Schubert.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导演: Christopher Nupen 演员: Christopher Nupen
其它标题: Franz.Peter. Schubert.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 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音乐纪录片名导Christopher Nupen在1984年拍摄的作曲家舒柏特晚景纪录片,从舒柏特临死前近二十个月,为贝多芬的葬礼执火炬起,讲述他的最后时光。全片并不执着于传记生活的细节,而是试图表达出晚年舒柏特音乐创造力的精神所在。该片于当年获得捷克布拉格纪录片水晶奖。
乐之本事 豆瓣
8.1 (65 个评分) 作者: 焦元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2016年5月4日 已读
不记得是在哪个书单上看到的了。很容易读的书,有台湾人惯有的娓娓道来的感觉。内容丰富却并不枯燥繁杂。
2015 古典音乐 台湾 焦元溥 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