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家园 (2009) 豆瓣
Home
9.0 (160 个评分) 导演: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演员: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格伦·克洛斯
其它标题: Home / 地球很美有赖你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哪啊哪啊神去村 (2014)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WOOD JOB!神去なあなあ日常
8.1 (640 个评分) 导演: 矢口史靖 演员: 染谷将太 / 长泽雅美
其它标题: WOOD JOB!神去なあなあ日常 / 哪啊哪啊~神去村(台)
因为考大学失败,刚刚告别高中时代的都市青年平野勇气(染谷将太 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偶然被林业培训生宣传材料上的美丽女孩所吸引,于是脑瓜一热来到三重县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僻小山村接受为期一年的林业培训课程。一开始他吊儿郎当,毫无干劲儿,因此饱受前辈饭田与喜(伊藤英明 饰)的斥责。正当勇气准备逃离之际,与封面美女石井直纪(长泽雅美 饰)不期而遇让他鬼使神差地又回到宿舍。前期培训结束,勇气随着饭田前辈来到神去村,跟随师父(光石研 饰)开始实地修行与学习。严苛的环境打磨着这个都市青年的骄傲和浮躁,不知不觉中他已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伐木工……
本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作改编。
地球脉动 第一季 (2006) 豆瓣 TMDB
Planet Earth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地球脉动
9.7 (215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西格妮·韦弗
BBC曾经制作出《蓝色星球》的纪录片摄影团队,再次集结奉上了这部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涨落及其周边赖以生存的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看到了罕见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猎食的珍贵画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鹅、北极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严苛情景,也见识了生活在大洋深处火山口高温环境下的惊奇生物。当然还有地球各地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无私地将其最为光艳的一面展现出来。
本片共计11集,期间还采用美国军方发明的空中摄影机拍摄,可从一公里外拍摄某物体的超清晰特写。
地球脉动2 (地球脉动 第二季) (2016) 豆瓣 TMDB
Planet Earth Season 2 所属 电视剧集: 地球脉动2
9.7 (206 个评分) 导演: 伊丽莎白·怀特 / 贾斯汀·安德森 演员: 大卫·爱登堡
曾经惊艳世人的纪录片《地球脉动》,再次由来自BBC的制作团队倾力奉献出最新的第二季。在这一季里,观众们将继续见证地球各个角落动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间。本季总共六集,分为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和城市,树懒、巨蜥、狐猴、海鬣蜥、帽带企鹅、雪豹、金雕、蜘蛛猴、美洲豹……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创造的万千生物以其各自的习性自幼生活在生身土地之上。他们顺应着严苛的自然环境,顽强追逐着明日的朝阳。然而人类肆无忌惮的活动则侵蚀着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它们渺小而伟大,通过BBC的镜头,生命的光辉得以放大,闪耀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可可西里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Kekexili
8.4 (535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多布杰 / 张垒
其它标题: Kekexili / Kekexili: Mountain Patrol
尕玉(张磊 饰)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首先是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杀,接下来他们见到了悲惨的一幕:盗猎者逃走,只留下众多只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捕凶手,最终只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凶残的盗猎者周旋,巡山队员和尕玉面临着生死考验。
鸟类圣经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8
《鸟类圣经:世界最伟大的鸟类图谱(2011版)》以奥杜邦精湛的绘画技术再现了美洲大陆的奇妙物种。奥杜邦的鸟类图谱是图谱类绘画的经典样板,它不但科学、系统,单就每幅画来说,也是值得仔细欣赏的艺术佳作。通过对下面的一个典型页面的分析,使读者能更加轻松地阅读《鸟类圣经:世界最伟大的鸟类图谱(2011版)》。《鸟类圣经:世界最伟大的鸟类图谱(2011版)》在介绍鸟类时,其色彩的描述依据了自然状态中的颜色和图谱绘制者的原著。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豆瓣
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 One Man’s Search for Natural Silence in a Noisy World
作者: Gordon Hempton / John Grossmann 译者: 陳雅雲 臉譜 2011 - 10
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這部敘事優美的作品,讓人想起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普立茲獎作家約翰.麥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學者和作家彼得.馬修森(Peter Matthiessen)書寫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國故事,駕著一九六四年分福斯小巴從西到東橫越美國大陸之旅。但漢普頓的旅程如此與眾不同。他揹著錄音器材和測量分貝的音量計,好奇又深情地傾聽大地多采的自然之聲。他與旅程中邂逅的人細說寂靜,耐心傾聽。抵達目的地華盛頓特區時,漢普頓已完成饒富意義又令人難忘的美國「聲音心電圖」(sonic EKG),並在當地拜會聯邦官員,極力主張保育自然的寂靜。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也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實際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國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隨書附贈的CD中,漢普頓分享了他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錄製的瀕危原始聲境錄音,以及這段開創性旅程中錄下的形形色色聲音,還有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這次充滿啟發性的寧靜探索,使得如今美國生態議程中已納入大自然的寧靜。
创造自然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8.9 (46 个评分) 作者: [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 边和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 10
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2021年10月12日 已读
看完真的会无比崇拜洪堡!封面设计满分,内页设计是为了响应洪堡的自然保护呼吁所以用的草纸吗?虽然内页纸质很差但丝毫不影响阅读体验,单凭内容绝对值得五星!
传记 博物 博物学 历史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