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
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陈良延 / 徐汝椿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 8
爱伦·坡写的恐怖、惊险故事带有哥特式传奇的色彩。故事的离奇及气氛、色彩的渲染,部可称之为大师手笔。爱伦·坡对世界各国作家影响巨大,他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而且在整个英爵国家的文学史上,乃至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部是不容忽视的。
萧伯纳说过: “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爱伦·坡和马克·吐温。”
本书由著名翻泽家陈良廷、徐汝椿根据英文版爱伦·坡短篇小说翻译。
2012年1月24日 已读
没觉得有多惊悚多恐怖,不过作为推理界的鼻祖,很多想法还是值得学习的。【BTW,过年真是好无聊!!!
小说 推理 爱伦·坡
红死魔的面具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爱伦·坡 译者: 陈良廷 第1版 (2001年12月1日) 2001
萧伯纳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但是,在美国文学界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坡更加命运坎坷的大作家了。他的一生大多在同命运搏斗的逆境中度过。一八四九年十月初,坡连续几天处于谵妄状态,弥留之际大呼“上帝保佑我!”就此饮恨以终。这一呼声凝聚了他对坎坷半世的悲愤。   坡的一生穷愁潦倒,不仅备尝辛劳忧患,而且受尽人间白眼,不断遭到明枪暗箭的中伤。无论在他生前也罢,死后也罢,在国内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外界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了解他的人心目中,他是杰出的诗人,天才的短篇小说家;但在那些对他的作品、人格和私生活抱有成见的人眼里,他却是叛逆和疯子,甚至是酒鬼和瘾君子。其实根据大量材料看来,他对所爱的人始终和蔼可亲,一片至诚;只有对那些所恨的人,他才态度高傲,寸步不让。不管怎么说,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总是无可争辩的,他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作出的贡献也是抹杀不了的。   要研究美国文学,对爱伦·坡的作品不可不了解,而要了解他的作品,首先应该了解他的一生。   爱伦·坡于一八零九年十九日生在波士顿的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里。母亲原籍英国,名叫伊丽莎白·阿诺德·霍普金斯,才貌双全,能歌善舞,演过不少莎士比亚名剧的女主角,如奥菲丽亚和朱丽叶等。父亲原籍爱尔兰,名叫大卫·坡,是巴尔的摩一个小商人的儿子,原学法律,爱上伊丽莎白后,改行演戏,夫妇双双奔走江湖,勉强糊口。他们生了三个孩子,埃德加是第二个儿子,最小的一个是女孩子。为了挣钱养家,伊丽莎白在生下埃德加还不满半月就上台演出。大卫平庸无能,演戏不受欢迎,一家五口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精神苦闷,就此喝上了酒,有一天喝醉了酒跟妻子口角,负气抛下妻儿出走,竟不知所终;一说他在坡周岁时死于纽约。伊丽莎白一个人拖了三个幼儿随剧团流浪四方。在一八一一年,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就此凄然长逝。幸亏三个孤儿各有善心人收养。当时埃德加仅三岁,由他的教父,里奇蒙一个家道富裕的烟草出口商约翰·爱伦领养,并替他改姓为爱坡。但他对这个姓很不喜欢,成人后仍经常署名为埃德加·爱·坡。
失窃的信 豆瓣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赵苏苏 群众 2008 - 1
《大侦探名人堂•杜宾探案:失窃的信》主要内容:作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以《失窃的信》、《金甲虫》、《玛丽·罗杰疑案》、《你就是凶手》、《莫格街凶杀案》五个篇目,开创了侦探小说五种基本模式,后人无能出其右。不可忽视的是,他还独具匠心地塑造了史上第一个侦探杜宾。
在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看来,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家有二:一为埃德加·爱伦·坡,一为马克·吐温。
泄密的心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 10
《泄密的心——爱伦·坡惊悚短篇集》
从爱伦•坡最富盛名的小说中精选了15篇,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清晰感受作者的创作特点。《莫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窃信案》(The Purloined Letter)和《金甲虫》(The Gold-Bug)属于侦探推理小说,其开创的密室作案、逻辑推理、心理分析、主人公使真相大白的最后陈述等写法,都被奉为这类小说的典范,至今被众多作家沿用。在《威廉•威尔逊》(William Wilson)中,作者通过透彻的自我描绘,生动刻画了双重性格,其写法同样被后世竞相模仿。斯蒂文生的《化身博士》,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无不受其影响。其余作品如《泄密的心》(The Tale-Tell Heart)、《一桶白葡萄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黑猫》(The Black Cat)等多为悬疑惊悚小说,故事多带有哥特式的传奇色彩,如颓败的城堡和府邸,堆满尸骨的教堂地下室或家族墓穴,以及墓室般的新房等,男女主人公(多为叙述者或目击者)都是家世悠长的贵族,博学多才、富贵优雅、但同时腐朽没落、身染沉疴,一个个都笼罩在阴影之中。作者为了营造特定的效果,精心描写每一个细节,巧妙表达了他那永恒的主题——美的幻灭。
毛格街凶杀案 豆瓣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高玉明 / 冯采 2002 - 8
房间里没有列士巴奈太太,但在壁炉里发现了大量烟灰,警察检查了一下烟囱,说来可怕,竟从中拖出了她女儿的尸体。尸体还没凉,是被头朝下硬塞进这个狭窄缝隙的。检查她的尸体时,发现身上有多处擦伤,肯定是暴力造成的。脸上有许多严重的抓痕,而且在喉咙上有很深的青肿及手指甲造成的很深的压痕,就好像死者是被掐死的……
金甲虫 豆瓣
作者: 爱伦・坡 / 曹明伦 译者: 曹明伦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 9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他于1809年1月19日生于波士顿,1849年10月7日卒于巴尔的摩。他曾在英国受过教育,就读过弗吉尼亚大学和西点军校,但因性情乖僻未能毕业。成年后在巴乐的摩、里士满、纽约和费城等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同时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
《莫格街谋杀案》是爱伦·坡的第一篇推理小说,侦探迪潘的形象由此产生。在爱伦·坡笔下,迪潘智力超凡,料事如神,为了衬托他的非同寻常,爱伦·坡又塑造了一个对迪潘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朋友来叙这他的事迹,同时用自视才高但却屡犯错误的警探作为反衬。迪潘的破案过程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住是过程,故事结尾再由他扬扬自得地将这一过程和般托出。一百多年一,爱伦·坡推理小说的这一模式被世界各国侦探小说家竞相模仿,无论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渔产摩斯,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都可被视为“与时俱进”的迪潘。
《金甲虫》写的虽是探险寻宝,而非侦探破案,但其情节之曲折、逻辑之严密以及对密码破译这描述等,亦被后世侦探小说家所效法。
正如爱伦·坡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一样,这两篇小说的艺术价值也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