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2003) 豆瓣 TMDB Min reol
The Matrix Reloaded
8.3 (1341 个评分) 导演: 拉娜·沃卓斯基 / 莉莉·沃卓斯基 演员: 基努·里维斯 / 劳伦斯·菲什伯恩
其它标题: The Matrix Reloaded / 22世纪杀人网络2:决战未来(港)
上一部结尾,尼奥(基奴李维斯 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中弹复活后,变成了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他和女友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舰长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回到了人类的基地锡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此时,“母体”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出了两万五千只电子乌贼攻击锡安基地;墨菲斯、尼奥和崔妮蒂则再次进入“母体”,寻找“制钥者”,准备从内部破坏;而本该被尼奥消灭的特勤史密斯似乎出了点问题,脱离了“母体”的控制,拥有可怕的复制能力,阻碍尼奥他们的行动。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phie's World
8.6 (385 个评分)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1996 - 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豆瓣 Goodreads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7.9 (16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M.波西格 译者: 张国辰 重庆出版社 2011 - 9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2014年7月7日 已读
在几次来去张江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在哲学和技术思考方面,这本书都提供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观点以及思考空间,文学性也很强。
哲学 文学
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9.1 (183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局外人 豆瓣 Goodreads
L’Étranger
9.3 (282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15年1月13日 已读
荒谬、绝望与幸福。
哲学 小说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豆瓣
8.6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杜小真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2017年5月30日 已读
随笔集在飞机上读完。本质是,两个加缪在空房间里对话;问、追问、再诘问,遥追不舍,另一位以若干辩证回应。而故事表面,只是读者在表演。存在主义,存在于这个微观场景下,即在读加缪的场景中。另外,如此的冷静让反与正都无法互为对立了。
哲学 散文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4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7 (4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李克勤 / 王荣生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
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
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还有,你的一生。
《你一生的故事》结集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处女作《巴比伦塔》以及《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
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
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
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
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
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
第一哲学沉思集 豆瓣
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9.3 (38 个评分) 作者: [法] 笛卡尔 译者: 庞景仁 商务印书馆 1986 - 6
《第一哲学的沉思》是笛卡尔运用与《谈谈方法》提出的方法原则对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所作的更深入探讨。
笛卡尔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是1628年写成的《指导心灵的规则》(Rule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Mind)。这部著作规定了笛卡尔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他后来一切哲学奥秘的真正发源地。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不但将追求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认识论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而且还确定了从方法入手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途径。他认为,关于精神、物质的形而上学知识是必须弄清楚的,因为它们是其他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但是要获得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必须首先确定获得这些知识的正确方法,这是一切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关键。笛卡尔后来的主要著作《谈谈方法》、《第一哲学的沉思》等也遵循了同样的思路。比如《谈谈方法》(全名《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的书名已经清楚表明了该书的主旨;[②]而《第一哲学的沉思》按笛卡尔所说,则是运用与《谈谈方法》同样的方法原则对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所作的更深入探讨。
2015年12月2日 已读
这学期的 “存在主义”、“自我”、“方法”、“心灵”、“自由意志” 等等数次主题讨论课,最大收获是,方法的积累比观点更有价值。
哲学 笛卡尔 西方哲学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豆瓣
9.0 (20 个评分)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 周煦良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9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极大、流传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渗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本书由两篇文章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萨特此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而为它进行辩护”。同时指出它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澄清了各种无意的误解和恶意的歪曲。后篇发表于1980年萨特去世前不认,在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注:【ISBN】7-5327-0004-6
2019年7月30日 已读
悲态的无穷力量。
哲学
小王子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Le Petit Prince
9.1 (118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马振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8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数学哲学 豆瓣
作者: (美)斯图尔特.夏皮罗 译者: 郝兆宽 / 杨睿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2
斯图尔特·夏皮罗的这本独特的著作分为4大部分,全面地阐述了同数学有关的哲学问题和立场。全书探讨了自人类开始理智活动以来所引起的哲学家思考的那些数学问题。在对历史的全面综合中,作者讨论了数学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密尔这些思想家心目中的地位,并论述了贯串整个20世纪的3种主要立场: 数学即逻辑(逻辑主义),数学的本质是按照规则对字符的操作(形式主义),以及认为数学是一种心灵活动的修正主义哲学(直觉主义)。最后,夏皮罗考察了当代的立场和著作,把读者引领到这个领域的最前沿。
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豆瓣
作者: [意] 克罗齐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11
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因其家境富裕,得以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晚年创建“意大利历史研究院”,一生著述颇丰。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是其第一部著作,作品对二十世纪初欧洲出版的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及文学作品均有评论,同时对其“精神哲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它所讨论的不只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涉及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区分和关系。作者反对从作为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他把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称认识活动是美学和逻辑学的对象,实践活动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对象。他的全部美学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即艺术。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豆瓣 Goodreads
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
8.3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M·克莱因 译者: 李宏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6
绝大多数有知识的人今天仍然认为数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不可动摇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是准确无误的。这本专著驳斥了这种神话。作者M·克莱因指出,今天,普遍接受的数学概念已不复存在,事实上,有许多相互矛盾的数学概念;但是,在描述和研究自然与社会现象时,数学的有效性却在持续扩大。这是为什么?
全书在非专业层次上探讨数学尊严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数学真理的起源、数学真理的繁荣、科学的数学化、数学向何处去等内容。
哲学导论 豆瓣
Introducing Philosophy: A Text with Integrated Readings, 9e
8.5 (8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C·所罗门 译者: 陈高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10
这无疑是一本最好的哲学教材之一。它的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它将材料沿着历史顺序和议题发展天衣无缝地整合起来,它对每一位哲学家的选文的介绍和阐释,以及一种对比的视角完美无瑕地融合在一起。 ——Christian Coseru,查尔斯顿学院
罗伯特·所罗门在当代哲学中拥有最好的写作风格,阅读《哲学导论》的乐趣主要来源于他明晰、风趣、极富激发性的文体。 ——Jonathan Scott Lee,科罗拉多学院
这本书非常迷人,因为它既有深度,又能让一年级新生简明易懂。 ——Dale J. Pritchard, 杰斐逊学院
本书是罗伯特•所罗门编著的著名哲学教材,它以实在、宗教、知识、自我、心灵与身体、自由、伦理学、正义八个哲学核心议题为经,以历代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纬,以作者自己对议题和文献背景的细致评注和解释为引导,使之成为一部以哲学经典文献为核心、以强调通过阅读原典学习哲学为特色 的优秀哲学导论。
书中选取的文献时间跨度约2500年,选取范围包括最古老的哲学残篇至最前沿的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认知科学领域的论著,囊括了从柏拉图、孔子、笛卡尔、康德至艾玛•高曼、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马尔科姆•艾克斯等历史上最重要哲学家的作品,使读者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哲学既扎根于过去,又活跃于现在。
在每一个议题的展开中,随着不同时期的哲学家的作品的展现,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并包的视角——包括分析哲学、大陆哲学、女性主义和非西方的观点等,这种并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之中,对其进行仔细的评估,并通过回答作者给出的超过300个章节提问来检测自己的消化程度。每一章最后还提供了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材料,方便学生深入学习。
小逻辑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德)黑格尔 译者: 贺麟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尤其是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及概念的推论等,都是《大逻辑》所没有或极少见的,特别值得重视。
哲学的慰藉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的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失控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8.3 (10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东西文库 新星出版社 2010 - 12 其它标题: 失控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