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浪潮 (2008)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Min reol TMDB Eggplant.place
Die Welle
8.6 (1218 个评分)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演员: 于尔根·福格尔 / 弗雷德里克·劳
其它标题: Die Welle / 恶魔教室(台)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2015) 豆瓣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7.2 (155 个评分) 导演: BBC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地球脉动 第一季 (2006) 豆瓣 TMDB
Planet Earth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地球脉动
9.7 (215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西格妮·韦弗
BBC曾经制作出《蓝色星球》的纪录片摄影团队,再次集结奉上了这部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涨落及其周边赖以生存的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看到了罕见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猎食的珍贵画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鹅、北极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严苛情景,也见识了生活在大洋深处火山口高温环境下的惊奇生物。当然还有地球各地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无私地将其最为光艳的一面展现出来。
本片共计11集,期间还采用美国军方发明的空中摄影机拍摄,可从一公里外拍摄某物体的超清晰特写。
熊猫宝宝 (2015) 豆瓣
Panda Babies
8.3 (15 个评分) 演员: Steve Leonard
其它标题: Panda Babies
Giant Pandas are critically endangered and the most precious babies in the world. They are animal royalty.

Steve Leonard has been a vet for over 20 years but has never seen a panda. That’s about to change.

Travelling over 5000 miles to China he goes behind the scenes of three remarkable panda reserves to watch the cutest babies on the planet grow up. Granted exclusive access, he meets loads of adorable panda characters, witnesses the incredible moment a panda is born, and follows their development from newborn through to one-year-old toddlers.

Through Steve, we discover unbelievable panda secrets and see them like we’ve never seen them before. This is the most exciting journey he has ever been on – and it’s going to get cute.
一席 (2012) 豆瓣
9.0 (38 个评分) 演员: 田沁鑫 / 丁丁张
其它标题: YiXi / 一席YiXi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席鼓励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
一席做有价值的传播,2012年8月底起,一席将以每月一期的频率,邀请人文、科技领域有故事、有智识的嘉宾前来分享。
官网

官方微博

微信 yixiclub
一席现场NO.01 2012.08.26
王盛林《创客的世界》
王晓星《拯救缂丝》
余世存《失格》
韦凯元《普通人的音乐梦想》
小鹏《那束微光,就是梦想》
文大川《最后的漂流?》
布莱恩·温斯顿《「信息革命」可曾存在》
表演嘉宾:洛兵
一席现场NO.02 2012.09.22
楚人怀玉《一个创业者的妥协与希望》
杨鹏《没有纹身的纹身师》
丁丁张《人生需要揭穿》
汉字叔叔《生命的冒险》
庄羽《致我已逝去的青春》
耀扬《厨房的秘密》
一席现场NO.03 2012.10.28
何峰《最好的礼物》
范立欣《一种关注》
李博《本我的出口》
潘勋卓《最美丽的未来》
蒋程宇《回归:一公斤的创造》
郑杰《聪明的病人》
王秋杨《苹果十年:公益的脚步》
一席现场NO.04 2012.12.01
涂子沛《数据开放与公民精神》
吴元新、吴灵姝《守望蓝印花布》
任鑫《我的精益创业》
舒义《创业8年》
魏军《当船帆升起》
大冰《赶着音乐放牧》
顾森《追逐语言的规律》
表演嘉宾:赵雷 大冰 《南方姑娘》等
一席现场NO.05 2013.01.12
孙庆伟《草原的伤疤》
孙春龙《没有回家的士兵》
孙维泽《行动吧》
马良《我的移动照相馆》
张强《医·生》
蔡仕伟《守艺精神》
龙春林《花木间的神明》
朱赢椿《慢慢慢下来》
表演嘉宾:赵照 釜辰 《慢慢的》等
一席现场NO.06 上海场 2013.03.10
蔡朝阳《以自由看待教育》
洪启《歌声中漂泊的羊》
李大维《鱼便便的魔力》
孔祥东《音乐是什么》
成公亮《流动的传承》
苏运升《房子的革命》
陈能场《生病的土地》
一席现场NO.07 2013.03.30
晏礼中《享年》
张晓松《口袋里的蓝调》
姜振宇《微表情》
黄小山《垃圾里的哲学》
乔小刀《本真》
陈统奎《再造故乡》
魏明辉《废现》
胡家祺《无人机快递》
一席现场NO.08 2013.04.20
老锣《找到自己的声音》
王一扬《时装不装》
苏阳《土的声音》
黄继新《社交时,我们在干什么?》
贾伟《上上之道》
梁鸿《看见“看不见”的中国》
赵希岗《剪纸的故事》
风味人间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风味人间
8.7 (327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演员: 李立宏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可可西里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Kekexili
8.4 (535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多布杰 / 张垒
其它标题: Kekexili / Kekexili: Mountain Patrol
尕玉(张磊 饰)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首先是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杀,接下来他们见到了悲惨的一幕:盗猎者逃走,只留下众多只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捕凶手,最终只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凶残的盗猎者周旋,巡山队员和尕玉面临着生死考验。
FBI心理分析术 豆瓣
Whoever Fights Monsters: My Twenty Years Tracking Serial Killers for the FBI
7.1 (7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K·雷斯勒 / 汤姆·夏希特曼 译者: 马玉卿 / 王晓雪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4
本书作者罗伯特·K·雷斯勒,身为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首个在刑侦过程中运用罪犯心理侧写。《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一书,不仅详述了其参与侦破“里根遇刺案”、“吸血鬼杀手”等重大案件的过程, 而且真实记录了作者深入狱中,以身试险,与“山姆之子”、“曼森家族”等连环杀手面对面访谈的情形。雷斯勒首度将他一生积累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首度公诸于世,深刻分析了连环杀手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演变过程,把那些官方讳莫如深的犯罪心理侧写程序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看见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8.8 (882 个评分) 作者: 柴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看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豆瓣
8.5 (31 个评分) 作者: 徐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2014年6月16日 已读
读了大半年,终于读完了,可能由于这本书实在编排的很烂。但是书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好好思考!陈虻说,不懂的倾听、自我反思,总是在找和别人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总是急于表现出自己的思想,生怕别人看低自己,殊不知,学会倾听于分析,才是我们最有利获取别人优秀思想的方式。
新闻 纪实 陈虻
无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無縁社会
8.1 (19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高培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血疫 豆瓣
THE HOT ZONE
8.6 (24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