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组合论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 10 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的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空间的界限 豆瓣 作者: 王昀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空间的界限》是作者从事建筑研究20多年的成果积累,书中从空间角度对建筑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广泛。作者比较了东西方在空间模式观念上,在基本空间图式及原型空间的选择上的种种差异,阐述了自己对园林、传统建筑、聚落和当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同时涉及有关建筑与音乐、建筑与数字、建筑与电影艺术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讨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与古人心中的宇宙模式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颐和园的设计布局当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如何将音乐凝固为建筑?密斯的巴塞罗那馆可以怎样“解构”?艺术与革命之间应当如何选择?中国未来的城市将走向何方?作者将建筑的“界限”逐一撕裂,展现出多彩别样的“空间”
城市意象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林奇 译者: 方益萍 / 何晓军 华夏出版社 2001 - 4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豆瓣 Goodreads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街道的美学 豆瓣 街並みの美学 8.5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6 这本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豆瓣 作者: 赵航 2006 - 11 《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中青新世纪高等院校及设计教材”中的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一家在海内外有着良好声誉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出版社。其艺术设计出版已成为中国知名的专业出版品牌。为适应新世纪中国艺术教育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约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十几所著名学府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学骨干教师精心编辑出版了这套“中青新世纪高等院校及设计教材”。这套教材力求在教学理念上与当今国际设计教育接轨,同时立足于新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吸纳中国多所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并着重体现每位专家的教学特点和学术个性。本套教材分别从不同的设计领域系统而赛事地讲解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法、设计流程,并配合百余个国内外经典案例。指导学生逐步进入设计实务。本书内容守土有责,体制新颖,文字简单,图例丰富,是一套既有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贴近新世纪设计教学实践的权威教材。
美国建筑画选 豆瓣 作者: R.麦加里、G.马德森 译者: 白晨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 10 《美国建筑画选(马克笔的魅力)》是美国著名建筑师R·麦加里和G·马德森合著。全书分马克笔渲染基础、图解建筑与室内要素、创造有活力的个人风格、参考资料四部分。书中详述了用马克笔作快速设计的全过程,分析了各阶段必须注意的绘画要点,着重介绍了马克笔绘画技法和诀窍。书中附有大量精彩实例,既可供欣赏,又可供临摹,读者可以据此迅速提高马克笔作画技巧。书中每个部分还插有著名艺术家的述评,对各种技法和作品作了概要的解析。对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建筑学师生而言,《美国建筑画选(马克笔的魅力)》无疑是一本极为实用的常备参考书
小区环境设计 豆瓣 作者: 陈建江 2006 - 7 本书为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本。通过对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各项基本要素构成、整体环境与小环境的综合营造、小区空间与景观构成设计与建构等问题的探讨和阐述,结合经典案例与设计风格的分析,使读者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小区环境设计的各项内容。作为目前图书市场上填补环艺教材建设空白的一本读物,本教材以实用、适用为原则,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以为其他相关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的开始 豆瓣 作者: 傅祎 2005 - 10 一系列对低年级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有针对性的实验性的方法与手段是本书的介绍重点,并以学生的作业成果为佐证。提供建筑设计入门的一些方法和开始设计时用得到的知识点,并希望以浅显精简的叙述与解释,达到方便易用的目的。
建筑构造 豆瓣 作者: 李必瑜 编 1988 - 1 《建筑构造:土建综合工长》以大量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墙体、楼板、装修、楼梯、屋顶、门窗、基础等8部分。《建筑构造:土建综合工长》是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指定的全国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培训用,也可作为高(中)等学校有关专业建筑构造课程用教材,还可供从事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和土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师生参考。
快速建筑设计100例 豆瓣 作者: 黎志涛 江苏科技 2009 - 1 《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3版)》主要内容:在近几年的快速建筑设计教学和有机会到若干院校进行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中了解到,快速建筑设计教学仍然是我国建筑教学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设计基本功底比较浅薄。而学生毕业前夕,面临择业应聘、考研深造又躲不过建筑设计笔试这一关,于是陷入以此书为范本恶补一番的怪圈。尽管这不是作者的初衷,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帮助。然而,一本教学参考书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适应教学发展和读者学习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为此,应出版社的要求,作者着手对《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3版)》第2版进行了修订。
建筑快图的马克笔表达 豆瓣 作者: 张蕾 江苏科技 2008 - 8 《建筑快图的马克笔表达》主要内容:马克笔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绘图工具,又称记号笔,由英文“Marker”音译而来。它具有色彩艳丽、着色方便、笔触豪放、成图迅速、表现力强等特点,因此以它为主要工具作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出设计师的意图,从而深受广大设计人员的喜爱。
建筑快图的彩色铅笔表达 豆瓣 作者: 周缨 2008 - 8 《建筑快图的彩色铅笔表达》的主要内容:建筑快图主要是指以快速表现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成果为主要对象,运用绘画技巧作为表现手段的绘画作品。建筑快图与一般的绘画艺术不同之处在于:绘画本身作为艺术家情感的最终载体而存在;而建筑快图则始终以设计作品为表现对象,是设计活动中一种表达的手段。建筑快图作为描述设计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在设计领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形式与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今天它作为一项渐臻成熟的新兴产业而存在,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是国内建筑快图领域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期,建筑快图首先由传统的手工绘画更多地转向计算机的辅助表绘表现回归的趋势。当然,这种回归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回归,而非传统手法的重复。这种变化来源于大众审美观念变化规律的影响,也来源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从而促进了建筑快图的不断发展。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豆瓣 Japanese Homes and Lifestyles : An Illustrated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作者: (日) 稻叶和也 / 中山繁信 … 译者: 刘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书从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平实直观地再现了日本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断与自然相调适,建立起美观实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形式的历史。藉由本书,我们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领略当时当地的风情地貌、世情百态;细致的描画,甚至每一个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讲述故事。
林徽因与梁思成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费慰梅 译者: 成寒 法律出版社 2010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两人学成归国后,本该大展宏图,然而,接连而来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尽管身处恶劣环境,他们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示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的传奇人生。费慰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述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特殊年代的际遇和使命,也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创造力、仁慈,以及支撑他们勇气的幽默感。
规划快题设计作品集 豆瓣 作者: 王耀武 郭雁 2009 - 4 《规划快题设计作品集》仙鹤为:理想空间编辑部计划出一期城市规划快题设计作品集,收集了山东建筑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一些规划,陕题设计课程作业以及某高校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复试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招聘考试的若干快题设计方案,附上任教老师与阅卷老师的简要评阅意见,希望我出一点关于如何做快题的建议,供读者阅读参考。可以用来作为城市规划快题设计的,其实只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即详细规划、城市范畴的部分内容。既便如此,由于城市规划工作的特殊性,它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使得任何设计均不存在绝对合理和正确的标准答案。快题设计作为课程设计作业对学生进行设计训练;作为考试试题对考生进行测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与检测学生或考生们,在没有教师辅导,同学交流,缺少有关书刊、资料参考、启发的情况下,独立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规划设计问题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与管理 豆瓣 作者: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 2011 - 8 《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与管理:香港》始于2006年,出版采用集体创作的性质。书内的文稿主要都是作者曾在其他国际学术或专业会议发表过的文章,经编辑汇集后予以出版。我们的构思是以四个范畴分类作为主线,分别为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建筑工程管理及建设工程经济,目的是期望为建筑及建设这个看似复杂的过程,提供一个较宏观的演绎。
贫者之美 豆瓣 作者: 承孝相 2015 - 6 本书是承孝相关于建筑理念的第一本作品。在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之后让其闻名于世的“贫者之美”的建筑美学理念。表面上看是对城市中的建筑和建筑构成的城市及其功能性、舒适性、目的性和影响力进行探讨。实际上是对建筑的一种美学和哲学层面的讨论。作者结合了书法作品、戏剧作品等展开“如何用有限的条件创造美”的探讨。承孝相的建筑工作始于寻找场地的意义。他优先关注的是发掘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建造物在时间长河中积累下来的生活轨迹,然后再根据每一个瞬间、根据直观做出的决断,重新构筑其现在性。并且,其决断的动机不管是积极正向的还是负面的,都基于对我们生活的深深的眷恋,所以他的建筑始终是健康的。从这个角度看,承孝相是进步主义者。但是,他的进步主义轨迹区别于20 世纪初试图绘制梦幻理想主义社会的革命者的理想。如果说革命者的理想是颠覆之前成就的所有价值,在白纸上绘制幻想和梦想的世界,那么的态度是根据当下的时代要求,选择性地接纳过去累积的所有轨迹,在此基础上增添新的现代性。在这个角度上,他又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承孝相的“贫者之美”不是贫寒者无可奈何选择的退行性美学,而是心甘成为贫者的人追求的实践性美学。“贫者之美”的建筑美学理念是对主导20世纪的西方文明的批判,隐含了对建筑本体问题的一系列反思。承孝相不仅反思建筑的本质,对建筑材料也十分感兴趣,他的理念启发着建筑师去发现,赋予建筑独具一格的外部形态和不同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