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天安门 (1995)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9.4 (92 个评分) 导演: Richard Gordon / Carma Hinton
其它标题: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 天安門 (映画)
《天安门》(英语: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美国制作的访问纪录片,通过访问及回顾,描述关于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等地的整个八九学运。该片曾于香港一间戏院上映了几个月,上映期间宣称是由法国拍摄[来源请求],但事实上,该电影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及其丈夫高富贵(英语:Richard Gordon)担任导演及制片,David Carnochan担任副导演及剪辑工作。该片是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Frontline系列历史纪录片的一集,但同时也作为单独的纪录片上映、发行和参展。该片于1995年10月在美国首映。本片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公共广播局资助拍摄。
按照该纪录片的说法,影片“通过采访当年经历过这场运动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再现了这五十天内发生的争端、愤怒、无畏、亢奋、荒诞、以及种种悲剧,并对运动中人们所习惯的思维观念和话语体系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影片内容在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和部分运动领袖在抗议运动进行中的不适当行为。尤其是影片针对另外一位运动指挥柴玲,在她逃亡过程中对外界关于6月4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坦克把学生碾成肉饼”、广场死亡人数达200至4000多的描述,绝食运动发起人之一的台湾歌星侯德建强调,他“6点半还在广场上,一点也没有看见”,他接着表示这些描述是“以谎言打击敌人”。其他包括刘晓波、韩东方、吴国光、梁晓燕等人都在反思当时社会和自己的行为。
不过,影片还是纪录了部分发生在天安门周围,以及北京其他街区的解放军开枪及人民伤亡的情况,其中包括后来发起“天安门母亲”活动的丁子霖描述她儿子参加抗议活动被打死的经过。影片还纪录了在当时有人因为接受境外记者采访说政府有拿“坦克压学生”而被判刑10年。影片最后以画外音的方式,指出邓小平“面对改革带来的危机,他拿起来旧式武器”,他“想在历史上留下知民爱民的名声”“但是六四屠杀成为他无法抹去的一笔”。
革命纪念日 (1919) 豆瓣
Годовщина революции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其它标题: Годовщина революции / Godovshchina revolyutsii
《革命纪念日》是一部十分珍贵地展现了俄罗斯十月革命的影像资料,它展现了俄罗斯从1917年二月到1918年十一月份政权更替的历史。在电影中包含了二月革命;临时政府的建立;1917年八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家会议;在彼得格勒(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十月革命的原况;驱散俄罗斯立宪会议;布列斯特协约;夺回喀山以及托洛茨基沿伏尔加河的行程。这部纪录片长期被认为已经遗失,在2018年由尼古拉·伊兹沃洛夫(Nikolai Izvolov)恢复原貌。
热情·顿巴斯交响曲 (1931)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Энтузиазм: Симфония Донбасса
8.2 (5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其它标题: Энтузиазм: Симфония Донбасса / The Symphony of the Don Basin
一个关于顿巴斯煤矿工人生活的抒情纪录片,他们正在努力达成五年计划下的生产配额。
列宁的三首歌 (1934) 豆瓣
Три песни о Ленине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Dolores Ibárruri / Nadezhda Krupskaya
其它标题: Три песни о Ленине / Three Songs About Lenin
全片完全由导演所要宣传的政治思想和导演的情绪控制。第一首歌表现有了列宁之后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第二首歌表达了对列宁之死的哀恸,第三首歌则描绘了在列宁思想的引导下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6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电影眼睛 (192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Кино-глаз
8.2 (12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其它标题: Кино-глаз / Kino Eye
This documentary promoting the joys of life in a Soviet village centers arou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Young Pioneers. These children are constantly busy, pasting propaganda posters on walls, distributing hand bills, exhorting all to "buy from the cooperative" as opposed to the Public Sector, promoting temperance, and helping poor widows. Experimental portions of the film, projected in reverse, feature the un-slaughtering of a bull and the un-baking of bread.
前进吧,苏维埃! (1926) 豆瓣
Шагай, Совет!
导演: Dziga Vertov
其它标题: Шагай, Совет! / Shagay, sovet!
Публицистический киноочерк о возрождении Советской страны, разрушенной иностранной военной интервенцией и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войной. Режиссер фильма был награжден орденом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 за отличное раскрытие темы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火山挚恋 (2022)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Fire of Love
8.5 (447 个评分) 导演: 萨拉·多萨 演员: 米兰达·裘丽 / 卡提亚·克拉夫特
其它标题: Fire of Love / 火山之恋
Katia和Maurice Krafft除了彼此相爱之外,还深深迷恋着火山。二十年来,这对热爱冒险的法国夫妇纵情于与自然之间惊险、刺激的“三角恋”。两人追随全球的火山喷发和余波,用惊艳的摄影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记录他们的发现,并通过媒体和巡回演讲与好奇的观众们分享自身经历。最终,Katia和Maurice于1991年日本云仙 (Unzen) 的一次火山爆发中丧命,但他们给世人留下了关于自然的丰富知识和遗产。
这部隽意满满、充满视觉震撼的作品荣获2022圣丹斯电影节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最佳剪辑奖,同时亦被选为2022瑞士真实影展开幕片。
旅行到宇宙边缘 (2008) 豆瓣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9.1 (107 个评分) 导演: Yavar Abbas 演员: 亚历克·鲍德温 / 西恩·帕特维
其它标题: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 宇宙之旅
这是一部最新、目前为止电视上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纪录片!影片从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引导我们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3D制作效果极致真实,带领你逐步走出太阳系,饱览整个宇宙的神奇景象,科幻和天文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的好片!!
如果我們能夠前往宇宙的邊緣,我們會看見什麼? 是什麼力量凝聚了宇宙,現在有什麼力量導致宇宙的最終毀滅? 國家地理頻道新推出四個特別節目,將帶領觀眾進行跨越宇宙的史詩之旅,詳細觀察恆星如何誕生、宇宙的終極命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祕也最駭人的現象:黑洞。這一系列特別節目利用精心設計的電腦合成影像,有效地說明地球之外的環境。宇宙會被徹底撕碎到只剩下最小的基本粒子嗎?或者全部的恆星將逐漸熄滅,只剩下冰冷而且無生命的宇宙?
宇宙之旅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超越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遺留在月球的足跡,本節目飛過明亮的金星前往水星。幾乎完全由鐵構成的水星,或許是一較大行星的殘餘。火星是個充斥極端事物的行星:有龍捲風、火山,還有地球上前所未見的峽谷。木星上永久存在的紅色風暴有地球的三倍大,而且已經持續成千上萬年。土星的衛星泰坦,擁有類似地球的地形,但是泰坦星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並不是由水構成,而是液態甲烷。那裡會存在生命嗎?節目中將帶領觀眾前往宇宙深處,進行一場終極太空之旅。
非洲猫科 (2011) 豆瓣
African Cats
8.1 (26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 基思·肖利 演员: 塞缪尔·杰克逊
其它标题: African Cats / 非洲野猫(港)
《非洲猫科》是一部讲述发生在非洲平原上的一个有关野生动物的真实故事的影片。由塞缪尔·杰克逊担任旁白。
影片的主角是两个家庭,三只大型猫科动物,分别是未成年的母狮玛拉、成年雄狮毒牙以及雌性非洲猎豹希塔。他们在非洲平原上的爱、对族群的忠诚、猎食、离家、成长以及争斗和死亡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野生动物的史诗。
玛拉是一只未成年的小母狮,只有6个月大。它的母亲莱亚正在用尽浑身解数照顾自己的女儿。玛拉活泼好动,是河岸狮群中的乖宝宝,它的母亲莱亚是狮群中最有经验的猎手。不过一次意外的负伤终结了莱亚“捕猎能手”的地位。母亲的地位岌岌可危,形单影只的玛拉也暴漏在了狮群的危险之中。而玛拉也只有尽快学会捕猎才能巩固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并且填饱雄狮和自己的肚子。可是时日无多,母亲身负重伤,它未来的生活还是一个问号。而且,另一个狮群中的雄狮在就开始算计着这对母女了。
成年雄狮毒牙是狮群的首领,它得此名称的原因是在一次打斗中,它失去了自己的一颗犬齿,现在只有一颗犬齿孤零零地留在它的嘴里。不过这并不是毒牙最大的心患,他的首领地位正在受到另一个狮群的觊觎。觊觎毒牙狮群和地盘的是凯利,它和它的同伴们住在河流的北岸,虽然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但是大型猫科动物的一个特性就是争夺地盘。它们一次一次地试探毒牙的实力,一次一次地妄图扩张自己的版图。在崇尚绝对力量的自然界,软弱、负伤的毒牙还有保护自己狮群的可能性么?它虚弱的肢体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地把狮群推向险境的边缘?
希塔是一只漂亮的非洲猎豹,它是一个单亲妈妈,膝下有几个孩子。尚未成年的这些小家伙还没有意识到自然界的危险。而希塔只有孤零零地复杂打猎和照料自己的孩子。为了找到吃的东西,它不得不长途跋涉去找食物。可能离开家太久、太远,对于并不擅长长跑的猎豹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赫尔佐格吃他的鞋 (198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Werner Herzog Eats His Shoe
8.3 (34 个评分) 导演: 莱斯·布兰克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Tom Luddy
其它标题: Werner Herzog Eats His Shoe / 荷索吃鞋子
为了激励年轻的电影人埃罗尔·莫里斯,赫尔佐格打下一个著名的赌:如果对方能拍出部电影,他就吃掉自己的鞋子。结果莫里斯拍出了纪录片《天堂之门》,赫尔佐格认赌服输,没有食言,硬是在纽约UA影院的首映式上当着上千名观众吃掉了自己的一只烹饪了5个小时的皮鞋。《赫尔佐格吃他的鞋子》后来也成为了一部纪录短片。在吃鞋子之前,赫尔佐格还有关于电影的道理要讲:“吃鞋是一件蠢事,但人生有的时候就要干些蠢事。一个成年人在他的一生中,本来应该吃一回自己的鞋子,或者干点其他类似的事。这话说给所有那些想要拍电影却不敢上手的人,别为资金、剧本烦恼太多,电影是运动,不是美学,动手拍就是了。”
夜与雾 (1956) 豆瓣 IMDb Min reol TMDB 维基数据
Nuit et brouillard
9.3 (250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米歇尔·布凯
其它标题: Nuit et brouillard / Night and Fog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
卓别林的艺界人生 (2003) 豆瓣
Charlie: The Life and Art of Charles Chaplin
9.3 (6 个评分) 导演: Richard Schickel 演员: Robert Downey Jr / Charles Chaplin
其它标题: Charlie: The Life and Art of Charles Chaplin / 电影之光:卓别林的艺界人生
Narrated by Sydney Pollack, film critic Richard Schickel's dazzling two-hour plus documentary to one of the towering figures in film: Charles Chaplin. Hardcore Chaplin fans may not find much new material here, but more unfamiliar admirers will gain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ersonali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Schickel has constructed the documentary as a chronological survey of Chaplin's work, starting with his most significant shorts and covering all of his features. Schickel supports his narration with testimony from artists familiar with Chaplin's work and family members who offer personal insights into the comedian's life. The documentary plays down but doesn't ignore the controversies that swirled around Chaplin's private life. But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films. They include some of the best-loved movies of all time. Clips from "Kid Auto Races at Venice," the 1914 Keystone short in which Chaplin first used his Tramp costume, reveal a startlingly modern technique and sensibility, as if the filmmakers were predicting and mocking reality TV. Subsequent shorts show Chaplin refining his 'Little Tramp' character while absorbing the essentials of filmmaking. By the time he made "Easy Street," in 1917, Chaplin had perfected a combination of knockabout farce and Victorian sentiment that still proves irresistible. Chaplin's early features, including "The Kid," "The Gold Rush" and "City Lights," were such blockbuster hits that he could essentially ignore the coming of sound for almost a decade. Those making appearances on the program include Woody Allen, Richard Attenborough, Jeanine Basinger, Claire Bloom, Geraldine Chaplin. Sydney Chaplin, Johnny Depp, Robert Downey Jr., Milos Forman, Bill Irwin, Norman Lloyd, Marcel Marceau, David Raksin, David Robinson, Andrew Sarris, Martin Scorsese and Jeffrey Vance. Written by alfiehitchie
巴黎墙上的猫 (200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Chats perchés
7.5 (10 个评分) 导演: 克利斯·马克 演员: Bertrand Cantat / Dieudonné
其它标题: Chats perchés / Gatos encaramados
2002年,一些猫开始在巴黎屋顶上出现。它们是些黄色的龇牙微笑的猫。跟随着它们的足迹,通过这些奇特壁画的眼睛,导演讲述了法国最近的历史――战争、选举、示威、政府丑闻等。
布达拉宫 (2004) 豆瓣
导演: 陈真 演员: 强巴格桑
其它标题: The Potala Palace
荣获第十届“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布达拉宫进行详尽拍摄纪录影片,走入游人未能涉足的圣殿深处,揭示西藏千年历史风云,罗杰先生(奥斯卡音响奖得主)倾情打造天籁圣音。

《布达拉宫》由“红山”、“红宫”、“白宫”、“生死”和“俗世”五部分组成,历时五年艰辛才最后摄制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部反映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电影纪录长片。

长达90分钟的影片通过一位在布达拉宫生活了60多年的喇嘛 --强巴格桑的自述,反映了布达拉宫上千年风云变幻和西藏的独特人文景观,并以这位13岁进入布达拉宫的喇嘛的经历为主线,巧妙地串连起布达拉宫的建筑 西藏社会变迁的历史关系,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充满人性化的神秘历史。历史人物、奇异风光、雪域的独特人文景观和布达拉宫的巍峨与神秘交融一体。

这部影片全景式的再现了布达拉宫建筑的恢宏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据有关人士称,如此大规模对布达拉宫的殿堂和壁画进行详尽的拍摄纪录,尚属首次。

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乐士浮生录 (1999)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8.8 (15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孔拜·塞贡多 / 埃利亚季斯·奥乔亚
其它标题: 부에나 비스타 소셜 클럽 / ブエナ・ビスタ・ソシアル・クラブ
拉西姆·法瑞尔,80岁的钢琴家鲁本·冈萨雷斯以及被誉为“古巴的艾迪斯·皮亚夫(Edith Piaf)”的奥马拉·佩多昂多,天赋的音乐细胞,让他们终于有机会离开故土,摆脱束缚,跨越政治的藩篱,踏入与古巴交恶长达40年的美国,破例获邀进入美国的音乐圣坛卡内基音乐厅进行演奏。来到纽约富丽堂皇的卡内基音乐厅,《乐士浮生录》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这段音乐和精神之旅。
文德斯合作多年的音乐伙伴莱·库德在一次古巴旅游中发现了一个在古巴当地享誉多年的乐团其背后许多感人的生长故事。遂说服文德斯在1998年带着一大队人马前往古巴哈瓦那 ,以镜头拍摄这乐团中老艺人的身影与音乐生命,以写实、记录的方式拍下了这部感人的纪录片,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一一生动地捕捉。
这部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影片是文德斯城市笔记的音乐篇,他来到音乐之都古巴的哈瓦那,探访由年迈乐手组成的古巴风情乐队,让观众随同他的数码摄像机一同游走于充满拉丁风情的哈瓦那建筑和风土人情之间。当然悦耳奔放的古巴音乐是这次寻访的重点,整部纪录片则围绕着乐队的排练、生活以及奔赴纽约的现场演出,如实地展示了拉丁音乐的迷人风情和古巴音乐人的独特魅力。
寻找小津 (1985) 豆瓣
Tokyo-Ga
8.0 (7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笠智众
其它标题: Tokyo-Ga / 东京画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
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Ga其意指东京画,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在拍寻找小津时,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同时也拍柏青哥店,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
拾穗者 (2000) 豆瓣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2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艾格妮捡风景:两年后 (2002)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deux ans après
8.7 (28 个评分) 导演: Agnès Varda 演员: Agnès Varda
其它标题: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deux ans après / The Gleaners and I: Two Years Later
法國人周街執垃圾吃的人,當中還有碩士生,吃了八年所謂的垃圾,其實是大型超市棄掉的過期食物,他是富裕城市裡的另類分子,不工作一樣可以活得好長命,吃別人不吃的食物,一樣行得企得。有位老人喜歡收藏塑膠公仔,他創作的公仔城堡絶對是藝術品。最欣賞是八十幾歲的女導演,生鬼有趣,靈感處處。
无米乐 (2004) 豆瓣
無米樂
8.7 (11 个评分) 导演: 颜兰权 / 庄益增
其它标题: 無米樂 / Let It Be
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對他來說,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來襲,農人是無法抵抗的,禪--就是不讓你反抗,你甘心忍受,農人都是如此忍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農人的勞動就是默默地修禪。一季望過一季,好壞冬望著好壞冬,靜待收成的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魚,就換別的池子,總是有會抓到幾隻大魚,如此期待著,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