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
西夏旅馆 豆瓣
6.4 (21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吳念真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 10
吳念真累積多年、珍藏心底的體會與感動。
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國民作家,暌違12年感人之作!
他寫的每個故事,都蘊藏了我們無法預知的生命能量與心靈啟發。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種種,您將學會包容、豁達與感恩……
本書是吳念真導演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最大低潮後,所完成的生命記事。
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灣各個角落裡最真實的感動。這些人和事,透過他真情摯意的筆,如此躍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淚交織的同時,也無可取代的成為烙印在你我心底、這一個時代的美好縮影……
吳念真的真心話: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至於故事裡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我只能說:在人生的過程裡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或輾轉知道你們的故事;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你們也還記得我嗎?
特別收錄 吳念真近年唯一小說創作<遺書>,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與不捨。
特別邀請 作家雷驤繪製插畫,看兩位大師以圖文激盪出的精采火花。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2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